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知识产权协同创新机制优化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摘要

创新驱动发展,农业科技创新作为引领现代农业发展的第一动力,有力地推动了农业现代化的进程。自2004年始,连续16个中央一号文件的持续出台表明了政府对“三农”问题的重视。在政策的调节及驱动下,我国粮食总产量曾一度出现“十二”连增现象,虽近几年略有波动,但基本实现供需均衡。粮食产量的稳定增长为农业生产结构调整、农村生产力的解放与发展及农业现代化的建设奠定了深厚的物质基础。我国农业科技创新已略显成效,但伴随着经济增长速度的减缓,农业资源环境压力的加大、农产品生产成本的上升及农产品有效供给保障能力提升后劲的乏力等,我国农业生产仍存在一系列问题,必须改变现有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重视并充分发挥创新主体的协同作用。

然而,已有相关研究深度有待扩展;针对农业知识产权的研究多以现状与对策为主,缺少深层的量化分析内在机理;针对协同创新的研究相对较少,且多倾向于宏观层面的科技协同,对农业知识产权协同创新的研究更为稀少;针对不同创新主体的研究,更是忽略了主体差异化、格局演化与协同创新的问题。事实上,农业科技创新主体格局已发生变化,自2011年,企业的农业科技创新能力迅速提升,尤其是以植物新品种为代表的农业知识产权创新已超越科研机构和高校。

此外,随着经济全球化及知识经济的深化发展,知识产权在国际贸易与竞争中的地位日益凸显。作物良种作为农业科技的重要物化成果,对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作用明显。因此,本书以植物新品种为例,探讨农业知识产权协同创新问题,具体而言,在对相关支撑理论与文献进行梳理的基础上,本研究首先分析了农业知识产权创新的理论效用,论证了农业知识产权创新的现实必然性,并分析了农业知识产权创新的现状,找出现存农业知识产权创新的问题;然后,在归纳总结农业知识产权创新时序演进特征及空间分布格局的基础上,量化了农业知识产权创新的实践公平性;接下来,识别了农业知识产权创新的收敛性,量化了其收敛速度,并基于此分析了农业知识产权创新的制约因素;进一步地,分析了农业知识产权协同创新的微观机理,界定了创新主体的科学内涵,并分析了不同主体参与协同创新的影响因素;再次,基于对现有农业知识产权协同模式的分析,提出优化思路和原则,并构建了“政产学研用+中介”的农业知识产权协同创新模式;最后,在借鉴国外相关经验的基础上,结合研究结论,提出推进中国农业知识产权协同创新的对策设计。

关键词:农业科技创新;农业知识产权;植物新品种;协同创新;收敛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