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的历程:明清以来云南石羊古镇城镇化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研究问题的提出

一 研究缘起

2012年7月,云南大学民族研究院的老师和学生近20人到云南楚雄彝族自治州大姚县的石羊古镇进行了为期10天的田野调查。笔者作为当地人,也参与了这次田野调查。在田野调查的过程中,每天均有同学们的调查分享会,他们所发现的资料——当地是过去滇中地区的“滇戏窝子”;方圆不足两千米的石羊古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仍可以容纳10000余人;传统的盐业时代,往来盐商不断,当地夜市小有名气;盐业时代所产食盐,兴盛时占了整个云南省产盐量的1/4……这些都是笔者所未耳闻的,无疑激起了笔者的好奇心。

在调查中,老人们向笔者分享了他们所亲历的1936年红军到石羊开仓分盐,当脚夫背私盐,石羊古镇的“甘罗布张”四大家族,石羊古镇著名历史人物等。老人越讲越有劲,时而手舞足蹈,时而泪眼涟涟,逝去历史的辛酸、荣耀,经过他们的口述,成了活的书页。古镇的历史也在老人道不尽、说不完的记忆中,一点点清晰。

2013年8月,笔者有幸考入中山大学继续深造,面对“早定题,早准备”的博士论文压力,笔者也在思考适合自己的田野点,当时,首先蹦出来的就是石羊古镇。除了基于情感的选择外,笔者亦将石羊古镇纳入学术研究的考量,因石羊古镇对理解云南的历史具有一定代表性。在云南的史书中,有“滇南大政,惟铜与盐”[1]的记载,可以看到盐对于理解云南历史的特殊性与重要性。另外,在1995年获得“云南省第一批历史文化名镇”的三个小镇:楚雄州大姚县的石羊古镇、楚雄州禄丰县的黑井古镇、曲靖会泽县的娜姑古镇中,石羊古镇和黑井古镇因历史上产盐而出名,娜姑古镇因历史上产铜而出名。从“云南省第一批历史文化名镇”的名单中,也可以看到石羊古镇因盐业地位所具有的历史文化遗产价值。

同时,笔者关注了现有盐业社会的研究,在相关文献的梳理过程中,发现从历史学来关注盐业社会的研究很多,但多从宏观的经济、政治角度来剖析,而运用地方性资料,结合田野调查展开的研究较少。从井盐的研究来看,川盐的研究已经较为成熟,而滇盐的研究尚欠火候。从地方文献、地方小历史等来切入,关注地方性,皆是可以继续深入研究的。同时,在搜索文献的过程中,笔者得知赵世瑜教授到石羊古镇进行过调查,就石羊古镇刻于清代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的“封氏节井”浮雕,发表了《图像如何证史:一幅石刻画所见清代西南的历史与历史记忆》[2]的论文。当地不显眼的浮雕,赵世瑜教授竟然可以“大书特书”,这也证明了做此地的研究还有很大空间的判断。带着这些前期的发现,笔者向导师周大鸣教授汇报了自己初步的想法。只是当时与导师交流的时候,笔者要做的主题还比较模糊。

有幸的是,笔者于2014年7月随导师一起到山西省介休市进行学术调查,所调查的田野点——洪山镇因水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呈现“因水而兴”“因水而衰”的历史发展脉络,这样的历史再拉回到云南的石羊古镇也如出一辙,石羊古镇因盐业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形成“因盐而兴,因盐而衰,因盐复兴”的历史脉络。且这两种不同历史地域催生的发展脉络,皆出自当地人自己对地方历史的总结。南北差异性较大的两个地点,却因资源形成大致相同的历史发展脉络,这引起了笔者的兴趣。这样的资源型城镇还有很多,如山西的很多地方,过去因煤炭的开采而兴盛,近年因煤炭行业的衰落呈现不景气的气象,面临着产业转型的困境。在国内和国外,中国辽宁阜新、美国阿巴拉契亚、苏联巴库等矿业城市,都不乏因矿业资源采竭而形成“矿竭城衰”的“鬼城”例子。“逝去的铜都”“隐存的白金时代”等,皆揭示了资源型城镇面临的“资源诅咒”危机。但是,也有一些城镇,并未陷入“资源诅咒”的陷阱,通过巧妙转型避免了城镇的衰落。

由此,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所引发的地方社会变迁是显而易见的。笔者带着这样的困惑,与导师交流,细致介绍了石羊古镇“因盐而兴”“因盐而衰”“因盐复兴”的历史发展脉络。导师凭借敏锐的学术感知力,启发笔者从盐业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角度,来研究石羊古镇的特殊城镇化过程。经导师的提点,笔者的研究主题与思路渐为明晰。因明清时期是历史上石羊古镇最为繁荣的时期,加之相关的历史资料也足以支撑这一时期的城镇化研究,因此笔者的石羊古镇城镇化研究选择明清以来为关注时段。具体的研究中,将石羊古镇城镇化分为三个时间段来进行关注:“因盐而兴”的城镇化阶段、“因盐而衰”的城镇化阶段、“因盐复兴”的城镇化阶段,即传统盐业时代的城镇化阶段、工业化时代的城镇化阶段、旅游时代的城镇化阶段。

二 田野过程

2014年8月至2015年9月,笔者深入石羊古镇,针对自己的研究,展开资料的收集及田野调查。田野调查期间收集到的地方性资料有家谱六部、村史一部、《大姚县志》《大姚年鉴》、雍正《白盐井志》、乾隆《白盐井志》、光绪《续修白盐井志》、民国《盐丰县志》、民国九年《盐丰县地志》、民国二十一年《盐丰地志》《大姚县地名志》《大姚县盐业志》《楚雄州盐业志》等。在县政协文史资料编辑部获《大姚文史资料》全集;在大姚县档案馆查阅到石羊镇档案资料、县民宗局档案资料、县文化局档案资料等;在大姚县图书馆查阅了《楚雄州文史》资料合辑及其他资料;在石羊诗书画协会获得《石羊诗词书画》自1992年至今的合辑。另外还接触了大姚县宣传部、大姚县民宗局、大姚县统计局、大姚县文物局、石羊镇政府、石羊镇派出所、石羊镇石羊村委会等十余家单位了解情况与收集资料。在调查期间,还参加了石羊古镇的祭孔仪式等较有代表性的地方活动。整个田野过程中有关键报道人1位,重点访谈20余位,共涉及访谈人员100余人。田野期间生成照片及文字资料图片有4000多张;收集到的书籍有30余本;整理出的文字资料约有35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