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研指南:搞砸研究生生涯的57个教训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2章 《“搞砸”的方式》:启程

申请研究生院的过程可谓激动人心。这也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尤其是如果你想把它做好。为了避免在攻读学位初期陷入困境——其中一些可能会在未来几年里一直困扰你——在抵达校园之前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你还有很多工作、很多决定需要去做。

仔细想想你为什么想进研究生院,以及你想从这一经历中得到什么,无论是短期的还是长期的。你还需要考虑考虑以后想要从事什么类型的职业,以及研究生教育将如何帮你实现最终目标。潜心研究一下研究生院是什么(以及不是什么),它是如何运转的,以及你所选专业的就业前景。如果你在申请学校前正在阅读此书,首先给你点个赞,但你也务必要与朋友、讲师和导师交谈,以便对研究生教育和毕业后可能从事的学术、研究或其他职业的生活有更深刻的了解。在考虑申请学校或正在申请学校时,最好联系一下你所申请项目的研究生院院长(即负责这些项目的教授)。如果可以的话,可以和在读研究生谈谈,尤其是那些正在读你感兴趣的项目的研究生。在这些项目的研究生院院长的帮助下,你能经常和这样的学长学姐见面。如果你能够和那些在研究生院中既有好的经历又有不好的经历的学生交流,自然会更好。

如果你觉得读研很适合自己,那么就申请入学。这个过程很耗时,所以要给予它应有的关注。这件事并不是填填表格和提供成绩单那么简单。这一申请除了让你进入你所选择的项目之外,也是你第一次用智慧和执着(或缺乏这样的能力)给(或没给)一众学者留下深刻印象的途径。想想你想给他们留下什么样的第一印象。一份突出的申请也可以帮助你获得尽可能多的资金。你通常需要写一份研究志趣或研究计划陈述书,这需要你深思熟虑并投入大量的工作。你可以向教授和在读研究生展示草稿并从中获得反馈。在做硕士生和博士生课程的研究院院长时,我就会基于申请人的草稿给出反馈。

你所申请的专业的招生委员会会仔细阅读你的陈述书。一份理想的陈述书应包含研究计划的详细说明,要体现出项目所依据的研究文献,并根据学科情况介绍一些研究方法。一份糟糕的陈述书可能很少包含关于研究计划的细节,相反包含着一些泛泛之谈,例如“热爱学习”等。你要明白,撰写陈述书终究只是一次演习:你所提出的具体项目并非一定要执行。委员会成员就是想看看你是否对研究生研究项目有所了解,同时,他们也在寻找你的兴趣和他们的项目之间的契合点,以及考虑一下他们的教师是否能够支持你的研究。

看看是否有适于你申请的奖学金,从而资助你在研究生院做研究。有时,这些奖学金申请的截止日期要比研究生院申请截止日期早几个月。

你需要请求最近与你合作过的教授为你写推荐信。不要羞于请求教授为你写推荐信:写推荐信是教授的本职工作。一定要给予他们充分的时间!让一位教授在短时间内写一封推荐信是一个严重的错误,因为他们会草草了事,文章读起来就会没有热情。在请求教授为你写推荐信时,拿不准他们会给你怎么写也是一个错误,这个时候直截了当地询问会比较好:“根据我之前与你一起工作的表现,你是否愿意为我写一份有力的推荐信来申请研究生院?”

了解申请过程中是否需要完成一些考试,例如美国研究生入学考试(GRE),这是一项标准化考试,是许多美国研究生院要求申请者所必须具备的条件,另外还要了解要为这些考试做什么样的准备。再次强调,该过程的这一部分可能需要消耗相当多的准备时间。

你还需要选择申请什么专业,如果能够通过,还要选择去哪个学校就读,你面临的这些选择可能会改变你的一生。想要考取什么学位,想获得多少资金和什么类型的资金,以及想要谁成为你的导师,这都是你可能面临的抉择。这些选择将决定你的高等教育体系、经济状况和长期就业前景是什么样子。有些选择也可能会让你走上一条通向一败涂地的不归路。所以花些时间好好抉择,如果某些人的建议对你来说很重要,那就和他们详细地谈谈。不同的研究生课程会在不同的时间公布录取信息。如果你在几所学校之间摇摆不定,那么要问清楚必须在什么时候对他们的录取信息做出回应。如果有一项研究生项目正在等待你的决定,然而你还在等待另一个项目的录取通知,该学校可能会给你放宽回复时间。

即使在最初的阶段,你也会有很大的概率做出一些能够影响你多年的糟糕决定。然而,通过预见、规划和脚踏实地地思考你的抱负,这些都可以尽量避免;不然的话,你就有望把这一概率最大化。

1.根本不想为什么要读研

研究生院是一块风水宝地,在这里你可以与有才智的人交往,也可以从事一些引人入胜的学术项目。继续求学之所以令人神往还因为它也可以让你轻松地回答一个令人生畏的问题——“现在你打算做什么?”这个问题你在读研的时候会经常听到。

人们选择读研既有显而易见的原因又有特殊的原因。例如,我的职业音乐家朋友约翰(John)患上了严重的肌腱炎,无法再弹吉他,仅仅是因为想不出还能做什么,所以开始攻读商业硕士学位。还有人选择读研可能仅仅是因为伴侣正在申请同一所院校。虽然一些优秀的学者做出寻求高等学位的决定并没有耗费多少心思,但是直接选择进修,而没有经过深思熟虑,看看它是否适合你,以及你希望从这一经历中获得什么,仍然很疯狂。不可思议的是,一些学生考虑是否读研的时间比他们规划假期所投入的时间还要少。

