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体育资源合理配置与政府绩效评价问题研究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三章 城市社区公共体育资源配置的调查与阐释

第一节 城市社区公共体育资源配置的现状调查

一、研究缘起

不需赘言,社区公共体育资源配置是城市社区向居民提供体育公共服务的最根本也是最基础的条件,因而是体育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贯彻落实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举措,对于完善公共服务水平、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要意义。笔者以为,对于城市社区公共体育资源配置的研究不能仅仅停留在理论上,尽管理论分析是必要的,但是与理论相关的实践也是必需的。并且,只有经过实践的检验,理论才能发挥其重要的指导意义。本节立足于前面关于城市社区体育资源配置的理论研究,对河南省部分城市社区进行调研、分析,目的是想初步摸清这些地区的城市社区公共体育资源配置的发展状况,从而既能检验理论,又能使理论服务于实践,为实践的健康发展指明方向。之所以选择河南省部分地区进行城市社区公共体育资源配置调研,而不是河南省全部地区,是因为笔者调查河南省全部地区并不现实。虽然从理论上讲,对有限的体育对象进行全部调查是有可能的。但是,如果调查统计对象非常多,则采用全部调查的方法就不具有现实性,河南省下辖许多地级市,地级市又下辖百余个县级市,假如对这些城市进行全面调查,那将需要付出巨大的时间和精力。

二、调研方法

本书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方法进行调研。问卷调查先分层,再进行随机抽样,即将河南省下辖地级市按豫东、豫中、豫西三个经济发展区域进行划分,然后再从每个区域中抽样选择两个地级市,分别对这些被抽到的城市社区进行问卷调查。抽样结果显示调查样本主要有豫东的开封市,豫中的郑州、许昌市,豫西的洛阳市,共计24个社区。

问卷内容主要围绕城市社区公共体育资源配置,按照体育人力资源的配置、体育物质资源的配置、体育文化资源的配置等几个维度进行设计。本书采用专家调查法和重测法对问卷效度和信度进行检验,计算出相关系数,从而用来验证问卷的可靠性和可信性(见表3-1)。

表3-1 问卷的信效度检验

在经过信效度检验后,课题组共发放调查问卷1200份,回收980份,回收率81.7%;其中有效问卷930份,有效率77.5%。问卷发放的主要对象是社区中的体育管理者、社会体育指导员、社区居民等。课题组对获取的回收问卷的信息与数据进行分类研究和分项统计,并运用SPSS11.6软件,进行相关统计分析。

三、研究结果

(一)体育人力资源的配置

1.体育组织管理人员

社区体育组织管理人员是公共体育资源配置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对河南省24个城市社区进行问卷调查后,统计结果显示,78%的社区配备有社区体育组织管理人员,负责社区的体育工作;22%的社区并未配备体育组织管理人员。在配备有体育组织管理人员的社区中,又有56%的社区是干部兼任体育组织管理工作,而专门的社区体育组织管理人员占比为44%。总体来看,有兼任体育组织管理人员的社区占比为44%,有专门体育组织管理人员的社区占比为34%,没有体育组织管理人员的社区占比为22%(见图3-1)。

从地域情况来看,豫中有体育组织管理人员的城市社区数量最多,豫东其次,豫西最少。这也反映了社区体育组织管理人员的配置与经济因素有着重要的相关性,或者说其受经济条件的制约。

图3-1 被调查社区的体育组织管理人员情况

2.社会体育指导员

体育指导体系是社区公共体育资源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调查显示,24个城市社区均有社会体育指导员,所调查区域共计有社会体育指导员216人,其中豫东72人,豫中104人,豫西40人。统计结果表明,豫中地区8个社区平均每个社区有社会体育指导员13人;豫东地区8个社区平均每个社区有9名社会体育指导员;豫西地区每个社区仅有8名社会体育指导员。这表明豫中地区拥有的社会体育指导员数量较多。从地域分布来看,处于经济发达地区的豫中地区社会体育指导员数量多于豫东、豫西等经济不发达地区,表明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发展与经济发展水平有正相关性。

同时,数据表明,63%的社会体育指导员拥有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资格证书,26%的社会体育指导员拥有二级社会体育指导员资格证书,11%的社会体育指导员拥有一级社会体育指导员资格证书。针对社会体育指导员如何培训的问题,调查显示有多种方式,如本地培训机构培训、请专家培训、自费外出学习、其他,所占比例如图3-2所示。

