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代农民工人力资本问题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二章 研究设计

一 概念界定

(一)“新生代农民工”的概念界定

在我国,社会学家张雨林教授在1983年最早提出“农民工”一词。王春光研究员撰文第一次从四个方面(年代与年龄特性、教育特性、务农经历、外出动机的变化)区别第一代农村流动人口和新生代农村流动人口[1](王春光,2001)。在此基础上,研究者们对于新生代农民工给出的定义为:出生于20世纪80年代之后,具有农村户籍,年龄在16岁以上的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徐莺,2010)。不过,从25岁到35岁,不同的学者对于其年龄上限的定义差异较大,这是受到了新生代农民工这一群体的复杂性和年龄动态性的影响(王亚飞,2016)。从现有文献可以看出,新生代农民工相比老一代农民工而言,“新”在年轻,“新”在没有务农经历,“新”在对城市生活更强的憧憬和向往,“新”在更少的家庭负担,“新”在更有文化,更有知识的视野,更了解城市。

综合起来看,本书对新生代农民工的定义是:1980年以后出生、具有农村户籍并从事非农业生产活动的劳动年龄段人口。这一群体人力资本多维度的状况是本书主要关注的研究领域。2010年全国总工会课题组数据报告显示,26岁是老一代农民工初次外出务工的平均年龄,而23岁左右则是新生代农民工的平均外出年龄,其中,“80后”平均为18岁、“90后”为16岁。[2]由此可见,与老一代农民工相比,新生代农民工外出年龄更早,对于自己的人生规划更为朦胧并对未来充满憧憬,而其自身人力资本的储备状况则是影响新生代农民工职业发展和城市融入的关键因素之一。

(二)“人力资本”的概念界定

从文献回顾可知,理论界在人力资本思想萌芽时期就提出了资本由“物质资本”和“精神资本”(人力资本)构成的观点,舒尔茨则进一步将人力资本概括为经过投资形成在人身上体现出来的知识、技能、经历、经验和熟练程度等内容。[3]国内大多研究基本遵循了舒尔茨对人力资本四个维度的界定——教育程度、职业技能、健康状况、迁移流动,大体围绕这四个领域分别展开研究。本书将继续在此概念的基础之上开展相关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