衢州样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道德文明建设的实践和创新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二 衢州样本的基本经验和主体结构

(一)核心理念: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公民道德建设

党的十八大报告用“三个倡导”提出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战略任务。“三个倡导”的提出,彰显了中国共产党推进理论创新的自觉意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发展。核心价值观是整个价值体系中最基础、最核心的部分。它是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精神标志和结晶,是个人、社会和国家长期秉承的根本原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它决定着国家意识形态竞争的关键,决定着国家社会的发展和未来。如何在多变的社会文化环境中塑造社会成员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时代提出的重大课题,加强道德建设是破解这一难题的重要途径。衢州的做法是牢牢把握道德建设的社会主义方向,自觉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衢州道德建设,通过强化公民道德建设,达到增进人民群众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感,从而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根本目的。

1.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贯穿公民思想道德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

衢州市以学习宣传先进典型人物为抓手,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贯穿于公民思想道德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有力地推进了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的提升。①深入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党委中心组理论学习,邀请全国知名专家学者作专题报告;坚持把深入的理论研究与广泛的宣传普及结合起来,及时回答干部群众关心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②巩固拓展各类学习型城市建设品牌。精心设计“乡土党课”载体,以可见、可听、可感的讲课方式,加强基层思想政治工作的贴近性、针对性和实效性;举办“人文大讲堂”“全民学习日”“全民读书周”等活动,营造全民学习的浓厚氛围。③强化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实施“春泥计划”扩面提升工程。遵循“精工出细活,讲求韧性;润物细无声,讲求柔性;细微见真章,讲求理性”的“三细”原则,不断开拓思路、创新载体、形成合力,紧紧围绕学校、家庭、社会三个关键环节,切实营造未成年人成长所需的良好社会环境,全力保障未成年人健康成长。④学习宣传先进典型人物,吸引群众参与,推动实践养成。“最美现象”一经涌现,衢州市就迅即达成共识:要借助对“最美现象”的学习宣传,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到全市各行各业的工作中,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中,渗透到促进衢州全面发展的过程中,通过宣传、表彰、弘扬,让人们在和风细雨中认知认同,在潜移默化中熏陶感染,自觉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形”,人人争做“一个有爱心、有责任心的衢州人”。

2.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文化建设中的“衢州元素”有机结合起来

价值观属于文化的范畴,不可能脱离特定的历史文化传统。核心价值观一定是在一个国家、民族长期发展中孕育形成的,反映着这个国家、民族的文化积淀、思想结晶。种子发芽需要“良田沃土”,道德成长离不开“社会营养”。一个人关键时刻的抉择,源于日常行为与精神气质;危难时刻的壮举,更是社会价值观的忠实演绎。衢州的一系列“最美人物”的先进事迹和高尚品德,植根于衢州深厚的道德积淀和历史文化传统,植根于衢州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沃土。一方水土一方人,一方文化一座城。衢州是一座具有18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是南宗孔庙所在地,具有深厚的人文底蕴。长期以来,“仁爱”“和合”等儒家思想的精华孕育了衢州的地域文化。衢州民风淳朴、百姓崇善敬德,血脉中流淌着仁爱、谦和、友善、诚信的文化因子。近年来,衢州市高度重视道德文明建设,一方面自觉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中的精华成分。2004年衢州恢复南孔祭典,让世人知晓了南孔特殊而富有时代现实意义的祭典新模式:由新教师、新学生成为主体,还原“有教无类”“德行天下”等儒家思想精神,使其潜移默化于人民群众的心中。同时大力培育“为政以德、执政为民”的从政理念,“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的坚强意志,“见利思义、无信不立”的道德自律,以及“仁者爱人、推己及人”的大爱情怀。另一方面,自觉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衢州文化传统有机结合起来,在改革发展的实践中培养和提炼既具有衢州特色,又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本质要求的精神特质,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根植于衢州这片沃土之中,生长于衢州人民的心中。这最为典型地体现在衢州人价值观核心词的提炼方面。

