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辉岁月:第三视角看哈萨克斯坦首任总统纳扎尔巴耶夫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二章 政治改革与发展

苏联解体后,哈萨克斯坦由苏联的加盟共和国成为具有国际法主体地位的独立国家。在建设主权国家的过程中,哈萨克斯坦的政治体制经历了多次调整重构。作为新独立国家的首任总统,纳扎尔巴耶夫在此进程中既是政治制度的缔造者,也是执行者。其治国理念与政治思想体现了一个负责任的领导人对国家政治发展的积极探索精神,为构建符合哈萨克斯坦国情的政治制度和体制指明了方向。

2019年3月,首任总统纳扎尔巴耶夫宣布辞去总统职位,意味着“纳扎尔巴耶夫时代”的结束和“后纳扎尔巴耶夫时代”的开始。在首任总统纳扎尔巴耶夫领导下,哈萨克斯坦完成了国家由独立到转型的政治进程。作为一个独立国家,哈萨克斯坦已经建立了适合本国国情的政治制度框架,并通过一系列制度化安排,对现有权力结构和体系进行优化调整,使其运行更加稳定和高效。在“后纳扎尔巴耶夫时代”,为适应不断发展的社会政治现实,政治改革还将继续。

什么样的政治制度和体制能够确保国家长治久安?这对于一个新独立国家而言,是重中之重的问题。16世纪法国哲学家米歇尔·蒙田(Michel Eyquemde Montaigne)说过:“对任何国家来说,最好的公共设施就是团结起来。”日裔美籍学者弗朗西斯·福山(Francis Fukuyama)在苏联解体时曾断言“自由民主是历史的终结”。但目睹2011年开始的“阿拉伯之春”所带来的后果之后,他在2014年9月出版的新著《政治秩序和政治衰败:从工业革命到民主全球化》中承认[1]:良治社会离不开强大的政府、法治和民主问责三大基石。

历史经验表明,一个国家的民主发展必须与国家治理能力相结合。判断一个国家的民主制度是否合适、政治和社会是否稳定,不仅要看其制度是否健全,更要看这些制度是否有执行力,是否符合国情,能否被普遍接受并有效实施,能否提升国家治理能力而让国家和民众获得实实在在的好处。如果政治和社会民主制度虽赋予人各种权利,但国家治理能力不足,则人的权利和自由也是“无源之水”,无法实现。国际实践证明,一个国家在不具备有效治理能力的情况下就效仿西方进行民主化改革,往往会遭到失败。仓促推行西方民主制度往往会加剧国内混乱局面,错过集中精力建立秩序和发展经济的良机。

从国家治理这个角度去考察,那些饱受西方指责的“领导人长期执政”“威权体制”“大总统、小议会”等中亚国家普遍存在的政体特点将获得新的解读。换句话说,这是符合其国情的发展模式,具有现实合理性,决不能简单机械地套用西方民主理论评价。对快速发展和制度改革力度较大的国家来说,稳定总比动荡好。

西方曾批评哈萨克斯坦不够民主,认为总统权力太大,国内反对派长期受到压制。在西方看来,民主最重要的标志之一是国内存在反对派,特别是能与执政当局势均力敌并相互制衡的反对派。各派代表充分表达民意,才能确保公民权利得到有效实现。如果执政当局太强势,反对派力量弱小,就会认为该国没有民主。而这一点,恰恰是哈萨克斯坦最不赞同的地方之一。哈萨克斯坦认为,一个国家要发展,需要听取各方面的声音,需要满足所有国民的需求,需要保障每一位公民的利益,但这一切并不必然需要一个强大的反对派存在才可实现。实践证明,反对派过多更容易造成混乱,让国家整日陷入争吵,反而不能集中精力发展。

2005年10月,时任美国国务卿赖斯访问阿斯塔纳,在欧亚大学演讲时提醒哈领导人注意民主建设,不同意纳扎尔巴耶夫“先经济后政治”的观点。赖斯认为:政治和经济自由应同时起步,二者相辅相成。历史经验和教训告诫世人,真正的稳定和安全只存在于民主国家;美国并不要求伙伴和朋友依照美国的方式行事,美国只希望伙伴国实现稳定和发展,但稳定需要法治,而真正的法制需要民主;民主具有普适性,适用于任何地方;必须给予民众言论和集会自由,这有助于解放民众的创造力,确保国家的稳定、安全和繁荣[2]

哈萨克斯坦领导人当然不赞同美国的说法。2006年3月,纳扎尔巴耶夫会见时任欧安组织轮值主席国代表、比利时外交大臣德古赫特时,双方曾就民主问题达成四点共识[3]:第一,民主是一项非常复杂和综合的概念;第二,民主社会必须具备五个条件,即市场经济、强大的中产阶级、遵守基本的公民权利、社会稳定、存在非政府组织;第三,选举不是衡量民主社会的唯一标准,没有一个国家的选举制度是无可挑剔的;第四,在民主问题上的冒进做法往往会导致悲惨的结局。

从纳扎尔巴耶夫的著述、讲话和答记者问等材料可知,纳扎尔巴耶夫的政治民主思想主要包括:

