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兵役制度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三 史料来源

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兵役史料丰富而繁多,本书所运用的史料大致分为以下几类:

(一)兵役档案

兵役档案是本书客观评析国民政府兵役制度实施得与失的关键。从兵役档案形成与分布情况来看,国民政府军政部和兵役署(兵役部)作为当时兵役决策、指导和管理机关,其所形成的档案,特别是兵役署档案最为系统。举凡兵役法规的制定,各种兵役政策、措施的出台,各地兵役实施的报告,兵员征补概况,以及兵役与社会的关系等,兵役署档案中都有收录。同时,由于兵役涉及范围很广,国民政府、行政院、军训部、政治部、教育部、社会部、内政部、经济部以及国民参政会、国防部史政局及战史编纂委员会等部门的档案中,也有部分兵役档案。如社会部档案中收录有各地兵役与民变档案资料,内政部档案中收录有与兵役相关的户籍、壮丁的管制等档案资料,经济部档案中收录有经济部所属各厂矿企业因征兵而与地方兵役机关产生兵役纠纷的档案资料,教育部档案中收录有学校兵役教育及知识青年从军的档案资料,司法行政部档案中收录有因兵役而产生司法纠纷的档案资料,军训部档案中收录有学校军训的档案资料,等等。

另外,台北“国史馆”所藏的国民政府、行政院、社会部、经济部等部门档案中,也有部分兵役档案资料。特别是蒋介石、陈诚档案,如军政部向蒋介石的军事报告等对于我们了解战时兵役的高层决策过程与背景乃至蒋介石本人的兵役思想都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国民政府中央各部门的兵役档案涉及的是法规、政策、措施和地方实施情况报告方面的史料,而各省(市)县档案馆中所保存的兵役档案,则反映了兵役制度在各省(市)县的实施情形。省(市)县兵役档案包括地方兵役政策、措施及实施概况等相关档案。地方兵役档案主要分布在各省(市)档案馆所保存的各省军管区、省(市)政府、省社会处、省民政厅的档案中。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在各省县(市)的地方法院档案中,也保存有大量兵役司法档案。这些因兵役而产生的司法纠纷案件,有助于我们从微观层面了解兵役法规和制度在基层的实施状况。另外,各省(市)县临时参议会档案中所收录参议员的兵役提案,有助于我们了解在兵役实施过程中基层所出现的弊端与遇到的困境。总之,各省(市)县档案馆中保存的兵役档案有助于我们认识兵役制度在各地实施的实际情形,从而有利于我们更好把握兵役制实施所呈现出来的地域性、多样性与复杂性。

(二)兵役著作、兵役法规汇编、兵役会议记录、兵役实施报告

兵役著作。兵役著作颇具代表者如抗战初期朱为鉁编著的《兵役创办史》、抗战中期郑涛编著的《兵役实务》、抗战后期徐思平著作的《中国兵役行政概论》。朱为鉁作为兵役科科(司、署)长,参与了国民政府兵役制度创办的全过程,他于1939年编著了《兵役创办史》。该书系统阐述了兵役制度初创及其推行的历程,如1935年前兵役制的创议、筹备情形,1936年兵役制试办情形,及抗战爆发后兵役制全面推行情形。通过《兵役创办史》,我们可以清晰地了解兵役制度创办及其在抗战初期的实施概况。

为了便于社会了解兵役法规,郑涛搜罗整理兵役法规,于1942年编成《兵役实务》。《兵役实务》全书共十七章,该书对中外兵役制度、国民兵役、常备兵役、兵役事务、征属优待、兵役奖惩等作了详细阐述,是抗战中期兵役法规研究的主要著作。

曾担任四川省隆富师管区参谋、四川省军管区参谋、兵役署副署长、兵役部副部长等职务的徐思平,为了检讨兵役制度实施情况,分析兵役制度的利弊,并以此作为各级办理兵役人员借鉴与参考的资料,1945年5月,他根据历年办理兵役心得而编著了《中国兵役行政概论》。该书重点从兵役制度的“三平”原则、新《兵役法》内容之分析、战时兵役行政、战时征兵事务、国民兵役的实施、优待征属、学生服役及知识青年从军、违反兵役治罪问题和兵役改进等八个方面全面阐述了战时兵役制度及其相关内容。

何志浩曾作为兵役署国民兵司司长,对战时国民兵役制度的建立、发展和完善贡献颇多,他所著的《国民兵建设》和《国民兵方案》较为详细地介绍了国民兵团制度的创建与实施历程,是研究战时国民兵团制度的重要史料。另外,较为重要的兵役著作还有崔昌政的《现阶段之征兵问题》和林振镛编的《兵役制概论》,等等。