读研的意义还因你想读博士学位还是硕士学位而有所不同,如果是后者,还要看你要读什么类型的硕士。读硕士学位远不及读博士学位的风险高。硕士课程通常更简单,并且通过率也高得多;硕士生有更多的自由空间去探索学术是否真的适合他们,获得学位证的同时还可以晚一两年找工作。硕士学位总归让你的简历好看些,并且学习的领域可以大大扩展你的就业选择,而不是让你成为某一特定领域的专家。

而对于博士生来说,读研意味着相当大的个人、职业和资金投入。在这里,你既有可能拥有有生以来最耀眼的学术生涯,也有可能以一场血本无归并令人心碎的挫败而告终。例如,你不去读博,而是在这四年或者更长的时间里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当中,你可能会攒下一些钱(而不是负债),获得宝贵的工作经验,并在单位里升职。所以,攻读博士学位的职业成本很高。它不仅要花费比读硕士更高的时间成本,而且还有相当高的无法毕业的风险。它要求你成为一个领域的专家,因此会把你所有的鸡蛋放进一个专业的小篮子里,或许还是个错误的篮子。实际上,博士学位有时会缩小你的工作选择范围。

总而言之,如果你想从事研究或大学教学工作,或者想在附属领域工作,并且觉得这么做的可能性很大,那么可以考虑读博。博士学位是最高的学位,虽然许多博士毕业生会在大学以外从事其他感兴趣的工作,但在大学工作,尤其是在人文和社会科学方面的工作,博士学位不仅是必备条件,还备受重视。也就是说,对于学术生涯来说,博士学位是最低要求,除了毕业之外,你要做的还有很多,尤其要发表你的研究成果,使自己在获得终身教授职位上更具竞争力。本书的一个重要主题是如何在研究生院成功,所以你需要做的不仅仅是满足学位的官方要求。

这种终身制学术工作的许多特点极具吸引力,比如(至少在广义上)你是自己的老板,可以铺设自己的职业道路,在一个充斥着智慧的世界里管理着自己设计的长期项目;终身教授有很多特权;教新一代的学生可以获得很高的成就感;学术工作也具有很大的自我提升空间,并且会给你带来一定的“博士”的威望(即使你总要解释你不是“那种”博士);发达国家的学术工作薪酬普遍较高,但正如我在其他章节指出的那样,某些学科的就业市场需求正急剧下降。

兼职教授或合同制讲师这种临时工作是不太理想的选择。这些职位一般由高年级博士生担任,他们在读博的最后几年进行教学,或者由已经读完博士学位的人担任。根据合同要求,他们每学期需要教授一门或多门本科课程。虽然这可以给你带来宝贵且具商业价值的教学经验,但最好不要为之花费大量精力。如今的大学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这样的讲师,一定程度上是因为他们是廉价而又灵活的劳动力。在一些院系,兼职教授(亦称实习讲师)需要给70%或者更多的本科生讲课。这些人的工作非常重要,但他们的工作保障很差,福利也很少,而且薪水也不高,尽管组建工会等努力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工作条件。在兼职教授或实习教工中,女性学者的数量也不成比例,有失公允。短期而言,研究生和刚毕业的研究生可以在这些岗位上获得宝贵的经验,但大多数人最后都没有找到更具吸引力的终身教授职位,只能在漫漫的兼职工作中长跑。遵循本书的建议可以帮助博士生避免落入兼职/实习陷阱。

简而言之,攻读博士学位可能是毁掉你生活的好办法。尽管获得博士学位可能有充分的理由,但它也可能不适合你。一定要明白,不能因为不知道还能做什么就去攻读博士学位。这可能是一个灾难性的错误。读博并不是推迟职业选择的办法,它本身就是一个职业选择,所以在申请入学之前,最好先全面地权衡利弊再做决定。

不要为了取悦别人而去攻读博士学位。比如,你想成为学者的很大一部分原因不应该出于父母的期待。最近我和一位博士生谈了很久,他下定决心不写论文了,他已经在政府部门找到一份新工作,相对于走学术的道路,他更适合这份工作。他估计,要不是因为害怕让父母失望,两三年前他就不读博士了。

同样,不要因为现在的教授鼓励你,你就去攻读博士学位。这种鼓励很温暖,值得铭记于心。但是,距离很多教授读完博士到现在,就业市场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们可能对今天走上学术道路的艰难和风险一无所知。因此,除了看到你尊敬的人告诉你应该去读研究生之外,你需要考虑更广泛的因素。不要仅仅因为你能获得博士学位而去读博,或是因为它会让你听起来很聪明,抑或是因为当人们问你要做什么时,读博可以给你一个不错又中听的答案。

虽然你可能会被学者所享有的职业特权吸引,但另一方面,你应该有自己的主见。聪明才智显然是一笔巨大的学术财富,但学者少有天才,我确实认识一些在研究生生涯一败涂地的人才;成功的学者当然聪明,但他们也很专注和自律。如果没有纪律性和决心,你可能会在研究生生涯遇到各种问题。

如果你经常需要表扬,也要对是否选择学术生涯三思而后行。大多数研究生都曾是表现不错的本科生,他们习惯于时常接受积极的反馈,而现在,反馈内容有好有坏,并且不再那么频繁。有时可能是巨大的奖励——获得丰厚的奖学金或在权威杂志上发表文章,但是,研究项目的许多反馈可能会在未来几年才能收到,所以你需要在这样的环境中保持积极性。在日常生活中,你还要时常面对各种拒绝,可能是驳回的资助申请,也可能是期刊的退稿;你也会从你的学生那里得到教学评估的反馈,虽然这些反馈可能会让你非常满意,但这些听众有时也会让你非常闹心。如果你总想得到肯定,你可能会发现自己陷在困境当中。