图3-2 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方式

在社会体育指导服务方式上,调查显示,有32%的社区居民选择健身锻炼方法的现场指导,24%的居民选择开展讲座,20%的居民选择免费发放光盘等健身音像制品,18%的居民选择网络学习,6%的居民希望通过体育健身宣传橱窗获得健身指导(见图3-3)。

针对目前的社会体育指导服务,以上60%的人认为不能满足健身指导的需要,20%的人认为基本能满足,20%的人认为能够满足健身指导。参与体育锻炼的社区居民是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服务对象。居民是体育公共服务的享受者,其有参与和分享各项体育服务的权利。服务与合作是一种同体育服务主管部门与居民关系相对应的行为关系。

图3-3 调查区域内的社区社会体育指导方式

(二)体育物质资源的配置

1.体育场馆、设施的配置

以体育场馆设施为主的体育物质资源的配置对于社区体育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调查显示,河南省目前拥有17379个体育场馆(其中标准场馆12416个、非标准场馆13963个),体育场馆占地面积约9亿平方米,场馆总建筑面积648万平方米,场馆总面积10197万平方米。截止到2019年年末,河南省总人口为10906万人,常住人口为9605万人,人均拥有体育场地面积0.089平方米。国家体育总局调查显示,全国人均占有体育场地面积为1.03平方米。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与全国体育场馆的人均占有面积相比,河南省人均占有面积略低;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比如美国人均体育场地占有面积为14平方米,河南的人均占有面积远远低于发达国家。究其原因:首先,随着国家以及河南省对全民健身等公共体育事业的逐渐重视,河南省在体育场馆设施建设方面确实取得了一定进展,在绝对数量上也具有了一定的规模;然而,河南省是我国的人口大省(9605万人),如此巨大的基数,即便体育场馆设施在绝对数量上较大,但是人均占有率也很小。其次,虽然上级政府部门强调体育场馆设施的重要性,但是越到小地方,越到县、乡镇,重视程度反而越发下降,特别是在基层部门,以经济发展为主的地方发展指标充斥着其日常工作,而公共体育的发展自然不会受到重视。

调查发现,河南省城市社区的公共体育器材有71.1%来自当地体育局,其余大都是社区自发筹资购置的。同时调查结果显示,64%的居民认为体育场馆设备器材有专门的人维护;28%的人认为设备器材无人管理,没有专门的人维修。23%的人认为体育器材质量一般;16%的人认为质量不好,功能不全,缺乏一定的吸引力,不能满足居民的健身需求;68%的居民认为体育器材质量较好,功能齐全,能够起到健身的效果。调查表明,68%的居民表示体育锻炼场地距离居住地在500米以上,32%的人表示距离在1000米以上,特别是在城市郊区地带,这一比例更高。有社区居民反映,要走很远才能到达健身场地,很不方便。由此可见,一些城市社区的健身场地与居住地的距离问题尚未很好地解决。调查显示,居民的锻炼场所比较多样,而公共场地仍是居民锻炼的主要场所。比较而言,广场、公园、社区健身点、健身路径等免费场所的选项高于体育场馆和学校体育场地。另外,居民家中也成为锻炼的主要场所之一,选择比重仅次于健身路径。可以看出,社区居民参加体育活动的地点已经多元化。

《2015年第八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数据公报》表明,我国体育场地主要分布在校园,占67.7%,机关企事业单位占9.20%,而广大农村地区仅占8.18%,且这些场地还主要集中在乡(镇)政府驻地,这反映了农村区域全民健身场地设施的短缺。当然,造成农村场地设施短缺的因素有很多,但最为关键的还是地方政府发展体育的思维没有转变。《中国青年报》有报道提到,地方政府对于形象奇伟壮观的体育场馆建设重视程度高于全民健身设施的建设。我们调查也发现,地方政府更愿意将全民健身服务经费投入能彰显地方政绩的大体育馆、体育场上;特别是在农村,用于全民健身服务的经费大都用于在乡镇建设大场馆,而农村居民身边的、小型的、利用率高的体育场地和设施往往不受重视。依照我国颁布实施的《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条例》,建设规模在两万平方米以上的居民区均应配套建设公共体育场地和设施。同时,国家相关部门还对城市社区体育设施建设用地的指标做出了具体要求。但现在看来,在城市和农村地区,随着城镇化、城市化以及现代化的建设,很多地产开发商为了追求经济利益的最大化,往往会侵占应当规划建设的体育设施场地或取消体育设施建设,导致一些居民区缺乏社区全民健身体育场地设施的配套,城乡社区居民很难就近健身,因而全民健身服务城乡一体化发展也受到影响。

