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武器
本节将讲述核爆炸的特点以及对人员、装备和补给可能造成的危害,并介绍一些简易的防护方法。
首先,我们要明确核爆炸的特点是具有强烈的冲击波、热辐射、核辐射以及电磁脉冲。其次,我们要明白核爆炸的不同特性会造成什么样的伤害。
核武器的危害。
爆炸产生的强烈冲击波,将摧毁建筑物,并且其引发的狂风会将地面的各种物品卷起。
热辐射会烧伤人的身体,引燃各种可燃物。爆炸瞬间(尤其是晚上),热辐射产生的强光可致使人暂时失明或对人的眼睛造成永久性的伤害。
核辐射会给人员带来放射性伤害,致使其失去执行任务的能力。核辐射会持续很久,按阶段分为初期阶段和后期阶段。
其中初期阶段,是指由爆炸直接引发的辐射。该种辐射从辐射源向所有方向以光速直线发射,具有很强的穿透力。至于后期阶段,则是指核爆炸之后,一些受核爆炸污染的放射性尘埃、物品和装备发出的辐射。
电磁脉冲(EMP)是核爆炸产生的以光速向周围传播的强电磁辐射。它可以干扰电子设备(如无线电设备、雷达、电脑和车辆等)的元器件,还能影响导弹等依靠电子系统工作的武器。为了弱化电磁脉冲造成的危害,士兵可将重要装备移至掩体后(如装甲车与厚实的土墙)减弱装备受到的直接冲击。
对士兵的影响
如果士兵的身体暴露于核辐射中则会受到严重的细胞伤害,这种伤害会导致士兵患上“辐射病”。病情的严重程度取决于所受辐射的计量、暴露的时间以及士兵本身的身体状况。辐射病早期症状为头痛、恶心、呕吐、腹泻,这些症状在士兵遭受核辐射后1~6小时内会显现。如果所受辐射的计量小,那么辐射症状可能会消失,但如果早期症状在潜伏一段时间后再次出现,那么士兵则需要立刻去医疗站寻求帮助。
对补给和装备的影响
爆炸能使密封或半密封的物体爆裂,如罐头、电池、油箱和飞行器等。同时,建筑物所崩塌的碎石瓦砾会掩埋补给和装备。
核爆炸释放的热量能点燃干燥的木材、燃料、油布和其他易燃物质,强光可以损伤视力。
核辐射能污染食物和水源。
防御核攻击
最快速有效的防御方式是躲藏于坚固的山洞、地面壕坑、沟渠或坚固的阵地掩体中。
当人员隐蔽在露天掩体时,发现核爆炸后,应卧倒在工事底部,闭眼,闭嘴,腹部微收,两手交叉垫于胸下,并将两肘前伸,使两大臂遮挡头部,避免或减少光辐射对暴露皮肤的伤害。在单人掩体内的人员可蹲下,使身体尽量放低,并用两手堵塞耳孔。
当人员来不及进入掩体时,发现闪光后,应迅速利用就近地形地物卧倒。卧倒的方向依核武器爆炸的方向和地形的特点而定—在开阔地面的人员应背向爆心卧倒。当地形地物较小时,应对向爆心卧倒,以重点防护头部。在室内来不及外出隐蔽的人员,应该避开门、窗,在屋角或靠墙下的床下和桌子下卧倒,以避免受到间接伤害。如处于行驶状态的车辆中,发现闪光后,驾驶员应立即停车,车上人员最好在车上卧倒,如不便卧倒,那么身形也要尽量放低,并把紧车厢或把手。
爆炸结束后,人员方能移动,并迅速检查身体有无受伤,武器装备是否损坏,然后继续执行任务。
辐射在核爆炸后一段时间都不会消失,并且无色无味,只会被辐射探测器检测到。具体操作可参考《核生化防护(美陆军野战教范)FM21-40》,尽可能快速撤离辐射污染区。
遭遇核爆炸时,士兵的保护措施。
如果部队必须驻留在污染区,那么指挥官应尽量选择有高架掩体的地下阵地。即使形势危急至无法修建高架掩体,那么士兵也应将雨披置于阵地顶端,待辐射尘不再落下,迅速去除身上和武器上的污染物,并洗净身体和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