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
第一节 列宁国家学说研究的缘起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正处于国家建设的关键时期,面临着构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学说的重大任务,国家问题因此成为近年来学术界研究的热门话题。列宁是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史上拥有系统国家学说的经典作家,他的国家学说是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列宁的国家学说不仅为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国家建构提供指导,也为社会主义国家的建设和治理提供了理论支撑。因此,研究列宁国家学说不仅具有理论价值,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 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科学的国家学说
国家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社会现象,它伴随着人类文明的形成而出现。从国家产生之日起,古今中外任何关心人类社会发展的思想家、理论家和政治家都绕不开国家问题。进入近代以后,中世纪的共同体逐渐解体,现代国家出现了。现代国家的性质、形态、功能与传统国家相比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现代国家出现以后,国家成为人类普遍采取的共同体形式。与传统的共同体相比,国家拥有主权,个人逐步拥有了权利。在理论上,国家问题成为独立的研究议题,涌现了一大批研究国家问题的思想家,如霍布斯、洛克、孟德斯鸠、卢梭、马布利、潘恩、康德、黑格尔、边沁、密尔等。他们探讨的核心议题便是如何在现代的条件下实现国家的权力与个人的权利的问题。与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国家学说同步发展的,还有社会主义的国家学说和无政府主义的国家学说。早期的社会主义者以空想社会主义为代表把国家与私有制和剥削联系起来,在批判私有制的过程中批判资产阶级的国家,在对未来社会的空想中构建理想国家。而无政府主义的国家学说则以消除资本主义弊端的小资产阶级空想为基础,把国家看成经济和政治压迫的根源,主张消灭权威和国家,建立个人绝对自由的无政府状态社会。
虽然国家的现象是客观的,但是马克思认为国家与阶级紧密相连,不同阶级的人们对国家的本质、政权组织形式、国家的目的等问题看法各异,都希望利用国家为本阶级的利益服务,国家学说因而具有强烈的阶级色彩。在阶级社会,统治阶级为了维护阶级统治,往往把国家描绘为全体社会成员共同创造的、为所有人服务的社会组织。国家被穿上了各式各样虚假的外衣,国家学说也因此成了最混乱的、最迷惑人的理论之一。
马克思和恩格斯基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现实研究,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哲学基础对国家展开了研究。尽管马克思和恩格斯没有针对国家的专门著作,但是这并不代表马克思和恩格斯没有成熟的国家学说。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共产党宣言》《1848年至1850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资本论》《哥达纲领批判》《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等著作中阐述了对国家的根本看法。马克思的国家学说从批判资产阶级国家的虚幻共同体开始,揭露资产阶级把维护资产阶级特殊利益的国家粉饰为以所有人为目的的共同体,进而揭示了国家的本质及资产阶级国家的实质。基于对社会发展规律的总结,马克思和恩格斯对国家发展的未来进行了科学分析,指出资产阶级国家由于其先天局限性,必定在无产阶级革命后被更加有利于人类解放和发展的无产阶级专政国家所代替,并最终过渡到无国家的自由解放状态。
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适应了资本主义社会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斗争的需要,打破了一切剥削阶级关于国家的种种神话,解决了国家学说的各种难题,揭示了国家发展的基本规律。同时,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它代表的是广大无产阶级和劳动群众的利益。这样一门兼具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理论受到了劳动群众的欢迎,并且迅速得到广泛的传播。在欧洲和亚洲许多国家的革命者,由于受到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影响,纷纷加入无产阶级革命的阵营中,从事推翻封建专制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国家的革命活动中。列宁便是受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影响的一名思想家和革命者。
二 列宁国家学说在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史上的地位
列宁所处的时代正是资本主义在世界范围内进入帝国主义的阶段,这个时期鲜明的特征就是资本主义的各种矛盾被激化到顶点,无产阶级革命的条件日益成熟。在这种形势下,无产阶级迫切需要真正的科学的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为指导,而不是被歪曲和篡改的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正如列宁所说:“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对国家的态度问题不仅具有政治实践的意义,而且具有最迫切的意义。”[1]
但是,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在传播的过程中遭到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的理论家、各类社会主义者、无政府主义者、机会主义者的攻击和歪曲。为了向广大的无产阶级和劳动群众传播真正的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列宁不得不与各种歪曲和篡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思想进行斗争。为此,列宁深入阅读了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国家学说的著作,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相关的著作进行了大量的摘抄、批注,也研究了考茨基、伯恩斯坦等人的著作,并撰写了大量著作回应当时种种歪曲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言论。列宁成为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第一个就国家问题专门著述的思想家,因为马克思和恩格斯没有就国家问题单独著述,列宁的《国家与革命》被看成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最富代表性的著作,正是在这些深入系统的研究基础上,列宁成了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最准确、最精辟、最系统地阐释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理论家。