2.体育财力资源的配置

体育财力资源的配置是城市社区体育有效开展的动力因素之一,体育资金也是城市社区体育有效开展的重要基础。根据调查结果,课题组所调查的社区均配置有一定数量的公共体育资金,主要包含体育场地器材购买资金、体育指导员培训资金、体育活动开展资金以及奖励资金。体育资金主要来源于体育彩票收益、上级体育部门的拨款以及地方财政补贴、其他等,各来源所占比例为62%、18%、12%、8%。从所占比例来看,体育彩票收益是社区公共体育的主要资金来源,政府财政补贴居次要地位(见图3-4)。

图3-4 调查的社区公共体育资金来源

总体来看,所调查的城市社区公共体育资金仍然相对短缺,并且呈现出从东到西逐步递减的趋势。有国家体育总局官员曾表示,国家用于社区健身的经费主要来源于体育彩票公益金,然而体育彩票公益金只是杯水车薪。以国家体育总局这一级别的体育彩票公益金来看,一年只能收入数亿元,分散到全国,只能用于建设一些示范性的工程。但全国现在需要提供的体育健身条件远不止这些示范工程,更多的场地设施建设和其他建设都需要政府进行专门投资。与河南省东部城市社区体育投入经费相比,河南中西部地区经费主要来自当地政府的资金投入,但是这些地区的政府要么不重视,要么根本拿不出专门的社区体育发展经费。笔者在调查期间,访谈得知有些社区几乎没有社区体育发展的专项经费。由于经费严重不足,已投入使用的体育设施得不到及时维修,不少已无法使用。公共体育资金的短缺已成为制约社区体育有序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

(三)体育文化资源的配置

1.体育政策法规的配置

群众体育政策法规的作用重大,国家先后发布了多项政策法规,对于促进城市社区公共体育资源的配置具有重要的导向意义。发达国家也有相关的公民健身政策法规,它们具有共性特征,即政策目标都具有很强的可检验性,设立了较多的可以量化的指标,以便于检验政策实施的效果。同时发达国家非常重视政策的执行情况,成立了专门以社会组织为主的监督机构督促政府政策的执行。美国学者艾利森认为:“政策方案对于政策目标的贡献率只占10%,其余90%则取决于政策的有效执行。”

统计表明,超过80.3%的被调查者认为当前的群众体育政策重视发展社区体育,体现了公平发展原则;72.4%的人认为群众体育政策内容比以前有较大的进步,更加注重社区的体育民生。史密斯用理想化政策来形容政策体系的完善程度。调查显示,选择当前执行的政策体系较完善、基本完善以及政策体系不完善的人所占比例分别为52.1%、12.7%、35.2%。被调查者认为政策体系不完善的原因有多种,如政策内容过于定性化,缺少操作性;过于强调场馆设施的建设,忽视了健身文化的宣传;政策只规定了基层执行的责任,而并没有规定如何保障执行。按照公共政策学的划分,主要的执行方式有行政方式、经济方式以及法律方式。调查显示,在社区里,群众体育政策主要的执行方式中,行政方式占80.4%,经济方式占43.3%,法律方式占10.3%,其他方式占5.2%。可见社区群众体育政策的执行方式主要是行政方式。

从实际调研情况来看,84.5%的被调查者认为当前经济环境是影响群众体育政策在社区执行的主要环境因素(见图3-5)。从调查的现实情况看,尽管发布了相关的政策法规,但是河南省社区所处地方的体育政策法规的执行与落实情况不甚乐观。依照我国《全民健身条例》等的规定,政府体育主管部门对公共体育场地的规划、建设负有监督职责。然而,在实际生活中,体育主管部门却是有法可依但无执法能力,最主要的原因是体育主管部门专门执法队伍的缺乏。北京市体育局局长孙康林曾表示:“面对城市这么多的居民小区和相关建设单位,根本不可能去一一调查和处罚。看到很多小区没有按照相关法规建设体育设施和场地,我们对改变这一状况却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地方政府对全民健身法规条例的重视程度也不高,一向被视为边缘工作的体育事业很难在短时间内被提到较高的地位。正如笔者考察时一位体育局领导所言:“地方上需要落实的各项法律、法规很多,在这么多的工作当中,地方政府也很难做到 ‘十个指头一般齐’。”体育主管部门有法可依却无力执法,体育部门重视但地方政府不重视的现状,为城市社区公共体育资源的配置带来了障碍。