在开展提炼衢州人价值观核心词活动之初,衢州明确提出了两个首要原则:第一,主导性。遵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体现社会主义道德,体现衢州广大市民的思想观念、价值观念和道德追求。第二,地域性。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结合,既要传承历史,弘扬崇仁尚和的南孔文化、海纳百川的通衢文化、坚忍不拔的创业文化,延续衢州独特的历史文化基因,又要反映现实,体现经济社会发展对思想文化的影响,体现广大干部群众在建设“两地三城”、共创“两富”衢州进程中应有的价值取向和精神风貌,具有鲜明的衢州特色。衢州人价值观的关键词是诚信、责任、仁爱、奉献,不仅诠释了衢州的历史人文传统,展现了衢州人历经磨砺的精神追求和品格锻造,而且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本质要求,得到了全体衢州人的认同,擎起了当代衢州人共有的精神家园。

衢州市在公民道德建设方面的实践经验给了考察组很大启示。我们认识到,公民道德建设和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绝不是互不相关的“两张皮”,两者之间乃是一种密不可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内在关系。只有将两者有机统一起来,才能取得良好的成效。而要实现这种统一,又必须坚持两个结合:第一,上下结合,即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相结合。一方面,道德建设必须有坚实的群众基础,这就要求突出广大群众的地位和作用;另一方面,道德建设又必须有强大的主导和保障力量,这就离不开党委政府在思想、机制、载体、资金等方面的引领与支持,两种路径必须有机结合。第二,普遍与特殊相结合。一方面,公民道德建设必须坚持正确的方向,这就要求必须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导和引领作用;另一方面,公民道德建设又必须立足于特定土壤之中,才能够将社会主义所要求的核心价值观与传统价值观相交融,进而将其转化为心灵自觉,形成价值判断与行为取向的基本依据。

(二)基本特色:高度的自觉意识

发现和传播“最美”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全社会对道德的认同和提升的过程。“最美”人物的频频涌现,说明真善美始终是人们不变的行为准则和价值追求,关键是以高度的自觉意识激发“最美”。从一般认识规律上看,从自发到自觉代表着认识的升华,高度的自觉意识则代表着认识的成熟和深化。考察组在调研过程中发现,在衢州道德文明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中,始终贯彻着一种高度的自觉意识。高度的自觉意识构成了衢州样本的基本特色,这又集中体现在“最美”现象之中。下面我们将以“最美”现象为例予以说明。

1.以高度的道德自觉培养“最美”

每个人都有善的天性、爱的冲动,但把这种天性和冲动转化为持续的行动,则需要社会的培育。衢州市对此具有高度的自觉意识。他们明确指出:“最美的产生,不仅要有发现‘美’的慧眼敏思,更要有滋育‘美’的道德底蕴。”[2]基于这一认识,衢州积极发挥其“东南阙里、南孔圣地”的优势,大力弘扬儒家文化精华,将传统文化教育与公民思想道德教育相结合,在全社会促进形成人心向善、见贤思齐的良好氛围。自2004年“南宗祭孔”恢复以来,衢州每两年举行一次学祭、一次孔子文化节,每五年举行一次社会各界公祭,通过这些活动,让“有教无类”“德行天下”等传统文化的精华植根于人民群众的心田。同时连续十年开展建设学习型城市活动,以“读书周”活动、“全民学习日”活动、人文大讲堂、百姓讲坛等为载体,促进群众学习,形成了“人人爱学习、满城飘书香”的氛围。定期开展十大道德模范、十大杰出青年、十大女杰等评选表彰活动,制定了衢州市民守则、见义勇为奖励制度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倡导市民爱国爱乡、诚实守信、奉献社会。

2.以高度的宣传自觉发现“最美”

