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零极限:透过未完成的清理,再度脱胎换骨的秘密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0章 信念的神奇力量:安慰剂效应

(根据剑桥大学的研究表明,在英文句子当中,每一个单词是否拼写正确并不重要,只要单词的首字母与结尾字母的顺序是正确的,那么对于传情达意就不会有什么影响。甚至单词中其余的字母可以任意排序,也不会造成什么问题。这是因为人类的头脑并不会仔细详读单词中的每一个字母,它只是将单词作为一个整体来阅读理解。)

你的大脑被设计成为自行创造捷径,以便理解实相以及找出对你的生存构成威胁的因素。为达此目的,其常用的一个手段就是自动填充空白,正如你在阅读上面那一段无意义数据时所做的那样。然而,这项独特的能力同样也会造成感知方面的问题。你的头脑有可能会犯错——而你则可能对此浑然不觉。

2005年的电影《控制》,是一个非常好的例子来说明上述的运作机理。电影的主人公是一个反社会分子,被宣判了死刑,并将被注射执行。但他后来有了一个重新活命的机会——成为一项实验的对象(真人版荷兰猪)——去尝试一种新药,人人都盼望着这种新药能够为混乱的灵魂带来平静。演员雷·利欧塔,饰演片中男主角杀手,不太情愿地答应了试尝新药。

过了一段时间,他的性格确实沉静下来了,他开始对自己的反社会行为产生了悔改之意,并真的表现得像是换了一个人。但科学家们很快就发现,其他受试这种新药的人,虽然跟他使用的是相同的剂量,却全都死掉了。然而雷却活下来了,为什么呢?

我不想破坏这部影片在你心目中的印象,所以我只会说——你的期待创造出了你所获得的结果。你根本无须有意识地知道自己的期待是什么样子的。从你过往与身边的人们交往当中,你的期待自然就形成了——你已经不自觉地有了结论性的期待。

正是从这个地方,“荷欧波诺波诺”冲进来了,开始拯救你的生活。

根据修·蓝博士的说法,我们的过去正是我们的程序中的一部分。我们对于生活以及对于彼此的的期待,源自于我们从过往的经验中所得出的结论性的期待。换句话说,你几乎从来都没有看清过当下此刻。你是透过一张滤网去看它的。

在电影《控制》中,主角的童年成长阶段充满着暴力。他见证了激情与仇恨的犯罪。他无意识地就得出结论——他的人生就应当是他所看见的那个样子。当然这个结论并不正确,因为生活并非是那个样子。然而他的头脑为他下了结论,而他则无意识地活出了这些结论。

小心你沉重的人生行李

“荷欧波诺波诺”教导我们,你的过去不仅仅源于今生。

修·蓝博士说,我们所背负的数据从阿米巴原虫的时代就开始了,甚至更早,从宇宙诞生以来的生生世世所累积的数据我们现在依然背负着。数据之庞大,远远超越了你今生的意识觉知范畴。你的行李是相当沉重的。你在无数世以前就计划了一趟旅程,拿着背包上路,直到现在你的这个背包都还没有放下。因此,你所看见的,以及你所体验到的,极少是这个当下的纯净真相。

即使是你现在正在阅读着这些文字,你的头脑依然是透过一道由程序预设的滤网来读这些文字,将过滤之后的信息传递给你。如果你的教育养成是要存疑,那么你会以某种方式来读这本书。如果你的教育养成是开放型的,那么你阅读本书的方式又会不同。如果你喜欢我和我的书,你会带着某种既定的期待来读它。如果你不喜欢我或我的书,你阅读本书的方式就会是另一个样子。

好了,这本书究竟在哪里?

如果有那么多种不同的方式来理解这些文字,理解的方式取决于你的个人性数据和你预设的期待,那么这本书的真相究竟在哪里?

下面是另一道头脑测试题,以便进一步阐释头脑是如何沿着这些线索渐行渐远的。请阅读下面的句子,数一数其中有多少个F:

FINISHED FILES ARE THE RESULT OF YEARE OF SCIENTIFIC STUDY COMBINED WITH THE EXPERIENCE OF YEARS

这个例子有助于说明你的大脑里面是有系统漏洞的。(顺便一提,一共有6个F。但你有没有注意到OF当中的F呢?)

下面再来另一道测试题:摩西在将动物们带入方舟之时,每种动物他装了几只?

