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对外交通史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二 广西对外陆上通道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分五路进军岭南,开辟了五条入岭南通道,经越城岭入桂林和经萌渚岭入贺州两条驿道,后来便成为中原入广西的主要途径。[20]这也是中国古代通往南邻各国陆上对外交通的两条进入广西地区的主要干道。[21]秦始皇令士卒开凿灵渠,沟通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中原入广西交通更加便利。秦始皇采取的这些措施,改善了广西对外陆路交通。此外,秦始皇置象郡,其范围包括今越南中部、北部及广西西南部。[22]当时广西西南部与越南北部、中部地区已有路可通,广西通往越南的陆路交通已见端倪。

汉置九郡中交趾郡治龙编(今越南河内),九真郡治胥浦(今越南清华),日南郡治西卷(今越南顺化附近),三郡范围大抵相当于今越南北部及中北部地区。[23]交趾既成为汉王朝的一部分,则与中原的联系必不可少,而广西则是其交流的一个重要的中转站。汉武帝元狩二年(前121),南越从交州经广西“献驯象,能言鸟”。[24]

唐代从广西邕州(今南宁市)通往交趾(即安南)的陆路通道上已设有驿站,邕州与安南之间道路的方向开始明朗,其道路的里数已有较详细的记载。“交趾,自(邕州)州西南陆行取马援路,至瀼州二百七十里,又二百四十里至禄州(今越南凉山一带),又二百里至交州,天宝以陆行凡二十驿”。[25]又据《新唐书》卷48《志第三十三下·地理七下》记载经广西,过安南,可到环国、文单、陆真腊、水真腊、罗越国等国的路程:

州东二日行,至唐林州安远县,南行经古罗江,二日行至环王国之檀洞江。又四日至朱崖,又经单补镇,二日至环王国城,故汉日南郡地也。自州西南三日行,度雾温岭,又二日行至棠州日落县,又经罗伦江及古朗洞之石蜜山,三日行至棠州文阳县。又经漦漦涧,四日行至文单国之算台县,又三日行至文单外城,又一日行至内城,一曰陆真腊,其南水真腊。又南至小海,其南罗越国,又南至大海。[26]

宋元承唐势,广西对外交通迅速发展。但是自南宋安南独立为国,广西逐渐成为中国封建王朝与越南的一个缓冲地带,自宋边境至安南都城的交通已属境外交通,是广西对外交通主要组成部分。而邕州—永平寨—安南大罗城这一通道,据《岭外代答》卷2《外国门上》安南国条记载:“自邕州左江永平寨,南行入其境机榔县,过乌皮、桃花二小江,至湳定江亦名富良江,凡四日至其国都,乃郭逵师所出也。又自太平寨东南行,过丹特罗江,入其谅州,六日至其国都。若自右江温润寨入其国则迂矣。”[27]可见从永平寨及太平寨均有陆路可直接通往安南。由于思明州与交趾相邻,思明至交趾界只一百三十里。[28]边民之间相互往来已久,有些土官“诸女皆嫁交国,左右多受交官”,[29]思明州与交趾之间一直有道路相通。

元朝为保证政令顺利推行,十分重视交通的发展,地处西南边陲的广西也不例外。据《永乐大典》载,元代广西所辖各路站赤,共计51处:陆站26处,马471匹,黄牛145只,轿70乘;水站25处,船138艘,形成了以靖江(今桂林)为中心、四通八达的驿道网络。新开辟的驿道,主要以邕州为中心或中转站,如邕州—云南道;桂州—邕州—安南道,等等。以陆路为主的对外驿路交通路线基本定型。至元二十一年(1284),元军借道安南征占城,第二年,“万户李邦宪、刘世英领军开道自永平入安南,每三十里立一寨,六十里置一驿,每一寨一驿屯军三百镇守巡逻,后又立堡,专提督寨驿公事”。[30]这条路后来成为元朝与安南之间的官道。至元二十三年(1286)、二十四年(1287)元朝两次征讨安南,至元二十八年(1291)张立道奉命出使安南,均走这一路线。

