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近代史与城市史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自序

文稿理定,心稍安。在担心时间来不及的惊魂甫定之后却又有些惶恐和敬畏。惶恐,惶恐于自己才疏学浅,学术苦旅,路漫修远。敬畏,敬畏于大师伟岸,学术殿堂攀登不易,高山仰止。为学人集结出书,实乃多年之未有,有机会一试,岂不感慨万端。当然,更有种感激之情涌上心头。感激工作岁月的大好时光。

院领导决定并支持出版学者文库,本人有幸忝列门墙,深受鼓舞,在此谨表谢忱。

按规定,本集文稿只能择取已发文章的一部分,只能就自己着意的几个方面罗织若干。愚以为,地方院应该有地方特色,社会科学研究应该服务于大文化建设,服务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多年来为之秉承。只是由于学养不深、历练尚浅,又年近古稀,不勉有诸多遗憾。

我在历史所工作近30年,主要以东北近现代史、城市史、文化史为研究方向,力所能及做了一些社会服务工作。

首先,中国近现代史有屈辱和悲怆,东北近现代史更有甚焉。列强侵略,大东北地域收缩,仅存现今的辽、吉、黑和内蒙古东部四盟。其间,外国势力的进逼,掠地、赔款、夺资源、戮百姓竟至百余年!外国在“关东州”殖民行政近半个世纪,东北曾沦陷14年,民族罹难,人民疾苦,令人扼腕。在研究历史现象的同时,揭示规律、汲取教训、发展中国应该成为史学研究的自觉。为此,拟以涉及甲午战争、庚子之役、日俄战争、辛亥革命,以及艰难发展的民族工矿业的数篇文章和奉系集团史、东北沦陷史等参与这一断代史的研究。

其次,城市是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聚合点。城市史的研究在世界上已经开展了近百年,于近年又有了城市学学科的酝酿。国内城市史研究的开展亦逾20年。果为何?只因城市不仅记录了人类文明的历史,更主要的是其预示着世界的未来。沈阳是东北首位度最高的城市,是国内外知名的都市,研究东北城市似应从沈阳开始。基于感悟,我曾提出城市结构的板块理论和二元化理论,提出东北城市近代化被滞阻、被扭曲,提出了城市工业经济畸型化的观点,近年更关注城市发展的内生动力和内外互动,创新发展的理论,关注城市化研究。借此,仅以沈阳城市始源、都会地位的确立,前行中的磨难,现代化的求索等相关文章,以有关城市史学科的理论探讨的文章集成一组,求正于方家。

最后,社会咨询服务是多方面的,是科研成果贡献予社会的重要路径。20世纪80年代,第一轮编修地方志的工作在各地、多领域、多部门的普遍展开,使我有机会参与历史所举办的历次省内和全国的修志学习班,承担了一部分工矿企业志、专业志、东北地方史等的教学任务。多年以来,亦承担了多部企业志、专业志等策划、编纂、审定或顾问的工作,有所感悟。特别是在参与辽宁省委、省政府,沈阳市委、市政府及一些县、区委、区政府的项目论证、主题策划、发展战略研究和调研的工作中略尽绵薄之力,发表了一些意见、报告、文章,受到鼓励。曾受到省“五个一工程”奖和沈阳市“五个一工程”奖的表彰,受到有关领导的肯定和部门的支持,做了微薄的贡献,结识了朋友。为此,略以几篇小文诚表纪念。

倏忽间,已经退休有年了。回首往事,恍如昨日。现在,虽然仍可以老专家工作室研究员为纽带,仍可周二、周五到院,但实质性的联系少了。同时,社会工作未减反增,几乎应接不暇。在此情之下,社会科学院仍以出版文集的方式呼唤着我,心中感慨良多。知恩图报是一种操守,夙愿恪守。进入社科院,开始了由业余到专业的转变;几十年的积累,开始了由懵然向有明确专业方向的转变。领导的厚爱、师长们的提挈、同志们的帮助,情深谊长。知遇之恩理应涌泉相报,只有在不懈的努力中拼搏余生,以表寸心。在下虽然不才,亦愿为历史学研究与社会实践的探索尽义务、做奉献。

出书并不是第一次,但这一次却觉得与以往不同。出书不仅是对过去的总结,更主要的也是自省。想干的事情不少,能干的事情不多。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愿珍惜尚能握笔、敲键的精力,争取以新的成果补充现稿的学术不足吧。

出书,在兴奋之余也往往留有遗憾。现在的遗憾主要是文稿的水平仅可称为习作,其中观点之不成熟、文字之缺漏、舛误之处所在多有,恳请不吝赐教。

感谢院科研处的精心组织。

张志强

2013年6月12日于沈阳崇山中路馨园寓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