第一,建立符合国情的哈萨克斯坦政治模式。纳扎尔巴耶夫明确指出,在整个历史长河中,世界上没有一个完美无缺的政权体系,人类总在不断探索最佳的管理方式。哈萨克斯坦将取长补短,吸收各种模式的有利因素同本国历史传统相结合,走出具有哈萨克斯坦特色的国家与社会发展之路。在独立之初选择国家发展道路的时候,纳扎尔巴耶夫分析当时的局势后认为[4],尽管当时民众的思想意识十分混乱,但在混沌的迷雾中却有三个远景像灯塔一样闪耀:一是强烈的苏联社会主义思想;二是传统主义思想;三是自由主义思想。就苏联社会主义思想而言,对于经历过苏联经济统计浮夸的人来说,有一点非常明确,就是绝不走回头路;就传统主义思想而言,这种意识形态建立在复活古老社会结构和部族心理基础之上,容易出现部族之争,在政治上也没有出路;就自由主义思想而言,这不是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意识形态,不能机械地搬到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认为:“我们需要在各种方案之间进行选择。正是那个时候进行的形势分析让我明白:不是所有现成的、已被很多国家尝试过的社会发展方案都适合我们。”

纳扎尔巴耶夫始终强调[5],哈萨克斯坦是一个欧亚国家,有自己的历史和未来,所以发展模式也不会跟其他国家一样。哈萨克斯坦模式应该利用不同文明的成就,吸收不同社会发展模式的精华。哈萨克斯坦不会偏离民主化发展方向,但民主作为一个发端于西方文化价值观的产物,不能强行植入东方社会的肌体中,需要通过文明的对话和融合才能被接纳。哈萨克斯坦的民主化发展不能盲目遵从西方民主发展道路,而是要将西方民主价值观与哈萨克斯坦的文化与政治传统相结合,走出具有本国特色的发展道路。简单克隆政治模式的道路具有明显的缺陷。西方世界制定的民主原则与哈萨克人的传统价值观并无任何冲突。由于国家的历史特性,民主的普遍原则若想真正在哈萨克斯坦土地上发芽还需要时间。只有当欧洲民主思想与哈萨克斯坦人民的民族历史文化融为一体,并以特殊的民族形式表现出来的时候,才能说民主在哈萨克斯坦赢得了胜利。

第二,坚持总统制政体。建立以总统为核心的“强力的总统、权威的议会、负责的政府”国家权力架构。总统既是国家元首,也是行政首脑,行政机关(政府)从属于总统而非议会。总统由公民定期直接选举产生,独立于议会之外,只向选民负责,不对议会负责。纳扎尔巴耶夫认为,政治稳定和社会团结是确保哈萨克斯坦实现国家战略的前提条件。在行政体制实现民主化的同时,国家不会削弱以总统为核心的垂直权力体系;在建设市场经济的同时,国家也要明确保留调节功能。

2007年4月9日,在回答哈萨克斯坦各电视频道节目主持人提问时,纳扎尔巴耶夫以乌克兰和吉尔吉斯斯坦为例,认为议会制不符合哈萨克斯坦国情。他指出[6]:“乌克兰现在怎么样了?乌克兰现任总统维克托·尤先科两年前在一次集会上曾谈到大规模宪法改革,说全部权力将赋予议会,由议会组建政府等。现在这一切已全部实现,议会已经拥有自己的权力,而总统像英国女王一样履行礼仪性职能。但这一切却导致国家动荡。这位全民选举产生的总统无法保障国家的稳定,于是他现在要求收回总统权力。类似的事情在吉尔吉斯斯坦也曾发生。我们也要这样吗?正如戴高乐将军所说,政党的权力导致法国崩溃。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虽然拥有欧洲最强大的军队,却因议员们整整一个月未能达成一致意见而不得不向德国投降,但当时却没有人为此承担责任。我和你们在1995年以前也经历过这样的时期,那时有360位议员,可以说有360位总统。”

第三,民主建设要循序渐进,要“先经济后政治”。纳扎尔巴耶夫毫不隐讳地表示推崇新加坡总统李光耀的治国理念和模式,即经济发展高于一切,纪律和秩序比民主更重要,民主应逐步发展。纳扎尔巴耶夫认为[7]:在国家独立和建设的初期,充满活力的经济改革要优先于政治改革,而不应像苏联那样把政治放在人民的福利和安宁之上。民主化进程要为社会各阶层所接受,要坚持本国传统并循序渐进地进行。在国情咨文《哈萨克斯坦走在经济、社会与政治加速现代化的路上》中,纳扎尔巴耶夫指出[8]:“多年来,哈萨克斯坦一直在朝着民主化的方向前进,国家的现实是先经济后政治。这是值得的,渐进式并没有让我们失望。”

纳扎尔巴耶夫认为,民主不是口号,需要实实在在惠及民众的成果。民主化进程要为社会各阶层所接受,要循序渐进地进行。他在2003年发表文章《民主不能宣布,民主只能争取》中指出[9]:民主是目标,而不是道路的起点;民主需要感知而接纳,不能用法令去强迫接受。在2005年国情咨文《哈萨克斯坦走在经济、社会与政治加速现代化的路上》中,纳扎尔巴耶夫指出[10]:“其他国家的经验显示,民主是一个广泛的过程,所有社会阶层都必须学习。几百年来,许多国家都有自由主义的传统,但都没有达到完美。我们从零开始,我们必须记住,民主是人类思想和行为的文化。我认为这些想法值得尊重。我们必须坚持东方的智慧、渐进和谨慎的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