此外,自古以来滇黔地区与广西已有往来。建元六年(前135),南越与蜀之间已有贸易往来,其通道为出“西北牂牁,牂牁江广数里,出番禺城下”。[31]又元鼎五年(前112),汉武帝平南越时,“越驰义侯遗别将巴蜀罪人,发夜郎兵,下牂牁江,咸会番禺”。[32]可见,至少在汉代,滇黔地区经牂牁江(红水河)可达番禺(广州)。唐贞观十三年(639)六月,“渝州(今重庆市)人侯弘仁自牂牁(今贵州黄平)西北开道,经西赵(今贵州遵义至都匀一带),出邕州,以通交、桂”。[33]南诏也通过明州等地与邕州发生联系,“从邕州路至蛮苴哶城(今云南大理),从黔州路至蛮苴哶城,两地途程,臣未谙委”。[34]由此可知,邕州与南诏苴哶城(今云南大理)间有路可通,只是不知道如何走向而已。到唐朝末年,南诏乘乱由云南东南部进军广西,经田州(今广西田阳北),顺郁水(今右江)而下到邕州(今南宁市)。[35]这次战争规模庞大,造成了很大损失,但大军行进,开山辟路,也使得这条路有了新的扩展。宋代,政府曾于横山寨博易场与大理等国进行军马交易,同时亦有一部分大理商人到石溪“僚市”进行马匹和土特产贸易。据《岭外代答》卷3《外国门下》“通外夷道”云:

中国通道南蛮,必由邕州横山寨(今广西田东县)。自横山一程至古天县,一程至归乐州,一程至唐兴州,一程至雎殿州,一程至七源州,一程至泗城州(今广西凌云县),一程至古那洞,一程至龙安州,一程至凤村山僚渡江,一程至上展,一程至博文岭,一程至罗扶,一程至自杞之境名曰磨巨(自杞国都,在今贵州兴义;磨巨,即今贵州安龙),又三程至自杞国,自杞四程至古城郡,三程至大理国之境名曰善阐府(今昆明市),六程至大理国矣。自大理国五程至蒲甘国,去西天竺不远,限以淤泥河不通,亦或可通,但绝险耳。凡三十二程。若欲至罗殿国,亦自横山寨如初行程,至七源州而分道。一程至马乐县,一程至恩化县,一程至罗夺州,一程至围慕州,一程至阿姝蛮,一程至硃砂蛮,一程至顺唐府,二程至罗殿国矣,凡十九程。若欲至特磨道,亦自横山,一程至上安县,一程至安德州,一程至罗博州,一程至阳县,一程至隘岸,一程至那郎,一程至西宁州,一程至富州,一程至罗拱县,一程至历水铺,一程至特磨道矣。自特磨道一程至结也蛮,一程至大理界虚,一程至最宁府(今云南开远),六程而至大理国矣。凡二十程。所以谓大理欲以马至中国,而北阻自杞,南阻特磨者,其道里固相若也。闻自杞、特磨之间,有新路直指横山,不涉二国。今马既岁至,亦不必由他道也。[36]

可见,宋代广西到云南、贵州的通道路线的走向,路况已经明晰。邕州、横山寨、石溪等交易地,在沟通广西与云南、贵州商品交易的同时,还与钦州、港口等相连,沟通了滇黔地区与海外国家的贸易。

从先秦到宋元时期,随着中国对外交流的发展,广西对外海路交通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宋元以前,广西对外交通的发展主要表现为中原出海过路通道型交通。宋元时期,广西的对外交通体系基本形成,以广西为通道,中原、云南、贵州经广西出海的路线逐渐明晰,广西区域内,以钦州、邕州为主体通往安南的对外通道路线形成,但由于自然条件及宋政府对海外贸易的规范,广西对外交通在向以自身为主体对外交通体系转变的同时,其海路发展亦受到了限制。同时,元朝在国内及通往属国的交通干线上,根据日程和地理形势,广设站赤,形成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广西交通道路已融入元朝的交通网络,以驿道为交通干线对外交通网络形成,并为明朝所继承。