兵役法规汇编。战时兵役法规林林总总,计有二三百种之多,种类繁杂;而法规条文词意简赅,承办兵役人员及一般民众大多不了解兵役法规的内容。为使社会大众了解兵役法规,时人或编印兵役法规汇编,或撰写兵役专著,解释兵役法规。中央训练团兵役干部训练班1942年10月编辑印行《兵役法规汇编》,将1942年10月前国民政府各有关机关所颁行的主要兵役法规进行了系统的归类与整理。《兵役法规汇编》分(一)(二)(三)编,其中,(一)编为管区类、役务类和宣查类,(二)编为组织类、管训类和备役类,(三)编为征补类、编练类和补充类,《兵役法规汇编》是一部较为完整与系统的兵役法规汇编。

1943年10月,军政部兵役署役政司宣查科编印的《兵役宣传暨优待征属法令汇编》一书,是对前者的补充。该书重点收录了兵役宣传、征属优待等方面的法规。1943年3月,国民政府颁布修订了《兵役法》。自此之后,重要兵役法规基本稳定,新出台的兵役法规不多。《兵役法规汇编》和《兵役宣传暨优待征属法令汇编》是研究战时兵役法规的重要史料。

地方性的兵役法规主要收录在由各省军管区汇编的兵役法规中。如贵州省军管区司令部1940年1月编印的《兵役法规摘要》和江西省军管区司令部1940年8月编印的《兵役法令汇编》。上述法规(令)汇编在收录中央兵役法规的同时,也收录了贵州和江西的兵役法规。

“兵役法令,名目繁多,且自修正兵役法颁布后,对于服役之规定,征集之程序,免缓役之范围,均有极大之变更,一旦征集令发,其对服役之规定,免缓役之申请,大都茫然无知。”为使民众了解1943年3月修正后的兵役法内容,1943年8月,罗天亚编著了《兵役释疑》一书,目的在于:“俾应服役者读之可知征集之程序;免缓役者读之可知申请之手续;即办理兵役人员,手此一册,亦可省查案之烦。”[35]

兵役会议记录。兵役会议记录包括军政部召开的兵役会议的记录、各省军管区、各师管区召开的兵役会议记录。抗战时期军政部共召开了五次全国兵役会议,但每次兵役会议的侧重点不同。如1938年6月,军政部在武昌召开第一次兵役会议,会议内容侧重兵员的补充及新兵的训练;1939年2月,军政部在重庆召开第二次兵役会议,会议内容侧重国民兵团制度的建立及百万补充兵训练计划的实施;1940年3月,军政部在重庆召开第三次兵役会议,会议重点在兵员的补充;1942年10月,军政部召开的第四次兵役会议,会议重点在革除兵役弊端与合理合法、如期如数征补兵员。笔者目前所能收集到的为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兵役会议记录。兵役会议记录分役政类、征补类、国民兵类、经理会计类、保安类和防空类等六大类,收集各类提案及会议最终决议案。

各省军管区、各师管区召开兵役会议所形成的兵役会议记录也较多。有的省军管区、师管区在兵役会议后单独编印兵役会议记录,如1945年7月,贵州省军管区编印《贵州省兵役会议记录》;有的只是将兵役会议讨论事项记录下来,并未作系统整理,并不单独编印,如重庆档案馆中收藏有渝江师管区兵役会议记录,江西省档案馆中收藏有赣南师管区兵役会议记录等。兵役会议记录有助于我们了解兵役制度在各地实施的情形。

兵役实施报告。兵役实施总结报告包括兵役主管机关的总结报告、各地兵役实施概况报告和各专项兵役报告。兵役主管机关的总结报告最主要者为1945年7月兵役部出版的《兵役部施政概况》、兵役部《役政月刊》社1945年11月编辑出版的《抗战八年来兵役行政工作总报告》和《兵役部一年来施政专刊》。《抗战八年来兵役行政工作总报告》对整个抗战期间国民政府兵役行政、兵员的征募与补充、国民兵的组训和兵役督察等业务进行了全面总结,是一部全面的兵役实施史料。虽然,该报告过于简洁,但有利于我们全面了解战时役政各项业务实施的概况。《兵役部一年来施政专刊》是1945年11月兵役部成立一周年之际,由兵役部《役政月刊》社编辑出版。该专刊主要检讨了兵役部成立一年来兵役部所实施的如兵员征补、兵役督察、国民兵等兵役业务。另外,《兵役部施政概况》也总结了兵役部成立后办理兵役的情形。

