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学权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序言

陈伯礼[1]

欣闻向帮华博士《就学权研究》一书即将出版,作为他博士后的合作导师,很高兴为该书的出版写几句话。

帮华的博士学位是教育学,专业方向是教育法学。在一个偶然的场合我们相识,他表达了将教育学与法学两大学科结合起来寻找研究课题的强烈愿望。在这一学术志趣的感召下,他来到了重庆大学法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我们就“就学权”这一研究课题进行过多次深入交流,我觉得这一课题是中国当下社会生活中面临的实际问题,教育学与法学研究者都应当加以关注并结合实践加以研究,以推进教育法治、教育治理的全面进步。几度寒暑,帮华顺利完成博士后出站报告并通过答辩。

今天呈现在各位读者面前的《就学权研究》包括七个篇章,逻辑清晰,重点突出,分别为就学权缘起、就学权学理及其内涵、随迁子女就学权保障现状、社会转型期义务教育阶段随迁子女就学权治理、就学权保障重要政策法规研读、就学权相关咨政研究、教育之道与教育法之道的中心追求。全书书稿在帮华博士后出站报告基础上,呈现出如下几个特点。

第一,全书研究内容现实价值突出,契合当下追求依法治国背景下依法治教与教育公平主题。中共中央、国务院2019年印发的《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重点部署的面向教育现代化的十大战略任务中的第四大任务中,着重指出:实现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进一步推进优质均衡、推进随迁子女入学待遇同城化。

第二,将中国教育实践的实际状况作为研究基础。就学权研究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研究课题,要求研究者必须准确把握实践状况,有针对性地进行研究工作。帮华在这方面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值得点赞。

第三,提出的对策与建议具有针对性与可行性。课题的实践性决定了作者必须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与建议。对策与建议应当突出针对性与可行性。书中解决问题的思路应当说基本达到了这一要求,为主管部门和相关部门、有关地方的就学权实践及教育治理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第四,书中一些提法甚至概念可能在学术上具有一定的争议性。我个人认为应当鼓励学者多方位多角度思考问题,甚至一些看似成熟已有定论的提法,也应当允许学者从另外的角度进行研究。学界应当超越门槛之争,允许并鼓励跨学科研究。

当然,由于客观原因,相关书中有些材料的时效性在出版时或许已经不是最新,又或是中国相关方面就学权权利保障现状可能已经做得更好,作者只是出于尊重其博士后出站报告原貌实际并没有刻意更改,不过这并不影响全书学术观点的表达以及我们对中青年学者帮华博士对学术的积极追求与学理方面不断探究精神的致敬与褒扬。

再次祝贺帮华专著《就学权研究》出版,是为序!

2019年8月28日


[1]陈伯礼:重庆市政协科教文卫委员会委员,重庆市九三学社教育主委,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博士,重庆大学宪法与行政法学学科带头人,教授、博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