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左翼文学编年史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后期创造社《文化批判》创刊 进行“伟大的启蒙” 挑起“革命文学”论争

1928年1月15日

《文化批判》在上海创刊。综合性月刊。后期创造社重要理论刊物。编辑署名丁悊,实由朱镜我编辑,冯乃超协助编辑前3期。创造社出版部出版。本期104页,约71000字。

主要撰稿人有成仿吾、李初梨、冯乃超、彭康、朱镜我、郭沫若、李铁声、龚冰庐等。

《文化批判》的创刊不符合鲁迅、郭沫若、蒋光慈等当初倡议复活《创造周报》、共同战斗的协议。该刊文章言词激烈,将矛头主要对准鲁迅。

成仿吾在创刊号《祝词》中,引用列宁“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的名言,强调理论学习、宣传、斗争的重要性。认为《文化批判》的任务就是“贡献全部的革命的理论”,“这是一种伟大的启蒙运动”。

他说:要对历史算一笔“总账”。根据是“没有革命的理论,没有革命的行动”。

“《文化批判》当在这一方面负起它的历史的任务。它将从事资本主义社会的合理的批判,它将描出近代帝国主义的行乐图,它将解答我们‘干什么’的问题,指导我们从那里干起。

“政治,经济,社会,哲学,科学,文艺及其余个个的分野皆将从《文化批判》明了自己的意义,获得自己的方略。《文化批判》将贡献全部的革命的理论,将给与革命的全战线以朗朗的光火。

“这是一种伟大的启蒙。

“全国觉悟的青年,大家起来拥护《文化批判》!”(第1~2页)

创刊号发表的论文还有冯乃超的《艺术与社会生活》、彭康的《哲学底任务是什么?》、朱镜我的《科学的社会观》、李铁声的《宗教批判》。

《文化批判》的创刊标志着后期创造社的开始。它实际上起到了机关刊物的作用。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影响深远的“革命文学”论争遂由该刊首先挑起,它是论争的主要阵地之一。出至第5号后停刊。

关键词:《文化批判》创刊 “伟大的启蒙运动” 后期创造社 挑起“革命文学”论争

1928年1月15日

冯乃超《艺术与社会生活》(文后署的写作日期是18th,Dec,1927。即1927年12月18日),载《文化批判》创刊号,第3~13页。

作者在文中说,他在社团中“分担的任务是在艺术的分野上讲话”。文章用黑体字标出:本文是讲“我们在转换期的中国怎样建设革命艺术的理论”,“就中国混沌的艺术界的现象作全面的批判”。

文章引用《共产党宣言》的观点,并以列宁论托尔斯泰为榜样,来考察文艺与社会的关系。文章点名批判叶圣陶是“一个最典型的厌世家”;鲁迅“常从幽暗的酒家的楼头,醉眼陶然地眺望窗外的人生”,他的作品“反映的只是社会变革期中的落伍者的悲哀”;郁达夫对于社会的态度与《沉沦》的主人公没有区别;张资平“没落到反动的阵营里去”了;只有郭沫若才是具有反抗精神的作家。

文章的具体论点有以下几点。

第一,为着分析文学革命以后的中国文坛,只需“抽出几个代表作家并指出他们的倾向和社会的关系”就够了。

第一个是叶圣陶:“从主张提倡自然主义的一派——文学研究会的团体中,可以抽出叶圣陶。他是一个静观人生的作家,他只描写个人(——当然是很寂寞的有教养的一个知识阶级)和守旧的封建社会,他一方面和新兴的资产阶级的社会的‘隔膜’。他是中华民国的一个最典型的厌世家,他的笔尖只涂抹灰色的‘幻灭的悲哀’。他反映着负担没落的运命的社会。别一方面他的倾向又证明文学研究会标榜着自然主义的口号的误谬,这是非革命的倾向!”

第二个是鲁迅:“鲁迅这位老生——若许我用文学的表现——是常从幽暗的酒家的楼头,醉眼陶然地眺望窗外的人生。世人称许他的好处,只是圆熟的手法一点,然而,他不常追怀过去的昔日,追悼没落的封建情绪,结局他反映的只是社会变革期中的落伍者的悲哀,无聊赖地跟他弟弟说几句人道主义的美丽的说话。隐遁主义!好在他不效L.Tolstoy变作卑污的说教人。”

第三个是郁达夫:“郁达夫的悲哀,令一般青年切实地同感的原因,因为他所表现的愁苦与贫穷是他们所要申诉的,——他们都是《沉沦》中的主人公。但是,他对于社会的态度与上述二人没有差别。”

第四个是郭沫若:“我们若要寻一个实有反抗精神的作家,就是郭沫若。《王昭君》《聂嫈》《卓文君》里面的叛道的热情就是作者对于社会的反抗的翻译。创造社的Romanticism运动在当时不失为进步的行为。”