明清时期,在继承前代交通通道的基础上,随着社会经济开发的扩大,广西边疆开发进一步加深,以及统治者对广西边疆治理的加强,广西的交通得到了较好的发展,尤其是明代广西区内驿站网络日益完善,以驿道为依托的广西陆路对外通道形成,并为清朝所继承。到清代广西对外交通道路网已经明朗,其中桂林通安南大道,桂林经梧州通广东大道,云南、贵州至广西大道,梧州经博白通广东大道等,乃是通往广东和广西并延伸出国境,或是经广西出海与海外国家交流的重要交通干线,这些大道构成了广西对外交通的境内外干线。伴随着中越使者在桂越通道上的往来,桂西南、桂东南、桂东北地区贡道所经之地,驿站遍布,加速了这些地区交通的发展。道路的发展主要是出于中央政府和少数民族政权的需要,服务于官方贸易,但明清时期广西驿道驿站的建设也强有力地巩固了对祖国西南边陲的统治,对后世影响深远。

中法战争后直至1911年辛亥革命清王朝覆灭这段时间,是广西交通近代化酝酿和筹建时期,现代意义的公路开始起步,铁路虽没有实际建成通车,但广西官绅界对铁路交通的大讨论及对一些具体交通线路的勘测,为后人进一步开拓新式交通起到了抛砖引玉之效。

近现代以来,广西现代意义的公路、铁路开始筹建兴修。广西近现代公路的出现是在民国时期,民国时期广西不仅开创了有公路的历史,而且取得了显著成就,甚至广西修筑的公路在民国时期曾居全国之首,并且是全国最先大规模修筑公路的一个省份。广西公路建设开始于1915年,当时是为了军事上的需要修筑了全长52公里的邕武公路,由于经费不足和时局动荡,公路的修建工程时建时停,直至1919年始告竣工。广西的第一条对外公路龙州—镇南关公路是在1923年竣工通车的,使广西的陆路交通开始发生了由古代驿道到近代公路的质的飞跃,它是广西陆路交通现代化的开端。之后龙州至梧州公路西接安南线、柳江道经南丹、邕宁达钦州公路出海线、容武公路线相继修竣通车。

新中国成立后,广西公路建设更加迅速,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来,广西高速公路的建设突飞猛进,至2008年底,广西建成高速公路2181公里,已基本实现了地级市连通高速公路,以南宁为中心连接地市,“通江、达海、连边”的高速公路通道网络骨架初步形成。根据《广西高速公路网规划修编》,至2030年,全区高速公路里程将达8492公里(根据6横7纵8支线公里数统计),高速公路网密度将达3.18公里/百平方公里,超过多数发达国家目前水平。

广西按照构筑国际区域经济合作新高地,形成我国沿海新的经济增长极的战略规划,构建国际及西部地区过境通道,规划建成“6横7纵8支线”[37]的广西高速公路网布局,其中陆路及转海路的对外高速公路有:横6合浦(山口)至那坡(弄内)高速公路,全长516公里(支线崇左至水口96公里);纵2资源(梅溪)至铁山港高速公路,全长715公里(支线松旺至铁山港东岸32公里);纵3三江至北海高速公路,全长542公里;纵4全州(黄沙河)至友谊关高速公路,全长711公里(支线六景至钦州港144公里);纵6南丹(六寨)至东兴高速公路,全长548公里;纵7天峨(黔桂界)至龙邦高速公路,全长307里。

已建成通车的对外高速公路有:钦州至北海高速公路磨刀水至星岛湖段,1999年10月建成通车;钦州至北海高速公路星岛湖至北海段,2000年8月建成通车;龙州至高平国际运输线,2003年12月建成通车;南宁—友谊关—河内高速公路,2005年12月建成通车;玉林至铁山港高速公路,2013年4月建成通车;六景至钦州港高速公路,2013年4月建成通车;防城至东兴高速公路,2013年12月建成通车。

这一“6横7纵8支线”总里程8492公里的畅通、快速、便捷的高速公路规划,将对促进广西经济社会发展、构建两区一带(两区:北部湾经济区、桂西资源富集区,一带:西江黄金水道)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做出重要贡献。

广西最早筹建铁路是在1885年,1938年广西出现铁路。近现代以来人们所提出的经过广西的铁路大体可分为4种类型:

