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美容减肥手册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上篇
总 论

第一章
针灸美容减肥概述

第一节
针灸美容减肥发展简史

美的容颜和健美的体态是人类追求的目标,是生产力发展、社会文明的标志,美容一词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美容仅指颜面五官的美化和修饰;广义美容则包括颜面、须发、躯体、四肢以及心灵等全身心的美化。广义美容是在健康基础上的美容,它是根据健康和审美双重标准对人的颜面五官、须发爪甲、肌质肤色、体形姿态、精神面貌、气质风度等进行综合评价的结果。

从大量古代遗物和古籍中可以知道远古石器时代,我国古人已有爱美行为。距今3万多年前的北京周口店“山顶洞人”的遗物中就有很多装饰品,如钻孔的磨得很光滑的白色小石珠、淡绿色小砾石,动物齿类、骨头、贝壳等物;新石器时代原始遗物中,装饰品数量更多,其制作加工更显精致优美,有骨制发饰、腕饰、耳饰玉坠等。另外,很多出土的人头陶塑,都饰以虎纹类兽皮花纹。有文字记载最早的美容行为是洗脸,其后较普遍的美容行为是面部敷粉。这种粉最初是用米研成的,色白,而后又染红做成胭脂。随着社会生产力发展,物质文明程度的提高,到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面脂、唇脂和发蜡。而此时人们不仅仅把美容看成一种容貌修饰的爱美本能,也把它当成一种礼仪上的要求。由于人们对美容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开始通过医学的手段达到美容的目的。

针灸是我国劳动人民及历代医学家在长期与疾病作斗争中创造和发展起来的一种医学,是中国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起源久远而且传播甚广,不仅受到中国人民的普遍欢迎,而且早在1000年前已经传播到日本、朝鲜等周边国家。近百年来,更远播欧美各地,受到世界人民的广泛欢迎。

针灸美容减肥是在中医基础理论的指导下,运用针刺、灸疗等方法刺激穴位,以疏通经络、调节气血、平衡阴阳、协调脏腑组织的功能及机体的内在因素,消除引起损美性疾病的病因,使机体恢复到正常的生理状态,同时强身健体,促进皮肤新陈代谢,从而达到延衰防皱、改善肤色、美化容颜、健美形体的一种治疗和保健方法。针灸美容是中医美容学的一个分支,是改革开放以后兴起的一门实用性学科。因其简便易行、经济实惠、作用持久、疗效确切、无毒副作用,而受到人们的青睐。

针灸美容减肥可分为治疗和保健两大部分。治疗美容是运用针灸方法治疗人体损美性疾病,消除疾病所致容姿缺陷,达到维护人体形象美的目的。所谓损美性疾病,是指对人体外表美有较大影响的疾病,如黄褐斑、痤疮、酒渣鼻、上睑下垂、肥胖症等。保健美容则是通过针和灸等手段对经络穴位刺激,达到预防疾病、延缓衰老、驻颜美形的目的,如对面部皱纹的舒展、消除和对黑眼圈、眼睑水肿的调理等。

针灸美容减肥是中医美容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具有极其悠久的历史。在传统中医针灸学中,虽未将美容列为专篇进行论述,但就经络、气血、脏腑对于人体形神之美的作用和影响,以及应用针灸治疗损美性疾病的论述却遍处可见。针灸美容的发展与中医学、针灸学的发展是密不可分的,同样经历了漫长的实践过程,其历史可以追溯至2000年前。

从文献记载、出土文物、社会发展规律等方面探索,远在文字创造前我国古人已开始使用针灸治病。1963年,在内蒙古自治区多伦旗头道洼的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了一根磨制的石针。《说文解字》记载:“砭,以石刺病也。”《山海经·东山经》:“高氏之山,其上多玉,其下多箴石。”郭璞注曰:“可以为砥(砭)针治痈肿者。”文史资料表明,此时人们已开始用砭石治疗头面部皮肤痈肿等疾患,这些正是针灸治疗损美性疾病的雏形。湖南长沙马王堆出土的形成于战国至秦的医药方技书,已有对面部黑斑、白斑、痤疮、疣、接触性皮炎、瘢痕疙瘩等疾病病因病机、诊断方法、治疗方法的论述,如《阴阳十一脉灸经》,这部我国现存最早记载经络学的书籍之一,在其中对于黧黑斑一病,就作了一定探讨和论述,认为该病发生与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足阳明胃经有关,是这三条经脉的“是动病”,强调治疗该病应调此三经。而且在《五十二病方》中,已有用灸法治疗损美性疾病的记载,如“尤(疣),取敝蒲席若籍之弱(蒻),绳之,即燔其末,以久(灸)尤(疣)末,热,即拔尤(疣)去之。”这些早期对损美性疾病病因病机的论述以及治疗,都为后期针灸美容奠定了基础。