第五个是张资平:“其次,我们可以举出一位通俗作家张资平。他自从写了一本暴露中国基督教信徒的内幕的小说《上帝的儿女们》以后,一向不见有会心的名作,只给一般人描写学生的平凡生活,小资产阶级的无聊的叹息和虚伪的两性生活。他的任务在革命期中的中国社会当然会没落到反动的阵营里去。”

很显然,除郭沫若而外,其余的作家都是过时的,没落的,甚至是反动的。

他说,中国社会还没有雄健的资产阶级,也就没有诞生资产阶级艺术家。“中国的艺术家多出自小资产阶级”层中。“那些小资产阶级的文学家,没有真正的革命的认识时,他们只是自己所属的阶级的代言人。那么,他们历史的任务,不外一个忧愁的小丑(Pierotte)。”

“五四”以来的作家,都是代表小资产阶级的“忧愁的小丑”。因而,现世的青年能够接受的文学现状就是:“他们晨昏视听着的,不是呶呶的封建残渣的什么智仁勇一类的‘告青年’,就是君子啦,小人啦一类的‘放屁’话。同时无政府主义,虚无主义的跳梁,淫荡文学,性欲丛书的跋扈,等等……埋目葬耳地监禁着青年们的视听。”

第二,那么,“在转换期中的中国的艺术的分野上,应该怎样建设我们的指导理论”呢?作者引用马克思、列宁、普列哈诺夫的话,用了“分野”“阶级的代言人”“资产者团”“生产工具”“小资产阶级”“资产阶级”“普罗列搭利亚特”“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人生观与世界观”等新名词、新术语,先是否定“艺术的艺术”和“人生的艺术”。他认为,所谓“艺术的艺术”者是“回避了现实的社会投身在麻醉的安慰里”,而“人生的艺术”出自托尔斯泰。托氏“排斥一切世纪末期的——颓废派,象征派,耽美派的——诸倾向,换上一个欺瞒大众的宗教代言者的艺术”。列宁论述了“托尔斯泰的思想的阶级的性质”。托尔斯泰“主张的农民那种独善态度是反动的,同时他自身的思想在社会进步的观点,在历史进行的观点上看来也是反动的。在这里,托尔斯泰的艺术观的谬误,大抵可以明白了。然而,托尔斯泰以外还不乏大同小异的见解,他们不是资产者社会的阿谀人,就是Don Quixote一类的人道主义者”。

第三,“革命的艺术家是哪一种类的人物”呢?他说,“没落社会”的艺术家,“他们的任务除了制造新兴的刺激与颓废的欢乐以外,再没有可做的事情”。反之,“属于新兴阶级的哲学者与文学家负有批判旧社会制度与旧思想的任务”。“伟大的艺术家,他们所以伟大的缘故,并不在发明何种流派,而在他们代表同时代的一种社会的伟大的人格,就是说他们以热烈的革命精神,熔铸表现时代的Tempo(引者注:意大利语,节奏)的作品。”

第四,文章最后说:“艺术是人类意识的发达,社会构成的变革的手段。”它以“严正的革命理论和科学的人生观作基础”。如果仅仅在“艺术的分野”内谈问题,而“不在文艺的根本的性质与川流不息地变化的社会生活的关系”上去分析,则永远无法解决文艺的问题,无法建设革命文学。

这是直接引起“革命文学”论争的第一篇文章。

关键词:冯乃超《艺术与社会生活》 考察文艺与社会的关系 鲁迅“醉眼陶然” 叶圣陶、郁达夫、张资平或者过时或者是反动的 直接引起“革命文学”论争

1928年1月15日

彭康《哲学底任务是什么?》,载《文化批判》创刊号,第14~24页。

本文共三节,每一节的开头都引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的话作根据。引用的话是:“哲学家不过把世界种种地解释了,但紧要的是把这个世界变更。”“同哲学在‘普罗列搭利亚特’里找着了物质的武器一样,‘普罗列搭利亚特’,在哲学里,也找着了它底精神的武器。”“不把‘普罗列搭利亚特’‘奥伏赫变’,哲学决不能实现;没有哲学底实现,‘普罗列搭利亚特’自身也不能‘奥伏赫变’。”

文章的第一节说:“社会成立于阶级底对立,所以一切的意识形态都带有阶级性。可是社会愈进化,阶级底对立也愈锐激,支配阶级想维持他的权力,把他底制度永远化,把社会关系绝对化;它底这个实践的要求,当然要有理论的表现,当然反映到支配的意识形态——哲学。”(第15页)

第二节说:“批判不仅是解剖刀,乃是一种武器。一方面对于旧社会加以严格的不容赦的痛击,他方面又指示建设新社会的原理。哲学正是这种理论。哲学为一切底根原,为社会底文化全体系底批判。它所表明的世界观及人生观,不只是解释就算了事,它要指出世界怎样动,人怎样行。它不仅说明事实底现在是怎样,还要考察过去的来源的是怎样,将来会怎样。要这样才可以知道事实底真意义和真价值,要这样才可以为行动底原理,这样才是真正的批判,这样才是哲学底革命性。”(第17页)

