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马可·波罗与绢布口罩
中国古典文献中鲜有关于口罩的明确记载,但在意大利著名旅行家马可·波罗对中国元朝的描述中,我们有了意外的发现。《马可·波罗游记》(又名《东方见闻录》)中这样记载:“在元朝宫殿里,献食的人皆用绢布蒙口鼻,俾其气息,不触饮食之物。”书中描述的元朝宫廷送膳人员所佩戴的就是被认为非常接近现代口罩样式和功能的绢布口罩。马可·波罗解释道:“在大汗身旁伺候和预备食品的侍者,都必须用美丽的面纱或绢布将鼻子和嘴遮住。这主要是为了防止他们呼出的气息触及大汗的食物。”这种绢布口罩客观上起了阻隔传染病病毒的作用。当然,此处“口罩”主要是为了避免口气重的侍者污染皇帝的食物。
有学者以此为据,激动地提出中国元朝时期宫廷里出现了用绢布制作的真材实料的“绢布口罩”,故而中国人在元朝就已经发明了口罩。这种论证显然操之过急。首先,历朝历代王宫豪富的深宅大院里的传菜者佩戴绢巾以遮掩其口鼻,从卫生防疫的视角来看,完全可以理解。元朝未必就是最早施行这一规矩的王朝,或许采用“蚕丝与黄金线织成”的“绢布布料”倒是历史上首次。其次,绢布确实蒙住了侍者的口鼻,这是确保“肉食者”饮食不被“下人”的不洁之气污染的(通常)措施。这种绢布口罩其实还是“类口罩物”的“姻亲”,是先秦时代就有记载的那种“面衣”的一种。最后,《马可·波罗游记》的真实性至今存疑。马可·波罗是否真的来过中国一直是学界争论的焦点议题。虽然其游记里所记述的内容的确体现了中华大地的文明状况,但对于侍者佩戴绢布口罩这一处生动细节的描述,总是让人不禁思索为何其他典籍中未有相关的佐证。无论如何,即使马可·波罗真有其人,而且的确是不远万里踏足中国,那么在元朝宫殿里为皇帝端茶送饭的侍者面部戴着的由细纱绢布制作的“类口罩物”,实际上就是那类以蚕丝、黄金丝等织成的“面巾”。
当然,有学者还认为元朝人或许真的知道人经由口鼻呼出的气息必定污染饮食,如此可能会导致皇帝皇后生病甚至被传染上恶性疾病。因此,太监宫女们在奉上饮食用品甚至其他东西的时候,必须要用这种“绢布口罩”遮挡住自己的口鼻,避免呼出的“恶气”(当然,可能有些太监的确有口臭,为此早就存在这种设计和措施)“喷射”到帝王所用的食物上面。自夏商周开始,纵观数千年来的王朝演化史,“面衣”“绢巾”、绢布、丝巾等并不鲜见。各类历史记载中,因各种重大疫情特别是传染病疫情,帝王及御医要求宫人和侍者都佩戴上述面衣、绢巾类的口罩物,应该是可以信服的。
然而,这种原理简单的绢布口罩是否被广泛使用甚至在民间推广呢?答案显然是否定的。据《马可·波罗游记》所载,上述“绢布”以蚕丝和金丝制成,这种细纱绢布、丝织品口罩物,透明而且效果颇佳,然而造价过于昂贵,大户人家尚且难以承受,更不用说民间的普通百姓了。民间百姓若是用粗麻布或者其他东西制作类似物品,则既无必要(平民百姓估计也舍不得),也无太大效果。
绢布口罩也好,面衣也罢,都是中国历史上各个时期曾经发挥过口罩功能的类口罩物,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智慧与才能。当然,中国人真正开始接触现代意义上的医学口罩,是因为20世纪初的一场世纪大瘟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