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9·11”时代美国和土耳其关系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引言

一 本书的选题原因和意义

从宏观视角看,本书研究的是美国与中等国家之间的关系。当前,学术界对美国与中等国家间关系的关注度较小,不及对美国与大国间关系的关注度高。尽管美国与其他大国的关系是国际社会中重要的双边关系,但也不能代替美国与中等国家的关系,顾大失小的研究方法不足以全面厘清美国的外交政策和战略。中等国家的政治、经济、军事实力相对较弱,但对美国制定区域战略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中的一些国家甚至可能影响到美国的外交战略。因此,研究美国与中等国家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本书研究的美国与土耳其关系属于此类范畴。

本书选择“9·11”事件后的美土关系为研究对象,原因有三。

第一,土耳其具有特殊的地缘战略位置。它地处亚、非、欧三洲结合部,南临伊拉克、伊朗和叙利亚中东三国,北靠俄罗斯,控制着世界上最重要的海上通道之一——黑海海峡。美国在土耳其周边地区拥有许多重要的安全、能源、意识形态等方面的利益,有的甚至涉及美国的核心利益。从地缘战略角度看,土耳其对美国的中东战略和欧亚战略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第二,美土关系有丰富的内涵。美国世界强国的地位,加之土耳其重要的地缘战略位置,决定了美国和土耳其关系涵盖内容广泛。一是同盟关系。以1952年土耳其加入北约为标志,美国和土耳其建立了军事同盟关系,土耳其成为美国在中东地区的“桥头堡”和“前沿阵地”,两国关系迅速升温。在整个冷战时期,土耳其作为美国的忠实盟友,实行追随美国的外交政策,尽管期间两国由于古巴导弹危机[1]、塞浦路斯危机[2]等龃龉不断,但同盟的底色并未有变动。冷战结束后,随着国际环境的变化,两国调适外交政策,基本上延续了同盟关系。二是美土关系涉及很多地区事务。上文提及土耳其具有重要的地缘位置,美国不仅在双边维度上发展与土耳其的关系,并且还从区域的角度,发展与土耳其的关系。因为在很多地区事务上,美国需要土耳其的协助。三是冷战结束后,美土关系出现起伏。苏联解体后,土耳其安全威胁系数降低,紧跟美国外交的政策有所松动,这直接影响了美土关系。并且,美土两国在库尔德、亚美尼亚大屠杀等问题上存有分歧,这也冲击着美土同盟关系。因此,半个多世纪的美土同盟关系不是一片坦途,矛盾和分歧也是两国关系的组成部分。从该角度看,美土关系具有很大的研究空间。

第三,“9·11”事件以及由此引发的连锁效应,对美土关系造成较大冲击。在笔者看来,“9·11”事件后美土关系开始转型,该转型并不是指两国关系发生根本性逆转,而是指同盟关系基础发生变化,完全按照冷战时期的同盟思路,难以寻摸美土关系的实质。由于历史的惯性,冷战结束后十年,美土关系在原定轨道上并未出现大的变动。但进入21世纪,特别是“9·11”事件后,国际格局发生巨大变化,恐怖袭击打乱了美国的既定外交战略,战略重点转移至反恐领域。由于土耳其不是反恐的直接攸关方,在美国外交优先顺序上并不靠前,但其周边地区是美国反恐的主战场,土耳其在美国反恐战略中仍有一席之地。2002年正义与发展党(以下简称正发党)开始执政,土耳其奉行全方位、多维度的外交政策,对亲西方的外交政策进行调整。在这一系列新变化的基础上,美土同盟关系进入新一轮的磨合期和适应期,其中两国关系的辗转腾挪,有一定的研究价值。

