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对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直接投资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三节 软权力理论

一 软权力理论提出的背景

20世纪70年代,美国在战略武器方面同苏联相对优势的丧失、严重的通货膨胀、以美元为中心的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的解体、经济的滞胀,使美国丧失了在全球经济制度中的霸主地位,美国人在自信心方面受到了沉重的打击。20世纪80年代末,美国又面临德国和日本的新挑战。此时,美国历史学家保罗·肯尼迪(Paul Kennedy)发表了名著《大国的兴衰:1500~2000年的经济变迁与军事冲突》,其中阐释了霸权国家由于政治、经济、军事的过度延伸而导致优势地位丧失的“铁律”,造成强烈而广泛的影响,甚至出现了美国衰落论。美国学者约瑟夫·奈(Joseph S.Nye)对此提出质疑,认为这个观点是错误的,因为除了军事实力之外,美国还拥有其他诸多权力资源,这就是与硬权力相对的软权力资源。

二 软权力理论的核心内容

1989年,约瑟夫·奈在《注定领导:变化中的美国权力的本质》一书中提出了软权力理论。该理论的要点是:①软权力通过吸引和诱惑而不是强制或劝说发挥作用。一国可以通过文化、意识形态以及制度本身的投射性使外部行为者产生学习和效仿的愿望,从而实现国家的战略目的。②软权力反映了一国倡导和建立各种国际制度安排的能力,这也正是新现实主义和新自由主义所阐述的权力新形式。③软权力具有认同性。认同性可以是对价值和体制的认同,也可以是对国际体系判断的认同。认同性权力有助于一个国家获得国际上的合法性[7]。约瑟夫·奈认为,一个国家的软权力主要有三个来源:一是对他国具有吸引力的文化,二是在内外事务中遵守并实践这些观念的政治价值观,三是正当合理且具有道德上的权威性的外交政策。与硬权力不同,许多软权力资源并不属于政府,而且并不总是产生政府想要的政策结果。

三 从“软权力”到“巧权力”

2003年以后,随着美国对伊拉克的战争陷入困境,美国学术界开始重新审视布什政府的反恐战争。2004年,美国资深媒体行政官苏珊娜·诺索尔(Suzanne Nossel)从新自由主义的视角提出了“巧权力”概念。她认为,巧权力意味着美国的单边行动并不总是最有效的手段,只有通过诸如联盟、国际制度、审慎的外交以及理想主义观念等手段,把其他国家纳入实现美国目标的过程中,才能确保和扩大美国的利益。诺索尔认为新自由主义理论产生了许多有价值的理念,但长久以来,这些理念都被“神圣化”了,因而无法在实际政策中体现出来,而通过建立“巧权力”这条逻辑主线,新自由主义所推崇的多边合作就可以成为学术和时政之间的连接点。

之后,约瑟夫·奈针对美国国际形象的下降和全球反美主义浪潮的兴起,不断强调硬权力与软权力结合的必要性,以及软权力中巧权力的重要性。2009年1月,在美国参议院外交事务委员会的听证会上,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首次提及巧权力,表明了对它的认同,并把它当作美国新政府的外交方针。

以奈的软权力理论为基础,周琪、李枏(2010)提出中国的软权力资源是中国的文化、经济发展模式和外交政策。

约瑟夫·奈的软权力理论及国内学者对中国软权力问题的研究,为中国政府在相关政策方面支持对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的直接投资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依据。


[1] 所有权优势主要指企业拥有或能够得到他国企业没有或者无法得到的无形资产和规模经济优势,企业拥有所有权优势的人员直接决定了其从事国际直接投资的能力。

[2] 内部化优势是指企业为了避免外部市场的不完全性对企业经营的不利影响而将企业优势保持在企业内,外部市场的不完全性会使企业的所有权优势丧失或无法发挥,企业通过内部化可以使其优势获得最大收益。

[3] 区位优势是指生产地点的政策和投资环境等方面的相对优势所产生的吸引力。

[4] 肖黎明:《中国发展对外直接投资的理论分析》,《上海经济研究》2007年第2期。

[5] 李珮璘:《新兴经济体对外直接投资理论研究评述》,《上海经济研究》2009年第10期。

[6] 姜达洋:《战略性新兴产业扶持政策的理论与实践溯源》,《山东财政学院学报》2011年第3期。

[7] 周琪、李枏:《约瑟夫·奈的软权力理论及其启示》,《世界经济与政治》2010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