其一,广西腹地线,包括梧邕线、桂梧线、桂邕线;其二,广东联络线,广西与广东联络线有4条路径:1条东向线是从梧州经三水,3条南向线一从北海、二从钦州、三从广州湾,这是3条联络广东的西南对外出海线。其三,西南出海线,西南出海线的路径有4条:一为北海、二为钦州、三为广州湾、四为广州,筹建较多的西南出海线是滇桂铁路、钦渝铁路、渝柳铁路。其四,中原联络线,包括衡邕铁路、株钦铁路等。[38]

近现代以来议建的广西铁路规划或西南铁路规划,都很注重国际联络线的筹建兴修,由于广西面向东南亚的地理优势,合理、完整的广西铁路规划或西南铁路规划,其国际联络线是系统规划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学者在1932年提出的规划西南铁路三大原则时就指出:“计划西南铁道,就其性质可区分为三类:一联西南,使长江流域或黄河流域相沟通;二贯穿西南,使得一自主之海口;三接缅甸,得一直趋印度洋岸之捷径。此为建造西南铁路之三大原则。”[39]

进入21世纪以来,广西开始了新一轮铁路建设,加快发展高速铁路,提高技术等级,扩大路网覆盖,增加铁路网密度,形成南宁、柳州、桂林三大铁路枢纽“三足鼎立”的快速客运网和大能力货运网,“北通、南达、东进、西联”的路网新格局,将会使广西交通优势、资源优势和对外开放合作优势得到更大提升。

广西加快建设通往珠三角经济发达地区和西北、华北、西南地区的大能力快速铁路通道,连接北部湾地区的沿海铁路通道及周边国家的国际铁路通道。广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将建成“一轴四纵四横”等铁路,一轴,即湘桂铁路;四纵,即贵阳—河池—南宁—防城港、永州—贺州—梧州—玉林—铁山港、怀化—柳州—黎塘—钦州—防城港、黄桶—百色—龙邦铁路;四横,即贵阳—桂林—广州、贵阳—河池—柳州—梧州—广州、昆明—百色—南宁—广州、东兴—钦州—合浦—湛江铁路。

目前,德靖、南钦、钦防、钦北高速铁路已建成通车,南广高速铁路、南凭高速铁路将分别在2014年底和2015年建成通车。到2015年,广西将通过凭祥、东兴、龙邦口岸和滇桂(南昆)铁路“三口一线”建设,形成面向东盟的国际大通道,发挥广西在中国—东盟合作中的“桥头堡”作用,基本建成“一轴四纵四横”现代化快速铁路运输网络,全面进入高铁时代。


[1] 严耕望:《唐代交通图考》(第1卷),台北中研院历史语言研究所,1985,“序言”第1页。

[2] 方铁:《论西南古代区域史的特点以及研究的内容与方法》,《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7年第9期。

[3] 黄怀信译注《逸周书校补注译》第五十九《王会解》引《商书·伊尹朝献》,西北大学出版社,1996,第360页。

[4] 赵宗乙、孟庆祥等译注《淮南子译注》卷18《人间训》,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2,第977页。

[5] 岑仲勉:《评〈秦代初平南越考〉》,《中外史地考证》(上册),中华书局,1962,第50~51页。

[6] 徐亦亭:《古代广西对外交通》,《广西民族研究》1991年第3期。

[7] (汉)班固:《汉书》卷28下《地理志第八下》,中华书局,1975,第1671页。

[8] 覃主元:《汉代合浦在南海丝绸之路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社会科学战线》2006年第1期。

[9] 廖国一:《中国最早开展远洋贸易的地区——环北部湾沿岸》,《广西民族研究》1998年第3期。

[10] 李富强:《西南——岭南出海通道的历史考察》,《广西民族研究》1997年第4期。

[11] (宋)李昉等纂《太平御览》卷769《舟部二·叙舟中》,中华书局,1960,第4册,第3412页。

[12] (宋)李昉等纂《太平御览》卷771《舟部四·帆》,中华书局,1960,第4册,第3419页。

[13] (唐)义净著,王邦维校注《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校注》,中华书局,1988,第174~175页。

[14] (唐)义净著,王邦维校注《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校注》,中华书局,1988,第72~73页。