研究后“9·11”时代的美土关系,无论对加深了解美土关系的发展轨迹和特点,还是对研究美国与中等国家的关系,均有一定意义。

第一,对研究以土耳其为代表的中等新兴国家崛起对美国的影响具有一定意义。进入21世纪以来,新兴国家崛起对传统国际政治和经济格局造成了巨大冲击,以“金砖国家”、“展望五国”为代表的新兴国家迅猛发展,远超美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速。2000年至2008年,这些新兴国家的GDP总量占全球的比重从11%上升至15.7%,而西方七国的比重从77%下降至55.8%。[3]美国著名政治家基辛格认为:当今世界,俄罗斯、中国、印度、巴西和土耳其等地区国家将统治弱小邻国,并将塑造新的权力平衡体系。[4]西方主导下的国际政治和经济秩序在新兴国家的崛起下开始动摇,从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峰会、八国集团向二十国集团的过渡等所反映的态势看,新兴国家力量不可小觑。金融危机以来,中等国家在攻坚克难上表现出西方发达国家缺少的活力和恢复力,印度、巴西和土耳其等新兴国家不断崛起,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美国影响世界的能力。面对着新兴国家的崛起和国际力量的转移,美国需要正视新兴国家的挑战。冷战结束时,美国所希望的单极时代并未如期而至。相反,多极化趋势愈发明显。在这种情况下,将土耳其作为中等国家的代表,研究其与美国的双边关系,具有一定的时代意义。

第二,研究美土关系对认识美国的同盟战略具有重要意义。美国著名的地缘政治学家布热津斯基曾言:“美国在全球至高无上的地位是由一个的确覆盖全球的同盟和联盟所组成的精细体系支撑的。”[5]同盟是美国维护全球领导地位的重要抓手,也是美国弥补自身综合国力和维护霸权野心所需实力落差的补救手段。正如2010年美国国务院发布的《国家安全战略报告》指出的,美国和全球的安全基础将仍是美国与盟友的关系,是美国对盟友做出的不可动摇的安全承诺。这种关系必须不断得到呵护,因为它们不仅对美国和其他国家安全利益必不可少,而且也是美国维护集体安全的基础。美国将继续捍卫盟友安全利益,提升应对新旧威胁的能力,将继续与旧盟友和新伙伴保持密切磋商,扩大合作范围,实现共同目标。[6]但美国在不同时期、不同的战略点,对盟友的政策不尽相同。土耳其作为地跨亚欧两洲的国家,其周边大都是对美国至关重要的区域。美土同盟关系不仅是涵盖双边同盟的关系,并且还可映射出美国在中东、中亚和欧洲地区的战略部署。

第三,通过研究美土关系,对中国处理中美土三边关系有一定启示。笔者并不对土耳其对中美关系的影响进行研究,而将重点聚焦在影响中土关系的美国因素上。土耳其特殊的地缘位置对我国具有重要意义,处理好与土耳其的关系,对维护我国在中东的能源、经济甚至安全利益具有重要意义。并且,土耳其在2010年邀请我国参加了“安纳托利亚之鹰”的军事演习,这是迄今为止与中国进行联合军演的唯一北约国家。此类演习按惯例是土耳其联合北约盟国的演习,邀请中国体现出土耳其希望进一步发展与中国的关系。但土耳其的举措招致美国的不满,这影响中土关系的深入发展。因此,研究美土关系对中国如何处理与土耳其的关系具有启示意义。

二 国内外学术研究现状

进入21世纪,尤其是“9·11”事件后,美国国防部和国务院发布了一系列重要文件和报告,这为研究美土关系提供了宝贵的一手资料。美国和土耳其国内重要的报纸和网站也为研究双边关系提供了有益资料,学术界的研究也有了一定的成果。现汇总如下:

(一)国内研究现状

我国学界对美土关系的研究不是特别多,有关美土关系的专著寥若辰星,多数相关研究散见于美国外交或国际关系著作中。即使提及也是点到为止,或仅作为研究主题的背景资料,深入探讨美土关系的学术成果并不多见。

根据笔者掌握的资料,我国国内专门研究美土关系的专著有一本,即《土耳其与美国关系研究》。[7]书中运用大量的美国解密档案和翔实资料对二战至伊拉克战争期间的美土关系进行了概述,清晰梳理了双边关系的演变过程,对影响双边关系的各种因素、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发展前景进行了分析与探讨。在研究美国和中东国家关系以及中东国家间关系的专著中,大都涉及关于土耳其外交关系的分析。其中《美国中东关系史》是较早的专著,[8]作者从历史的角度对冷战期间美国和中东国家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美国和土耳其关系是本书的重要部分之一,书中对美国在冷战初期积极拉拢土耳其进入西方阵营,20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土矛盾进行了翔实阐述,这为研究当今美土关系做了很好的历史积累。研究冷战期间海湾国家间关系的专著,也对研究美土关系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在此不做赘述。[9]

