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观念与哲学探索:一种系统主义哲学体系的建构与批评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一 “实体”的含义:从Ousia到Substance再到Identity

实体是西方哲学最核心的也是含义最复杂的一个范畴。自从亚里士多德建立了以实体为中心的形而上学体系以来,实体的含义经历了许多变化。为了给张华夏教授的实体实在论加以定位,有必要简单回顾哲学史上实体含义演变的历程。

我将实体含义的演变划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1)Ousia阶段,即以亚里士多德为代表的阶段。在希腊语中,Oasia首先意味着农业庄园,含义是“所有物”“财产”。在柏拉图的对话中,Ousia主要指与可感事物、与非存在相对立的真实存在、实在或本质,也就是理型(理念)。亚里士多德将柏拉图的理解翻转过来,将Ousia定位在可感世界中日常可见的事物上,如这某个人、这某匹马。这就是亚氏所说的“第一实体”。就其赋予具体的个别以终极的本体论地位所引申出来的殊相主义(particularism)而言,亚氏的实体论显然是与柏拉图的共相主义正相反的。不过,当他后来在《形而上学》中越来越强调“是其所是”和形式是实体时,则又表现出了与柏拉图的一致性。再放宽一点来说,他们都肯定Ousia是某种真实存在的东西,区别在于两人对什么才是真实存在的东西有不同的认定。

人们注意到,Ousia在亚里士多德那里并非一贯地意味着概念化的、与人的实际体验和时间性无关的“实体”,而似乎更多的是parousia(在场、来临)一词的略写,意味着在场性。这在亚氏经常以亲临现场的“这个”(todeti)来指称实体、作为实体的标准和代名词也能充分显示出来。但是,当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将这个出自活语言的词语作形而上学的思想构造,形成一种概念之后,古希腊早期的当场构成的存有思想,就被以“理型”和“范畴”为主导的概念理性所取代,Ousia也就被理解为一个没有时间性、没有生命体验的持存之物,这就是实体。在西方语言主谓结构的规范下,实体成为逻辑的主词,它和属性(谓词)的地位是不对称的。

(2)Substance阶段。中世纪普遍用拉丁文Substantia来翻译亚里士多德的Ousia,Substantia进入英语就是Substance。这种转译不可避免地带人了经院哲学家所赋予的含义。Substantia字义上是对希腊字hupostasis的翻译,后者意为“在下面站着”,因而其英译Substance字义为“在下面站着或支撑着的东西”。这样,实体也就与载体、承担者的意义合二为一了。实体等同于载体,这是实体含义演变第二阶段的基本特征。它不仅进一步脱离了Ousia的原意,也与亚里士多德的理解有重要的、然而经常被人们忽视了的区别。前面谈到,在亚氏那里,实体的根本标志就是看其是不是“这某个”,而不是注重认其为承载属性的载体。这和亚里士多德后来强调形式、“是其所是”是具有确定性的实体,而否定质料和载体是实体有必然的联系。尽管亚里士多德没有放弃毫无确定性的、成问题的载体概念,但他的观点和经院哲学、机械唯物论以及张华夏教授的观点有根本的不同。

实体即载体的观点受到了英国经验主义的强烈冲击。另外,从费希特、黑格尔以来,德国辩证法也对实体本体论进行了拆解。19世纪以后,大多数哲学学派已不再对载体意义上的实体感兴趣。我在《从物质实体到关系实在》一书的第四章中,专门介绍了现当代哲学近十个流派对实体本体论的拆解,主要就是针对载体意义上的实体而言的。

(3)从同一性(identity)来讨论实体的阶段。这是现代西方哲学不考虑实体的承担者作用之后的基本进路。例如奎因的主张:“没有同一性就没有实体。”这里的实体也就通常译为“entity”。这是实体含义演变的第三阶段,即当前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