从众多纷杂的社会现象中发现具有典型意义的事件需要敏锐的判断力和高度的自觉意识。“最美教师”的先进事迹最早是作为“煤气中毒”事件被披露出来的。倘若报道局限于普通社会新闻的层面,那么“最美教师”将与衢州擦肩而过。令人庆幸的是,衢州新闻工作者以高度的宣传自觉发现了其所蕴涵的典型意义,并在第一时间向相关领导和上级部门进行汇报。衢州市委则以高度的政治敏锐性和强烈的责任感在第一时间对先进人物事迹给予大力褒扬和充分肯定,迅速组织新闻单位深入挖掘、连续报道,并专门作出《关于向“最美教师”陈霞姜文江忠红同志学习的决定》,在全市开展“做一个有爱心有责任心的衢州人”学习实践活动,号召全市人民向“最美教师”学习,在工作中、生活中负责任、有爱心、讲奉献,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从学习“最美爷爷”、学习“最美教师”,到学习“最美干部”,衢州党委、政府始终充当第一推手,广泛深入动员,推动学习实践,使各方面群众普遍参与,形成了从被动到主动、从个体到群体、从自发到自觉的道德建设新局面。

3.以高度的理论自觉提炼“最美”

先进典型的感召力在于他们身上所显现出的典型价值与道德力量。在实际生活过程中,这种典型价值和道德力量往往不会现成地摆在人们面前,而是需要借助于理论的穿透力予以揭示和升华。能否完成这一任务,则取决于是否具备高度的理论自觉能力。以“最美教师”事件为例,在宣传的初期还是停留在好人好事的层面,媒体的关注点也仅集中在一般意义上的救人。倘若局限于此,那么“最美教师”的典型价值将大打折扣。令人敬佩的是,衢州市十分注重发掘先进典型事迹背后的本质意义。他们很快发现“最美教师”救人事迹的背后,蕴涵着“爱岗敬业、忠于职守”这样的普遍价值,这种普遍价值同人民教师的身份相结合,就构成了更具感召力的典型价值。尤其可贵的是,衢州市在深入发掘“最美”精神价值的同时,更加注重发掘“最美”系列典型产生的机制性土壤,他们通过对先进典型产生的时代背景、人文环境、规律特点的调查提炼,使“最美”精神理论化、系统化、符号化,锻造出“大爱衢州”的精神内核。比如他们在提炼出“最美教师”典型价值的同时,又揭示出这些典型价值深深植根于衢州的沃土之中,深深植根于衢州百姓的心中,构成了衢州精神的真正灵魂。

4.以高度的实践自觉践行“最美”

道德建设贵在实践。没有实践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道德。衢州市在实践中坚持以“市民有德,城市才会有品;城市有品,发展才会有力”为基点,着力推动将学习身边“最美”转化为工作的动力、道德的实践和城市的品格。一方面,引导人们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在社会上做个好公民,在单位里做个好员工,在家庭中做个好成员,注重日常言行,注重道德积累,使美德内化于心、外化于形,在全社会形成知荣辱、树正气、作奉献、促和谐的良好风尚。另一方面,强调政府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民”,坚持在服务民生中践行“最美”。以衢州市衢江区为例。衢江区在教育上推行“零门槛”入学,是极少数不设立外来务工子弟学校的地区,无论是硬件设施还是师资力量,对本地居民子女和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一律实行无偿共享,一律“零门槛、同待遇”进入公办学校就读。在医疗上推行“先看病后付费一站式支付”服务。衢江区卫生系统于2012年3月15日开始率先推行“先看病后付费一站式支付”服务,打破了以往“先交钱后看病”的既有模式。此举的可贵之处在于医院相信患者、关爱患者,使公立医疗部门回归了治病救人的本源。

在衢州调研期间,我们感受最深的关键词就是“自觉”。自觉有丰富的内涵,可以从不同层次、不同形式来区分,也可以从不同领域、不同角度去认识。在衢州,自觉体现为理论自觉、宣传自觉、文化自觉、价值自觉等。在所有这些自觉之中,最为炫目的是道德自觉。道德自觉反映了道德主体对于时代的伦理使命和教化责任的自觉担当和深切认同,反映了道德主体引领社会进步、提高精神境界的崇高使命和历史责任。“最美现象”在以下四个方面彰显了社会主义的道德自觉:在道德领域中,自觉与其说是理论认识上的升华,不如说是实践行动上的责任;公民道德建设,既需要大力倡导,更需要努力践行;共同理想只有变成共同行动才有力量,崇高追求只有付诸实践才有价值;只有在脚踏实地的践行中才能真正形成凝聚人心、聚合社会资源、引导和推动社会发展的精神动力。在实践的背后蕴藏着责任的力量。考察组认为,正是对人民群众的高度负责精神,铸就了自觉意识的灵魂,造就了道德实践的动力,也构筑了衢州道德高地的基石。一般来说,大家最熟悉的,往往也是最陌生的;最应该做到的,往往又是最难以做到的。责任如此,自觉也是如此。令人敬佩的是,衢州做到了。

