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人类进入文化经济一体化时代
文化产业是通过人们创造性的劳动,把知识、信息和意象等文化资源转化为具有交换价值的文化娱乐产品和服务的产业。[1]一些发达国家认为,从欧洲工业革命以来,单纯通过制造业带动国家和城市发展的路径已经走到尽头;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现代服务业成为国家和城市发展的主要动力。文化产业既是现代服务的核心内容之一,也为现代服务业发展提供动力。西方一些学者甚至认为,通过发展文化和文化产业来振兴城市,其重要性与欧洲文艺复兴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
产业结构演进是分工深化的结果。世界社会分工在经历了自然分工、工场手工业分工、机器大工业分工、区域分工和国际分工等以技术为逻辑的演变,到20世纪后期进入文化经济一体时代。我国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开始逐渐注意文化经济的发展,而藏族传统文化产业的发展是西藏从未间断过的民族产业,今天直接参与了文化经济时代的文化市场竞争,成为国内外文化产业的一朵奇葩。从国内外包括西藏经济发展历程来看,文化经济一体化时代的特点包括以下几点。
一是文化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动力。20世纪后期,许多发达国家开始进入以文化为中心的时代。经济文化含量越来越高,文化也越来越多地参与经济发展,并获得了产业化形式。经济文化化和文化经济化相互交融,形成了文化经济一体化浪潮。文化在综合国力中的作用越来越显著,正在与“硬力量”并列成为综合国力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软力量”,文化正在成为企业、地区和国家竞争力的核心要素之一,成为20世纪后期以来经济增长的全新力量。文化传播获得了产业力量和手段,产业发展获得了文化支撑,文化产业借势兴起,甚至成为一些发达国家的支柱产业。不仅如此,文化产业的波及效应和产业关联效应日益凸显,直接带动了发展,并借助文化的力量开始解构传统产业,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开始演绎产业结构调整的文化逻辑。[2]文化成为经济增长新动力在西藏也得到较为明显的体现。
二是文化需求成为主导需求。一方面,随着物质生产力的发展,人类得到全面解放,可供支配的闲暇时间越来越长。闲暇时间的增加,为人们进行文化消费提供了时间保障。另一方面,发展经济学的研究发现:当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时,文化消费支出占居民消费总支出的比重将达到18%;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时,居民文化消费占总支出的比重将达到23%。资料统计表明,近年来,美国和西欧一些国家的文化消费占家庭消费的30%左右。[3]休闲时间的保障和经济收入的提高为文化需求的实现提供了物质条件,文化需求开始替代物质需求成为社会的主导性需求。而西藏民族文化犹如一个巨大的艺术宝库,成为吸引国内外文化市场需求的重要元素。一方织锦,一款民族服饰,一件手工器皿,一个古老传说,一处原始自然古朴的美丽风光,民族传统文化及手工艺品一旦通过物质包装、信息化处理或媒体宣传进入市场,以书籍、电影、电视、画报、录音、录像、时装、玩具、模型、歌舞、戏剧、展览、服装、服饰、工艺品为载体,制成各种文化商品或文化服务,其市场价值之大是难以估量的。[4]西藏文化需求成为国际文化需求的重要吸引力之一。
三是产品的文化含量越来越高。技术成为文化价值实现的手段,带动了工业内部的产业结构调整。在经济一体化浪潮和强劲的文化需求带动下,消费者对物质产品的文化含量要求越来越高,消费的“脱物化”趋势日渐明显,文化对产品价值形成的贡献越来越大。这种趋势,不仅引发了相应的技术革新和发展,改变了相关行业的价值链,带动了生活资料领域的产业结构调整,而且推动了生产资料的产业结构调整。技术开发也越来越集中于如何推动抽象文化在具体产品中的实现以及如何才能实现文化价值。技术成为实现文化价值的手段,文化成为技术开发的核心,文化取代技术成为工业结构调整的主导力量。[5]比如,日本动漫业的发展,就是循着人们喜好漫画,进而经过商家挑选,选择出经过时间检验确实是人们普遍接受的作品,然后再通过动画技术进行处理,使之实现动画效果,使本来并不生动的画面变得生动起来,成为国内外文化消费者的新宠。这样的文化产业发展轨迹使动漫业如今成为日本现今最重要的支柱产业,并且几乎垄断了整个世界的动漫市场。
值得注意的是,西藏文化也在大发展,短短几十年实现了跨越千百年的人间奇迹,唐卡、佛经、藏药、藏毯、藏香、藏纸、雕刻、藏饰、建筑、藏戏、歌舞、影视、出版等富有浓郁传统文化色彩的文化产品通过现代理念、现代技术的融合,得到了前所未有的传承和发展,令世人瞩目和惊叹,凡是带“藏”字的文化产品几乎都风靡全球,藏文化越来越成为不同种族、不同国家、不同民族都喜爱、都享用、都欣赏和研究的“热门共享”文化,西藏成为国内外探索神秘雪域高原的旅游胜地。如拉萨藏毯厂生产的藏毯就是作为民族文化艺术的标志之一,被装饰于北京人民大会堂西藏厅,还作为纪念品赠送给香港特区政府。
