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观点——关系论
一 实体论
任何系统都包括实体和关系两部分。简单的机械系统与复杂的生命系统都由要素组成,可以说要素是实体,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则是关系。人们认识与对待系统有两种不同观点:实体论和关系论。
实体论是物质实体论的简称,是以原子论和机械唯物论为其哲学基础,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一种常用观点和方法。实体论的基本观点是世界或宇宙是像钟表一样由可分解的实体组装构成的;实体是由物质组成,物质是由原子组成的,原子有确定大小与质量;物质实体是一切现象的本质,物质是第一性的;实体的功能或属性属于现象,现象是第二性的;第一性决定第二性,物质决定物质之外的一切现象。实体论的主要方法是分解还原法。实体论的典型代表是现代西医学。西医学在解剖学基础上认为:人体由各种脏器或组织实体构成,实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属于功能,功能附属于实体;疾病之源在于实体出了问题,从而影响了功能;各种实体都由细胞组成,细胞又由分子、原子组成;生理病理现象以及细菌病毒作用可以还原为物理化学反应;大脑思维意识是大脑细胞组成实体的功能或属性。实体论不仅是西医学的基础,同时也是研究一般构成系统的基础。实体论对科学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19世纪以后,实体论逐渐受到科学和社会发展的一系列冲击或挑战。
其一,是电磁场概念的冲击。电磁场是电与磁相互作用的范围,“场”没有确定的大小和质量,“场”不是由原子组成的实体,“场”是弥漫的、无边无际的,是非实体。
其二,是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的冲击。相对论认为,能量不是物质属性;能量和质量可以相互转换。依据量子力学:物质只不过是能量聚集态的体现;真空中没有物质,但真空中充满能量。量子力学奠基人之一海森堡认为,能量构成了所有基本粒子。量子力学还发现了微观粒子的测不准原理:测量结果与测量目的相关;客观研究结果与主观动机不可分割。
其三,系统科学的冲击。系统科学通常包括信息论,信息论认为:信息不是物质的功能或属性。系统可分实体与关系两大组成部分,关系不是物质实体的功能或属性,关系是什么?这是实体论难以解释的问题。
其四,社会发展的冲击。在生产力低下时期,物质匮乏,人生存的第一需要是吃穿等物质需求。随着社会发展,人有越来越多的精神需求,人们清醒认识到精神需求并不是由物质实体所决定的。
实体论属于主客二分哲学:物质实体是客观世界;人的精神是主观世界;客观世界决定主观世界,主观认识是客观的反映。
二 关系论
关系论是关系实在论的简称。中国学者罗嘉昌1996年在《从物质实体到关系实在》一书中阐述了关系论。
理解关系论需要两个基本前提。
首先,脱离物质崇拜或物质信仰,使用科学的物质概念。有学者依据物质信仰,在实体论受到冲击的情况下,修正物质概念,定义“存在就是物质”。若依据这个定义:生产关系是物质;上层建筑是物质;爱情、友情、慈悲之心是物质。任何存在都是物质,物质一词还有什么意义?在自然科学中:物质与质量不可分割,没有质量的事物不是物质;从不将抽象的“数”当物质;能量与信息不是物质或物质属性,而是与物质平等的。
其次,从还原论转变为整体论或系统论。整体论认为: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静止的存在;任何事物都处于一定环境之中,都有内外的相互联系与相互作用;绝对孤立的事物不存在。系统论认为:系统是人为的划分,系统不是所谓纯客观的、与人无关的存在;系统不仅由实体要素组成,而且存在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关系论有两个基本概念:关系与关系者。
关系,指事件或系统内要素之间、要素与整体之间、系统与外部环境、此系统与彼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联系。
关系者,就是事件或系统。关系者不等于物质实体;事件或系统的范畴远远超出物质实体的范畴。生命系统,生态系统,社会系统或社会事件等,都可以是关系者。关系者,在某种意义上是人为划分的。复杂系统不仅有很多要素,而且有很多层次,要素与层次都可以是关系者。