文章的第三节说:“哲学及一切意识形态是社会底产物,受着社会的基础底规定;所以在什么样的社会里便有什么样的哲学。社会为哲学底基础,而哲学又要变更社会,这个好像是互相矛盾,其实是理论与实践得了辩证法的统一。理论可以指导实践,也可以阻碍实践。不能与实践统一的理论,不是抽象的空想,便是失了能力的旧社会底意识形态。批判这种理论,推翻这种意识形态,固然是哲学底任务,可是一切的思想都有它底社会的根据,它底根据不除,它还可以苟延残喘。哲学要为批判的武器,要完成它底使命,非得有物质的势力不可!非借物质的武器将一切产生了观念的哲学及有毒的思想之社会的根据颠覆不可!这是哲学底真正的意义。”(第24页)

结论是:“哲学底任务是在把这个世界变更。”(第24页)

本文哲学术语成堆,举其要者有:概念诗(Begriffs-dichtung);意识形态(Ideologie);批判不仅是解剖刀,乃是一种武器(Kritik ist kein anntomisches Messer,sie ist eine Waffe);形而上学(Metaphysik);批判的方法(Kritische Methode);普遍妥当的价值(Allgemeimgiiltige Werte);批判之学(Kritisehe Wissenschaft);批判主义(Kritizismus);先验主义(Transzendentalismus);观念论(Idealismus);即自的(An sich);同一律(Law of identity);思维与存在(Denken und sein);经验批判论(Empiriokritizismus);先验论(Transzendentalismus);真理的怀疑主义(Skeptizismus);独我论(Solipzismus);经验我(Empirisches Ich);绝对我(Absolutes Ich);先验的统觉(Transzendentale Apperzeption);意识一般(Bewusstsein übcrhaupt);理性底真理(Vérités de raison);事实底真理(Vérités de fait);社会底存在所规定(Bestimmen);对象底认识(Erkenntnis des Gegenstandes);认识底对象(Gegensttand der Erkenntnis);同一哲学(Identitätsphilosophie);凡是现实的都是合理的(Was uernünftig ist,ist wirklich;was wirklich ist,ist vernünftig);我思,故我在(Cogito,ergo sum);生产就是生产物自身(Erzeuguwg ist das Erzeugnis selbst);体验(Erlebnis);存在就是能被知觉的(Esse-percipi);社会只是人的社会(menschliche Gesellschaft);人也只是社会化了的人(Vergesellschaftete Menschheit);契机(Moment);生产力(Produktionskraft);哲学是解放底头脑,普罗列搭利亚特是它底心脏(Der kopf ser Emanzipation ist die Philosophie,ihr Derz das Proletariat)等。

关键词:彭康 哲学的任务是变更世界 哲学术语成堆

1928年1月15日

朱镜我论文《科学底社会观》,载《文化批判》创刊号,第34~52页。

文章从物质与精神、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要素及其相互关系,以及生产的过程、阶级的产生、社会的构成等方面,系统地论证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批判了唯心主义的认识论。这在当时是宣传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文章,曾受到瞿秋白的称许。

作者稍后发表的著译还有《政治一般的社会的基础——国家底起源及死灭》、《关于精神的生产底一考察》、《德模克拉西论》、《艺术家当面的任务——检讨〈检讨马克斯主义的阶级艺术论〉》(署名谷荫)、《社会与个人底关系》、《中国社会底研究》、《绘画底马克斯主义的考察》(傅利采作)、《关于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底任务之大纲》(卢那卡尔斯基作)、《马克思底诞生纪念》以及《关于帝国主义的文献》等。

关键词:朱镜我 科学的社会观

1928年1月15日

李铁声哲学论文《宗教批判》,载《文化批判》创刊号,第53~69页。

本文的论题是:

一 宗教底批判是一切批判底前提

二 历史的唯物论和宗教

三 宗教底起源

四 现代社会和宗教

五 宗教与国家

六 结论

文章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论,论证了宗教是社会生活的产物,宗教与经济、阶级、政治的不可分离的关系,宗教的起源(“不是宗教造人,是人造宗教”),宗教与现代社会与国家的关系,以及宗教消灭的条件等。指出“宗教是颠倒的现实”,宗教是阶级的意识形态的表现,强调“宗教底批判是一切批判底前提”。

此后,在“革命文学”论争中,作者还有《目的性与因果性》、《辩证法的唯物论》(译)、《Romanticism的变革》(巴尔特尔作)、《社会底自己批判》《〈哲学底贫困〉底拔粹》(马克思著)和《社会革命底展开》等著译在创造社刊物刊载。

关键词:李铁声 宗教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