另外,研究冷战后中东国家关系的著作也涉及美土关系。《冷战后海湾地区国际关系》就是其中之一。[10]该书认为,冷战结束,苏联解体,美国利用土耳其遏制苏联的作用不复存在。但美国在中东地区的利益仍在,美国与中东地区伊斯兰激进主义的矛盾仍在,土耳其可为美国实现中东战略利益贡献新的力量。在《美国与“大中东”》《全球变局美国与伊拉克》《冷战后美国的中东政策》《美国与伊斯兰世界》《中东问题与美国中东政策》等专著中,[11]也有美国对土耳其政策只言片语的介绍。

在研究土耳其政治思想的著作中,《东方民族主义思潮》具有参考意义。[12]该书阐述了凯末尔主义对土耳其传统外交的影响,该思想弥补了奥斯曼帝国解体后土耳其缺失的精神和意识形态,开始了共和国的发展历程。有关这方面的专著还有《中东国家民主化问题研究》、《当代中东政治伊斯兰:观察与思考》等。[13]

在论文方面,我国对这方面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这些成果主要从以下两个视角进行研究。一是专门研究美土关系的,这类文章的特点是以一个事件或理论为切入点。如《从伊拉克战争看土耳其与美国的关系》一文,[14]以伊战中土耳其拒绝美国在其境内开辟北方战线为着眼点,分析美土同盟关系出现了裂痕,但随着后萨达姆时代土耳其愿与美国合作重建伊拉克,美土之间互有所求,作者得出结论,具有50余年历史的美土同盟关系不会因一些裂痕和分歧而发生根本变化。《美国对土耳其和伊拉克边境危机的对策》同样是以伊战为线索,[15]对土耳其越境打击伊拉克库尔德人以及美国的反应进行分析,认为美国试图在维持伊拉克稳定、保护伊拉克北部库尔德人和帮助土耳其解决库尔德问题上寻求平衡。汪波在《伊拉克战争前后土耳其与美国、欧盟关系的发展变化》一文中指出,[16]伊战中,美土之间出现隔阂,导致美土关系和欧土关系内在的相互促进关系被打破。伊战后,土耳其努力修复与美国的裂痕,通过美土关系与欧土关系的相互促进,推动加快土加入欧盟的进程。《土耳其欧盟之路中的美国因素》从土耳其加入欧盟的视角,[17]分析了美国对土耳其加入欧盟的态度。文章认为土耳其加入欧盟仍旧是未知数,但美国对土耳其加入欧盟持支持的态度,这反而加深了欧盟对土耳其申请入盟的疑虑。另外,国内也有论文从库尔德问题方面阐释美土关系,在《美国与土耳其在伊拉克库尔德问题上的分歧与矛盾》一文中,[18]作者认为,海湾战争已为美土两国在伊战中的矛盾埋下伏笔。伊战后,伊拉克北部问题成为美土关系的新症结,成为影响双边关系的重要因素。

第二个视角是从土耳其外交的角度分析美土关系。在《伊拉克战争后的土耳其外交》一文中提到,[19]伊战并未削弱土耳其在美国对外战略中的地位和作用,土耳其是美国在中东地区的战略盟友,美土之间共同利益大于矛盾。闫云丽在《伊拉克战争对土耳其的影响》一文中,[20]详细分析了伊战对土耳其经济、外交的影响,她认为伊战冲击了土耳其的经济,同时给美土关系造成裂痕。

通过以上对国内有关美土关系研究成果的简单梳理我们可以看出,我国对美土关系的研究相当薄弱,或是通过国际关系通史的形式将两国关系进行概括梳理,或是分散在相关的国际关系专著中,对美土关系细致研究非常少见,因此难以在微观层面上洞窥美土关系的内涵和特点。除此之外研究视角狭窄,大都集中在伊战、库尔德问题,研究广度和深度有限。

(二)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学界对美土关系研究的学术成果相对比较丰富,尤其是美土学者对两国之间的关系倍加关注,呈现出研究角度多样、独特,方法各异、新颖的特点,现就近些年国外有关这方面的研究成果做简要概述。