(三)基本途径:塑造“平民英雄”先进典型

人民是真正的英雄,人民群众中蕴藏着无穷的智慧和力量。衢州市在道德建设中牢牢坚持以人为本,积极发挥人民群众的创造精神,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善于发现人民群众中蕴藏的积极向上的思想精神,引导群众自我教育、自我提高,把群众认同视为道德建设落地生根的关键,把从群众中发现道德楷模视为道德建设的重要途径。衢州市认为,道德建设需要理论指导,更需要有道德楷模,需要榜样的引领,因此在道德建设中必须十分重视以典型的力量来引领公民道德建设。他们认为一个道德楷模的确立和成功宣传,对于提升一个城市的社会风尚和道德水准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衢州在道德建设上的一个重要经验就是成功塑造了一批具有时代意义的“平民英雄”,开拓了一条典型塑造的新路径。

1.从普通人中间发现典型

令人感动的道德故事每时每刻都在发生,有太多的大爱德行值得我们去发现、挖掘和宣传。从哪些人中间去发现典型?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衢州的看法是人民群众是道德实践的主体,是道德实践的创造者,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践行者,抓好道德实践创新,必须面向最广大人民群众,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衢州的做法是“眼睛向下”,积极发现平凡中的不平凡,挖掘普通人的“闪光点”,推崇基层中的“凡人善举”,褒奖群众身边看得见、摸得着、学得到的“平民英雄”。衢州的“最美”群体无一不是普通群众。“最美爷爷”是普通农民,“最美教师”是普通的小学老师,“最美护士”是普通的医院护士,“最美干部”也是普通的乡镇干部。恰恰因为他们普通,才能更好地发挥榜样的作用,彰显道德的力量。因为人民群众会发现榜样并不遥远,榜样就在身边,榜样可亲、可近、可学。正如衢州市领导同志指出:“当今社会需要什么样的榜样?从我们的实践看,只有来自老百姓身边的先进人物和感人事迹,才有说服力、感染力和生命力,才经得起实践和历史的检验。”[3]

2.面向现实生活提炼典型

从普通人中间发现先进典型的路径使衢州涌现出一批“平民英雄”。接下来的问题是向这些“平民英雄”学习什么?这就涉及一个提炼典型的问题。衢州市在此方面摸索出了新的经验。他们认识到在以往的宣传工作中存在一些误区,例如把先进典型塑造成不食人间烟火的“高大全”。这些典型固然十全十美,但却远离普通群众,且抽象呆板。就像邓小平曾经指出的那样:“宣传好的典型时,一定要讲清楚他们是在什么条件下,怎样根据自己的情况搞起来的,不能把他们说得什么都好,什么问题都解决了。”[4]

衢州的做法是始终坚持平民化、生活化的路径,关注并放大生活中的真善美,努力挖掘先进典型身上蕴涵的朴素价值观,成功塑造了一批可亲可学的典型形象。比如,对于“最美爷爷”占祖亿,强调他“一辈子做好事的老农民”形象;对于“最美干部”周言松,突出他“一辈子扎根基层为民服务”的可贵精神;对于“最美教师”群体,不仅宣传他们的救人事迹,而且报道学校的科学管理和人文关怀,同时凸显其中朴素却具有道德高度的语言,如“我们学校没有大楼,我们也不是大师,但我们不可以没有大爱”“家长不能当老师,老师就来当家长”“一个都不能少”“不嫌弃、不抛弃、不放弃”。这些源自现实生活的先进典型非常生动、形象和鲜活,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3.立足群众视角宣传典型

