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评鲁迅《呐喊》
1926年11月21日
西谛(郑振铎)《〈呐喊〉》(书评),载《文学周报》第251期(第4卷第1期)《闲谈》专栏,第48~50页。
评论说:“《呐喊》是最近数年来中国文坛上少见之作,那样的讥诮而沉掣,那样的描写深刻,似乎一个字一个字都是用刀刻在木上的。中国的讽刺作品,自古就没有;所谓《何典》,不过是陈腐的传奇,穿上了鬼之衣而已,《捉鬼传》较好,却也不深刻,《儒林外史》更不是一部讽刺的书,《官场现形记》之流却是破口大骂了;求有蕴蓄之情趣的讽刺作品,几乎不见一部。自鲁迅先生出来后,才第一次用他的笔锋去写几篇‘自古未有’的讽刺小说。那是一个新辟的天地,那是他独自创出的国土,如果他的作品并不是什么‘不朽’的作品,那末,他的在这一方面的成绩,至少是不朽的。”(第49页)
又说:《阿Q正传》“是《呐喊》中最出色之作”,它在中国的影响与功绩将有类于龚察诺夫的《阿蒲洛莫夫》与屠格涅夫的《路丁》之在俄国了。“《阿Q正传》在中国近来文坛上的地位却是无比的;将来恐也将成世界最熟知的中国现代的代表作了。”(第49、50页)
关键词:鲁迅 中国自古没有讽刺作品 《呐喊》是不朽的讽刺小说 《阿Q正传》具有世界意义
1926年12月5日
仲云《新文艺的建设》,载《文学周报》第253期(第4卷第3期),第81~87页。
本文探讨的是“中国新文艺应该怎样才能厕身于世界文学之林而不为时代落伍者?”简言之,要明确时代精神,知道中国的环境是怎样,作家的地位如何。新文艺建设当以三事为准:(一)文艺的社会化;(二)革命的精神;(三)世界主义的倾向。“最重要的却是那种鼓舞人生使为前进的活动的强烈的力量。这种力量便是所谓革命的精神。”(第85页)
关键词:文艺要反映时代精神,鼓舞人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