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典籍《黄帝内经》不仅奠定了中医药学的理论基础,也为针灸美容美体提供了理论依据。在生理上《黄帝内经》论述了人体毛发、胡须、颜面、皮肤以及形体与内在脏腑、经络、阴阳、气血、津液之间的关系。如《素问·六节脏象论》就提出“心者,其华在面;肺者,其华在毛;肾者,其华在发……”说明人体内脏腑气血与外在形体皮毛肌肉是有机联系、不可分割的。另外,《黄帝内经》中还论述了五官、五色与内脏的关系。《灵枢·阴阳二十五人》则着重阐述了经络气血与美容的关系。《灵枢·本脏篇》则强调了卫气在美容中的重要性。这一切都说明了人体外在美不是孤立的,而是与脏腑、经络、气血等密切相关。病理方面,《黄帝内经》中对于损美性疾病有较多论述,如《素问·生气通天论》云:“劳汗当风,寒薄为皶,郁乃痤,”“汗出见湿,乃生痤疿。”这里所述皶,即面部所生赤色瘰疠,生于面部曰粉刺,生于鼻准曰酒齄鼻,都是影响人体面部美观的皮肤疾患。

晋代医学美容有了进一步发展,皇甫谧所著《针灸甲乙经》是我国第一部针灸学专著。共记载腧穴349个,比《内经》多189个,并且定位更具体。收录腧穴主治病症270个,其中损美性病症17个。在针灸腧穴理论方面,该书补充了《内经》中未提到的心经五腧穴,以及具体的募穴、郄穴、交会穴等内容,为后世的针灸美容减肥提供了理论依据。其中记载了许多针灸美容方面的内容,如刺下廉泉治疗颜面不华证,取解溪穴治疗风水面胕肿,面色暗黑。针刺颧髎、龈交、下关治疗口噼等,指导了后世的针灸美容。

在唐朝,经济上的繁荣使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人们对美的强烈追求,促使医学家也热衷于美容的研究。唐代大医学家孙思邈为中医美容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在孙氏之前,美容方法多秘而不传,为满足民众需要,使美容方能“家家悉解,人人自知”,孙氏在《备急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中专辟“面药”和“妇人面药”之篇,集中刊载美容秘方。此外,孙氏还介绍了针灸美容和保健的内容,论述了针灸在治疗损美性疾病和保健美容两方面的作用,把养生保健同美容有机结合起来,且身体力行养生长寿之道,以自己的实践提供了养生长寿驻颜的实例,堪称中医美容史上一代巨匠,对针灸美容的发展起了巨大的促进推动作用。唐代还有一位医家王焘,在其所著《外台秘要》中,全面介绍了灸法,并在该书中开辟了美容专篇,为推广灸法治病和灸法美容起到积极作用。另外,隋唐时期,朝廷设立“太医署”,掌管医学教育,针灸成为其中一门专门学科,内设针博士、针助教、针师等职,足见当时对针灸的重视,这些对于针灸学和针灸美容的发展都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由于胶泥活字的发明,印刷术的革新和造纸业的发展,宋代的医学著述大大增多。另一方面,官方设立了“校正医书局”,系统地校印了一批宋以前的医书,促进医学知识的推广和医疗水平的提高。宋代的《太平圣惠方》和《圣济总录》都是官方组织编著的医书。《太平圣惠方》载有大量美容方,40卷以美容方为主,列方187首,41卷为须发专方,共列美须发方120首,此外,在其他卷中还有治疗损美性疾病方440余首和各种补益驻颜方240首。该书不仅载方丰富,还在每门篇首写有病因病机概述,较唐代以前方书有方无论,是一大进步。《圣济总录》亦载有大量美容方。该书对一些损美性疾病病因病机的论述比《太平圣惠方》更细致深入,并且处处强调美容内调内治的重要性。同时宋代对针灸美容也很重视,《太平圣惠方》和《圣济总录》中也有针灸治疗损美性疾病的记载,特别是北宋时期王维一编撰了《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强调经穴定位的规范化,并完善了经穴理论,扩大了腧穴的主治功用,也增加了许多腧穴治疗损美性疾病的记载,在针灸学发展过程中起到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窦材在《扁鹊心书》中记载了灸法保健美容的内容,如“人于无病,常灸关元、气海、命门、中脘……亦可得百余年寿矣”以及养颜润面的窦材灸法。这些对于针灸美容的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金元时期各流派学术争鸣丰富了中医学理论,刘完素的六气化火说,张元素的脏腑辨证说,李杲的脾胃论治,张从正的祛邪三法,朱丹溪的相火论、阳有余阴不足论,均对中医美容发展有促进作用,丰富了中医美容的理论和方法,而这些理论方法,至今仍被用于治疗某些损美性疾病。同时针灸美容的理论也有较大的发展,元代滑伯仁《十四经发挥》中,认为任督二脉虽属奇经,但有专穴,宜与十二经并论,总结为十四经,系统阐述经络循行路线和有关腧穴,扩大了经络辨证的范畴,从经络、气血方面强调了人体经络畅达,气血和调与外形美之间的重要联系。