发生在平凡之中,体现于危难之际的“最美”典型涌现出来之后,衢州市立即组织开展“学最美爷爷 倡文明新风”和“学最美教师,做一个有爱心、有责任心的衢州人”等宣传学习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强调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以群众观点、群众语言、群众视角组织宣传报道,把先进典型最可爱、最平实、最纯正的东西展现给人民群众,把抽象的道德要求转化为可信、可亲、可学的先进典型;同时积极引导人民群众向身边的“最美”典型学习,做一个负责任、有爱心、讲奉献、有道德的人,真正让先进典型宣传入耳、入脑、入心。从调研中可以看到,学习“最美”、践行“最美”、争做“最美”正在成为越来越多衢州人的自觉行动,并显现出从“最美典型”到“最美群体”,再到“最美衢州”积极演化的态势。

衢州市“平民英雄”群体的涌现及其在道德建设中所发挥的标杆作用表明:第一,公民道德建设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不能仅仅停留在口头上、会议上和报刊上,关键在于真正落到实处,落实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之中,落实到每一个人的实际行动之中。要完成这一任务,就必须坚持群众路线,眼睛向下,扎根生活,通过持续不断的社会化、大众化、日常化过程,将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转化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最终内化为公民的内在信念和自觉行为。第二,从平民中寻找英雄,从平凡中发现伟大。伟大和平凡之间并不存在不可逾越的鸿沟,伟大往往出自平凡。先进典型来自群众,他们本身就是群众的一员。“最美现象”说明,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本职工作做起,遵守工作和生活的基本道德规则,就能成为一个有道德的人。他们的伟大并不表现为惊天动地的壮举,而是由平凡细小的事例汇集而成的。但是,先进典型的表率作用一旦变成广大人民群众的自觉行动,其改造世界、创造时代的力量将是巨大的。

(四)基本保障:全面完备的体制机制

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最美”群体在衢州的集中涌现有其内在的根源和土壤。在核心理念层面可以说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觉引领,在具体行为方面可以说是先进典型的高尚品德,在文化传统方面可以说是对儒家文化精华的自觉继承。除此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层面,即体制机制层面。一个完备的体制机制,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推进人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念和对公民道德规范的自觉遵守,进而保障人民民主、自由、平等的权利,维护社会公正、法治、和谐的环境,激发人们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精神。衢州充分意识到制度建设的重要意义,将制度建设放在优先位置,建立了一套全面完备、运行高效的体制机制。正是由于衢州具有了较为完备的体制机制,才保障了“最美”现象不断涌现,且呈现星火燎原之势。

1.深入发掘“最美”背后的体制机制因素

文化学的研究表明,在一种文化形态中,核心理念处于最内层,具体行为及其产物处于最外层,在两者之间,还存在一个制度的层面。相对于具体的行为,制度层面处于隐含的位置,看不见、摸不着,却实实在在地影响乃至决定着具体的行为。比如,“最美教师”的感人事迹就存在一个偶然中的必然。就事件的触发因素(煤气中毒的发生)而言是偶然的,但“最美教师”成功救人则蕴涵着必然因素。假如老师不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假如老师不知道学生家长的电话,假如老师不知道学生的家庭住址……这一系列假如,如果有一项成真,那么“最美教师”事件就不复存在。“最美教师”的出现,恰恰是因为这一系列假如都不是真的。而决定这一切的,则是学校较为完备的管理制度。其中最直接的是建立了“十大知晓学生档案”。这“十大知晓”是:知晓学生的出生年月,知晓学生的家庭背景,知晓学生的成长和学习经历,知晓学生的上下学路径、交通方式和目的地,知晓学生的学习情况,知晓学生的健康情况,知晓学生在学校的朋友,知晓学生的特长和兴趣爱好,知晓学生的饮食喜好,知晓学生最适合的教育方式和最忌讳的教育方式。