你还需要能够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中工作。我经常被那些说他们讨厌被别人评价或被别人做比较的研究生搞得莫名其妙。如果你讨厌被评判,那你就不该来这里。在当代大学体系中,几乎所有东西(大学、院系、研究经费、期刊、会议、学术出版物、你教授的课程……)都要进行评估,并且通过各项指标不断地进行排名。你和你的所属单位在这些排名上的表现将对你的职业生涯产生切实的影响。如果这种评估和竞争让你心烦意乱,那么或许你该重新考虑一下是否决定从事学术工作。

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也是一笔巨大的财富。具有随和性格和兴趣爱好广泛的人的学术生涯更加顺风顺水,并且如果你能够利用好不同的技能和人格特质,将对你大有益处。比方说,做研究需要你长期专注于同一个任务,有时需要独立完成。相比之下,教学则需要更好的社交能力和成为焦点的能力,这可能与在实验室处理档案或埋头工作的孤独毫不沾边。行政部门希望(一部分)学者们能够掌握自己内部的一套人际交往技巧和领导技能,通常会对他们进行简单的培训。很少有人能够拥有在所有领域都表现出色的性格特征,但他们仍希望你能胜任完全不同的任务。

学术工作是最主要的,如果你的个性特征会妨碍你在这一方面的表现,那就不要读研。如果你害怕水,没有人会建议你当一名救生员。这同样适用于阻碍尽学术责任的焦虑。例如,我认识一个学生,她特别厌恶写作,厌恶到觉得这是一种折磨;另有一个学生在读博第五年的时候才发现他不喜欢自己一个人看书看电脑。然而,这就是研究生和教授们的生活日常,而且,说实话,那时才发现已经有点晚了!还有一个同事发现他害怕教学,在课堂上会感到焦虑,他现在正在找其他行业的工作。所有这些人都很聪明认真,但鉴于他们的个性特征,他们可能本就不应该读博。当然,我们并不是总能提前做出判断:我是一个比较内向的人,在我读研究生的时候,我不确定自己是否能胜任大学老师的角色;在尝试过后,我发现我喜欢这个角色。

读博为什么不是你的最佳选择,以上只是其中小部分原因。最根本的一点是,在考虑准备读博的时候,要记住它就相当于研究工作或教学工作抑或是两者兼具的职业培训,且通常(但并非全部)在大学内进行。如果你兼有合适的职业抱负和人格特质,学术工作会是不错的选择。从一开始,你就该尽可能多地了解学术生涯的方方面面,这样你就可以明白它是否能满足你的目的、适合你的个性;你也应该调研一下你的学位可能适合什么非学术职业,弄清读你感兴趣的课程的研究生走过的路径。

2.忽略就业市场

研究生学位的一个特征是它们与未来的工作紧密相连,这一特征使研究生学位与本科学位之间有所不同。这一不同十分重要,因而我把它单列出来,以供你在选择研究生院时审慎考虑。

长期以来,高校办公人员都不愿意把学位与工作牵扯到一起。他们认为,大学不是提供职业培训的地方,那应该是职业技术学校或专科学院做的;相反,人们上大学应该是为了成为有涵养并且全面发展的公民,学位可以帮助你找到工作只是一个额外的奖励。与此类本科学位相关的思维定式仍难以根除(也有一些有价值的意外),即大学不应该是一类工作的培训场所,而是一个为学生提供普通高等教育的地方,使他们满足广泛的就业市场。

这一情况与研究生学位不同,尤其是博士,它就相当于一场职业培训,而这些职业局限于大学或者相关领域的高度专业化的工作。硕士学位处于两者之间,处于更宽泛的高等教育和专业化培训之间。不论考虑读什么学位,你都应该调查一下你可能会进入的市场。

遍地的大学和学院很容易让你觉得上完学之后工作多的是,现实却是大学的就业现状在迅速地发生改变,如今存在的院系乃至所有学科将来可能会有所改变。

这些变化的一个关键驱动因素是大学更加强调以经济“底线”为导向,这种思维方式有时被称为新自由主义。曾经,大学管理人员往往从智力、对纯知识的贡献或是更广泛的社会意义方面证明院系(和整个领域)存在的必要性;如今他们越来越多地被要求谈论课程如何创造就业机会,如何生产适销商品,如何与行业结成合作伙伴关系,或者如何为国家整体财政福祉做出贡献。虽然很多在大学工作的人认为,当用以思考研究和高等教育各种好处时,这一思维方式很怪异,既误导人又令人反感,但这种方法似乎会持续发展下去。无论你对这种商业化的思维定式有什么看法,这一现实你不得不接受,即学生必须要考虑毕业后如何对自己有所交代。

这种思维方式也延伸到了学术预算。现在,大学校长、院长甚至系主任必须去乞求私人捐助者,以期获得更多的运营资金。实际上,有些学科(医学和工程)要比其他学科(文学和语言学)更容易获得捐赠,这使得全校本就紧张的财务局势更加糟糕。最终结果就是,人文学科、社会科学甚至基础科学都面临着很大压力,它们可能在二十年内完全找不到自己在学校里的存在感。那些曾经是大学绝对核心的领域——如哲学、文学和英语——现在则经常受到威胁。虽然将来必定会有相关的学术工作,但该领域正在以不可预知的方式进行重组。