[15] (宋)周去非著,杨武泉校注《岭外代答校注》卷1《边帅门》,中华书局,1999,第53页。

[16] (宋)范成大著,齐治平校补《桂海虞衡志校补》,广西民族出版社,1984,第5页。

[17] (宋)周去非著,杨武泉校注《岭外代答校注》卷5《财计门》,中华书局,1999,第196~197页。

[18] (宋)周去非著,杨武泉校注《岭外代答校注》卷1《地理门》,中华书局,1999,第37页。

[19] (嘉靖)《钦州志》卷9《历年志》,嘉靖十八年(1539)刻本,《天一阁藏明代方志选刊》,上海古籍书店影印,1961,第19页b面。

[20] 岑仲勉:《评〈秦代初平南越考〉》,《中外史地考证》(上册),中华书局,1962,第50~51页。

[21] 徐亦亭:《古代广西对外交通》,《广西民族研究》1991年第3期。

[22] 钱宗范:《秦汉象郡位置新释》,《广西社会科学》1999年第2期。

[23] 谭其骧主编《中国历史地图集》第2册,地图出版社,1982,第35~36页。

[24] (汉)班固:《汉书》卷6《武帝纪第六》,中华书局,1975,第176页。

[25] (宋)曾公亮编《武经总要前集》卷21《广南西路》,中华书局,1959,第8册,第90页。

[26] 《新唐书》卷43下《志第三十三下·地理七下》,中华书局,1975,第1152~1153页。

[27] (宋)周去非著,杨武泉校注《岭外代答校注》卷2《外国门上》,中华书局,1999,第55页。

[28] (明)李贤等纂《大明一统志》卷85《思明府》,台北台联国风出版社,1977,第5233页。

[29] (宋)李曾伯:《条具边事奏》,《可斋杂藁续稿》后卷7,《四库全书·集部·别集类》,上海人民出版社,电子版。

[30] (明)宋濂撰《元史》卷209《外夷二》《安南传》,中华书局,1976,第4635页。

[31] (汉)司马迁《史记》卷116《西南夷列传》,中华书局,1964,第6148页。

[32] (汉)班固:《汉书》卷6《武帝纪》,中华书局,1962,第186页。

[33] (宋)司马光编,(元)胡三省音注《资治通鉴》卷195《唐纪十一》,中华书局,1956,第6168页。

[34] (唐)樊绰撰,向达原校、木芹补注《云南志》卷1《云南界内途程一》,云南人民出版社,1995,第10页。

[35] 顾颉刚、章巽编著《中国历史地图集》(古代史部分),地图出版社,1955,第16页。

[36] (宋)周去非著,杨武泉校注《岭外代答校注》卷3《外国门下·通外夷道》,中华书局,1999,第122~123页。

[37] 广西高速公路网规划修编布局方案为“6横7纵8支线”,规划总里程8492公里(已扣除重复路段里程)。具体路线为:
横1 灌阳(永安关)至三江(唐朝)高速公路,全长234公里
横2 贺州(灵峰)至隆林(板坝)高速公路,全长886公里(支线桂林—河池216公里)
横3 贺州至巴马高速公路,全长463公里
横4 苍梧(龙眼咀)至硕龙高速公路,全长558公里(支线梧州—柳州219公里)
横5 岑溪(筋竹)至百色(罗村口)高速公路,全长721公里(支线武宣—平果254公里)
横6 合浦(山口)至那坡(弄内)高速公路,全长516公里(支线崇左—水口96公里)
纵1 龙胜(思陇)至岑溪(水汶)高速公路,全长524公里(支线钟山—富川及贺州联线133公里)
纵2 资源(梅溪)至铁山港高速公路,全长715公里(支线松旺—铁山港东岸32公里)
纵3 三江至北海高速公路,全长542公里
纵4 全州(黄沙河)至友谊关高速公路,全长711公里(支线六景—钦州港144公里、支线北流清湾—南宁苏圩307公里)
纵5 桂林经柳州至南宁高速公路第二通道,全长366公里
纵6 南丹(六寨)至东兴高速公路,全长548公里
纵7天峨(黔桂界)至龙邦高速公路,全长307里

[38] 参见朱从兵《铁路与社会经济——广西铁路研究(1885~1965)》,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第300~313页。

[39] 胡焕庸:《西南亟待建造之铁道》,《时代公论》1932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