在《美国和土耳其:患难盟友》一书中,[21]作者分析了美土关系的演变,并研究了中东地区持续不断的危机、塞浦路斯问题给美土关系造成的影响。书中重点阐述了土耳其的库尔德问题、伊斯兰主义的崛起、军队干政以及经济增长的前景等,这些问题对土耳其制定对美政策有重大影响。在《美土关系:过去、现在和未来》一书中,[22]作者首先对冷战时期的美土关系进行了阐述,随后分析了后冷战时代美国和土耳其利益的分歧点和共同点,重点分析了美国的里海石油政策对美土关系的影响,最后作者认为应该对“9·11”事件后美国对土耳其的外交政策进行重新定义。《1947~2003年的美土关系:独特同盟的历史》分析了美土同盟的性质、特征和整体趋势,本书特别探究了土耳其到底是否为美国的卫星国,并最终得出否定的答案。《美土关系:从安卡拉的视角》[23]一书从土耳其平民、商人、媒体、劳工组织、军事、官僚机构、教育等角度对美土关系的影响进行了翔实探析。《土耳其外交政策中的塞浦路斯问题和美土关系(1959~2003)》[24]一书阐述了塞浦路斯问题的演变过程以及美国干预塞浦路斯问题的始末,作者认为塞浦路斯问题成为美国处理与土耳其、希腊两国关系的棘手问题,美国在不同时期,对塞浦路斯问题的立场前后不一,影响了美土关系。

在论文方面,按照研究视角的不同大体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直接研究美土关系的论文,主要从美国的角度进行分析和研究,现对比较具有代表性的论文进行介绍。冷战结束后至“9·11”事件期间的文章,比较典型的是艾卡维·埃沙纳索伊欧的《冷战后的美土关系》,[25]文章主要论述了老布什政府、克林顿政府对土耳其政策的初衷。文章认为,这两届政府一直希望土耳其脱亚入欧,实现欧洲身份,推动土耳其融入西方,以此削弱土耳其社会和经济的伊斯兰倾向。文章提出了冷战后影响美土关系的三个因素,即美国在中东、巴尔干和高加索地区的防御政策和安全战略的变革;土耳其外交政策与实现美国利益的契合度;土耳其的经济发展和政治稳定。该文章在发表时,“9·11”事件尚未发生,因此文章按照美土关系的正常发展轨迹进行了论述,这为研究后“9·11”时代美土关系的发展做了很好的铺垫,也为研究“9·11”事件后美土关系的变与不变提供很好的参照。“9·11”事件后,国外学界对于美土关系的研究有以下几篇文章值得关注,美国前驻土耳其大使马克·帕里斯在2003年曾撰文《重新开始:后伊战时代的美土关系》。[26]文章认为,伊拉克战争是美土关系的转折点,战争的爆发激活了美土之间在伊拉克问题、库尔德问题上的矛盾。但必须认清的是,美土同盟的基础已发生变化,这加速了两国战略伙伴关系的转型。美国学者伊恩·赖斯勒以地缘政治为切入点,提出了美土关系现存的问题,以及未来如何发展的看法。在这篇名为《土耳其、美国和地缘政治的错觉》的文章中,[27]他认为美土双边关系的关键不在于土耳其重要的地缘战略位置,而在于土耳其的行为,以及美土之间的政策是否相契合。他进一步指出,冷战结束后,美土并没有对冷战时期所遗留下来的关系重新评估。因此,进入21世纪后,尤其是伊战后两国问题不断。他同时列出在新国际战略环境下,影响土耳其制定对美政策的三个因素,即土耳其的公众舆论、欧土关系的发展变化、冷战结束后土耳其采取积极的外交政策。文章同时指出,“9·11”事件后,美国调整外交和安全政策,对土耳其的看法发生变化。最后文章指出,仅在美土双边范围内维持战略伙伴关系非常困难,未来双边关系应置于跨大西洋合作框架下。

对“9·11”事件以来美土关系的反思,比较典型的文章有两篇,分别是《重新审视美土同盟》和《被忽视的同盟:修复美土关系以迎接21世纪的挑战》。[28]前文首先肯定了美国应该强调在新时代与土耳其的共同利益;其次指出美土之间确实存在不利因素,包括土耳其国内政治以凯末尔主义为指导思想的世俗派和以伊斯兰主义为圭臬的宗教派之间的博弈,美土之间的权力不对称以及两国缺少危及安全的共同威胁。后文认为,美土关系处于十字路口,考虑到美土拥有共同利益——打击恐怖主义、稳定伊拉克和阿富汗、结束伊朗的核野心、维护向西方国家输送能源的管道的安全以及推进中东和平进程,因此美土关系可以修复。文章同时指出,美土之间面临三大问题:中东问题、能源问题和处理与欧洲关系的问题。