在明代,外科专著比以往任何历史时期都更为丰富多彩,而且一个最突出的变化就是从痈疽疮疡向皮肤病方面发展,代表医书有陈实功的《外科正宗》,该书对很多损美性皮肤病如黧黑斑、粉刺、酒渣鼻、雀斑、黑子、油风、鹅掌风等都有论述,并且每个病证都首论病理,次述症状,再论治法、药物组成及制作方法,对中医皮肤美容的发展有很大贡献。而李时珍对中外药学史都有重大影响的巨著《本草纲目》中,则集中介绍了数百味美容药物。

明清杨继洲的《针灸大成》的问世,可以说是将针灸学推向了发展昌盛的时期,《针灸大成》汇集了历代针灸著作,并结合了杨氏实践经验,内容丰富,是继《内经》《针灸甲乙经》之后对针灸学的又一次总结。在《针灸大成》中则记载了不少有关针灸治疗损美性疾病的方法,从面肿痒、倒睫,到口角疔疮、毛发焦脱等。如“针刺丝竹空治疗倒睫,灸合谷治疗面上与口部疔疮,针下廉治疗毛发焦脱”。而在其中选录《玉龙赋》中说:“劳宫、大陵可疗心闷疮痍。”《百症赋》中说:“颊车、地仓,正口于片时。”“太冲泻唇以速愈”。这些针灸在损美性疾病治疗方面的论述,不仅仅提供了一种治疗方法,还从另外一个方面论述了这些疾病的发病机制。徐凤所著《针灸大全》和高武的《针灸聚英发挥》都着重论述了时间针灸学内容,李时珍的《奇经八脉考》则重点阐述了奇经八脉的病理、生理,它们从理论上丰富了我国针灸学的内容。时间针灸学以及奇经八脉在人体气血经络影响方面的论述,指导了针灸美容学的发展。

晚清以后,由于统治者腐败无能,导致经济衰退,列强入侵,战乱频繁,人们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极大地阻碍了我国美容事业的发展,美容在民间一度衰退,仅在宫廷达官贵人中流行。清代宫廷美容已达相当高的水平,在遗留至今的清廷医案中,记载了许多慈禧和光绪的美容保健医案。慈禧70岁,肌肤仍保持白嫩、滑润,皱纹仅略显,头发油亮有弹性,这不能不归功于御医们对她实行的中医美容术。而针灸学则由于历史条件限制,发展缓慢,特别是清朝统治阶级因拘于封建礼教,于1822年竟以“针刺火灸,究非奉君所宜”的荒谬理由,下令太医院停止使用针灸,废止针灸科,一般“儒医”也注重汤药轻针灸。鸦片战争失败以后,帝国主义入侵,在各地设立教会医院和医学院校,排斥、攻击中国医药学,使中医事业包括针灸学更趋衰落,几乎一蹶不振。然而由于针灸具有经济、方便、有效的特点,仍深受劳动人民的欢迎,尽管晚清政府力图扼杀,但在民间,却得到应用和流传。在这段时期,针灸走向衰落,少有见地著述问世,针灸美容更是大大后退,几近销匿。

新中国成立以后,由于党的中医政策的实施,祖国医学获得了新生,带来了针灸事业的复兴与繁荣。全国各地先后成立了中医学院、中医院,设置了针灸专科和专业,并建立了专门的研究机构,使针灸在教学、医疗和科研等方面都取得了重大成就。针灸美容事业也有了很大发展。但针灸美容的内容仅局限于在外科、皮肤病等损美性疾病的治疗上,对于保健美容思想未能深入人心,更无针灸美容专科的单独设置。直到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美容医学事业诞生并迅速发展,中医美容、针灸美容才得以被拂去历史的尘埃,重新发出耀眼的光芒,现代美容中医学开始崛起。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社会交际的日益广泛,美容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美容热在我国形成一股高潮,大量化妆品的充斥和名目繁多的美容项目,使许多爱美者无所适从,也有许多人因选择不当,带来后患,化学性化妆品及带激素的化妆品由于有副作用及后遗症的存在,使美容者望而却步。而针灸美容美体,遵循中医的辨证论治理论,通过疏通经络、运行气血而达到治疗损美性疾病、美化容颜、延缓衰老的目的,从内调节脏腑功能而达到外部美化容颜,促进皮肤新陈代谢,从根本上解决了皮肤老化的问题,使人们在健康的基础上更美丽。特别是针灸美容所采用的针刺、艾灸等都属于绿色疗法,免除了患者心理上的障碍和后顾之忧,深受广大爱美者欢迎。国家也对此十分重视,在全国不少中医药院校都开设了中医、针灸美容专业。形成了针灸美容的一支专门研究队伍,在传统针、灸方法上发展了美容针具、磁贴、磁针、埋线、挑治、皮肤针、激光针、超声针等卓有疗效的针灸美容方法,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绩,并将中国的针灸美容传播到世界各地,如美国、英国、法国、意大利、日本等一些国家,已建立起一批针灸美容所。使针灸美容的事业得到空前的发展。

21世纪是人与大自然更趋密切的时代,法于自然,回归自然,追求真正的健康和美是新人类的理想和目标,强调形神俱美、健康之美的针灸美容美体将大有所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