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 种群生态学模型及其应用
种群生态学是生物学的一个分支,来源于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基本理念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它强调自然环境对生物物种的选择和决定性的影响。20世纪70年代后期,Hannan和Freeman(1989)将其引入组织研究领域,采用传染病模型、密度依赖模型和双密度依赖模型对单一种群的演化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这几种模型在现有经济管理领域的研究中已得到普遍的应用。Stephen H.Levine(2000)将产业生态格局模拟成系统的生态模型,从种群生态学的角度建立了一个关于产品如何受到环境变化影响的种群生态模型。Baum和Suresh(1995)研究了电信服务业的主导设计与种群动态变化。Low等(1997)研究了企业种群的起源和企业个体在企业种群演化的不同阶段进入企业种群的问题。Geroski等(2001)应用种群概念研究了产业种群内研究人员数量的变化。Jocl A.C.Baum(1995)研究了电信服务业的主导设计与种群动态变化。Olav Sorenson(2000)在组织生态学的两个生态学过程的基础上,提出了选择和组织学习两个生态过程。李文华和韩福荣(2004)、闫逢柱等(2008)对电冰箱行业、计算机硬件和软件企业种群、电子设备等的种群演化规律进行了实证研究。刘源(2008)运用传染病模型分析了隐性知识传播机制的可行性。唐强荣和徐学军(2009)利用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在创建率和种群密度方面的数据,指出两个种群存在显著的关联和不显著的协同演化。沈华和汪朗峰(2010)利用密度依赖模型和双密度依赖模型,根据研究人员与产业利润、研发投入、新产品开发投入之间的关系研究了通信设备制造业研究人员的数量特征。王仕卿和韩福荣(2006)运用组织生态学阐述了高新技术开发区企业种群的演化规律,发现北京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企业种群的演化正处于成长的后期和成熟的前期阶段。汪朗峰(2009)从制造业的演化规律出发,研究了研发投入对产业利润的影响,发现中国制造业的研发投入在随利润增加的同时并未直接对利润产生影响。黄鲁成和李江(2010)借助组织生态学中的种群演化理论,分析了专利技术种群的数量增长过程,并运用密度依赖模型和传染病模型分析了专利技术的数量增长规律。张志莉(2010)根据组织生态学的种群演化理论,研究了乳品企业种群的演化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