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近年来,研究“频道品牌”的文章林林总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给电视界的理论建设注入了源源活水。然而,本书的文稿送到案头,还是有令人眼睛一亮的感觉。即将付梓时,本书的作者之一徐丽玲邀我作序,虽有些勉为其难,但为了支持地方电视台的发展,也就欣然允诺。
本书的作者并非理论巨擘、学术泰斗,而是来自江苏扬州的一群电视从业者和学校教师,但扬州电视台建台以后尤其是近十多年来,可圈可点之处可谓不胜枚举。在一个仅覆盖450万人口的舞台上,扬州台屡创佳绩。除了有竞争力的收视纪录,中国新闻奖、“五个一工程奖”、中国电视金鹰奖、星光奖、飞天奖、彩虹奖、华表奖……一个个令同行艳羡的奖项证实了他们的实力,记录下他们探索的足迹——对媒体的认知、对形势的研判、对未来的把控、对机遇的创造……所有这一切培育出今天的“扬州模式”。
在中国,电视台分为国家、省、地、县四级,电视频道也有几千个。像扬州这样的中小城市,居民家庭都能通过有线网络收到几十套卫星电视节目,抛开政治与经济地位的巨大差距不谈,地方小台与CCTV、东方卫视、芒果卫视这样的强势电视媒体同台竞技,“覆盖范围”这一看似简单的“面积之差”造成的影响却是本质性的,甚至是生死攸关的——因为决定电视台整体实力的重要因素是其广告吸纳水平;决定广告吸纳水平的是投放广告的商业客户。而对广告客户而言,如果你不能使他明确感知广告诉求准确的到达对象及精确的到达率,那他除了“覆盖范围”不会做出其他选择。
上述观点在今天看来或许已经是路人皆知了,但扬州台的探索无疑是先人一步的。早在“卫视”远未遍地开花的1999年,该台在提供给江苏省人民政府的决策咨询报告《关于构建新型广播电视运作机制的探索》中就明确提出了电视传媒的“产品观”、“商品观”、“市场观”,“品牌”概念由此衍生。此后10多年间,扬州台的操作实验又步步深入,以客户为导向,节目资源、栏目资源、频道资源被充分调动起来,终于形成了央视、卫视所不可替代的“本土品牌”。“眼界决定境界”,“思路决定出路”,我想,如果主其事者没有开阔的视野,没有深邃的思想,没有对自身发展路径的深刻反省和批判,一切都只会是空中楼阁。本书的出版或许正是一个佐证。
建议同行们读一读这本书,或许从中我们能发现电视创新的突破点和地方电视发展的新路径。
2013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