你需要考虑毕业时能不能在自己的领域谋得一份工作,无论是在大学、私企、政府、非政府组织还是工厂,并且不要相信那个众所周知的说法:学术就业市场不久就会扩张,因为现有的教授们必定会退休,会被新一代所取代。我听这样的言论已经有二十余年,却丝毫没有看到学术就业市场有扩张的迹象(并且,现实恰恰相反)。此外,大学是要以新的学术血液来恢复活力,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会重新激活你的学科。

不过,我们可能过分沮丧和悲观了。在我的社会学系里,那些在过去十年里毕业的博士生大约有一半已经获得终身教授的职位,并且所在的领域也不曾提及经济“底线”的方法。

大学就业指导中心可以为你提供可能解决这些问题的信息。你可以和那里的工作人员定个时间,坦诚地谈谈你所在学科的就业前景。要注意的是,该中心的工作可能不是主要针对研究生的。另一条路是通过与研究生导师或其他你感兴趣的项目的教授交谈,弄清楚之前的学生毕业后从事的职业,有多少学生从事学术工作,有多少从事非学术工作,以及他们都在何处谋生。你可以通过导师与学姐学长取得联系,听听他们对该学位价值的见解。读研与否是你人生中最重要的决定之一,你需要对其进行彻底的研究。总之,不要以为你一毕业就能找到工作。

3.一直待在同一所大学

现在的大学越来越国际化,学生可能来自全国各地甚至大洋彼岸。也有学生截然相反,他们会选择当地的大学,因为他们乐于享受家乡的温暖。在同一所大学取得你所有的三个学位(本科、硕士和博士)是很诱人的:你早已在那儿建立了私人与工作上的朋友圈,你熟知大学的惯例,你与教师之间的工作关系坚不可摧,甚至会有潜在的博士生导师盯准了你,准备带你融入他现有的研究项目。这使得留在同一个院校极具诱惑性,但这样做也可能是个错误。

朋友和同事常常告诉学生要去不同的大学获得学位,但很少有人解释为什么。其中一个原因是不同的学院有着不同的优势,去不同的大学或国家可以让你接触到不同的领域。如果你在同一个院校完成了本科和硕士学位,会有人说你可能从该院系获得了你能得到的一切,无论是奖学金还是在院系的研究项目(这是否属实另当别论),而去其他学校读博士学位证明你已经扩大了你的知识视野。反过来看,当其他人看到你在同一个院系完成所有学位,会认为这是你缺乏学术上的广度和独立性的象征,认为你不够聪明或者是不够努力按标准建议去其他地方学习。我一直在招聘委员会工作,有些求职者虽然很有趣,但就是因为在同一所大学获得了所有的学位而被委员会剔除。

如果你读硕士的大学与本科时相同,除非你读的是硕博连读的项目,不然你还是应拼尽全力到其他大学读博士。尽管留在家乡或是搬去自己理想中的地方(比如纽约市,那些靠近冲浪海滩的地方,或是其他合你胃口的地方)取得研究生学位让你欲罢不能,但你必须仔细权衡一些学术因素,比如研究生项目的声誉,它提供的资金,尤其是可能与理想导师共事的机会,以及一些如生活成本之类的非学术性因素。

然而,也有其他重要因素可能会导致一些例外,使你不用再遵循去其他大学就读的规则。例如,你虽然留在同一所大学,但是转到一个做不同研究的实验室;又或者,也许全世界只有一个实验室拥有你开展研究所需要的专业知识和设备。同样的情况也适用于导师:你可能已经和最优秀的人在你的领域进行最前沿的研究。在这些情况下,待在原地是可以理解的。

所以,与其只是遵循去不同大学就读的规则,你最好还是认真权衡一下留在同一所大学和去其他大学就读的利弊。有些人尽管在同一所大学获得所有学位,但确实已经谋得教职的工作。事实上,我有一位同事就是这种情况,尽管他还有另一优势:他获得所有学位的大学是剑桥大学,全球顶尖大学之一。所以,尽管有时候最终可能没什么妨碍,但还是不提倡在同一所大学获得所有学位,这有可能对你造成阻碍。

需要注意的是这条规则通常只适用于博士生,但是最好也不要在本科学习的地方读硕士,虽然在同一所大学取得两个学位一般不会对你造成不利的影响。一定要记住,如果在同一所院校继续攻读博士学位,你可能会遇到不少麻烦。

4.盲目追求金钱

读研时选择什么研究项目以及哪所院校,这都是重大的人生抉择,读博士研究生阶段更是如此。选择清单里备好三到五个研究项目,并且申请所有备选项目,这样做的部分原因是你可能一个项目录取都通不过。此外,研究生入学通常涉及资助问题,资助通过奖学金以及教学或研究助理(research assistant)工作获得,不同的研究生院资助也会千差万别。

决定申请哪所院校和整理申请表需要进行大量的工作,包括了解不同的研究项目并缩小选择范围,以及针对特定项目精心制作申请表。如果通过了多个项目,你便需要收集大量信息,全面了解你的选项,在做最终决定之前要听取足够的多方建议。

为适应你所申请的院校,需要量身定做硕士和博士学位申请表。招生委员会一直在寻找你的研究兴趣是否与你所申请的院系的研究兴趣有契合点。换句话说,他们要确保自己能够给予你的研究相应的支持。所以,你需要证明你是合适的人选,并针对特定院校做出深思熟虑的选择。我的研究生项目最近收到一份申请,在这份申请中,学生错把另一个学校和院系写成她一心求学的地方。该学生后来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然后重新邮寄了一份经过更正,但几乎和上一份一模一样的陈述——她只改变了大学和研究生项目的名称。因此,我们的招生委员会对她印象不佳。显然,她对自己是否能考上我们的院系并不上心,这是我们拒绝她的申请的一个重要原因。