除非你以前看过这道题,否则你很可能会答道:“两只。”但是你错了。摩西没有装载过动物,那是诺亚干的活儿。

根据雷·赫伯特的理论,他在其著作《转念之间》中写道,有一项实验在大学生中展开,两组大学生被要求在某项体育活动之前先阅读一下指令说明。其中一组读到的指令说明是用清晰易读的黑色Arial字体书写,而另一组同学读到的指令说明则是用画笔字体书写,而且这些字体被设计成“像是某人拿着一支日本画笔写的手书”。

等到学生读完指令说明,接下来他们就该去完成那项运动了。第一组学生,他们读到的指令说明是用易读字体书写的,所以他们自然也感觉这项运动很容易,于是欣然前往,顺利完成运动指令。而第二组学生,费老大的力气念完用难读字体书写的同样的指令说明,立刻就感觉这项运动太难了,于是他们直接就抗命不遵,根本没有去运动。

赫伯特写道:“那些挣扎着读完日本画笔书写的指令说明的学生,根本没有心思去运动场了,仿佛阅读过程已经让他们筋疲力尽了。”

请注意:这些学生并不知道指令说明的设计会影响到他们的决定。这件事情发生在他们的觉知范围之外。一个小小的字体就影响到了他们所有人。

你的大脑总是在仓促决断。它努力试着变得有效率,保证你的安全,同时它也挺懒惰的。但正如上面的例子显示的那样,这些头脑中的抄捷径行为可能会限制你的能力,让你看不清生活的真相,让你没法在需要的时候做出想要的改变。

“荷欧波诺波诺”邀请你放下过去的程序(正是这些程序创造出了头脑中的漏洞),帮助你宽恕过往的一切所为,从而找到当下此刻中的爱与接纳。它帮助你变得清澈明晰,从而让你能够觉醒于当下。

这是一个难以完成的任务。修·蓝博士不相信我们今生就能把它完成(我觉得他太悲观了——但我的这个评判其实是我的一个数据)。无论如何,该做的事情就是清理。清理这本书,清理你的生活,清理你的期待——清理每一件发生在你身上,妨碍你感受到当下的奇迹的事情。

电影《控制》证明了你会得到自己所期待的东西,即便你的期待深藏于潜意识中。但那只是一部电影。

真实生活中会怎样?

你相信才是关键

我在博客中发了一篇关于相信奇迹的博文。然后有人评论说,想要知道古代的战士上前线时穿戴神奇铠甲以便刀枪不入的事情。他觉得那些战士被奇迹思维冲昏了头,完全不顾现实情形。

我觉得这个评论有点怪。

如果是我要上战场,我肯定会穿上所有我觉得能够保护我的东西,包括神奇铠甲——而且我会迅速地将它们穿戴整齐。我还会在头上粘一些意大利面条,或者是在我的脖子上挂一条小白兔子弹项链,如果我相信它们能够帮助保护我的话。

我觉得如果有东西能够让你感觉更强壮,而你却拒绝不用的话,那实在是有点傻——无论是祈祷,还是礼拜,或者某种装饰品,你随便指定都行。任何能够帮助你平安地从恐怖的战场上归来的东西都是可以接受的。

但让我们稍微深入地查看一下我这位朋友的评论,奇迹思维什么时候变成问题思维了?

从我自己对于安慰剂所做的研究中——所谓安慰剂,定义为“无害的药丸、药片、药物,或者疗程,派发给病人是出于心理效益的考虑,而非为了任何的生理学效益”——已然证明当你相信某物时,你的这份相信本身就有令其成真之功效。

许多令人震惊的科学实验已然证明,当膝盖疼痛的病人被引导并且相信他们已经做过了手术之后——他们会被注射麻醉剂,膝盖上也会有切口,但却并没有真正做手术——他们的膝盖疼痛确实就好转了。

最近还有一项研究显示,安慰剂会起作用,即使在你明知它是安慰剂的情况下也会起作用。

这可不是什么新闻。我在20世纪60年代就已经知道了信念的力量,那时我第一次读到克劳德·布里斯托的代表作《信念的奇迹》。你的信念会塑造出你的实相(现实)。如果你相信某事对于你或你的世界是真实的,你就会吸引来相应的场景以配合你的这份信念。

当然,这对于负面的信念系统也同样适用。

所谓的“反安慰剂效应”就是指一种负面的期待,它确实会轻易地制造出与之相应的场景来。换句话说,如果你相信事情会变坏,或者某事会产生某种有害的效用,你确实就很有可能将这个期待创造/吸引成为你的现实。

于是一个有趣的窘境诞生了。

如果你的信念如此戏剧性地影响着你的实相,那么如果你的信念与实相之间产生了冲突会怎样?比方说,穿着神奇铠甲上战场是不是一种自欺欺人?尽管现实不如人意,却期待一个正向的结局,是不是另一种自欺欺人?当证据显示一切都好,但你却相信结局会不妙,这是不是一种错误?

有可能。

是的,当你穿上神奇铠甲,或者戴上一枚幸运戒指上战场,的确有可能是在自己骗自己。但是这个自我欺骗也有可能成功地为你凝聚起信念之力,让你的人生一路行来更有力量(如有神助),甚至为你增添了额外的优势,帮助你活下来且日渐昌盛。

换句话说,你的另一个选项是什么?裸奔上战场?无能为力地在命运中游荡?

