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集 宝黛钗初会荣庆堂
情节梗概
《宝黛钗初会荣庆堂》对应小说《红楼梦》第三、四回内容。
主要剧情如下:
宝黛初见,宝玉说“这个妹妹我见过”“心里就算是旧相识”,对其颇有好感。闻知黛玉无玉,宝玉认为玉不识人,将自己的宝玉摔于地上,惹起一场不快,此举惊坏了黛玉。
薛宝钗的哥哥薛蟠与书生冯渊争夺被拐卖的女孩英莲,竟把冯渊打死。案子落到应天府贾雨村手上。雨村闻说凶犯薛蟠乃是荣国府贾政的外甥,而自己得官正靠贾政的帮助,于是徇私舞弊,将薛蟠作个“暴病而亡”结案,予以开脱。宝钗将英莲改名香菱。
薛家为避命案,全家来到贾府。宝玉感到热闹、高兴。宝钗身上戴了个金锁,与宝玉的奇玉恰好是一对。黛玉见到,心里一惊,更觉孤单。
对谈红楼
1.“这个妹妹我见过”
德琳老师:在《宝黛钗初会荣庆堂》中,第一个重点就是“宝黛初会”,宝黛二人初见有似曾相识之感。宝玉送黛玉表字为“颦颦”。因见黛玉没有玉,宝玉登时发作起来,认为玉不识人,便砸自己的通灵宝玉,在贾母的哄劝之下才作罢。这一连串紧凑而富有寓意的事件将小说男女主人公的初次见面勾勒得十分生动。
李山老师:“这个妹妹我见过”,这句话表达出“爱情真理”。“一见钟情”的“钟”,“可遇不可求”的那个“遇”,都是“爱情真理”的另外表达。说它是“爱情真理”,是因为它是“胡说”(贾母语),胡说就是非理性,而真正的爱哪里有理性?然而,“理性”往往与礼法、规矩连在一起。这就要生事端了。没有这句极富表现力的话,后面许多故事就地基不牢。
也正像电视演的,宝黛初见如触电。宝玉触了电,症候还很突出:疯疯傻傻。先是给黛玉起个“表字”,接着就是摔玉。起名字,表现出宝玉的唐突。人名,一出生父辈就起了。字呢,是到了一定年龄,要由尊辈、贤达来起的,而且尊长给起字,一定得郑重邀请。宝玉自告奋勇给黛玉起“表字”,不是因为他是黛玉的兄长,而是情之所至。摔玉,就更严重了,那是他的“命根子”。可是在黛玉面前,命根子其实是“劳什子”。看电视,特别是看小说,可别忽略了这一“摔”。这一摔,把贾宝玉、林黛玉俩人与贾府乃至当时整个世界的冲突都带出来了。
触电后,宝玉摔自己的命,大家为此乱作一团。黛玉呢,在宝玉起名、摔玉时,是一味地含蓄。宝玉问他有无玉,她回答:“那玉亦是一件罕物,岂能人人有的?”(电视道白略有改动,无妨。)话说得小心而聪明,软软的,也硬硬的。黛玉情感的发作,是后发制人。白天的事,晚上才伤情,以至于“淌眼抹泪”。注意,正像脂砚斋(《红楼梦》最早的也是对全书情况知情的评点者)提示的,这是黛玉第一次“还泪”。妙的是,黛玉这次流泪的原由,是由新分配给黛玉的小丫鬟鹦哥(即紫鹃)解释的。小丫鬟还引了黛玉的原话:“今儿才来,就惹出你家哥儿的狂病,倘或摔坏了那玉,岂不是因我之过!”黛玉的心眼多多!
这一集,其他几个重要人物的表现也值得细看。首先是贾母,在贾母眼里,玉是宝玉的命根子,宝玉又是她老人家的命根子。所以,见自己的命根子摔“命根子”,急不择言地说:“你生气,要打骂人容易,何必摔那命根子!”“打骂人”之言出于无心,唯其如此,越发值得推敲。接着是贾母说服宝玉,那可真是眉头一皱,计上心来。圈拢一个小小的宝玉还用费劲儿?宝玉哪是贾母老太太的对手?看到这里,也可以看出点全部红楼故事的眉目:宝玉加上黛玉,他们与世界冲突将有什么结局,大家可以猜了。
袭人也第一次出场了。这位心地“纯良”(看上去如此)而又“花气袭人”的宝玉跟前第一丫鬟,听了鹦哥的话,也就信了,说宝玉白天的疯傻之事,是“奇怪的笑话儿”。这正是她与宝玉之间的隔膜——当然,未来她更难理解黛玉。既“花气袭人”,又精神隔膜,这就是宝玉的第一丫鬟,也是小说宝玉与这位“眼前人”的基本关系。
方舟:一直觉得《红楼梦》顶好的几句诗就出自宝黛相见之时,可惜电视剧中都给省了。说宝玉是“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富贵不知乐业,贫穷难耐凄凉。可怜辜负好韶光,于国于家无望。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寄言纨绔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多么精彩有趣、犀利有声、似贬实褒!看似在挤兑、讽刺贾宝玉,实则指桑骂槐,把那些所谓“经世致用”之人敲打个遍。
写黛玉的容貌,“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娇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传统病美人形象跃然纸上。千古以来写美人的佳句,也就《诗经·卫风·硕人》中的“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能与之一较高下!
