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灯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2章 雪夜读《中庸》

几天来沈阳一直下雪,气温骤降至零下17度。外面寒气逼人,可室温却在25度,我单衣跣足,如值盛夏。此时,天地静净,心神安宁,正宜读书。遂拿出架中《四书集注》,决定攻读其中的《中庸》。“读经宜冬,其神专也。”

我手中的这本朱熹《四书集注》购于26年前,其中的《中庸》一直没有读完。

《中庸》很难读,文字诘屈聱牙是一方面,它点到为止的简略行文风格,也常令人似懂非懂。虽有朱熹老师帮忙,却是越帮越忙。有道是“你不说,我似乎还明白;你一说,我反倒糊涂了。”其实不是朱熹说不明白,是当年自己还没到明白的年龄。一个人非得具有了一定的阅历之后,才有资格读《中庸》。

“中庸”二字究竟是何意?朱熹解释道:“中者,不偏不倚,无过不及之名。庸,平常也。”朱熹认为“中庸”无所不在,既在关乎国家社稷的大事上,也在愚夫愚妇的生活琐事里。“近自夫妇居室之间,远而至于圣人。”“中庸”既平常又不平常。

《中庸》里有句话让我印象深刻:“道不远人。”它说人制定的“道”如果距离人的需求远了,就不是“道”了。它认为天道也是为人道服务的。《中庸》总是联系现实谈具体问题,具有可操作性。即使是谈到治理天下,它也不空谈理论,而是给出了具体办法,如君王要提高自身修养,要敬重贤能,要爱家人,要尊敬臣下,要体谅下属,要爱民如子,要召集天下能工巧匠,要善待远来的宾客,要与邻邦搞好外交。

我最喜欢读的,还是《中庸》里谈个人修养方面的文字,“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人能一之己百之,人能十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此话我更早在中华书局1981年版《古代汉语》中读到过。今夜重读,如逢故人。

多年来我把这些话作为自己读书学习的鞭策和动力,虽然不能做到其中万一,但法乎上,取乎中,浸淫书本多年,还是有所斩获。

在“四书”中,《大学》提纲挈领,是进入孔孟思想深山的指路牌;《中庸》则是入山须知,做的是进一步说明;有了指路牌和入山须知,进入《论语》《孟子》的深山,就有路可循,不会在莽莽苍苍中,迷不知所往。

今夜把《中庸》粗粗梳理了一遍,我似乎明白了不少。

2010年12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