因为你的信念在此地正是那控制性的要素,所以你有自由选择相信正向的,或者负面的,或者什么都不相信。(我在此处把什么都不相信写成斜体,是想要强调哪怕你选择什么也不信,其实这也是一种信。)

有人认为一个名为科学的伟大上帝可以终结一切,替代一切,能够掌控实相,然而科学界却不断地涌现出与曾经的结论相抵触的新结论。而当前在安慰剂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证明了,你所相信的东西比你身边所谓的现实更重要。

如果科学真能主宰实相,如果科学真的是实相的决定性因素,那么为什么科学家们却经常意见相左,无法达成统一之见?举例来说,为什么有的科学家相信超感知觉,有的科学家却不相信?

嗬,我还以为科学是最终裁决呢。

我现在已经放弃阅读流行科学杂志了,比如说《当代心理学》,因为它总是在刊登一些最新的研究成果,只要是新成果它就登出来。你只需要追踪上一段足够长的时间,你就会找到新的研究成果与旧的研究成果之间的冲突之处,而且这种冲突会不断地涌现。

一句话,到底什么才是真的?

自从我写完《觉醒课程》,并出版了它的音频教程之后,我就已经强调过,所谓的实相其实只是一种幻相。这也并不是什么新观点了。佛陀以及其他大师,尤其是非二元论的教师,也说过类似的话。当你从觉醒的第四个层级上回望之时,你就能看清这场幻相。

爱因斯坦也说过:“实相只不过是一场幻相罢了,纵然这个幻相看上去非常稳固且持续。”

再一次,你是自由的,你可以选择戴着魔法护身符或者神奇铠甲上战场,你也可以选择裸奔。你可以将自己的信念放在奇迹上,也可以放在现实上。

两种选择其实都反映出你的信念,两者从本质而言,都是实相。

毕竟,你所见到的所谓实相都是透过你的感知而观察到的,而这些感知却是由你的信念系统造就的。

相信奇迹,也做好一切必要的动作

如果你曾经见过我,听过我的演说,看过我的照片,或者在电影、电视中见过我,你会知道我总是戴着戒指和念珠。它们当中的一些是为了品牌效应,另一些则真是有秘传之魔力藏于其中——我相信它们对我会有帮助。实际上,只要是在公众面前演说,我都会戴上一块特殊的宝石,它的某些部分是取材自吉比恩陨石,据估计这东西的年龄有40亿岁了,比咱们地球的年纪还大。它很漂亮,而且每当我戴上它时都会感觉到特殊的、额外的力量。而且它还是我的妻子娜瑞莎10年前送我的礼物,所以它还附带有着情感价值。你可以看见我戴着它出现在我的书《当下显化或现在吸金》的封面上。

而最重要的部分是,我对它的信念,我相信它会带给我力量。

即便如此,什么才是真正的实相?

说真的,我宁愿相信一个神奇的充满魔力的宇宙,并且见证我的生命不断地绽放出奇迹,也不愿在一个所谓的现实世界中忧心忡忡,害怕任何的风吹草动。

同时,我还点赞苏菲的智慧格言:“相信安拉,但首先还是要把你的骆驼拴好。”回到前面我朋友在我的博文评论中提到过的奇迹思维,它的意思就是说一方面相信你的神奇铠甲,另一方面还是要努力将必要的安防措施做好。

这就是协助创造实相的全部要点所在。是的,确实有奇迹,有魔法;另一方面,也确实存在着你在这个物理世界中的举止言行。而最聪明的做法是两者兼顾,相互融合。

奇迹与魔法可能带来的唯一真正危险,就是你完全地依赖它。

肖恩·埃科尔,在其著作《幸福优势》一书中,建议你佩戴浅玫瑰色的眼镜,不要佩戴深玫瑰色的眼镜。他是这么说的:“正如其名所示,浅玫瑰色的眼镜可以让我们把真正重要的问题都纳入视野,同时也让我们的注意力大部分都放在正向事物之上。”

我准备引用布鲁斯·巴顿的话来做结语,这位先生是我的书《遗失的七个成功秘诀》的重点讨论对象。他于1927年在其著作《一个人能够相信什么?》中写道:

对于生意、国家、自己,以及别人的信念——正是推动这个世界的力量。那么如果我们相信,这个远超其余的强大力量,不过只是运作宇宙之庄严伟力中的一块小碎片,那会有什么不合情理的呢?

简言之,如果我要上战场的话,肯定会穿戴神奇铠甲,同时也会采取其他任何可能的安全措施。神奇铠甲自身可能有力量,可能没有力量,但我对于它的信念却是有力量的。

以另外的一个方式来表达,安慰剂不是真的(药),但安慰剂效应却是真的。

拥有信仰,同时拴好你的骆驼。

哦,还要记得不断地清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