四是第三产业由服务于物质生产转向以文化为中心。工业经济时代的第三产业主要是围绕工业化而发展的,主要服务于工业化的需要,所以当时的第三产业以金融保险业、交通运输业、通信业、商业等为主。随着文化经济一体化浪潮的推进,文化开始主导经济,从而带动了第三产业结构的调整。第三产业开始由服务于物质产品转变为服务于文化,第三产业内部结构随之发生了变化:一方面,一大批原来在第三产业中比重较小的娱乐业、文化设计业、传媒产业、广播影视业等迅速崛起,超过社会服务业成为第三产业的“领头羊”;另一方面,崛起了一批全新的、服务于文化的第三产业,如网络文化业、信息文化产业等。不仅如此,文化还渗透到传统的第三产业,如餐饮业、商业、通信业中,提升了这些产业的文化层次,衍生出商业文化、网络文化、饮食文化等新的文化形态,推动了这些行业的文化转型。[6]西藏作为我国以藏民族为主的少数民族聚居区,由于其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注重第三产业是符合西藏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并在国内也是比较早地开始注意第三产业发展的省份。著名学者孙勇在著作《西藏:非典型二元结构下的发展改革》中就提出,“在西藏社会由非典型二元经济结构向农业、农村非农业和城市产业这种多元结构的跨渡的过程中,商业可以作为战略产业之一,通过其稳定发展,既保证区内人民生活和生产的基本需求,又引导和促进其他产业的扩大再生产,使西藏的区域优势得以发挥”[7]。而近年来,西藏的第三产业也开始逐渐由服务于物质生产转向以文化为中心,如文化旅游的崛起,影视、音乐、餐饮等文化产业应运而生。与国内外产业发展不同的是,西藏第三产业的发展不是由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的循序发展而生的产物,而是西藏经济自身发展的必然结果。
文化经济一体化时代到来,直接推动文化产业成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支柱产业和强势产业,使人类从以前的以政治、经济为中心的时代,开始进入以文化为中心的时代。西方一些学者甚至认为,通过发展文化和文化产业来振兴城市,这与欧洲文艺复兴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8]从世界范围来观察,美国文化产业的视听产品出口额仅次于航空业和食品业,英国的文化产业年产值只排在汽车工业之后,日本的文化产业更是超过汽车工业占据首位。各国文化产业的发展推动了全球经济结构的大调整,文化产业的异军突起,将为世界带来全新的面貌和体验。文化在经济的舞台上已不只是配角,更要担当日趋活跃的一个主角,未来生产必然开始向着品质化、趣味化、环保化、精神化、经验化等方面发展,文化成为一个最强大的产业形态。文化产业作为潜力巨大、发展速度较快的优质产业,有望成为未来国家经济发展的主导角色。
在我国,产业结构调整是我国当前面临的艰巨任务,在我们高度关注技术变革对产业结构影响的同时,以文化产业迅猛崛起为代表的文化经济一体化时代的到来,为我国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思路。在新形势下,我国开始重视文化产业的发展,2000年10月,中共十五届五中全会第一次提出“完善文化产业政府,加强文化市场建设和管理,推动文化产业发展”。2001年3月,文化产业发展正式被纳入全国“十五”规划纲要。2002年11月,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要求“完善文化产业政策,支持文化产业发展”,增强我国文化产业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文化产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战略地位得到充分肯定。因此,可以说我国的文化产业是在世界战略格局向全球化、信息化、市场化发展的宏观环境中起步的。由于历史原因,我国文化产业发展水平总体上低于国际上先进国家,与欧美等发达国家相比有明显的差距。文化产业落后于国家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群众对社会文化的需求,文化发展在体制上和动作能力上都有很大改进和提高的空间。“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学习和借鉴先进国家文化产业发展的经验,对于发展我国文化产业的意义毋庸置疑。西藏文化产业发展离不开国内外文化产业发展的大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