图3-5 当地群众体育政策执行的环境及所占比例

2.体育活动资源的配置

现代体育是为满足人们娱乐享受和促进身心健全发展而创造的,是人们将自觉意识支配的身体运动作为主要手段对自己的身心进行改造并使之臻于完善的实践。体育的表现形式便是身体活动,身体活动不仅是体育的目的和手段,更是体育成其为体育的本质特征。没有身体活动,人们体育锻炼中的其他任何要素均会失去发挥作用的载体,也就谈不上体育锻炼,也就没法谈及体育锻炼对国民体质健康的促进作用。

调查表明,各社区大都是体育部门牵头,由各体育协会组织体育活动的,这种状况占所调查社区的80%; 100%的社区每年都会组织公共体育活动,并有专门的体育活动负责人,公共体育活动以为期1~2天的综合性运动会、全民健身日、项目运动会等为主。在社区里,公共体育活动除了体育组织机构外,还包括人们自发组织的一系列活动,如中老年人在晨晚练点共同进行的扭秧歌、舞龙舞狮等民俗体育项目等。同时,调查结果显示,有的社区居民认为,社区居委会等经常根据条件组织运动会、闲暇长跑运动等活动;有的社区居民听说过全民健身月、全民健身日等健身活动,并亲自参加过其中的部分项目。被调查者认为,运动会是社区最常见的公共体育活动组织形式,一般在闲暇时间进行。针对目前新农村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状况,72%以上的被调查者表示,需要在活动次数、活动形式等方面加强改善。城市社区健身点、健身路径的体育活动开展情况较好,100%的社区拥有1个以上参与人数超过50余人的长期的健身场所,如公园、广场等。活动项目以自编的健身操、太极拳、太极扇、各类健美操等为主。公共体育活动参与人员总体呈现出老多小少的特点,特别是在豫西地区,参与体育活动的人以老年人为主;在豫东地区,也是以老年人参与为主,但与豫西地区相比,豫东地区城市社区青年人参与体育活动所占比例相对较高。

笔者以为,城市社区体育资源的配置还应加大文化建设、体育消费观念的引导等方面的工作力度,目前文化建设要以宣传为主,特别是在经济不发达地区的社区中,体育健身宣传仍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人们的体育健身意识并不强烈。现实迫切需要提高人们的健身意识,改善他们的健身观念,使体育促进体质健康的观念普遍得到人们的接受和认同。所以,应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刊等媒体以及板报、专栏等形式,形成广大群众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提高体质健康的良好氛围,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国民的体质健康。调查发现,豫中、豫西地区社区居民关注最多的还是眼前那些关系到自己和家人利益的问题,很少关注体育健身与体质健康的问题,更有甚者,一些农民连国民体质监测都从未听说过。

体育消费发展状况标志着人们体育消费观念的形成以及在观念引导下的体育行为状况,体育消费市场是与体育消费相关因素的综合体。调查发现,除了豫东一些社区体育已形成消费市场外,豫中、豫西部分社区并没有相应的消费市场。调查发现,居民观念中的体育消费只是购买体育彩票、购买服装器材等,对于观看体育比赛、体育表演项目、购买体育报刊图书等消费项目不甚了解;有超过80%的社区居民没有到现场观看除综合性运动会以外的体育比赛;有60%的居民平时很少观看CCTV-5体育频道等,原因是电视不能收到相应的信号。

(四)其他社区公共体育资源的配置

调查表明,具备专门的社区体育服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县级市体育局有30%, 70%的体育局不具备专门的评级体系或正在制定当中。80%的被调查者认为不需要制定专门的社区体育服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如果制定很可能会与竞技体育、群众体育等工作出现冲突;20%的被调查者认为应该制定指标体系,认为这是社会进步的重要体现,体育工作的开展应与国家发展保持同步。

调查显示,影响社区体育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有:体育场馆、设施、器材等,政府的重视程度,体育经费的投入,社会体育指导员的配备,居民的个人因素,体育知识和健身方法的宣传及教育等,其他因素。

被调查者给予了相关的建议与要求。针对本地的社区体育工作开展状况,被调查者希望能够建立和健全体育法规和政策,以保证公民享有的体育权利,建立、设置与居民生活小区或区域相配套的体育活动场地、设施、器材,加强对体育运动知识、锻炼方法的宣传教育,有专人指导开展体育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