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地理学视域中的岭南传统音乐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五节 本章结语

经过探讨,可以得出潮剧与潮汕地理环境之间的确存在着种种的关联。从“南蛮之地”到“海滨邹鲁”,潮汕大地经过历史的车轮碾压,逐步形成了崇儒尚雅的文化,同时也孕育出了以“忠孝节义、劝恶扬善”为主题思想的潮剧。温暖湿润、灾害频繁、人多地少的经济生活环境与信仰多子多福、崇尚男丁的社会环境使得潮人不得不敬天敬神,祈祷丰收祈祷添丁。而潮剧便充当了民俗祭神的重要传播载体,用来演戏给“田元帅”看,因此“田元帅”便是潮剧供奉的戏神。由此往后,潮剧也依赖民俗活动得以生存繁衍至今。“省尾国角”“三面环山”的先天地理优势使得中原汉民为躲避战乱几度举家南迁,将中原汉人的语言、文字、民俗、风尚均带入了潮汕,一时间潮汕人口增多,形成了新的土地矛盾。于是便有谚语云“潮人种地如绣花”,但恰恰潮剧唱词的古朴、细腻都是得益于此。又因三面山脉阻隔,汉人南迁带来的中原文化才得以在潮汕文化区很好的储存发展。这样精致的戏曲文化在远离政治经济中心,又有屏障阻隔的封闭地理环境下,历经四百多年,独树一帜,既不同于粤剧,也不同于汉剧,可以说,潮剧将根深深地扎入了潮汕大地。目前,侨居国外各地经商致富潮人比比皆是,潮剧跟随潮商走出国门。海内外的祭祀活动、民间商贸交流的庙会都有潮剧演出的身影。广阔的天地也间接地为潮剧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艺术土壤与传播条件。

地方戏曲是集地方语言、地方音乐、地方民俗、地方人文为一体的综合艺术样式。潮剧作为潮汕民族的文化体现,反映了一个民族长期的、历史沉淀下来的人文精神、文化质量和精神修养。本书将潮剧与其地理环境结合起来进行研究,使潮剧真正回归到它本来的面目。用文化地理学的思维审视潮剧,充分显示出其地域文化的深刻内涵。所以,笔者用音地关系的角度剖析潮剧,也就是希望给潮剧研究提供一个新的视角。[25]


[1] 形式文化区是根据某一文化特征而确定的,在文化区内总有一个核心,这里也是该文化特征表现最为突出的地方。在核心以外,其代表性特征往往随着与核心的距离增加而逐渐减弱,直至最后消失,在消失的地方,可以说是该形式文化区的边界。参见王恩涌《文化地理学导论(人·地·文化)》,高等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第13页。

[2] 机能文化区是根据政治上、经济上或社会上某种机能(或机制)而组织起来的地区,具有明显的边界和执行机能的机构。参见王恩涌《文化地理学导论(人·地·文化)》,高等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第14页。

[3] (西汉)司马迁:《史记》卷118《淮南衡山王列传》,转引自司徒尚纪《广东文化地理》,广东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第30页。

[4] 司徒尚纪:《广东文化地理》,广东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第34页。

[5] 祝小楠:《对中国宗族“南盛北衰”形成原因的分析》,《邢台学院学报》2008年第3期。

[6] 潮州韩文公祠,始建于北宋咸平二年(公元999年),是中国现存最早纪念唐代文学家韩愈的寺庙,位于潮州市城区东面的韩江东岸。韩文公祠存有历代官员文人所留下的37块石刻。上述资料均来自韩文公祠石刻碑文。由笔者2016年3月1日在潮州市韩文公祠调研时所得。

[7] 王恩涌:《文化地理学导论(人·地·文化)》,高等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第28页。

[8] 陈媛:《浅析潮剧戏谚中的潮汕文化》,《大众文艺》2015年第9期。

[9] 王恩涌:《文化地理学导论(人·地·文化)》,高等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第23页。

[10] 吴真:《潮剧童伶制探源》,《文艺研究》2000年第2期。

[11] 潮俗把蟾蜍(青蛙)叫“田元帅”,因为“田元帅”平时化为蟾蜍而隐,本当从田间拾取一只蟾蜍以膜拜之,但蟾蜍往往不易得到,所以象征性地拾取一块田土。

[12] 郑伍赛:《乾隆三年八月二十二日广东海关副监督郑伍赛奏》,载《清代珠江韩江洪涝档案史料》,中华书局1988年版,第127页。

[13] 转引自司徒尚纪《广东文化地理》,广东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第4页。

[14] 罗平等:《基于扩展CA的文化传播时空模拟研究》,《热带地理》2002年第4期。

[15] 乔建中:《土地与歌——传统音乐文化及其地理历史背景研究》,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9年版,第278页。

[16] 扩展扩散,指思想或某种文化特征在空间上通过该地的移民从一个地方传到另一个地方。参见王恩涌《文化地理学导论(人·地·文化)》,高等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第16页。

[17] 林伦伦:《潮汕方言与潮剧的形成》,《语言文字应用》2000年第11期。

[18] 杨晓英:《新视角下的潮汕文化精髓与影响》,《广东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4年第3期。

[19] 杨晓英等:《新视角下的潮汕文化精髓与影响》,《广东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4年第3期。

[20] 阮惠华:《略谈潮剧诸调的唱腔特点》,《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社会经纬)2011年第8期。

[21] 迁移扩散,指具有某种思想、技术的个人或集体从一个地区迁到另一地区,结果把这种思想或技术带到新的地区。迁移扩散是随着人的流动而传播的,特别是当迁移的路线比较长或者需要越过高山、沙漠、海洋等空间时,就更加突出。参见王恩涌《文化地理学导论(人·地·文化)》,高等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第20页。

[22] 康海玲:《潮剧在马来西亚的流传和发展》,《艺苑》2005年第12期。

[23] [日]田仲一成:《槟城潮帮的祭祀和戏剧》,《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2期。

[24] 陈骅:《海外潮剧的生存传播渠道》,《广东艺术》1996年第7期。

[25] 参见马达、张姗姗《文化地理学视域下潮剧与广东潮汕文化区的音地关系研究》,《艺术百家》2016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