工作不分分内分外,才有机会成长
在现代职场中,有一种现象让人们大为不解,那就是分外的事情要不要做。做了,同事会不满意;不做,老板已经吩咐了,事情就摆在那里。在某机构针对“职场中,你有什么苦恼”的调查中,“要不要做分外之事”被职场人士选为第一头疼的问题。事实上,如何对待分内分外问题也一直是职场人士讨论的重点话题。
对于该问题,有的人认为应该持肯定态度—工作不分分内分外,才能得到更多的磨炼;有的人认为“一个萝卜一个坑”,完成自己的分内工作就好了,不需要考虑额外的事情。不管是分内还是分外,我们都不应该戴着有色眼镜去看待。只有模糊了分内分外的界限,才愿意主动承担更多的工作,这样的工作干得多了,才可能有机会进步和成长。
黄玲是应届毕业生,在大学期间,她主攻外语。在求职时她无意中发现了一家非常好的公司,于是成功应聘进入。不过在那家公司,她的主要工作是国际贸易采购。由于黄玲有外语的底子,于是她每天除了完成采购的工作外,还得翻译来自外国供应商的产品说明,翻译好后,她需要通过内部邮件发送给全体同事,再抄送总经理。
平日里,黄玲工作繁忙,白天负责采购,下班后,她还要翻译那些资料。虽然工作很辛苦,但是她一直在给自己鼓励打气。在工作劳累的时候,她就在心中默念“累吗?累就对了,累就说明你在走上坡路”。
这样的工作持续了一年半,每天工作结束,同事们都下班回家,只有黄玲还在办公室里查阅资料,翻译文献。黄玲总是毫无怨言。在这样的时间里,她熟知了产品的性能和各家供应商的脾气秉性,每次洽谈,部门的主管都带着黄玲。久而久之她被提升为采购主管,成为公司里最年轻的管理层人员。
同事们都在她背后议论纷纷,刚毕业两年的黄毛丫头怎么就能提拔为采购主管呢?一定是使用了什么“心机”手段。黄玲知道自己已经成为了众人茶余饭后的谈资,但她总是微微一笑,毫不在意,因为她知道,自己的目标不是眼前的苟且,她还要看尽星辰大海,看遍人世间的繁华。
在大家的眼中,黄玲就是一个刚毕业不久的大学生,论资历没资历,论业绩没业绩。但是她的每一份努力都被总经理看到了,这次“意外”的提拔也显得不那么意外。不少人会说,黄玲真傻,辛辛苦苦工作一年半,别人在休息的时候,她在工作中,她没有觉察到不公平吗?其实,公平与否不仅要靠外界缓解,更要靠自己的内心。很多时候我们感受到的不公平,都是自己的主观心理在作祟。而黄玲之所以能在额外的工作中调节自己的心态,那是因为她从内心接受了这样的工作性质,她认为自己可以在翻译的过程中学到更多的专业知识,了解产品性能,她知道这个额外的工作可以让自己成长,所以经过权衡,她选择去付出。
正所谓“天道酬勤”,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你付出了什么,就一定会回报到什么。黄玲之所以愿意付出自己的时间和精力,是因为她相信通过这份工作,她可以收获到更多的东西。我们经常感受到的“不公平”,不过是因为给了自己一个假设:如果做了额外的工作,成为别人邀功的工具或者自己捞不到半点好处,那可怎么办。所以我们会在做事情之前给自己设立心理防线,让自己裹步不前。但是黄玲不是。她是一个有智慧的人,在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外,还会去涉猎自己拿手的东西。这便是有智慧的职场达人的代表。
曾经有人在网络上发表自己在职场中的感受:作为一名市场总监,面对领导派来的额外工作,总是很头疼。要是把工作做了,同事之间的关系就变得非常紧张,大家就会有很严重的抵触情绪;工作要是不做,领导就会不高兴。面对这样的两难,我们认为,分外的工作还是要主动去做。但是没有人是一个独立的孤岛,职场就是一个大团队,我们还是需要在互帮互助中共同成长。因此我们需要在本职工作做扎实的基础上,接受分外工作,同时一定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考虑任务性质、领导喜好,在处理同事关系时一定要注意方式方法,语气措辞,柔化高高在上、盛气凌人的气场,给同事一种舒服的相处方式。
当然,我们不排除会有那些拒绝分外工作的职场人,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工作不是为了老板,也不是为了公司,是为了我们更好地发展。所以作为职场新人,我们必须摒弃消极的工作态度,调动热情为工作奋斗,为实干助力。试想如果一个职场人总是把“这不关我的事”、“这不是我的工作”、“我不知道,这个不是我干的”这些话放在嘴边,如果我们是领导,恐怕也不会把重要的任务交给他吧。
机会是永远把握在自己手中的,只有自主自发,打心底里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才能获得机会,获得成长。正所谓“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要想在职场中站稳脚跟,除了有精湛的业务技能,还需要有敢于承担的魄力,放眼大局的境界。
无论是分内还是分外,都能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我们成长,但至于怎么衡量要靠每个人的取舍。不可否认的是,分外的工作更多充满的是机遇和挑战,只有愿意接受新鲜事物的人,才会学到更多,成长更多。珍惜每一个机会,让自己在一次次挑战中收获自我,收获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