西方学术界在“9·11”事件后,开始对美土关系产生怀疑和担忧,出现了“丢失土耳其论”和“土耳其战略东移论”。《美国正在丢失土耳其吗?》是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文章。[29]文章认为,美土同盟关系正面临困境,但是双方都不能面对现实,更不用说采取补救措施,如果这种情况继续下去,双方将付出很高的代价。文章给美土两国修复关系提出了建议:承认与土耳其关系恶化的现实;建立高层定期会晤机制;在伊拉克事务中,允许土耳其成为重要参与方;在库尔德问题上美国和土耳其需要相互让步。在《无序的美土同盟》一文中,[30]作者从海湾战争的教训中寻找土耳其在伊战中不支持美国的历史原因。文章认为,自1991年海湾战争以来,美国在中东的政策对土耳其不利,美国利用联合国对伊拉克实施经济制裁,在地区和国际政治中孤立和遏制伊拉克,以达到推翻萨达姆政权的目的。土耳其经济因制裁受到冲击。在《美土关系:可以恢复到过去吗?》的文章中,[31]作者对美国丢失土耳其的论调表示否定,他从土耳其角度阐述了原因:一是土耳其并不希望把美国排挤出中东地区;二是土耳其要发挥出中转枢纽地缘位置的作用,需依赖于中东地区的和平稳定,美国是中东地区和平稳定的重要保障。

第二类对美土关系的研究分散在研究土耳其外交政策的文章中。美国是土耳其最重视的国家之一,因此研究土耳其外交,无法绕开对美政策研究。在《土耳其外交政策的范式变革》一文中,[32]作者对土耳其放弃欧洲价值观的假设表示了否定,认为这种思想在实践中是有缺陷的,不能实现土耳其融入欧洲的目标,也不利于民主价值观在土耳其邻国的传播。美国在中东地区的影响力有所下降,需要加强与土耳其的合作。土耳其本身不具备主导地区事务的综合国力,因此不会轻易放弃与美国的亲密关系。《土耳其的视角:反对美国发动伊战的原因》[33]从三个角度对土耳其反对美国发动伊战进行分析和总结,这三个角度分别是:政府、军事和公众。政府是国家内外政策的合法制定者和实施者,但是土耳其政府受到反对派掣肘,为政府决策增添了很多不确定因素;军事方面,土耳其不愿将战火烧到境内,因为战争不利于土耳其国内稳定和经济发展;土耳其民众对伊拉克战争非常反感,伊战引起了土耳其大规模的反美主义浪潮。从战略角度分析土耳其外交比较有代表性的是《土耳其的战略模式:神话与现实》,[34]作者认为近年来土耳其的外交战略已悄然发生变化,其利用国内民主化进程,不仅欲成为西方国家,还希望成为东方国家,外交上不再依附于美国或其他西方国家,实行更为独立的外交政策。但在美国国内,一些人士仍旧希望土耳其继续维持对美国的依赖,依随于美国。《土耳其外交政策的意识形态和务实主义:从阿塔图克到正义与发展党》一文突破意识形态范畴研究土耳其外交政策,[35]从务实层面对土耳其外交政策进行精辟分析。文章认为以往学者过于重视民主和意识形态在土耳其外交政策中的作用,但是务实的外交精神在现任正发党的外交政策中体现得很明显。任何土耳其政府均不会以破坏与西方国家的关系来寻求改善与中东国家的关系,但是土耳其政府也不会为了讨好西方国家而激化与中东国家的关系。在《抵制土耳其战略转移》一文中,[36]作者认为土耳其外交战略正在发生转移,愈来愈加深与伊斯兰世界、俄罗斯等国家的联系,而与美国渐行渐远。

