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肯锡结构化战略思维:如何想清楚、说明白、做到位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2.2 跨界的“简单按钮”

战略思维要求我们超越问题的细节(比如科技),从更高层面看待所有可能的解决方案。超越细节意味着,尽管所在的行业不同,但相同或类似的战略问题的解法很可能具有普适性。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斜杠大神们无论面对何种行业的战略问题,都像是在口袋里揣了一个操作简单的跨界解决问题按钮,即使没有丰富的专业背景知识,也可以信心满满、一板一眼地从容面对。

下面我们看几个常见的企业战略问题及标准回答,体会自上而下战略思维的初级“套路”。

例1:企业转型问题

问:一家企业如何转型?

答:从3个层面来看这个问题——人、系统和流程。

例2:成功要素问题

问:如何才能把一个项目做成功?

答:需要具备3个因素——团队的能力、动力和可调配的资源。

例3:盈利能力问题

问:企业如何提高净利?

答:内部运营上注意2个方面——开源和节流。

例4:新零售问题

问:到底什么是新零售?

马云回答:人、货、场。

我们惊奇地发现,貌似高深的商业难题被轻松拆解为更深入的细节。回答者提供了思路主干并为细节的阐述提供了纲要。

按照这样的逻辑架构可以再深入地切分下去。比如“企业转型”问题,在按人、系统和流程分解之后,可以再做细分:“人”按人力资源管理角度可分为人才的招聘、培训和成长、激励等;“系统”可以按系统功能拆分成客户管理、项目管理、财务管理等系统;“流程”可以按产品生命周期分为研发流程、生产流程、销售流程和售后服务流程等。深层挖掘之后就产生了一个树状的问题结构分解框架(见图2-1),让受众能轻松跟随,并进行有价值的细节讨论。

图2-1 企业能力提升关键要素纲要

能够利用这种树状结构展开陈述的,都是结构化“切”分的高手。这种所谓的“套路”有三重优点。首先,分解出来的框架在逻辑上是无懈可击的。就连“鸡蛋里挑骨头”的苛刻受众也很难找到逻辑上的纰漏。其次,这套结构超越了具体产业或项目背景,是具有十足普适特性的框架。也就是说,我们完全不需要了解特定问题的背景,只要是相同或接近的问题,以上框架就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标准答案。这好比裁缝做出一顶均码且有弹性的帽子,居然适合世界上绝大多数的脑袋,这就是我们一直寻找的企业管理的“简单按钮”!最后,前文列举的“套路”虽然分析线条比较粗犷,但确是深度思考的起点,可以引导我们深入讨论问题的“下一层面的细节”[2]

貌似“套路”的框架在本质上是对特定问题结构化“切”分后的战略思维的产物。我们树立了正确的“问题观”并熟练掌握了结构化战略思维基本功后,面对任何战略问题都有自信和能力创造出更多、更好的适合实际问题的分析框架。这能帮助我们在做事之前“想清楚”,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