2.大力完善推广激励和保障制度,确立长效机制

衢州市在道德建设过程中,高度重视制度建设,着力推动长效机制的形成。他们认为道德建设的成果要保持、巩固下去,必须物化、转化、具体化,成为法律法规、单位规章、村规民约和风俗习惯,细化为可操作的规则和要求,渗透到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这样才能为人们所遵循,才能在现实生活中根深叶茂[5]。为此,衢州一方面采取多种形式建立社会各界扶持“道德模范”的长效机制,不断营造“好人有好报”的浓厚氛围。政府部门发挥职能作用,在生活、工作上对“道德模范”予以帮助;金融机构出台政策支持“道德模范”开展自主创业;各文明单位与“道德模范”长期结对帮扶。另一方面,设立专门基金及制定相关政策,专门帮扶有困难的“道德模范”。比如专门设立了见义勇为基金和好人基金,确保不让“英雄流血又流泪”,激励人们崇尚美德、弘扬正义之心。

衢州的实践表明,道德建设这个宏大命题要真正“落地”,必须狠抓制度建设,使抽象的价值观念细化为可操作的规则要求。只有如此,道德建设才能够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五)核心推动力:全方位多角度的立体宣传

马克思曾经指出:“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6]衢州市对此的解读是:宣传也是生产力。在他们看来,那些发生于平凡之中、体现于危难之际的道德行为,是我们这个时代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全面推进衢州经济和社会建设的最为强大的精神力量。对道德楷模的有效宣传,将积极引导人们在学习典型的过程中美化心灵,在主题教育中升华认知,在价值提升中凝聚共识,所有这一切,最终将转化为衢州人内化于心、外化于形的自觉行动和工作动力。

1.以高度的自觉意识发现和推广道德楷模

如何从众多的先进事迹中选择最具典型价值的事迹予以重点宣传,这是宣传工作首先遇到的问题。衢州的做法是重心前移,以高度的自觉意识和敏锐的判断力去发现和推广道德楷模。比如,他们在众多社会新闻中发现了“最美教师”的典型价值,并在第一时间邀请国内各大媒体记者采访,新华社、人民日报社、中央电视台、浙江日报社等媒体纷纷报道,《新闻联播》和《新闻1+1》专题报道,《光明日报》连续刊发8篇文章,短短一个月的时间,“最美教师”就震撼衢州、感动浙江、传播全国,成为舆论关注的热点。

与此同时,他们也非常注重发挥本地媒体的特有优势。外来记者由于时间紧,对当地情况不熟悉,从而难以作系统深度报道。因此,组织本地媒体撰写反映全面、富有深度的系列新闻稿,就很有必要。《衢州日报》为此曾连续发表了三篇“学最美教师”、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述评文章:《衢州:被空前聚焦》《衢州,何以被聚焦》和《衢州:聚焦之后》,系统回顾和阐述了衢州的“最美群体”是怎样被聚焦、为什么会被聚焦和被聚焦之后怎么办的问题,产生了非常好的宣传效果。

2.以全方位、多样化的立体宣传模式营造道德风尚

衢州的道德建设之所以走在全国前列,和宣传思想工作发展创新分不开。衢州的宣传思想工作大胆探索、勇于创新,开创了一种全方位、多样化的立体宣传模式。不再是宣传部门单方造势,一家独唱,而是发挥网络、手机报等各类型媒体多声部合唱,宣传部门担当引导角色,各类媒体密切配合,形成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化、多载体的新型的宣传格局。主要方式有:第一,媒体宣传扩大道德影响力,本着“全媒体聚焦,力求感化人心”的原则,发挥新闻舆论的主渠道作用。在市内媒体重要版面、黄金时段,开设“最美衢州人”等专题栏目,报道百姓身边的好人好事。邀请全国主流媒体到衢州采访,推动“最美”精神走出衢州,走向全国。第二,社会宣传增强道德感染力。开展创先争优“闪光言行”展示评选活动,推出衢州群英谱,启动“最美衢州人”十大人物评选活动,举办创先争优群英会,展示新时期党员干部“最美形象”,掀起崇尚先进、学习先进、争当先进的热潮。组织文艺工作者创作了一批反映“最美衢州人”的文艺作品,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再现道德楷模的先进事迹。第三,互动宣传增强道德震撼力。通过新闻发现、现场播报、现场感言、微博互动等形式,使“道德楷模”的先进事迹给人民群众的心理形成震撼,从而使他们自觉向先进典型学习。第四,网络宣传扩大道德传播力。着力打造“文化三衢·书香网络”品牌,依托重点新闻网站加大网上主题宣传、成就宣传和典型宣传的力度,如衢州新闻网《看见》《劳模的价值观》等系列报道,用身边的人和事教育身边的人,形成了昂扬向上的网上主流舆论,受到了网民的广泛关注。