至于兵役在各地实施情况的报告主要有:福建省政府秘书处编印的《福建兵役概况》、甘肃省政府编印的《甘肃兵役概况》等。1943年年底开始的知识青年从军运动,是抗战期间国民政府改革役政的重要举措,兵役部役政司编印了《学生从军运动纪实》。该书较为详细地记录了从军运动的经过、组训办法、拨补情形以及社会影响。青年军人丛书编辑委员会编辑的《全国知识青年志愿从军指导委员会征集概况》从知识青年从军运动的发起、征集概况、征集效果和工作检讨四个方面介绍了知识青年从军运动情况。重庆市知识青年志愿从军征集委员会编辑的《重庆市知识青年志愿从军征集委员会工作总报告》较为详细地介绍了重庆市的知识青年从军运动概况。罗贤编的《青年远征军之成长》主要介绍青年远征军第二〇一师至二〇五师和第二〇九师等六个师编组、训练与拨补情况。另外,何应钦的《抗战八年之经过》、陈诚的《八年抗战经过概要》、白崇禧的《抗战八年军事概况》等也是研究国民政府兵役制度的重要史料。

(三)报纸杂志

如果说兵役档案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兵役业务史料,那么,报纸杂志除介绍部分兵役法规及兵役实施概况外,更多的是让我们看到当时的人们对兵役的认识和评判。当时较为重要的报纸有《新华日报》、《中央日报》和《申报》。《新华日报》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既介绍了国民政府主要兵役法规、重要兵役政策和兵役措施,又报道了各地优待出征抗敌军人家属和民众踊跃参军的情况,同时也揭露了大后方兵役办理中的种种弊端及其给广大民众带来的痛苦。《新华日报》有关大后方兵役实施情况的报道与评价拓展并加深了我们对战时国民政府兵役的认识。

在众多杂志中,最重要者当属兵役署所创办的《兵役月刊》。1939年4月,军政部兵役署创办的《兵役月刊》杂志正式在全国发行。《兵役月刊》为全国兵役理论性刊物,每月一期(有时是多期合刊),到1943年底,发行量已逾七千七百册(兵役部成立后,该杂志更名为《役政月刊》)。《兵役月刊》公布与解释兵役法规、阐述兵役理论、介绍各地兵役实施情况、探讨与改善兵役弊端,该杂志为我们今天的研究提供了大量的兵役史料。另外,从1941年9月起,兵役署编印《兵役快讯》,《兵役快讯》每周一期,每期印刷四千份;该刊不对外发行,直接寄送各县市政府及兵役机关。

除兵役署创办的《兵役月刊》《兵役快讯》杂志外,省军师管区司令部也创办了兵役杂志。如四川省军管区司令部于1938年创办《兵役半月刊》,1940年改为《四川兵役》;湖南省军管区司令部创办了《征训月刊》;贵州省军管区司令部创办了《贵州征训》;广西省军管区司令部创办了《广西兵役通讯》;广东省军管区司令部创办了《广东兵役》;浙江省军管区司令部创办了《浙江兵役》等。除省军管区创办兵役杂志外,一些师管区也创办了兵役杂志,如贵州贵兴师管区司令部编印了《兵役旬刊》,广东肇清师管区司令部编印了《肇清兵役》,四川嘉峨、隆富、南舞、达梁等师管区司令部分别编印了《嘉峨兵役》《隆富兵役月刊》《南舞兵役月刊》《达梁师管区成立三周年纪念特刊》等。

军事刊物如《军事杂志》《军事与政治》,政论性的刊物如成都的《新新新闻旬刊》、浙江的《浙江自治》、重庆的《服务月刊》、福建的《闽政月刊》、陕西的《陕政》、中央训练团编行的《训练月刊》等也都刊发了大量探讨兵役内容的文章。另外,《国民政府公报》和各省(市)政府公报,也收录了兵役机关所颁行的兵役法规与训令。

(四)日记、回忆录、文史资料及中国台湾地区兵役资料

本书参考的日记如《熊式辉日记》《何成浚日记》《徐永昌日记》,回忆录如《李宗仁回忆录》《张治中回忆录》《花溪闲笔正续集》《陈诚回忆录·抗日战争》《五十回忆》等。20世纪八九十年代,各地政协文史资料也刊发了大量兵役亲历者或见证者的回忆文章。这些回忆文章大多侧重于揭露国民政府的兵役弊端及其给社会带来的痛苦,但它们仍能为我们研究战时兵役制度提供有益的参考。

中国台湾地区兵役资料主要有:抗战时期曾任兵役署征补司司长的何志浩所著的《抗战期间兵员补充实录》、抗战期间曾任四川达县县长的周开庆所著的《四川与对日抗战》、何智霖的《陈诚先生从军史料选辑——整军纪要》、“国防部”史政编译局编的《国民革命军青年军军史》及青年军第二〇一师一二〇九师简史,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