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卫生:上海市健康城市建设的政策过程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四 事实材料的收集和研究过程

(一)事实材料的来源

1.《上海市健康城市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政策文件

主要的事实材料首先是来自于《上海市健康城市建设三年行动计划》(以下简称《三年行动计划》),因为,第一,该计划是上海市健康城市建设政策的文本表达,得到政府批准后以红头文件下发,所以具有正式性和确定性;第二,《三年行动计划》中不仅明确地阐明了目标、任务和步骤,并附有“指标任务和承担部门”列表,详细列出了指标名称和定义、指标值、时间节点以及负责或协作的部门;第三,该计划从2003年开始到2015年已经出台了五轮,前四轮已经完成,第五轮(2015—2018年)正在实施中;第四,政府信息公开制度提供了获取这些政策文本的便利条件。

2.“上海市长宁区健康城市建设中期和终末评估”研究项目

笔者参加了“上海市长宁区健康城市建设中期、终末评估”课题组,从而获得了相关的一手数据资料。在上海市长宁区健康城区建设中,为了掌握政策进展,并给下一轮行动计划的制订和调整提供依据,长宁区引入了第三方评估。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与长宁区组成联合课题组,对上海市长宁区健康城区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的实施情况进行了评估研究。在这个研究中,进行了居民问卷调查以及对政府职能部门和街道办事处的机构问卷调查;另外,还进行了焦点小组的访谈,访谈对象为政府职能部门代表、专家名人、社区单位和居民代表。具体情况如下:

(1)居民问卷调查数据

问卷内容包括市民健康素质、生活品质和社会品质、满意度、健康城市的收益和影响五大方面。调查由复旦大学师生与上海市长宁区爱卫办合作完成。调查为入户访问,样本选择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先在上海市C区范围内的每个街道╱镇中随机抽取居委会,然后由居委会排摸、提供家庭名单,最后在居委会提供的名单内随机抽取1000户居民,对每户家庭中的一名15—75周岁、具有上海市户籍的居民或在上海市居住满6个月及以上的人员进行调查。

之所以选择上海市C区,因为这个区的辖区范围跨城郊区与市中心区,样本中也包括非户籍人口,主要以常住人口为主,以全面反映上海市健康城市建设情况。所采纳的两次调查,样本规模都为1000户,样本量两次各为1001个,共2002个。数据统计与处理,是将调查问卷用Excel建立数据库输入,核对后经统一编码由SPSS 10.0统计软件处理和进行分析。

(2)机构调查和资料评阅

上海市健康城市建设终末评估时,使用半开放的《机构问卷调查》(调查问卷详见附录)对政府职能部门和街道进行了调查,并对政府文件、工作记录、总结等进行了资料评阅。半开放式机构调查问卷由第三方复旦大学课题组主持设计,问卷内容包括街道和职能部门在健康城市建设中组织领导、活动推进、协调配合、工作成效四个方面。问卷针对不同对象,分为街道调查问卷和职能部门调查问卷两类。机构调查、资料评阅的组织和调查过程,主要是在该区爱卫办主持协调下,根据我们作为评估第三方所设计的“机构调查表”,对相关职能部门和各街道(镇)进行相关培训和指导,而相关职能部门、各街道(镇)根据实际情况完成调查表的填写并按照要求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并且,其上交的问卷回答结果和有关证明材料一般都经过该机构负责人的同意。

(3)焦点小组访谈

在上海市健康城市建设终期评估中,由区爱卫办与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组成调查组,分别召开了四场针对来自上海市C区不同街道和居委会的居民代表、各相关职能部门代表、健康场所建设单位代表,以及相关名人专家等不同层次对象的访谈会。这四种受访对象,代表了上海市健康城市建设的政策制定和实施者、受益人、专家等不同群体。

调查内容依据的是全市统一的访谈提纲,其中,有对所有四类访谈对象均一致的调查内容,主要是指“健康城市行动对人群和环境健康问题的改善情况”、“健康城市行动应该关注的重点”两方面。此外,还有针对不同受访对象而专设的调查内容,包括:一是政府职能部门代表的访谈会,还调查了各“部门对城市健康问题的关注度”和“对建设健康城市的支持度”、“部门收益”、“主要经验”、“建设健康城市行动存在的不足和建议”、“部门对下一轮健康城市行动的打算”五个方面;二是专家和权威人士访谈会,还调查了“令其印象最深刻或最满意的健康城市活动”、“值得推广的经验”、“存在的不足和建议”三方面内容;三是社区居民代表访谈会,还调查了社区居民“对健康城市三年行动的知晓度”、“参与度”和“印象最深刻或最满意的健康城市活动”三方面内容;四是建设健康场所代表访谈会,还调查了社区或单位“对建设健康场所的态度和目的”、“社区或单位的收益”、“值得推广的建设健康场所措施”、“建设健康场所的不足之处和建议”四方面内容。

调查采用焦点小组的方法,访谈会由市建设健康城市专家组成员主持,整个过程全程录音,访谈结束后对访谈结果进行处理和分析,首先是将访谈录音转录成Word文件并按照访谈对象进行编码(见附录),然后进行内容分析,分析策略大致采取了四个步骤:一是熟悉资料,反复阅读访谈笔录;二是以访谈提纲确定的主题,同时也从反复阅读笔录中归纳出新的主题,结合研究者已经形成的理论主张,来聚焦到相关数据,使得主题框架得到不断发展与修正;三是根据主题框架,把笔录资料对应于不同的主题作归类;四是以确定的主题作为描述性框架来呈现访谈数据材料,或者在有关研究中建立解释来使用这些访谈数据。对于访谈资料的分析与处理,由于没有找到适宜的定性资料软件来进行有关主题设定、编码、检索等工作,所以主要是由笔者手工完成,依靠反复多次阅读分析材料来进行。

3.客观指标数据——人口普查资料和上海市统计年鉴

本书研究的背景数据涉及上海市的人口、经济、社会等方面,特别是关于人口健康、市政建设等方面的数据资料,主要来源于上海市统计局发布的上海市统计年鉴、历次人口普查资料,数据时间范围从2002年开始,一直到可以获得的最新资料即2012年和2013年的资料(目前可以获得的最新统计年鉴是2014年的,最新到2013年的情况)。时间段如此选择的原因,是考虑到2003年是上海市健康城市三年行动计划的开始年,故2002年统计数据可以作为基线,以反映《三年行动计划》实施前人口、市政基础设施等方面的情况,而2012年或更新的统计数据可以反映《三年行动计划》实施近10年后的情况,通过对这两个时间段进行“前—后”比较来考察政策成效。另外,事实材料还有其他来源,包括2002年前后的政府工作报告以及地方志、文史资料等,目的是掌握上海市历史、地理等情况。

(二)研究过程

从2007年开始到论文完成,本书的研究过程大致可分为三个主要阶段:一是对上海市健康城市建设全过程进行初步资料收集与分析,主要目的是掌握上海市健康城市建设的政策内容、大致了解其政策过程、明确其政策背景,从而初步确定研究的方向与着力点,为之后进行正式的资料收集和研究做好前期准备;二是全面且深入地进行资料收集,通过专题小组访谈、机构调查和居民问卷等调查以及更全面的文献资料收集和客观指标采集,全面、深入地掌握上海市健康城市建设政策过程的细节,明确影响政策过程的关键因素及原因,为理论分析做好准备;三是资料分析、论文写作阶段和随访,同时不断补充文献资料,通过分析,形成结论,总结健康城市建设实践的不足并试图给出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