2.断案也靠打小抄
德琳老师:“宝黛初会”之后的重要情节就是“葫芦僧判断葫芦案”了。贾雨村在贾政的帮助下补授应天府,遇到的第一个案子便是薛蟠杀人。薛蟠与冯渊争买英莲(贾雨村的恩人甄士隐的女儿),打死了冯渊。雨村欲秉公执法,捉拿薛蟠。当日葫芦庙小沙弥、如今应天府的一个门子阻发签,并给雨村展示一张写有“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护官符”。雨村听门子之计,徇情枉法。这段故事出自《红楼梦》第四回,在全书中有特殊地位:一是说明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基本情况;二是写明贾雨村背恩弃义的那副嘴脸;三是表明薛家举家进京的原因,为宝黛钗的聚首创造条件。
李山老师:看这一集,真有世道苍茫、世事难料之感。贾雨村在贾政的帮助下“一向加官进禄”,补授了应天府。当年葫芦庙的小和尚现在充当了府衙差役,贾雨村当年的恩主甄家则家破人亡。巧的是,甄士隐的独生女英莲(应怜),则转归了呆霸王薛蟠。
甄家的事,就是小说贾府故事的原型。甄家已经发生的,就是贾府未来要遭受的。民间有种说法,有些胎记是前世的记号。恰好英莲的眉心就有一颗朱砂痣,不过倒不是显示前世的什么,而是对今生贾家诸多姑娘的未来命运的暗示。可怜的小姑娘,被人贩子折磨得“打怕了的”,什么都是“万不敢说”,多么惨淡!后人续《红楼梦》后四十回,着重写林黛玉魂归灵界之后的悲戚。其实细想一下,现在英莲的遭遇,和她所象征的贾府大观园破败后的“万艳”的未来,怕早就使铁石人泪下了!
古语说:“是非之心,人皆有之。”可问题是,这“是非之心”在遇到事情时,能不能当家做主?贾雨村高升后办的第一个案子,就是“是非之心”在“权势”面前丢盔弃甲、彻底完蛋。当然,糟糕的贾雨村有此表现,真是麻绳拴豆腐——别提了。当今许多有了学历、用了吃奶的劲儿往官场钻的人,大多不过是贾雨村而已。仕途经济,不过如此。
需要提醒诸位读者的,是那位曾在葫芦庙出家的小和尚。佛教“四大皆空”,作为出过家的人,在他这里倒真是“空”的。和尚庙里学到的怪力乱神,都成了他混世用的道术。小小年纪,居然能劝贾雨村用“扶乩”来断案,怪力乱神的道术何等了得!有趣的是,《红楼梦》中固然有高僧高道,可是那些有庙、有庵的和尚、尼姑,似乎都不是什么好人。《红楼梦》善写小人物,几句话,或出个什么主意,等等,人物就活了。
电视拍贾雨村断案这一段,展现贾雨村虚张声势的情节拍得不少,也不能算差。可是有一个小细节遗漏,却不能不说是个遗憾。那就是案子结束,贾雨村对贾府有了交代后处理小和尚的事。小说写道,贾雨村在给贾府写了薛蟠案平安信后,忽然想到这小和尚(也就是今日之“门子”),想到这次办案的细节小和尚是都知道的,“又恐他对人说出当日贫贱时的事来”,“心中大不乐业,后来到底寻了个不是,远远地充发(充军发配)了他才罢”。这才是贾雨村的“腹黑”。害得小和尚发配充军,不为别的,只因为他知道自己的底细。为掩盖自己的过去,不惜对别人下狠手,这才是贾雨村的人品。
方舟:故人门子,故人英莲,故人加恩人甄士隐,一切的人情事理都抵不过门子口中那张轻飘飘的“护官符”。可笑的是,门子还真就掏出了那么一沓儿纸片,长得特别像作弊小条。上面写的什么当然不言自明,其价值倒也很像官员们的“作弊小条”。研究透了这纸条,你也就研究明白了官场,也就丧失了做人做官应有的原则,也就不再记得别人的恩情和自己的良知。用句流行语,一切不过套路而已!于是,“葫芦案”彻底变成了“糊涂案”,贾雨村的“明镜高悬”都成了“假语村言”,甄士隐怀里的宝贝女儿英莲熬成了恶霸薛蟠身边苦苦挣扎的侍妾香菱,可悲、可怜、可怕、可恨!
