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音乐地理学“是一门以‘音(乐)—地(理)关系’为理论基础,探讨各种音乐现象(主要是传统音乐各门类)的空间分布、变化、扩散以及人类音乐活动的地域性结构的形成和发展规律的科学。在音乐学领域,它是民族音乐学下属的一门子学科;在地理学领域,它是人文地理学之下的文化地理学的一门子学科”[1]。
本书是关于岭南传统音乐文化与地理环境关系的研究著作,属于音乐地理学研究论域。地理环境一般包括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环境两种。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岭南传统音乐文化,不仅与特定自然地理环境(含地形、地貌、气候、水文、植被等),也与特定人文地理环境(含语言、经济、民族、民俗、宗教等)发生联系。因此,《音乐地理学视域中的岭南传统音乐》是在文化地理意义上,将以广东省为主的岭南区域内的民间传统音乐及其相关事项,与岭南地理空间的分布状态、传播变迁、历史渊源和生态环境等联系起来,并考察其关系的研究。
一 本书研究的理论和应用价值
地理环境在岭南传统音乐艺术形成过程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如岭南传统音乐代表性的三大乐种,粤乐(广东音乐)、广东汉乐、潮州音乐,这些乐种都起源于特定地域,在发展形成中不断扩散,最终形成稳定的分布区。因此,本书的意义在于通过辨别岭南传统音乐形态的地域性差异,更准确地把握岭南传统音乐文化形式本体的细微之处,使优秀的岭南传统音乐艺术得以挖掘、保护和传承。
音乐事件发生的地点、场合、人以及由人的行为产生的音乐声音,共同构筑起一个整体的“声音景观”,因此只要音乐事件在现场发生,就有地点、场合、人、行为等景象出现。由于岭南地区地域广大、民族众多,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差异巨大,音乐文化现象的地域差异表现十分突出。因此,以音乐反映文化地域差异的“声音景观”最能体现出岭南文化流变与传播的动向。本书在文化地理学视域下,围绕五大主题:岭南传统音乐文化区划、岭南传统音乐文化景观、岭南传统音乐文化生态、岭南传统音乐文化扩散及岭南传统音乐文化整合,进行岭南传统音乐的田野采风、考察活动。采集当下“活态”的岭南传统音乐活动运行现状,撰写以岭南传统音乐文化区划、岭南传统音乐文化景观、岭南传统音乐文化生态等为主题的考察报告,在此基础上对岭南传统音乐文化扩散与岭南传统音乐文化整合进行分析研究。
无论是重新认识岭南传统音乐的丰富资源,还是加强广东省高校岭南传统音乐教育,或是拓展岭南传统音乐文化研究空间,本书的研究都可以说视域广阔、意义深远,这正是本书研究的理论和实际应用价值所在。
二 本书的研究方法和研究目标
自20世纪80年代文化地理学的概念和研究方法从西方引入后,我国音乐学界的音乐文化与地理空间的区域性音乐文化研究随之展开。在中国文化史上,“岭南”是可以与黄河流域(包括齐鲁、燕赵、三晋、秦陇诸文化区)、长江流域(包括吴越、荆楚、巴蜀诸文化区)、北方草原等并肩而立的区域文化之一。然而,有关岭南传统音乐文化研究却远不如以上所举。岭南传统音乐文化地理的研究领域、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都亟待拓展。
近年来,随着音乐学界与文化地理学界交流的日益增多和国外“音乐地理”(music geography)研究成果的逐步译介,关注中国地理因素影响下的中国传统音乐区划、生态、景观、扩散及整合等现象,则成为近期区域音乐研究的新视域和热议话题。中国音乐学院先后联合杭州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扬州大学艺术学院、广州大学音乐舞蹈学院、湖北文理学院,于2009年、2012年、2013年、2015年成功举办了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届“全国高等院校区域音乐文化研究”学术研讨会,这四次会议均取得了重要的学术成果,推动了我国音乐地理学理论研究的发展。
考察音乐文化与地理空间的关系,是区域音乐研究的一个重要视角。岭南传统音乐文化研究的早期成果更多的是试图解决“那里有什么”和“那里是什么”的问题。无疑,这只是诸多研究视角的一种。对岭南传统音乐的传播流变、历史渊源、生态环境的关注是本书的重点,尝试对“为什么”做出解释。
本书将分别研究岭南区域内的传统音乐历史脉络、地理分布、曲目传播、乐种品类特征、文化变迁及其与岭南地区的历史、社会、民俗、宗教、语言等人文因素的内在联系。由于本书是文化地理学与民族音乐学、音乐人类学的交叉,因此必须运用多学科综合的研究方法。
从西方民族音乐学理论中汲取营养,用于岭南传统音乐文化地理研究,是另一个主要方法。其主要体现在借用西方民族音乐学界近年来常用的“声音景观”一词,通过对岭南传统音乐“声音景观”含义的界定和阐述,旨在探讨岭南传统音乐文化地理研究中,文化内涵区划的新概念和新方法,突破静态岭南传统音乐区划的局限,以时间和空间双维度动态、变化的新视角,综合、整体地审视岭南传统音乐文化历史过程和地理分布中变化流动的“声音景观”。
参考、借鉴文化地理学界的成果并结合音乐学研究,是构建岭南传统音乐文化地理研究的方法论基础。具体体现在以岭南传统音乐文化的空间组合为研究对象,以文化地理学、历史地理学为理论基础,将空间因素和时间因素相结合,使本书具有鲜明的时空观和层位性。
“岭南传统音乐文化地理”作为一个文化概念,既不同于一般自然地理意义上的“地区”,也不同于一般行政意义上的“区域”,而是指岭南区域内,各乐种剧种在文化上具有同质性、内聚力的地理空间。本书是对以广东省为主的特定地理范围内的一些重要的岭南传统音乐文化现象进行整体研究,探求岭南传统音乐文化特质,并着重于地理环境在岭南传统音乐文化的形成、发展、运动和区域分异过程中的影响和制约作用。因此,岭南传统音乐文化与地理环境关系的研究范畴,即是研究者通过田野考察,对岭南区域内的传统音乐进行学术整理和描述。具体来说,就是以岭南区域内的自然、文化空间所存见的各类传统音乐为研究对象,在梳理其流传分布、题材类别系统、曲目和剧目使用、音乐风格及功能的同时,追溯岭南地域空间的自然环境、古今文化状貌、方言语音、民俗民风等与岭南音乐文化现象相关的深层联系,从而把文化地理学的方法引入岭南传统音乐研究,为岭南传统音乐研究建立一种文化地理学与民族音乐学相交叉的学科新视域。
[1] 乔建中:《音乐地理学》,载王耀华、乔建中《音乐学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第3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