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英语世界的中国神话研究概况
第一节 国内外对英语世界中国神话研究的研究情况
一 国内研究现状
通过相关国内学位论文数据库的检索,没有发现将英语世界中国神话研究作为特定对象的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中和本书有些关系,从单个神话学者对中国神话研究的研究可资借鉴的有:蔡慧清《德克·卜德研究三题》(硕士学位论文,华东师大,2005年),论文的第三章考察了德克·卜德的中国神话研究。张欲晓《论艾兰的先秦诸子哲学和古史传说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华东师大,2006年)。在第三章艾兰的古史传说研究中,分析了艾兰受顾颉刚古史派的影响,艾兰运用列维—斯特劳斯的神话分析理论研究中国古代传说的情况。张晓霞在其硕士学位论文《论李福清的中国神话与古典小说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华东师大,2006年)对俄国汉学家李福清做了相关研究。尽管李福清是俄国人,但他对中国神话的钻研较深,对李福清的中国神话研究的介绍对本书也有重要的借鉴价值。论文第二章论述李福清教授对于中国汉族神话以及台湾地区原住民神话的研究,分析了其对于中国神话的四体系观点以及运用俄罗斯民间文学理论对于台湾地区原住民神话的研究。
单篇论文中,和本书关系最大的是李福清作于2004年,在其编著的工具书《中国各民族神话研究外文论著目录(1839—1990)》中的序《外国研究中国各民族概况》[1],该文2006年又发表在《长江大学学报》第1期上。这篇论文从时间和研究内容两个角度较为系统地介绍了19世纪以来国外神话学者研究中国神话的成果,为中国神话研究提供了一份珍贵的基础文献,直接启发了本书的选题以及研究思路的展开。但此篇论文介绍的国外中国神话研究跨的时间长、范围广,涵盖世界,其中对俄国和日本的相关研究介绍最详,而对英语世界的中国神话研究虽然有介绍,但比较粗略,也比较少,往往只是点到为止。
毕旭玲也对海外学者对中国神话传说的研究作了述评,时间限定在20世纪前期。[2]文章中介绍了20世纪前半期欧美学者的中国民俗(主要是神话和传说)研究,其中对英语世界的(包括英文论著和英美学者的介绍)基本是对李福清的研究成果的借鉴,而且这方面内容很少。
马昌仪在《中国神话:寻求与世界的对话》[3]一文中,提到了外国研究中国神话的情况(诸如时间之长,成果之多,国内对此的了解和研究很少等)。她在这篇文章中谈到了外国研究中国神话的特色和局限。特色中就有提到它的开创精神和革新精神,开放眼光和全球视野等。这篇论文也是概观性的研究,把外国研究中国神话的情况整体上进行分析,一样缺乏对英语世界中国神话研究的深描,只是提到极少的几个英语世界的中国神话学者如倭纳(E.T.Chalmers Werner,1864—1954)及其编著的《中国神话词典》。
在叶舒宪2005年的论文《中国神话学百年回眸》[4]中,谈到女性主义与中国神话研究,分析了一些学者对中国神话女性主义方面的研究,如刘涛涛执笔的《女性主义的神话指南》中的中国部分。[5]陈阿蓝(音译,原名为Alan K.L.Chan)在《中国宗教中的女神》[6]一文中对中国古代女神信仰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叶舒宪在论文的第三部分比较宗教学派与中国神话研究中,分析了吉拉道特(N.J.Girardot)《早期道家的神话与意义》(Myth and Meaning in Early Taoism,The University Press of California,1983)一书,认为早期道家的思想和表达是“神话性”的,并由此出发去重构道家神话的象征体系。提到了受吉拉道特影响的美国汉学家罗伯特·艾莉森(Robert E.Allison)及其著作《精神超越的庄子——内篇解析》(Chuang—Tzu for Spiritual Transformation,The New York State University Press,1989)。
黄震云、杨胜朋在其论文《20世纪神话研究综述(下)》中的最后一段,用了不到一页的篇幅介绍欧美神话学者对中国神话的研究,其中接近三分之二介绍的是俄国和法国的神话研究者。最后只用400字左右介绍英美的中国神话研究,也基本上是提到神话学者及其著作而已。[7]
对英语世界单个神话学者研究的论文,有蔡慧清、刘再华《中国神话的存在状态:德克·卜德中国神话研究述评》[8]。文章指出德克·卜德用“历史化”和“零星碎片”这两个概念来描述中国神话的存在状态,认为要从社会意识形态和中国古代语言的特性这两个方面寻找原因。梁家敏的《倭纳及其中国神话研究》[9]一文介绍了倭纳的生平,对他第一部著作《中国的神话与传说》作了比较详细的介绍和评析,指出其编纂的《中国神话辞典》的意义,相对客观地评述了倭纳的中国神话研究。
还有的论文并不直接相关,但对本书的深入有一定的启发意义,如胡勇的《论美国华裔文学对中国神话与民间传说的利用》[10]。另有对日本的中国神话研究涉及相对较多,其分析思路可以借鉴。如贺学君、蔡大成、[日]樱井龙彦在其编著的目录书《中日学者中国神话研究论著目录总汇》[11]前言中对中日学者中国神话研究的一个历时性的梳理,并根据总汇的内容总结了两国在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学术视野方面的不同。
李福清2004年编著的工具书《中国各民族神话研究外文论著目录(1839—1990)》[12],对本书有相当的助益。在其收录的1839—1990年的各国学者用15种语言发表的研究成果中,有一部分是用英文发表的论著、文章、学位论文集和书评等,为本书的思路及展开提供了相当有价值的索引。
另外,贺学君、蔡大成、樱井龙彦编《中日学者中国神话研究论著目录总汇》虽然不曾收录英文撰写的成果,但其中对中日学者相关成果的较为全面的总汇,为本书后面的中外比较提供了可以检索、比照的支撑资源。
二 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迄今为止,根据笔者掌握的资料,没有以英语世界中国神话研究这一特定领域为对象进行系统研究的专著和学位论文。
英国当代神话学者比埃尔在《中国神话概论》一书的绪言中,谈及中国神话的研究方法时,对国外汉学家研究中国神话的方法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总结归纳。包括四种主要研究方法:星象研究法、民族学研究法、神话即宗教仪式研究法和原因论研究法,对各种研究方法的代表性著作和作者进行了列举和分析,指出这些学者的研究理路、特色和贡献等。[13]其中有对中国神话研究学者德克·卜德(Derk Bodde,1909—2003)、鲁惟一(Michael Loewe,1922—)、艾兰(Sarah Allan,1945—)、杜梅齐尔(Georges Dumezil,1898—1986)等学者采用方法的分析。这些后面章节会有更详细的介绍,此处不赘。
比埃尔另有一篇较长的期刊论文《1970年以来中国神话述评》(Studies on Chinese Myth since 1970:An Appraisal)[14],对1970—1991年发表的关于中国神话研究的主要出版物及其贡献进行讨论。这些学者的中国神话研究对象限定在古典神话研究著作,时间段限定在约公元前100年到公元600年。分别考察了33位作者,其中有11位中国人,8位美国人,7位日本人,6位欧洲人,1位澳大利亚人。这一述评按主题分类,大体分为十个主题,这些主题包括:概念问题,对神话主体的定义,神话关键资源的翻译,参考书,方法论层面,从不同学科研究神话的路径,神话主题,神话专家的批评研究,汉学研究作为一个整体对神话的使用,神话和艺术的关系。此文在后文中比埃尔神话研究中有详细的阐释,此处从简。这篇论文对本书的展开和深入有重要的启发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