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历代的边事边政与边吏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绪言

西藏自治区地处中国的西南边疆,与缅甸、印度、不丹、尼泊尔等国及克什米尔地区接壤,边境线长4000多公里,战略地位十分重要。西藏地域辽阔,面积122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陆地面积的1/8,自然和人文资源极为丰富。西藏现有人口312万人(2014年),其中藏族和其他少数民族人口占91.50%,是中国各民族自治地方中唯一一个冠名民族人口占绝对多数的省区。西藏地区占人口主体的民族——藏族历史悠久、有自己的语言和丰富的典籍文献,大多数百姓信奉藏传佛教,民族文化地域特色显著,风俗习惯宗教气氛浓郁。除藏族外,西藏自治区还居住有门巴族、珞巴族、汉族、回族、蒙古族等民族和夏尔巴人、僜人等,各具特点,相互辉映,异彩纷呈。青藏高原是中国著名的长江、黄河、澜沧江、雅鲁藏布江等大江大河,以及印度河的发源地,被称作“亚洲水塔”,是世界气候的重要调节器之一。青藏高原也是地球的“第三极”,其崛起和演变蕴含着许多地质演进的秘密,受到国际科学界的广泛关注。西藏高寒缺氧、珍稀动植物资源丰富,自然生态又十分脆弱,环境保护牵动亿万人的神经。近代以来,由于帝国主义入侵出现了“西藏独立”逆流,又相继得到西方反华势力的持续操纵利用,分裂活动历经百年有余而阴魂不散,不可小视。西藏问题事关中国的国家统一、主权和领土完整,事关中国的民族团结、和平崛起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政府历来高度重视,全国人民十分关心。当前,西藏又处在一个重要的历史节点上,正不断从封闭走向开放、从传统社会走向现代,经济转轨、社会转型,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大好形势与机遇,同时也存在着重重困难和挑战,发展和稳定的任务十分繁重。处理和应对西藏地方可能出现的各种复杂局面和问题,既要从实际出发,把握大局,不断创新理论,又要凝聚心智,群策群力,大胆开拓实践,努力实现长治久安与跨越式发展的宏伟目标。

历史是一面镜子,鉴往可以知来。西藏地方由于自然地理、历史文化和宗教民族等因素的影响,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和复杂性,自唐朝起,中原王朝唐朝就十分重视对吐蕃军事和习惯特点的分析,并采取各项应对之策。元以来的历代中央政府对西藏地方从俗从宜,采取了不同于内地的管理理念和特殊的行政管理体制与制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本书针对西藏地方发生的重大事件、中原王朝或中央政府为应对这些事件所采取的政策措施,以及在执行这些措施中涌现出的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官吏,进行分析研究,重视汉藏多种资料的运用,多角度观察问题,重视中原王朝或中央政权与西藏地方的互动,以期认识特点,把握本质,探讨规律,期望对当代西藏的经济社会发展和边疆地区治理提供有益的借鉴。本书没有系统地罗列西藏地方所有的边事,没有全面介绍历代中央涉藏边政,也没有完整评述所有治藏有业绩的边吏,而是试图以重大事件为线索,以重要政策方略为核心,以个别边吏为案例进行分析探索,不求面面俱到,但求有所心得。因此之故,本书中难免存在顾此失彼或者挂一漏万,甚至错谬失误之处,尚请专家读者不吝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