3.宝姐姐也来了
德琳老师:这一集中最后一个要点就是薛宝钗进贾府了。薛蟠视人命为儿戏,打死人后,毫不在意,带着母亲和妹妹薛宝钗进京。薛宝钗上京,还为皇室待选。薛家先到贾府投亲,贾府留他们住进梨香院。随着“艳冠群芳”的薛宝钗的到来,“红楼梦”也就正式开篇了。
李山老师:电视剧处理薛宝钗进贾府,与小说有很大不同。这也不难理解。电视剧是将《红楼梦》视为伟大爱情剧的。但是,我觉得郭英德先生在《明清文学史讲演录》里的一个说法很好:《红楼梦》不是爱情小说。这不是说《红楼梦》里没有真爱情,有,而且分量很重。可是若把《红楼梦》就看作是爱情文学,那也未免视线狭窄了一些。电视剧既然“爱情至上”,那就非得改编小说原有的内容了。在小说中,宝钗与母兄一起进贾府时,是王夫人率领“媳妇、女儿等接出大厅”,宝玉没有露面,就不说黛玉了。那么,电视剧中宝、薛、林三者的见面,还配上强调剧情的“谁为情种”的插曲,就是编剧的杜撰了。当然,如上所说,他们这样做,有自己的用意。然而,小说不用多久,就消除了林、薛之间在“爱情”方面的误会。电视既然有了现在的场景为后续故事定调子,以后若不接着改编小说的内容,恐怕就接不上了。
看《红楼梦》小说,谁与谁见面,谁到哪里去,都有讲究。比如,以我个人粗疏的观察,林黛玉似乎就从未去过宁府那边。比如,这次薛家来贾府,小说就专门写了薛蟠见贾赦、贾珍,连贾政都是有人代为接待一下。让薛呆子见贾赦、贾珍,难道就是无意的?
还有,就是电视里的这位薛蟠薛霸王。电视表现他在打死人这样的大情况下出场,一副洋洋得意欠揍相。其实,这也不是小说《红楼梦》里的薛蟠。他身上,有好多坏习性,可那是被“惯坏了”的“熊孩子”的坏。坏到极端,就成了邪恶。生在那样有钱有势的大户人家,干了天大的坏事,却浑然不思不想,无所谓,这才是薛蟠。若说他是街头流氓小痞子的那种坏,就大不对头。总之,这个人物,小说写得要复杂得多,很招人烦,但也有招人喜欢的地儿。电视剧,也许限于天生的形式,就这一集而言,是把薛蟠类型化了。
方舟:薛宝钗来了!这事儿很大,因为人到齐了,好戏就该开锣了!小说中宝钗进府一段被一笔带过,不过电视剧为了表现宝黛钗三人的情感纠葛,生生给他们在荣庆堂前加了场“三人聚首”的大戏,倒是让漂亮的宝钗扮演者张莉来了个精彩亮相,木石前缘和金玉良缘的纠葛、牵绊也就从这里开始了。
这儿还有件事也值得说一说,林黛玉、薛宝钗都是从外地来京投奔贾府,她们进京的缘由不尽相同。黛玉因母亲去世被外祖母接进贾府抚养,宝钗表面上是为了选才人赞善进京,实则是哥哥在家乡打死人才不得不举家逃往京城的。黛玉伤心、宝钗狼狈,可怜《红楼梦》最惊才绝艳的两个女儿从出场就已经都带有浓重的悲剧色彩了!
【诗词句精选赏析】
〔护官符〕贾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东海缺少白玉床,龙王来请金陵王。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铁。
解析:分别指贾、史、王、薛(谐“雪”)四家,以夸张手法,说他们的豪富:或言其白玉造堂,黄金开路;或以历史上最大的秦阿房宫作比;或夸其藏宝之多连东海龙王也比不了;或说其挥霍珠宝金银如土块废铁。
〔红楼梦·引子〕开辟鸿蒙,谁为情种?都只为风月情浓。趁着这奈何天、伤怀日、寂寥时,试遣愚衷。因此上、演出这怀金悼玉的《红楼梦》。
解析:《红楼梦》十二支曲与金陵十二钗正册的画和判词互为补充,揭示小说主要人物的命运与结局。用以概说此曲创作缘由的引子部分,着眼一个“情”字,“怀金悼玉”之“金”指薛宝钗,“玉”指林黛玉,实际上泛指“薄命司”众女儿,为怀念存者、伤悼死者,故才演出此曲。
(注:解析部分参考蔡义江《增评校注红楼梦》。)
当“脸若银盆,眼似水杏,唇不点而含丹,眉不画而横翠”的绝色女儿宝钗走进贾府时,终于,“红楼”这场大梦的三位主人公都现身了。少年宝黛钗是如何相处的?他们之间发生过哪些“怀金悼玉”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