3.以从下到上的群众路线打造核心价值观念

对于宣传思想工作来说,存在一个立场和方法的问题,即为谁而宣传和以怎样的方式来宣传。衢州市在此充分继承了我们党的群众路线并有所创新。他们始终坚持人民群众是宣传思想工作的服务对象、依靠力量和最终评判者。他们强化百姓视角,将话筒和笔墨投向群众,从群众中发现典型人物、提炼典型人物的价值。同时注重发挥群众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引导他们以主人翁的身份参与到道德建设的事业中来。

衢州宣传部门每当推出重要举措时,总是将群众接受的因素考虑在内,并且从实际出发,因地、因时采取相对应的措施,在措施和群众之间建立起一个个“链接”,从而使相关活动可以有效地影响普通群众的内心,这也是衢州从实践中摸索出来的经验之一。比如,在对“最美”典型的宣传过程中,衢州始终注意让最广大群众积极参与进来,以各种形式将“最美”感人事迹传达到人民群众中间。在组织开展“学最美爷爷,倡文明新风”学习评议活动中,精心组织市作家协会、学校、医院、交警、建行、公交公司、出租车行业和社区代表座谈交流,来自社会各界的代表畅所欲言,谈心得体会,谈经验和建议;会后代表们将活动精神及时传递到各条战线,通过他们的精心讲述和积极行动,各界争相开展了向“最美爷爷”学习的热潮,并在实际行动中积极推广。

再如,在“做最美衢州人——我们的价值观”大讨论活动中,就把道德实践活动推进到价值观层面的公众讨论,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动性。围绕“我们需要什么样的价值观”“什么样的价值观最能体现衢州人的精神追求”,各行各业纷纷行动起来,以各种形式“为最美衢州人画像”。学生们在主题班会上畅谈理想和追求,社区居民办起了好人好事“群英会”,乡里乡亲修订了村规民约,工会、团委、妇联、教育、卫生等部门评选了身边的道德楷模,各自提炼富有内涵的价值观。据不完全统计,衢州各地围绕“做最美衢州人——我们的价值观”共举办各类学习讨论820余场(次),直接参与者达到42万多人。市委宣传部还组织实施了万人问卷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8762份。经过“认知—实践—提升”这样几个循环,最后提炼确定的衢州人价值观核心词“诚信、责任、仁爱、奉献”,集中体现了衢州人民的精神风貌,凝聚了衢州社会道德的主流,具有深厚的社会基础,得到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认可,彰显了“当代衢州人的价值观”。

衢州市公民道德建设之所以能够走在全国的前列,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全方位、多角度的立体宣传模式。这种新型的宣传模式在公民道德建设和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工作中发挥了核心推动作用。衢州市宣传工作的实践经验表明,在推进公民道德建设的宣传中,一定要处理好内容、形式之间的关系。首先,内容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是核心。公民道德建设的宣传工作只有奠基于广大人民群众生活状态和道德经验,才能够拥有深厚的基础和强大的生命力。其次,形式创新是关键。公民道德建设的宣传工作一定要大胆创新,一定要通过多样化的形式,使道德内容具体化、形象化,才能感染群众,改造其原有的道德认知和认同,形成新的道德认知和认同。

纵观人类文明史可以发现,一个国家、一个社会、一个民族要生存发展,要繁荣昌盛,要以高昂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离不开特定价值观念和道德法则的维系。一套稳定而持久的道德观念是方向、目标、理想和信念的集中体现。对于一个人来说,它是使人奋发向上的精神支柱;对于一个社会来说,它是维系社会秩序的坚强纽带;对于一个城市来说,它是体现城市精神风貌的内在灵魂;对于一个具有高度文化自信、胸怀远大理想的城市来说,道德建设必须先行。“最美”衢州堪称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