关系论的要点如下。
其一,关系具有普遍性。万物均处于某系统之中,万物均有关系。在微观、宏观、宇观的物质世界,物质离不开时间、空间关系,离不开四种基本作用力的关系。在生命世界,离不开系统内有序性、目的性、自组织突现等基本关系,离不开系统与环境的关系。
其二,关系具有相对独立性。关系不是物质实体的属性。套用第一性、第二性的术语,关系与实体都是第一性的;而属性是附属于实体的,是第二性的。关系可以脱离物质实体而独立存在。数学是数的关系,数学超越物质实体独立存在。信息、《周易》中的卦爻、阴阳都是超越物质的独立关系。关系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关系没有确定的大小、形状、质量。关系是“形而上”或曰形上;而实体是“形而下”或曰形下。
其三,关系是能量、信息、时间、空间的特殊表达,不能简单还原为物质实体。如果追问关系到底是什么?可以说:时间是现在、过去、将来的关系;空间是上、下、左、右的关系;场、能量、信息等,皆是关系存在的不同表现形式。光具有波粒二象性,也可以说是实体与关系二象性:光粒子是实体极限;光波是场、是关系。引力场、电磁场都是作用范围,与空间不可分割,是关系。意识是大脑自组织突现,是大脑网络关系的特殊表现。阴阳是关系,不能还原为正负电子;五行是关系,不能还原为五种元素。历史、文化、政治等复杂事物,主要是关系的存在与表现。
其四,关系具有多层次、多样性。系统中,有整体层次的关系,也有各个子系统层次的关系,在人体生命系统:有“形气神”之间的关系;有内脏之间的关系;有内脏与血液循环系统、呼吸系统、神经系统的关系;有内脏与细胞的关系;有细胞之间关系;有基因、核酸、蛋白质等分子层次的关系;有脑电、心电等体内电磁场与体外环境电磁场的关系;等等。
其五,关系是实在的。关系与实在不可分割:实在不限于客观存在;实在可以是主客观的相互作用的存在,是主客合一的存在;实在也可以是主观意识的存在。不论什么性质的实在,都不可能脱离关系而孤立存在。物质实体是一种实在:它脱离不了内部微观粒子的相互作用关系;脱离不了与外部的引力关系;脱离不了与能量的关系;脱离不了与时间、空间的关系。任何实在都处于一定的内外关系之中。
其六,关系先于关系者。关系者是事件或系统,事件或系统不能孤立存在,必定与其他事件或系统有关系,必定存在于系统内外的关系之中。对构成系统来说,在该系统形成之前,已经存在系统内外的关系,如汽车形成之前,已经存在零件之间的关系。对生成系统来说,任何一个生物在诞生之前,在有自身之前,就存在与前辈的关系,就存在生、老、病、死的关系,就存在生命活性所表达的特殊因果关系。
关系论属于主客交融或主客合一哲学:关系与关系者的划分,都是人主观针对客观对象所为;不存在脱离主观的、纯客观的关系。
三 实体论与关系论对立互补
实体论与关系论对立互补表现在如下几方面。
实体论是主客二分,关系论是主客合一,二者对立互补。
实体论以物质实体为第一性,关系论以关系为第一性,二者对立互补。
实体论方法以还原论为主,关系论方法以整体论或系统论为主,二者对立互补。
实体论的认识论是客体反映论,关系论的认识论是主客交融论,二者对立互补。
实体论类似光的粒子说,关系论类似光的波动说,二者对立互补。
粒子说与波动说不可通约:不能用粒子性指标,如质量、速度、动量、位置等,去描述波;也不能用波动性指标,如周期、频率、波峰、波谷等,去描述粒子。
实体论与关系论是不同哲学体系的理论,是用不同语言从不同角度说明世界。不同哲学体系的概念,虽然在某些方面可能有共性,但难以准确转换或翻译,不可通约:不能用实体论为基础的西医来评价、解释中医;也不能用关系论为基础的中医来评价、解释西医。比如,中医学中的“上火”,既不是西医所谓的细菌引起的发炎,也不是体温升高的发烧,要准确翻译为英语词汇,几乎不可能;只有理解中医阴阳五行论,将“上火”放在中医的世界中,才能明白“上火”是怎么回事。
实体论适用用于简单构成系统,如钟表可以分解为要素(实体零件),要素之间的关系(力学作用)是确定的。研究简单构成系统,往往转化为研究实体,以及实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并常常把一些相互作用(关系)认为是某实体的功能或属性。传统自然科学研究对象,往往是几个确定的、相对孤立的物质实体。在这种条件下发现的规律都是有适用条件的,比如关于发条的弹性定律,就与发条的工作温度有关。