在你的陈述书或申请信中,你应该点明心仪的导师,或者给出一个选择范围,以及心仪的委员会成员。找你现在的导师或导员谈谈你可能在另一所大学一起共事的人。更积极的学生会提前与心仪导师进行非正式的联系,通常是通过电子邮件的方式进行,以此来打探导师的兴趣。根据学科和大学的不同,如果博士申请人希望自己被录取,认真地去研究心仪导师可能很有必要。你应该询问一下是否能提前找到导师,或许可以联系你所申请项目的系主任。如果有教授已经答应做你的导师,那么你要在申请表中有所提及。如果方便的话,考虑一下能不能和你的心仪导师在电话里交谈一下,或者是直接约他们见面。一些教授会正式地约谈自己心仪的学生,甚至要求他们在申请程序开始之前完成测试。如果一开始他们不回复你的电子邮件,也不要气馁。很多教授被这样的询问所淹没,所以他们更愿意让研究生招生委员会来对这些申请进行梳理。

咨询你当前的教授是另一个有保障的选择,他们能告诉你如何在你所在的专业完成这些事情。相比于学生自己发邮件或者是冷不丁地打电话,如果教授发送一份邮件推荐自己很有潜力的研究生,那么大多数教授会回复得更快一些。

有时候,有的老师会在你提交申请前就同意做你的导师了,这一安排绝对提高了你被录取的概率。最好的情况是,你参加某位老师的项目,他会承诺给你研究助理的工作。这无论在经济支持上还是在专业发展上都是一个很好的机会,但它也可能有不利之处。如果你的导师一直资助你的工作,你可能只专注于一个特定的项目,而这个项目可能只局限于一个狭隘的框架内。尽管资金支持和技术培训很棒,但这样会使你在找工作时很难成为一名独立研究员。你需要仔细评估各种形式的资助对你未来就业前景的影响。也就是说,我以研究助理的身份和我的导师一起工作,而我们的合著出版物对我找到工作很有帮助。

在老师了解你之前,他们可能不情愿给你承诺;如果这样的话,你可以在申请中简单地说一下你已经和某位教师讨论过让他做导师的可能性。一定要小心,确保你还可以选择自己想要一起共事的心仪导师——研究生项目网站上的研究生教师名单可能没有更新。例如,我的研究生项目最近收到了一位学生的博士学位申请,该学生在申请中大篇幅地陈述了自己与某位教师共事的可能性,问题在于她点出的教师即将到另一所大学任教。如果我们不能找出学生的兴趣和我们在职教师之间的契合点,那么这就是拒绝她的申请的关键因素。

大多数院系会对雇用自己的研究生有强烈的偏见,至少在自己的学生刚读完博士学位就留校任教时会这样(更普遍的情况是,这些研究生先是在另一所大学获得终身聘用职位,并在那里工作一或两年,然后再回母校任教)。所以,如果你的理想工作是到某一所大学当教授,那就不要在这个学校读博。即使像牛津和剑桥这类的精英大学更喜欢出身于此类大学的学生,也必须符合这一规则。我还应该指出,计划只在某一特定大学找工作很不明智——当你真正找工作的时候,与你专业对口的工作岗位会是怎样的?你是否能够拔得头筹?一切都充满变数。相反,想要走学术职业的道路关键的一步就是要在找工作的时候广撒网,而你(和你所爱的人)要做好搬去工作地点的准备。不要觉得你是“特例”,这不适用于你。

理想情况下,你可能会获得多个诱人的硕士或博士的录取通知,这时你必须做出自己的选择。如果是这样,就要告知系主任你收到多个录取通知书,并且要特别提到哪个研究生项目提供的资金要多于其他项目。有时候,为了把其他研究生院提供的更高资助比下去,系主任可能会提高自己的资助。这可能会发生也可能不会,所以还是要问一下,但最好不要用力过猛。为了彻底调查供他们选择的院校的情况,学生有时会实地考察自己有意向的院校。有些院系甚至可能拨出资金对这样的考察予以资助,所以也要问一下这个问题,不要害怕。你也可以找机会联系教师、在读和毕业的学生,向他们讨教经验。

你必须根据自己的需求来权衡各种情况的不同因素——地点、资助、项目的优点和声誉以及未来可能教你的导师。例如,根据你的经济状况,如果其他地方会提供更多资助,那么你可能不愿意花更多的钱去你的首选学校就读。即便如此,研究生项目的品质和声誉,尤其是导师的能力,可能比资金重要得多。我之前收到了三个博士学位的录取通知,最终选择了资金最少但导师最好的一个。这就意味着拒绝了来自竞争院校的声誉卓越并且有利可图的入学奖学金,但这可能是我在职业生涯中做出的最明智的选择。在攻读博士学位的初期,我在贫困线上苦苦挣扎,但我可以和所学专业的世界级导师、专家共事,参与他的研究,并与他共同出版众多出版物,这一珍贵的机会最终远远弥补了我所遭受的经济打击。

还要考虑一下你有意向的大学和院系的声誉。在学术生涯中声誉至关重要,知名大学可以为你提供即时的合法性,让你的地位得到提升,远远超过从不知名大学毕业的学生。当然,特定院系的声誉强弱可能比相关大学的声誉更重要。不甚知名的大学和学院也可以培养出优秀的学者,但对那些从顶级大学毕业的学生来说,他们的职业道路会更加顺畅。同样,这不会是唯一的决定性因素,但你在考虑选项时都应该有所顾及。