还有其他研究美土关系的成果,在此不再一一陈述。[37]需要指出的是,国外对美土关系的研究成果非常丰富,但也存在缺陷。首先是简单重复。其中尤为突出的是“唯地缘政治论”,地缘政治几乎在每篇有关美土关系的论文中都有涉及,对此分析不遗余力。地缘政治固然是美国重视土耳其的重要因素,但一味以不变的地缘战略位置框架分析变幻莫测的国际关系,如此“以静制动”的研究方法在学术的路上只能是越走越窄。其次,国外对美土关系的研究有“单行道”的弊病。在研究两国关系时,作者往往或从美国的角度,或从土耳其角度对双边关系进行“拴羊模式”的分析。这种分析模式很难将美土关系的全部内容梳理清楚,同时不能展现美土两国的外交互动。最后,对美土关系尤其是“9·11”事件后的关系,分析得不是很全面,视角过于狭窄。例如,很多文章把伊拉克战争作为美土关系的重要节点,这本身无可厚非。但伊战不是美土关系的全部,库尔德、人权、塞浦路斯、中东、反恐、防核扩散、金融危机等问题,同样是美土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各个问题并非孤立,而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仅看到美土关系中的伊战因素,而忽视其他问题,无法对美土关系的实质有正确认识。

三 研究方法、创新点、难点、不足之处及结论

本书主要以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为指针,综合运用历史研究法和比较分析法对美土关系进行研究。在研究过程中,笔者突破学界长期以地缘政治作为研究美土关系框架的束缚,尝试从全方位的视角观察美土关系,透析美土外交互动,揭示双边关系的实质。由于资料有限,本书对文化、经济因素在美土关系中的作用的分析稍显肤浅,希望以后随着对资料的深度挖掘,弥补这一缺憾。经过对“9·11”事件后美土关系的分析和研究,本书得出以下结论:同盟与合作仍是“9·11”事件后美土关系的主流,两国同盟关系与冷战时期相比,内容和性质发生了变化,基础也有不同,不能继续以冷战思维来看待美土同盟关系。否则,难以认清当前美土同盟关系夹杂着不和谐声音的现状。


[1] 1962年,美苏两国爆发古巴导弹危机。美国肯尼迪政府为了让苏联撤出部署在古巴的导弹,以撤出在土耳其的“丘比特”导弹为交易筹码,引起土耳其国内极大震动。

[2] 1964年,塞浦路斯危机爆发,希腊和土耳其因支持不同的族系派别而对立,土耳其出兵塞浦路斯,支持塞浦路斯的土耳其人。时任美国总统约翰逊致信当时的土耳其总统杰马勒·古尔塞勒,明确指出:“美国不允许土耳其用美国援助的武器干预塞浦路斯危机,如果由此而引发苏联插手,美国及北约将不会支持土耳其。”

[3] 高祖贵、魏宗磊、刘钰:《新兴经济体的崛起及其影响》,《国际资料信息》2009年第8期,第1页。

[4] 亨利·基辛格:《美中须在关键问题上持续合作》,《参考消息》2011年1月4日。

[5] 〔美〕兹比格纽·布热津斯基:《大棋局:美国的首要地位及其地缘战略》,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第23页。

[6] State Department of the United States,National Security Strategy,May,2010.http://www.whitehouse.gov/sites/default/files/rss.../national_security_strategy.pdf.

[7] 肖宪、伍庆玲、吴磊:《土耳其与美国关系研究》,时事出版社,2006。

[8] 张士智、赵慧杰:《美国中东关系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

[9] 这类专著有:李春放:《伊朗危机与冷战的起源》,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赵学功:《十月风云:古巴导弹危机研究》,天津人民出版社,2009。

[10] 刘月琴:《冷战后海湾地区国际关系》,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

[11] 安维华、钱雪梅:《美国与“大中东”》,世界知识出版社,2006。高祖贵:《全球变局美国与伊拉克》,时事出版社,2003。高祖贵:《冷战后美国的中东政策》,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1。高祖贵:《美国与伊斯兰世界》,时事出版社,2005。赵伟明:《中东问题与美国中东政策》,时事出版社,2006。

[12] 彭树智:《东方民族主义思潮》,西北大学出版社,1992。

[13] 王林聪:《中东国家民主化问题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曲洪:《当代中东政治伊斯兰:观察与思考》,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

[14] 章波:《从伊拉克战争看土耳其与美国的关系》,《西亚非洲》2003年第4期。

[15] 章波:《美国对土耳其和伊拉克边境危机的对策》,《西亚非洲》2008年第6期。

[16] 汪波:《伊拉克战争前后土耳其与美国、欧盟关系的发展变化》,《西亚非洲》2006年第1期。

[17] 谢先泽、石坚:《土耳其欧盟之路中的美国因素》,《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6期。

[18] 刘云:《美国与土耳其在伊拉克库尔德问题上的分歧与矛盾》,《河西学院学报》2007年第1期。

[19] 董漫远:《伊拉克战争后的土耳其外交》,《国际问题研究》2003年第4期。

[20] 闫云丽:《伊拉克战争对土耳其的影响》,《陕西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7期。

[21] Morton Abramowitz,The United States and Turkey:Allies in Need,New York:Century Foundation Press,2003.

