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军①行
关城②榆叶③早疏黄④,日暮沙云古战场。表⑤请回军掩尘骨⑥,莫教士卒哭龙荒⑦。
【诗歌来源】
明铜活字本《李益集》第一百一十七首,《唐诗百名家全集·李君虞诗集》第一百二十首。
【校勘】
此诗明铜活字本《李益集》、《唐诗百名家全集·李君虞诗集》、《全唐诗》卷二百八十三皆作李益诗,题为“回军行”,明铜活字本《王昌龄集》、《文苑英华》卷一百九十九、《唐诗拾遗》卷四、《全唐诗录》卷十六、《全唐诗》卷一百四十三作王昌龄诗,题为“从军行”。
[沙云],明铜活字本《王昌龄集》、《文苑英华》卷一百九十九、《唐诗拾遗》卷四、《全唐诗录》卷十六、《全唐诗》卷一百四十三作“云沙”。
[士卒],明铜活字本《王昌龄集》、《文苑英华》卷一百九十九、《唐诗拾遗》卷四、《全唐诗录》卷十六、《全唐诗》卷一百四十三作“兵士”。
【注释】
①回军:调回军队;撤回军队。
②关城:关塞上的城堡。枚乘《上书重谏吴王》:“深壁高垒,副以关城。”此处应指榆林关。
③榆叶:榆树枝叶。
④疏黄:稀疏枯黄。
⑤表:臣子向皇帝上书的一种,属于奏议类,多用于陈请谢贺。《释名·释书契》:“下言上曰表,思之于内,表施于外也。”《文心雕龙》卷五《章表篇》:“降及七国,未变古式,言事于上,皆称上书。秦初定制,改书曰奏。汉定礼仪,则有四品:一曰章,二曰奏,三曰表,四曰议。章以谢恩,奏以按劾,表以陈请,议以执异。”此处用如动词,意为上奏章给皇帝。
⑥尘骨:犹战骨,即战死者的遗骸。
⑦龙荒:漠北。《汉书·叙传下》:“龙荒幕朔,莫不来庭。”后泛指荒漠之地或处于荒漠之地的少数民族国家。《晋书·郭璞传》:“嗟乎!黔黎将湮于异类,桑梓其翦为龙荒乎!”
【编年】
诗歌首句云:“关城榆叶早疏黄”,此处“关城”当指榆林关,《太平寰宇记·关西道十四》:“胜州。榆林郡,今理榆林县。……秦并天下,为云中郡,镇云中。……隋文开皇二年置榆林戍,七年又置榆林县,属云州。二十年,割云州榆林、富昌、金河三县置胜州。大业五年,以胜州为榆林郡……榆林县。二乡。本汉沙南县城,属云中郡。汉末,北狄侵扰。历魏、晋及周,此城并无县邑。隋开皇七年,于此置榆林县,以榆林关为名,属云州。二十年,改属胜州。拂云堆县北一百七十里。紫水河,东北自朔州善阳西北一百七十里流入。金河泊,在县东北二十里,周四十里,上承紫河及蒙水,南流入大河。榆林关在县东四十里,南临河,秦却匈奴处。隋置榆林关总管,后陷贼,贞观十三年复置榆林关。”榆林关之名应来自当地随处可见的大量榆树。又“拂云堆县北一百七十里”,据《元和郡县图志》卷四:“先是,朔方军北与突厥以河为界,河北岸有拂云堆神祠,突厥将入寇,必先诣祠祭酹求福,因牧马料兵而后渡河。”则拂云堆是匈奴祭天处,亦即诗中所说“士卒哭龙荒”处。综上所述,此诗应作于贞元二年(786)到六年(790)诗人在振武节度使唐朝臣幕府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