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口罩的文化属性
在现代社会,口罩早已不仅是具有防护功能的专业用品,更是折射不同民族文化和大众心理的一面镜子。在东西方社会,人们对于佩戴口罩的理解、认知和心理反应存在客观而真实的差异。
在欧美国家,公众对任何形式的掩面者和蒙面人都较为反感。自20世纪中期开始,欧美各国先后制定了多部相关法案,严禁所有民众(无论何种宗教信仰和文化传统)在公共场合特别是示威游行时蒙面(除政府准许的节日聚会或娱乐节目以外)。违反者将要面临监禁与罚款的法律制裁。这一立法传统与近代以来欧美国家经历了一波又一波的社会运动和街头政治有密切关系。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民权运动到21世纪以来无处不在的绿色环保行动,从美国同性恋群体平权运动到法国社会的“黄背心”运动,暴力行为与蒙面行为几乎是如影随形。人一旦通过蒙面而隐藏身份,“蒙面之恶”将会被释放出来。随着恐怖主义和宗教极端主义的抬头,反对公共场合蒙面或掩面已经是欧美各国的共识。
相比之下,许多国家对掩面或蒙面有着截然不同的看法。有些阿拉伯国家有明确要求,女性出门必须从头到脚严严实实地包裹起来,主要服饰为长袍、头巾加面罩,只露出眼睛,以保护其荣誉和尊严。在日本文化之中,也有着覆面的传统。日本的神前式婚礼之中,女性要穿着一身白色和服,面部需要用白色的布遮挡。这样做的原因在于,日本传统文化中女性不被允许直接面对神灵。与此类似,在亚洲的一些民族与宗教的传统婚礼上,女性都会佩戴遮挡面部的绢丝物品,因为新娘的面容被他人看到属于非常失礼的行为。此外,东亚地区的女性,在生活中因为来不及化妆而时常选择佩戴口罩,目的就是为了隐藏其自认为不完美的样子,公众对于在公众场合佩戴口罩的认同度也相对较高。
除此之外,东西方民众对于佩戴口罩存在迥然不同的文化解读。在西方,口罩始终是与医疗卫生相关,佩戴口罩的人群无外乎医务工作者、患病者和病患照料者。戴口罩往往被视为一种“异类表现”,只有得了非常严重疾病的人才戴口罩,而普通居民在日常生活中很少佩戴或购买口罩。在东方,特别是东亚地区,口罩早就成为人们熟悉的日常生活用品,如同手套、围巾、帽子一般,是人们防寒保暖、防尘防霾的常备之物。许多民众也养成了出门佩戴口罩的个人卫生习惯,这既是对自我的保护,也是为了保护别人。总之,西方人对戴口罩的行为总是有一种莫名的不安,而东方人则能从戴口罩里寻找到一种安慰。东西方民众对于口罩的文化心理区别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