[22] Aydin,Mustafa,Turkish-American Relations:Past,Present and Future,London:Routledge,2004.

[23] Ralph H.Salmi,Gonca Bayraktar Durgun,Turkish-U.S.Relations:Perspective from Ankara,Brown Walker Press,2005.

[24] Uslu,Nasuh,The Cyprus Question as an Issue of Turkish Foreign Policy and Turkish-American Relations,1959—2003,New York:Nova Science Publishers,2003.

[25] Ekavi Athanassopoulou,“American-Turkish Relations since the End of the Cold War,” Middle East Policy,Vol.8,No.3,Sep.2001.

[26] Mark R.Parris,“Starting over:US-Turkish in the Post-Iraq War Era,” Turkish Policy Quarterly,Vol.2,No.1,Spring,2003.

[27] Ian Lesser,“Turkey,the United States and the Delusion of Geopolitics,” Survival,Vol.48,No.3,Autumn,2006.

[28] Joshua W.Walker,“Reexamining the U.S.-Turkish Alliance,” The Washington Quarterly,Vol.31,No.1,Winter 2007.Spencer P.Boyer,Brian Katulis,“The Neglected Alliance:Restoring U.S.-Turkish Relations to Meet 21th Century Challenges,” Center for American Progress,Dec.2008.

[29] Rajan Menon and S.Enders Wimbush,“Is the United States Losing Turkey?” Hudson Institute,12 March 2005.

[30] Michael M.Gunter,“The U.S.-Turkish Alliance in Disrray,” World Affairs,Vol.167,No.3,Winter 2005.

[31] Bill Park,“US-Turkish Relations:Can the Future Resemble the Past?” Defence & Security Analysis,Vol.23,No.1,March 2007.

[32] Kemal Koprulu,“Paradigm Shift in Turkey’s Foreign Policy,” Brown Journal of World,Vol.16,Issue1,Fall/Winter 2009.

[33] Robert Olson,“Views from Turkey:Reasons for the United States War against Iraq,” Journal of Third World Studies,Vol.22,No.2,Fall 2005.

[34] Graham E.Fuller,“Turkey’s Strategic Model:Myths and Realities,” The Washington Quarterly,Vol.27,Issue 3,Summer 2004.

[35] Nicholas Danforth,“Ideology and Pragmatism in Turkish Foreign Policy:from Ataturk to the AKP,” Turkish Policy Quarterly,Vol.7,No.3,2003.

[36] Sally McNamara,Ariel Cohen and James Phillips,“Countering Turkey’s Strategic Drift,” The Heritage Foundation,No.2442,July 26,2010.

[37] Bill Park,“Between Europe,the United States and the Middle East:Turkey and European Security in the Wake of the Iraq Crisis,” Perspective on European Politics and Society,Vol.5,No.3,2004.Gokhan Bacik and Bulent Aras,“Turkey’s Inescapable Dilemma:America or Europe,” Turkish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Vol.3,No.1,Spring 2004.Mark Parris,“Allergic Partners:Can US-Turkish Relations Be Saved?,” Turkish Policy Quarterly,Vol.4,No.1,Spring 2005.Philip Gordon and Omer Taspinar,“Turkey on the Brink,” The Washington Quarterly,Vol.29,No.3,Summer 2006.Philip Robins,“The Opium Crisis and the Iraq War:Historical Paralleles in Turkey-US Relations,” Mediterranean Politics,Vol.12,No.1,March 2007.Philip H.Gordon,Omer Taspinar,“Winning Turkey:How America,Europe and Turkey Can Revive a Fading Partnership,” Brookings Institution Press,2008.Constantinos Prevelakis,“Euro-Atlantic or Middle Eastern Turkey Seeks a Strategic Compromise,” European Strategic Intelligence and Security Center,28 June,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