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特区外资引进、产业转型与贫困劳动力就业
——以深圳为例
袁易明 何蕾[1]
(深圳大学中国经济特区研究中心 深圳 518060)
摘要:FDI的收入分配效应出现了三种争论性观点:FDI的引进拉大了地区以及居民收入差距,不利于减贫;FDI有利于缩小贫富差距、减少贫困;FDI对收入分配影响不确定,其效应与FDI质量、发展阶段和市场环境有关。本文以深圳经济特区为例,考察不同产业发展阶段FDI引进对贫困人口就业的影响,进而探讨FDI的减贫效应。实证分析表明,不同发展时期FDI产业出现由劳动力密集型向资本、技术密集型变迁的特征,在此过程中对低收入劳动者的就业作用出现下降趋势,其综合减贫功能减弱。
关键词:经济特区 FDI 产业转型 就业
在过去30余年中,深圳凭借毗邻港澳的地缘优势和特区的政策效应,由一个边陲渔村一跃成为中国发展最快的城市,同时也是吸收外商直接投资(FDI)最集中以及外商直接投资发展最快的城市之一。截至2009年,深圳共利用外资627.7亿美元,其中对外借款66.75亿美元,外商直接投资456.3亿美元,外商其他投资104.7亿美元。外资通过提供资本、技术外溢、产业演进、制度变迁等多种传导机制影响深圳经济,为深圳经济的起飞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经验表明,FDI对于深圳经济的促进作用相当明显,对深圳经济增长的贡献巨大。但是,经济发展并不必然带来收入分配的改善以及贫困人口的减少。FDI作为一种资本投入,与国内投资相比,对于整体经济发展的作用机制以及收入分配的影响有着明显的差异,进而对减少贫困产生不同的影响。本文以深圳为例,考察FDI在促进深圳经济发展、产业转型的同时,对深圳收入分配的影响,特别是对深圳贫困人口就业,以及对深圳在本地区乃至全国范围内的减贫效应的影响。
文章主要包括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对FDI引进对当地的收入分配以及减贫效果的讨论;第二部分是对深圳市劳动力阶段特征与FDI产业阶段特征的考察;第三部分是对FDI与贫困劳动者就业之间关系的实证分析;第四部分是结论与政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