对于复杂系统,多是将其简化为简单构成系统,然后用实体论的观点和方法研究之,比如西医学。有些社会学研究,不论自觉还是不自觉,借鉴西医学的研究方法,形成社会学的结构功能学派。西医学和社会学的结构功能学派,都将功能认作结构的属性,往往偏重实体结构,而忽视其他方面。比如西医学认为,心脏的功能是像水泵一样推动血液循环,这就忽视了血液本身还是心脏搏动的能源,也忽视了血管的作用,更忽视了脾肾对心的影响。有些社会学家认为,经济的功能是提供社会所需要的物质财富,经济在社会系统中功能相当于心脏在人体生命系统中的功能,从而忽视了经济对环境的依赖与破坏,忽视了经济与文化的相互关系。
将关系简化或误判为实体的功能,是西医学和一些社会学理论具有局限性的重要根源。实体论盛行,关系论势微,这是目前对复杂系统认识的主流。在医学领域,西医与中医对立互补,有益于人体健康长寿。在社会学领域,实体论若能与关系论对立互补,有益于国家繁荣稳定、长治久安。
四 关系论与中国社会
在中国历史上主客二分哲学始终没有发展起来,主客交融的天人合一论是社会主流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儒、道(老庄)、佛、周易、中医学等都是以天人合一论为理论基础。天人合一论与关系论,是不同时代所使用的不同名词,其侧重点虽然有所不同,但都是以关系为中心。
西汉大儒董仲舒提出了较完整的天人合一论:天与人是个整体,二者相互影响;宇宙(天)与人同构,具有同类性、可比性;天人相应,自然(天)拟人化,天能感应、监管人类活动,人的活动(德政、祭祀等)也能影响天。儒学的核心是人与人的关系,“三纲”、忠、孝、仁、义、礼等皆指人与人关系。老庄学派与道家的核心是人与自然的关系,“道法自然”“无为”等主要指人类活动应尊重自然、少干涉自然。佛学的核心是“身”与“心”的关系。周易的核心是卦爻变化与人吉凶祸福之间的关系。中医学的阴阳、五行皆指关系。“敬天爱民”是皇帝的座右铭:“敬天”就是敬畏大自然、尊重大自然,是人与自然的关系;“爱民”是统治与被统治关系的关系。中国古代社会的长期稳定,与重关系、轻实体有密切联系。
现代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改革也好,开放也好,实质都是调整关系。农民说:“一大二公,一穷二白;包产到户,丰衣足食。”计划经济转变为市场经济,市场经济是靠“看不见的手”(供需与价格关系)来调节。建设和谐社会,和谐就是指各层次、各方面关系的和谐。改革、开放、和谐,其哲学基础不是实体论而是关系论。
应用关系论来认识和理解社会,必然是因人而异的。因为关系论本身就是主客交融的,不是对纯客观对象的纯客观描述。常言说,“十个西医一个法;十个中医九个方(剂)”。西医的治疗方法是依据仪器对实体的检查诊断,只要医院对病灶实体的检查结果一样,其治疗方法通常也就一样。中医所开方剂是依据中医师的“望、闻、问、切”四诊,这四诊是医生与病人的一个互动交融过程,而不是纯客观的仪器检查。四诊过程是医生的“辨证”过程,要分辨、确定患者的阴阳、表里、虚实、寒热、经络、脏腑等“证”,然后或选方用药或针灸。中医的“证”不是实体病灶,而是关系和谐与否。关系不能靠仪器检查,只能靠医生的感知、经验、悟性等。社会系统与人体生命系统可类比,应用关系论认识、理解社会,也就会出现类似“十个中医九个方”的现象。
对中国现代社会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办法,不同人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贫富差距过大是首要问题,或主张均贫富,或主张维持现状;有人认为,经济落后是首要问题,GDP增长是主要出路;有人认为,环境危机是首要问题;有人认为,政治改革是首要问题;有人认为,信仰缺失是首要问题;有人认为,人口过多是首要问题;有人认为石油等资源短缺是首要问题;有人认为,提高国内百姓幸福指数是首要问题;有人认为,争取更有利的国际政治与经济环境是首要问题;等等。怎么办?
中医学有如下启迪。
其一,需要丰富的经验和较高的悟性,要能深刻了解政治、经济、文化、百姓、环境等各方面存在的问题,并能敏锐把握各方面的相互关系。
其二,复杂系统的状态调节(改革),可以从多种环节入手,有多样的方法,有多种途径可以达到同一目标。
其三,“复方”用药,统筹兼顾各方面情况,彻底改变“单打一”“一刀切”等简单因果决定论的作风。
用什么方法对待和处理复杂系统中的关系,这是下一节的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