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理道德的精神哲学形态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内容提要

“伦理道德的精神哲学形态”包含四个不断递进的具有前沿意义的概念:“伦理道德”,“精神”,“精神哲学”,“精神哲学形态”;也包含四个不断递进的课题:伦理与道德的关系;伦理道德“精神”家园的回归;“精神哲学”的方法;“精神哲学形态”的理论。本书的研究对象是“伦理道德”,即伦理与道德的关系;聚力点是“精神”;方法是“精神哲学”;主题是“精神哲学形态”。“精神—精神哲学—精神哲学形态”构成关于“伦理道德”研究的概念体系、言说构架和推进逻辑。“精神哲学形态”的要义和目标是:让伦理道德回归“精神”的家园;让伦理与道德的关系回归“精神哲学”的理论体系和人的精神世界的现实发展;让精神哲学和人的精神世界回归“精神哲学形态”的历史传统和民族精神形态。

全书三卷六篇二十三章,外加两万字左右的绪论,和四万字左右的结语。绪论以历史叙事的方式提出一个精神哲学问题:“‘我们’的世界缺什么?”通过对“希腊记忆”和“中国经验”的历史考察,引出人类文明的终极课题和终极挑战:“我”,如何成为“我们”?

上卷“‘伦理—道德’形态的精神现象学”,对中西方伦理道德发展的两大文明传统的“源”与“流”进行精神哲学的历史叙事。第一编“伦理—道德”的“原生态”是精神哲学形态的历史之“源”,通过对中西方伦理道德精神哲学形态的总体性历史考察,呈现以《道德经》和《论语》为源头的伦理道德的两大中国原生态。第二编“后伦理时代”揭示中西方伦理道德精神哲学形态的现代之“流”:“伦”传统的“终结”—“后伦理时代”的来临,由此透析产生广泛影响的韦伯“理想类型”中所潜在的深刻精神哲学风险。

中卷“‘伦理—道德’的精神哲学纠结”,揭示现代高新技术和文明转型中所内在的“伦理—道德悖论”。第三编“高技术文明的伦理守望与道德蝉变”,通过对科学技术的“物理”与伦理道德的“人理”的哲学关系的辩证,从电子信息方式、基因技术、医疗技术三个维度,揭示高技术文明对于伦理道德发展的精神哲学挑战,探索“高技术的伦理悖论与伦理中道”。第四编“伦理之‘公’与道德之‘民’”,在形上层面探讨经济社会现代转型中伦理的存在方式,揭示伦理之“公”与道德之“民”精神哲学关系,以及作为精神世界与生活世界互动规律的善恶因果律的两大哲学形态:“理性”形态与“精神”形态。

下卷“伦理道德形态的精神哲学理论”是关于伦理道德的精神哲学形态的思辨研究。第五篇“伦理道德的精神哲学范式”通过对伦理道德的精神哲学形态的形上思辨,探讨伦理道德的西方精神哲学范式和中国精神哲学范式,进而回答一个哲学追问:“伦理道德,如何缔造现代文明的‘中国精神哲学形态’”。第六编“走向伦理精神”着力探讨和回答关于“伦理道德精神哲学形态”的诸形上问题:“伦理道德,为何‘精神’”?“伦理道德,因何期待‘精神哲学’”?“伦理道德,何种精神哲学形态”?最后得出结论:“走向伦理精神”。

结语“伦理道德形态的精神哲学对话”回到绪论提出的问题,基于“对话文明”的理念,走出“轴心文明”和“轴心思维”,进行中西方伦理道德发展的精神哲学对话,彰显“伦—理—道—德”的中国精神哲学传统和中国精神哲学形态,实现“伦理共和”。

“伦理道德的精神哲学形态”广义上是回归“精神”的家园,或作为“‘精神’现象”的伦理道德的哲学形态,狭义上是“精神哲学”视域中伦理与道德关系的哲学形态。这一主题的理论指向是“精神哲学”,历史与现实指向是伦理型中国文化对人类文明的特殊贡献和伦理道德发展的特殊精神哲学规律。本书致力于四大研究,进行四大对话:伦理与道德的精神哲学关系的体系化研究,进行“中国问题”与“西方问题”的精神哲学对话;伦理道德回归“精神”家园的研究,进行马克思与黑格尔、历史唯物主义与精神哲学的对话;“精神哲学”体系的研究,进行伦理道德辩证发展的精神哲学对话;伦理道德的“形态学”理论或伦理道德的“精神哲学形态”的研究,进行“中国形态”与“西方形态”的精神哲学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