总之,准备好投入大量的时间和心思决定去哪里申请你的研究生学位以及权衡你的选项吧。

5.读一个没有资助的博士

如果你收到一份没有资助安排的博士录取通知书,你应该礼貌地走开。如果资助安排含混不清,则应尽可能弄清楚,以确保其是否具有实质性。许多硕士生可能会没有资助,但对于博士生来说,一般会通过奖学金、教学或者是他们导师的个人研究补助等方式得到资助。没有明确经济资助计划的录取通知可以有很多不同的解释,但所有解释都会让人大失所望。

最明显的是,缺乏资助意味着该院系不重视你。从他们的角度来看,不给你提供资助可以让他们的入学人数保持上升的优势,但这也是拿着学生做一场低风险的赌博,因为他们可能也不确定自己是不是一开始就告诉学生不给资助的问题。你肯定不想到一个被那种眼光看待的地方上学。

完全缺乏资助也可能是你的院系、大学或学科存在问题甚至危机的迹象。如果你到一个无法为最高学位努力的学生提供资助的项目或大学学习,这些经济上的限制会在你读研期间乃至在未来的工作岗位上困扰你。

缺乏资助除了可能说明你所学领域的地位或者招生委员会看你的态度之外,还意味着你在完成自己的课程和研究以及撰写论文的同时,还需要挣钱养活自己。这种极不稳定的经济情况很残酷,需要你劳心劳力,它可能会严重拖延你的毕业时间,甚至可能让你无法获得学位。

总之,没有资助通常都是非常糟糕的迹象。如果你收到一份没有资金支持的录取通知书,还是到别的地方看看吧。如果你只收到一份博士录取通知书,而且是没有资金补助的,那么你应该重新考虑自己的职业抱负。

6.读跨学科博士

怎么寻找弥补学科之间的裂缝的好方法?读一个跨学科的博士学位。考虑到现代大学对跨学科给予了相当大的支持(起码是口头上的支持),这可能是一种挑衅性的言论。对跨学科更确切的定义应该是跨越两个或更多学科的学术工作,如结合社会学、历史和电影学的博士学位。然而,一旦你意识到跨学科博士之间也有一个关键性区别,任何争议都会烟消云散。这之间的区别就像是受历史和电影研究影响的社会学博士和没有正式学科背景的跨学科博士(一个类似“跨学科研究”的学位)之间的区别。

起初,人们将学术思想划分为不同的知识领域,如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随着时间的推移,在这些领域发展起来的专业知识进一步划分为我们如今知道的学科,如哲学、地理学、经济学、历史学和林学。一名学者会具备一个,有时是两个,这些领域的专业知识。

除了将奖学金和研究进行分类的方法以外,学科也是大学的主要行政单位。各院系围绕学科(产科学、音乐、考古学)进行组织。最终,资金也以学科的划分而展开。教职员工在应聘时往往会受雇于某个特定专业的院系。作为一名研究生,你的专业一般也会与所在院系的专业对口。

过去几十年至今,跨学科思维的兴起让知识分类变得很随机,效果却适得其反。跨学科观点认为,知识世界不会被分割成独立的知识领域,要想对所学的知识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最好从不同的领域获得见解。康复医学专业的学生可以从社会工作领域的发展中受益,同样,计算机科学家从心理学和哲学等专业中学习了很多关于博弈的知识。作为一项知识工程,跨学科渴望打破无谓的分割知识的桎梏。虽然在实践中这样做很具挑战性——有很多学生在掌握自己丰富多样的学科之前会高举跨学科的旗帜——但跨学科思考的愿望令人钦佩,并且这一思考方式往往富有成效。

这一包容的视角吸引了一些大学授予跨学科专业学位点。这些专业的学生没有正式的院系作为大本营(或在一个院系有名义上的大本营),并且身份被认定为“跨学科学生”。他们的知识范围更加广阔,可以参加多个学科的课程,并在组建监督委员会方面拥有更大的灵活性。当他们获得学位后,他们可以说他们的专业是“跨学科研究”,或者说他们拥有“跨学科博士学位”。

而所有这一切的问题在于,如果你不将自己定位于一个独立的学术领域,那就意味着你可能会受到多次被忽视的待遇。院系会觉得跨学科学生非自己“专有”,你不完全是“他们的”。这一点很重要,因为是由院系来决定谁可以获得资助,谁分配教学工作,谁能在推荐学生获得奖励方面更具发言权。院系通常会先奖励自己专有的学生。因此,跨学科学生可能会掉进组织的裂缝中。

这个问题也会延伸到就业市场。学术职位通常是院系的一部分,该学院的教职人员会一直搜寻能在他们的学科传统范围内工作的人。招聘委员会因此可能会轻松驳回跨学科博士的职位申请。我的一位获得跨学科学位的朋友在政治学系找工作时就撞到了这枚钉子。他的导师打电话给该学院的系主任,询问他的学生是否能得到这次机会。系主任直言不讳地解释道:“这是政治科学院系。招聘广告说的是需要政治学人才,而不是跨学科人才。”同样的困难也会出现在跨学科专业学生向期刊提交论文的时候。编辑和审稿人努力评估一篇论文是否对自己所在的特定领域有贡献,因此未定位于任何特定领域的论文会处于劣势。

