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理论依据与研究方法
本书在对常用单音节手部动作动词进行研究时,主要依据以下理论。
一 语义场理论与义素分析法
20世纪20~30年代,德国和瑞士的一些语言学家创立了语义场的理论。该理论认为语言词汇中的词在语义上是相互联系的,他们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词汇系统。因此,必须把语言词汇看作是一个完整的系统来加以研究。词与词之间在语义上有密切的关系,只能通过分析、比较词与词之间的语义关系,才能确定一个词的真正含义。
20世纪40年代,丹麦语言学家叶姆斯列夫最早提出了“义素分析法”。义素分析法是语义分析由感性认识到理性分析的突破。它能较清楚地说明词义的结构,分析出词义上的细微差别,有利于语言教学。
如果说语义场理论是从宏观角度来认识词和词义,那么义素分析法则是从微观角度对词和词义的深入认识。
从本研究的选题来看,选取手部动作动词作为研究对象其实就是从语义场的角度展开的。在研究对象的选取中,“敲击类”“把持类”“抛掷类”这三个下位的语义类别也都是一个小的语义类别。在研究的过程中,语义场理论是一个贯穿始终的指导性理论。此外,义素分析法能为我们揭示词与词之间的差异提供新的方法和思路,因此,而研究中我们会运用义素分析法来揭示动词的语义特征。
二 语料库语言学理论
一切问题的探索都始于数据的收集、观察和处理,体现为“提取—观察—概括—解释”这样一个研究过程。随着语料库语言学在国际范围内的迅猛发展,越来越多的语料库资源可以为我们提取材料、观察语言事实提供便利。
目前国内最常用的现代汉语语料库有北京大学汉语语言学研究中心的现代汉语语料库和国家语委现代汉语平衡语料库。这两个语料库为我们了解汉语母语常用单音节手部动作动词的使用情况提供了大量丰富的语言事实。
在汉语第二语言习得与教学领域,最有代表性的语料库当属北京语言大学的动态作文语料库。该语料库的语料来源是母语为非汉语的外国人参加高等汉语水平考试作文答卷,约430万字。该语料库为了解中高级水平汉语第二语言学习者的书面语输出情况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大规模语料库的建立使通过大量语言事实了解语言面貌的设想成为现实。本研究所使用的语料基于大规模语料库的检索,通过一定的抽样方法尽可能真实地反映手部动作动词在现代汉语语料库中的使用情况。
三 语义韵理论
语义韵理论是语料库语言学领域近年来兴起的新课题。语料库研究表明,词项的搭配行为显示出一定的语义趋向,一定的词项会习惯性地吸引某一类具有相同语义特点的词项,构成搭配。由于这些具有相同语义特点的词项与关键词项在文本中高频共现,后者就被“传染”上了有关的语义特点,整个语境内就弥漫了某种语义氛围,这就是语义韵。这一术语是Sinclair借用Firth曾经使用过的“音韵”一词而新创的。也有人称之为单词或词组的“超越词界的联想色彩”。
在分析手部动作动词语义特点的时候,有些潜在的、蕴藏于动词背后的语义特点只有在具体的语言事实中才会显现出来。与这些动词共现的其他成分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揭示手部动作动词的语义特征。本研究在揭示这些手部动作动词语义特征时会运用到语义韵理论。
[1] 书中将第三个特点概括为构词的频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