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教学模式改革与创新研究论文集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二、本科历史专业学生课外阅读现状的原因分析

是什么导致了历史学本科生课外阅读量普遍减少、涉及面逐步变窄?通过分析,笔者认为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1.填鸭式教学模式的延续。一方面,目前很多初中、高中还没有改变填鸭式教学模式,题海战术仍然占主导,大学生在这种应试教育下成长,没有养成自己主动学习的习惯。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只知道呆呆地听,而未充分发挥课堂的主体作用,学生处在被动地接受知识的地位,而不是通过课堂教学,进一步激发阅读的兴趣和爱好,这在学生写课程论文和毕业论文时,体现为抄录模仿较多,独立思考较少。另一方面,很多高校教师喜欢讲授现成的结论,学生总是被动接受,导致他们对学习内容有隔膜感,懒于开动脑筋积极思考,教师没有起到引导和引领学生阅读的作用,没有充分调动学生主动阅读、探求未知的积极性,更谈不上质疑精神的确立。部分教师上课严重缺乏史料分析,而学生认为资料繁多,尤其是古代史料阅读起来较为吃力,对历史学习只是浅尝辄止,缺乏思考和思辨的能力,因此读课外书的动力受到打击。

2.从专业角度来看,传统历史学科学习和考核方式严重限制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在校期间,接触的只是一大堆教科书,为了考试过关,每天硬着头皮跟着教师上通史课,反复记忆的和考试考核的都是那些枯燥的时间、地点、人名、事件等。本来生动的历史却被教条的记忆遮蔽了,更没有多少思考的空间留给学生,以至出现专业学习疲于应付,厌学、弃学现象甚而有之。

3.受很多专业课教师自身素质的影响,特别是有些青年教师自身读书面就很狭窄,而学生读书的种类和内容又容易受课堂教师的影响,因此直接影响了学生的阅读习惯的培养和阅读内容的广博性拓展。此外,由于科技的发展,每年图书的总量在不断增加,很多学生不知读何书,辨别能力差,教师导读显得尤为重要,也体现了课堂对学生阅读的影响。历史专业教师课堂引导学生阅读的力度不够,学生主动进行课外阅读的积极性不高。笔者经常被学生问到应读哪些书,怎么去读等问题,说明学生尚不知怎样以增加课外阅读的方式来促进专业知识的学习与巩固,没有养成读书习惯。

4.学生阅读的功利性增强。历史学是冷门学科。在社会转型时期,受到了空前的冷落和冲击,与社会上追逐经济利益的冲动相适应,历史“无用论”观点盛行,学生学习积极性普遍低沉,学生踏实学习的不多,即便读了很多书,专业知识扎实,也不一定能找到待遇好、社会地位高的工作,无疑加重了学生不愿读书的现状。此外,历史学专业就业面相对狭窄,需求量不多,加上近几年大学生扩招严重,增加了就业难度。历史专业学生在学校学习过程中,不能像其他(计算机、英语)学科一样能够有较多的兼职机会。因此,受社会发展影响,近几年历史专业学生的专业思想稳固性差,很多学生入学不久就想转专业,或者跨专业考研究生,考其他一些证书来增加自己的砝码。

此外,受地方高校藏书量的影响,很多经典的书和新近出版的书不一定收藏,也是影响学生阅读的原因之一。一些地方高师院校第二课堂活动普遍繁多,学生参与活动多了,从时间分配来讲,自主学习的时间就会大大减少。网络的普及和人机交流的互动性,趣味性远远优于看书,造成很多同学情愿网上阅读或上网聊天也不愿翻开书本,造成学生借书、买书的积极性下降。例如我校某学院有个“名著导读”活动,专门由学校学院知名教授引领学生读书,很多教授推荐给学生读的名著,但很少有学生真正地去买书、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