这并不是说院系不会聘用跨学科人才。例如,许多拥有政治学学位的人会受雇于社会学系,抑或有性别学学位的人也会在许多不同的学科院系找到工作。拥有跨学科学位的学者也能在所属院系找到工作,但这一策略确实风险很大。

万幸的是,你可以从多个学科中汲取知识,并且无须把它们当作自己的正式学位。一般来说,各院系现在都允许学生修读其他学科的课程。你也可以让其他院系的导师作为你的答辩委员会成员,或者通过非正式的方式寻求他们的建议。最重要的是,没有什么能阻止你广泛阅读各个领域的书籍,也没有什么能阻止你与拥有不同学术背景的人合作。

最后说明,跨学科学位课程对本科学生或正读研的学生来说并不难。对他们来说,拥有跨学科学位亦可以解读为拥有广泛的学术研究领域和强烈的求知欲。

7.相信宣传的毕业时间

当你入学或者考虑是否接受录取通知时,你会想知道该所学校的学制是多少年。这些信息对你管理开支尤为重要。因此,如果你能获得毕业时间的可靠信息那就再好不过了。可惜,确定准确的毕业时间很难。

大学需要缩短获取硕士学位所需要的时间,因此压力很大。各院系有时会公布学生的平均毕业时间,这些数字因大学院系的不同会有很大差别。这就是说,要用辩证的眼光去看这些数字。因此,通知里如果说“我们预计博士生在四年内完成学业”就相当于根本没告诉你到底要多久才能毕业。

此外,各院系很难保持每年在同一时间毕业,而且得出这个数字的算法并非一蹴而就。例如,有些学生原本属于“全日制”,后来改为“非全日制”,这就会延长毕业时间。一位长期攻读博士学位的学生,如果用完科研资金,可能会正式退出该项目从而不再需要交学费。这些学生将离开学校继续攻读博士,潜心写论文,然后在即将完成时申请重新入学(并支付再入院费)。院系在计算毕业时间时会将那些“非在校”的学生的情况排除在外(因为他们不是注册学生),这会让系里的数据更为好看。

最关键的应该是不要浮于表面地看待毕业时间。针对自己可能在研究生院的学习时间,你可以做一些非正式的问询。这些信息的最佳来源是教职人员和在读学生,他们对实际的时间安排有更好的理解。

另外请记住,这些毕业时间只是平均值。完成学位所需的时间可能会长于也可能会短于这一平均水平,具体情况视你的研究状况而定。比如:导师的指导水平,你的资助状况,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变化——例如疾病抑或是情感状态的变化——以及快速完成研究的动力来源。

8.忽视大学为你提供的信息

当你开始研究生生涯,大学会为你提供海量的信息,概述校园服务以及你作为研究生的义务。它囊括学生的行为准则、学生会提供的服务清单,以及关于人力资源、残疾人服务、人权办公室、写作中心等的信息。几乎所有这些信息都能在网上找到。

考虑到你将会遇到其他很多需要面对的首要的行政和个人问题,在准备开始研究生生涯的时候,你将会遭到这些信息的轰炸,虽然有时候不是最佳时机。大多数学生往往忽略了很多此类信息。这样做可能不会直接给你造成麻烦,但是如果你对本可以享受到的服务以及你作为研究生的义务并不熟悉,假以时日,它可能会转过头狠狠地咬你一口。自称并不了解这些规则通常不会助你一臂之力。

在编写本书时,我采访了大学的几位行政人员,其中包括行政校长、副主任、伦理研究院院长,以及提供财务服务、信函服务和国际学生服务的工作人员。他们一再重申,发现自己陷入(各种)困境的学生一般都不知道规则和要求(或禁忌),没有遵循唾手可得的建议,也没有利用现有的服务,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通常是他们不知道这些服务的存在。

如果你很聪明并有足够的动力阅读本书,那么一定也要充分利用大学提供给你的信息,多浏览学校网页以及多参加一些对你开放的研讨会。这样可以为你省去未来道路上让你头痛的麻烦。到时候,你有可能发现其他研究生会把你当作寻求有用信息的源泉。

9.不做理财计划

有些学生常常受到贫困的困扰,他们不仅要忙于完成自己的论文,同时还要努力养活自己,这种浪漫而又幽默的画面我们常常见到。这样的画面很是不幸,因为现实中无法支付租金或无力从校园食品银行(food bank)里购买到杂货的情况并没有那么迷人或有趣,而这些可能比你所想象的更容易发生。为了避免遇到经济问题,你需要从一开始就认真管理好你的资金来源。不要以为既然自己已经被录取,你就一定会获得经济上的照顾。

在被录取之后,你的院系会发给你一封信函,它会列出你将得到的经济资助条目。在某些情况下,例如某些学科或某些大学的研究生项目不会提供任何资助。对于博士学位,相应院系通常会详细地说明未来一段时间(例如三到四年)内你将获得的最低资助总额以及资助方式——补助金、奖学金、助教等形式。

这封信函正式确定了你获得的资金,从而也是你与大学之间的合同的一部分。所以要把已经署名的复印件保存在安全的地方,以防将来产生分歧。这些信件往往还有另一层意思,即你不会无缘无故地获得该院系或大学的额外资助。不要相信你的导师或系里空口无凭地保证会帮你找到额外的资助。正如我在下文中所述,大学里可能会有多余的可用资金,但这不是你可以企及的。这一点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因为学校通常只资助学位的前几年,如果在取得学位之前给予学生的资助已经停止——这种情况经常发生——学生就会争先恐后地赚钱来为自己在研究生院剩下的几年打下物质基础。资助信函有时还可能包含你想获得的资助所需要满足的条件,例如能申请哪些补助金或需要满足哪些规定的条件。