列宁在国家学说史上的地位远不止在理论上捍卫和阐释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作为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继承者,列宁更大的历史贡献在于把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与俄国的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把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运用到俄国民主革命、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列宁以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为指导带领俄国无产阶级和劳动群众先后进行了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在人类历史上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用事实验证了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科学性。苏维埃俄国建立以后,关于如何保卫无产阶级国家政权,关于如何利用无产阶级国家政权力量进行经济建设、推动民主建设、促进文化发展等问题成为列宁所要思考的关于国家的重大现实问题。如果说列宁领导无产阶级革命推翻资本主义国家的革命活动还可以参考借鉴欧洲各国无产阶级革命的经验,那么无产阶级专政如何建立、无产阶级国家怎么构建、共产党如何领导,这些问题是前人所不曾遇到过的问题,是一项真正开创性的工作。列宁在领导苏维埃社会主义国家建设中进行了许多尝试,有的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也有的在实践中遭受了挫折。正是在这样反复的实践和尝试中,列宁不断修正和完善自己关于国家的理论,最终形成了一套体系完整、结构清晰的国家学说。列宁在国家学说史上的最大功绩就在于把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从科学的理论变为现实的国家制度和国家建设的实践。历史上有许多优秀的思想家,有许多优秀的国家学说,但并不是每种国家学说都能够拥有成为现实的机遇。列宁的国家学说享受了这样的殊荣,因而极富启发意义。当然,在获得极大赞誉的同时,列宁的国家学说也遭受了最多的歪曲和攻击,有人认为列宁的国家学说是完全背离马克思主义的,也有人认为列宁的国家学说是彻底反民主的,还有人认为列宁的国家思想是说一套做一套的伪善。这些质疑和否定是否有依据,是否真实地反映了客观事实,是本书需要探寻并回答的问题。要回答这些问题,就必须系统梳理列宁的国家学说,对列宁的国家学说加以合理的阐释。这不仅有利于还原真实的列宁国家学说,还有助于正确理解列宁国家学说在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史甚至在整个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中的地位。
三 列宁国家学说对中国的影响
中国共产党自1921年建立起,就确立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思想,以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和实现共产主义为目标。近百年来,我们党带领全国人民先后进行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改革开放的伟大革命,完成了民族独立和解放的历史任务,建立了社会主义国家,并在改革开放中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实践的成功离不开理论的指导,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核心部分对中国国家的建立、建设和治理起到了重大的理论指导作用。而列宁作为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直接继承人,作为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创造者,作为第一个带领社会主义国家进行经济、政治和文化建设的领导者,列宁的国家学说对于中国而言自然具有非凡的意义。
中国革命和俄国革命有许多相似之处:在发展阶段上,相比于先进的欧洲,都是相对落后的国家;在战争中,都有重大失利;在封建主义问题上,都面临着推翻封建政权的任务;在革命依靠力量上,都面临着联盟农民和民族资产阶级的问题;在国家构建上,都面临着如何构建社会主义国家的历史任务。中国的革命走的是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的道路。毛泽东本人也曾说过,自己是先读列宁的著作,了解列宁的思想,然后再读马恩的著作。列宁的《两个策略》《“左派”幼稚病》《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国家与革命》《帝国主义论》都是毛泽东熟读的著作。其中,毛泽东最推崇的就是他多次读的《国家与革命》一书,列宁用革命打碎旧的国家机器,建立新政权的思想,对于中国共产党人具有重大启发意义。在列宁国家学说的影响下,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一直坚持走武装斗争、政权建设、党的领导、统一战线的革命道路,始终坚持走革命道路推翻旧政权,建立新国家的思路。早在1931年,中国共产党就在江西瑞金,模仿苏维埃的政权组织形式,创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尝试建立中国的人民革命政权,开辟了社会主义中国的国家构建之路。可以说,社会主义中国的国家构建是在列宁国家学说的直接影响下进行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中国面临着在落后的生产基础之上开展经济社会发展的任务,这和列宁建立苏维埃俄国之初的情况很相似。二者经济社会发展水平都相对滞后,农民占人口绝大多数且文化水平不高,现代化可利用的资源不多且较为分散。在这样落后的经济社会基础上建设社会主义,首要任务就是要发展经济提高生产力,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弥补经济文化发展滞后带来的先天不足。这就需要充分发挥国家的作用,依靠国家来统筹安排资源,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以解决这个阶段国家最迫切的问题。列宁在苏维埃俄国建立后既强调利用国家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又主张在特殊条件和特殊阶段国家要适度地“退让”,发挥社会、市场的作用。列宁对于如何定位社会主义阶段的国家,如何发挥国家在经济、政治和文化方面的作用有过积极的探索。列宁的探索既是社会主义国家建设的首次尝试,也是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重大创新。但是,列宁关于国家建设的许多思想,有的由于时间太短并未显现出应有的效果,有的还没来得及经受实践的检验,列宁便去世了。因此,列宁关于国家建设的实践,既有合乎规律的尝试,也有部分不合实际的举措。但这些思想对中国的国家建设产生了至关重要的影响,这种影响不管是好的方面,还是坏的方面都值得我们深入研究。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来,国家在推动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推进民主法制建设以及促进文化建设等方面发挥着关键性作用。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国家在经济社会发展中依然要发挥重要作用,国家建设对于中国的发展依然至关重要。为了推进国家建设,适应中国进一步发展的需要,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在这样的背景下,研究列宁的国家学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