申请补助金以及奖学金应该是你理财计划中的一部分,这些资助可能由你的院系、大学或国家甚至国际资助机构提供。让了解这些可能性成为你的职业习惯,这可能需要你定期与研究生系主任的助理或所在大学负责奖励和奖学金的单位会面,订阅一些向学生告知资助机会的邮件。

有些研究生以自己很忙为理由从不申请奖学金,实则是他们不相信自己能够成功申请到,抑或是害怕被拒绝。即使你认为时刻盯着申请时间如远射一样漫长,也不得不说这真的很重要。未来的工作职责说明也需要撰写申请书,所以越早开始培养这一技能越好。并且写得多了,写申请书就变得越发容易。如果申请书需要陈述拟研究方向,那么你就必须投入大量的精力来使它具有竞争力,你可以在解释为何你的研究很有意义且非常重要时来做到这一点。

即使远射也是一次射击。例如,我的院系曾负责管理一个很有名(并且有利可图)的全国奖学金评比的初始申请流程。出乎我意料的是,我们系里只有一位学生申请。委员会虽然觉得这位申请者的自身条件很差,但由于这是唯一的一份申请,所以我们将其转交给了国家委员会。几个月后,好消息传来,该学生获得了奖学金。这就告诉我们要不断地申请助学金和奖学金。即使没有成功,申请过程也帮助你提高了申请书的撰写技巧。如果成功了,助学金和奖学金就犹如锦缎上的花朵,变成你简历上的一道风景线、声望的奠基物以及收入囊中的奖金。获得一项奖学金能助你赢得另一项奖学金,因为成功孕育成功。

你也可以寻找其他的研究助理的工作。教职员有时会有独立的资助金支撑他们的研究项目。到处打听一下你们系里(或紧密相关的院系)是否有需要研究助理的老师。

你也可以在自己的大学或附近的大学和学院教书。这样的工作职位可以给你带来收入,但并不是长久之计。契约制教学往往工资低,耗时多,特别是对于一位新老师来说,它会明显减缓你修读学位课程的进度。所以,你可以因为经济原因教学,但要注意你的时间安排。

如果资金特别紧张,你可能不得不在大学之外做一些工作,动用个人积蓄或者是向别人借钱,这些情况都很糟糕;我要特别提醒你两种危险的资金来源:学生贷款和信用额度。通过这两个来源钱或许来得很快,但是后果让人生疑。请记住,银行不是你的朋友。它们的存在不是为了解决你经济困难的问题,而是为了从中获利。它们在信用额度上收取的利息很高,这意味着在一段较长的时间后,你将会花费购物初始价格好几倍的钱财。在你还未获得正式工作人员的工资之前,不要傻傻地相信你需要过上正式工作人员的生活。

国际学生可能会面临更大的经济问题,因为他们可能没有资格参加全国奖学金评比,而且需要支付更高的学费。这类学生经常试图通过一套适合单人费用的资助套餐来支持整个家庭。受签证规定的约束,国际学生也许不能到校外工作,或者他们被允许从事的工作类型和数量会受到限制。所以在申请一所国外学校时,要查明白这些重要的问题。

大多数学生会被迫比以往更切实地思考财务管理问题,这并不一定是坏事。如果你现在正在读研究生,你的年龄可能至少在二三十岁,你很有可能已经把重要的理财计划推迟足够长的时间了,现在是时候考虑一下除学位和工作之外你想要的生活了,以及你打算如何为这样的生活埋单。比如,你想毕业时没有债务缠身吗?想毕业后五年内买房子吗?想组建一个家庭吗?所有这些目标显然都与经济状况息息相关。

你可能很快就会发现,你并不像你的朋友那样有足够的资源。与其忽视这些经济问题,你最好接受节俭的研究生生活方式,“甘于简朴”的状态有其优点。确定你目前的花销以及如何降低这些花销。以我为例,我曾经计算出如果不买车,我可以节省多少汽油、停车费以及维修费用。我抵达温哥华(Vancouver)开始读博的第二天,我买了一辆非常实惠的自行车。在整个研究生学习期间,这基本上是我唯一的交通花费。无论去哪儿我都骑自行车,骑车让我身心放松,压力全无,在锻炼身体的同时还能探索美丽的城市(经常在雨中沐浴!)。

对于那些在找到工作后重返学校的人来说,削减花销尤其困难。因为经过一段时间的生活,有些物品已经成为他们生活的必需品。现在像一个研究生一样生活,未来你就不会活得像个研究生。

在计算花销时,你一定要拿出一些钱以防紧急或意外的花销。我曾经就犯过这样的错,那时我不知道我的奖学金是应纳税所得额(后来加拿大改了这条规定),这就意味着在我读博第一年结束时,我必须得凑出数千美元来纳税(还是要感谢“爸爸妈妈牌”银行!)。

你并不是第一个需要理财的研究生。学校也能为你提供相关服务,例如财政援助办公室,该办公室可以为你提供建议,帮你减少花费,甚至可以提供紧急贷款。你所在的城市也可能有你可以挖掘的资源。尽早花点时间学习关于这些服务的知识。

另外,如果你经济困难,那就一定要让人们知道你缺钱。有钱的研究生并不多,所以如果你不介意和别人说自己的情况,那就轻描淡写地指出由于某些特殊因素,你的经济状况要比一般人差,这样可能会对你有利。有可能你的导师、系主任或是其他人会给你指一条挣钱的门路。当然,如果你身边的人不知道你的经济问题,他们就不会予以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