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焚书注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与焦弱侯太史〔1〕

此月初一日〔2〕,弟已随柳老与定林、无念诸僧同登江舟〔3〕,欲直至建昌〔4〕,然后由浙江至秣陵会兄〔5〕,大叙所怀矣,乃忽尔疾作,遂复还旧隐〔6〕。此点点机会亦且不得如愿,弟于世间友朋缘薄,已可知也。今诸公既往,若相聚处少我一人,岂不恨哉!昨阅《近谿子集》〔7〕,深叹此老日进一日,脱化如此〔8〕,故知人不可以无年也决矣〔9〕。弟岂遂以此一病遽长别乎〔10〕!若幸获愈,决以此秋杪相见也〔11〕。如能来一同上路,更所驰望〔12〕,但未敢期耳〔13〕

日者如真寄我《笔乘》二册〔14〕,中间弟所读者过半相合〔15〕,亦又以见兄于友朋无微善而不彰也〔16〕。然其如弟之大言不惭〔17〕,空负知人之明何哉〔18〕

楚侗令师近有《二鸟赋》〔19〕,兄曾见否?弟实感此老不忘我针砭也〔20〕,当时遂妄肆批题〔21〕,缴而还之,又有数字附克明呈上〔22〕。今并述之于兄,以为当否何如?

侗老作用〔23〕,乃大圣人之作用,夫谁不信之者,纵非自心诚然〔24〕,直取古人格式做去〔25〕,亦自不妨,如隋王通氏岂非千古人豪乎〔26〕!但欲以此作用教人,必欲人人皆如此作用,乃为圣人大用,则是本等阔大之样翻成小样去矣〔27〕。是以承教中戏为题刺〔28〕,亦无已之意也〔29〕。入京幸执此呈上〔30〕,便见区区千里之来〔31〕,本无所求,有莫知其然而然者〔32〕。剥肤拐腹〔33〕,虽罗旴江亦未能如余之真切苦心也〔34〕,亦可谓愚矣!旴江乃状貌一似救焚拯溺之人耳〔35〕,大抵自求快活者〔36〕,又安肯到处与人作对头耶〔37〕!但不如此则终无自成之期〔38〕,亦终无成人之期〔39〕。说到此,又翻令人思近老与侗老之为得也〔40〕

克明初七日已入京去。世间豪士不多得,得一豪士又祗如是过日〔41〕,此临济门下所以毕竟无临济儿也〔42〕。三圣兴化〔43〕,亦仅仅当门户耳〔44〕

夫所贵乎讲学者,谓讲此学耳。今不讲此学,而但教人学好,学孝学弟〔45〕,学为忠信,夫孝弟忠信等岂待教之而能乎?古人即孝弟等指点出良知良能以示人〔46〕,今者舍良知而专教人以学孝学弟,苟不如此,便指为害人,为误后生小子,不知何者为误害人乎!则自古圣人皆误害人之王矣,可胜叹哉〔47〕

孔子教人〔48〕,教人求仁〔49〕,惟求之而不得,则无可奈何。待价而沽、不欲求售者〔50〕,以天下之无豪杰也。求豪杰必在于狂狷〔51〕,必在于破绽之夫〔52〕。若指乡愿之徒遂以为圣人〔53〕,则圣门之得道者多矣。此等岂复有人气者〔54〕,而尽指以为圣人,益可悲矣夫!

注释

〔1〕本文于万历十四年(1586)写于麻城。 焦弱侯太史:指焦竑。太史,官名。西周、春秋时太史掌管起草文书、记载史事、编写史书,兼管国家典籍等事。后代历有沿革。明代修史之事归翰林院,时人喜用古代之称翰林官为太史。焦竑于万历十七年(1589)始任翰林院修撰,此称“太史”,是编纂《续焚书》时加上去的。这是追称法,《焚书》、《续焚书》中不乏其例。 万历十四年,罗汝芳将到南京讲学。李贽与周思久、定林、无念等同登江舟,准备到江西建昌会罗汝芳,而后到南京会焦竑等同听罗汝芳讲学,后因病未果。此信即写于病后。信中一方面表示了未能参加南京盛会的遗憾,一方面透露了他与耿定向在讲学、思想上的矛盾。李贽辞官以后寓居耿家,并担任了对耿家子弟的教学。但万历十二年(1584)耿定理病逝后,耿定向即开始对李贽施加压力。袁中道《李温陵传》载:“子庸(定理)一死,子庸之兄天台公(定向)惜其(李贽)超脱,恐子侄效之,有遗弃之病,数致箴切。”(《珂雪珂集》卷一七)这就是说,耿定向要李贽改变他的思想与教学内容,以免使他的子侄走上“异端”的道路。李贽在这封信中指出了他与耿定向的分歧在于:耿定向要“但教人学好,学孝学弟,学为忠信”,“苟不如此,便指为害人,为误后生小子”。由此开始,李贽与耿定向之间的激烈论战展开。

〔2〕此月:五月。杨起元《罗近谿先生墓志铭》:“丙戌,麻城周柳塘公来访,同舟下南昌,游西浙,至留都(南京)。日与朱子廷益、焦子竑、李子登、陈子履祥、汤子显祖等谈学城西小寺。未几,同志咸集,会凭虚阁,会兴善寺。门人集《会语续录》,赵瀫(hú)阳公(即赵志皋,赵于本年三月任南京国子监祭酒),刻于太学。”(《近谿子集》附录一)罗汝芳《会语续录》题辞说:“夏仲,余同年友柳塘周君来自楚黄,访余从姑(山名,在江西南城东五里),且欲偕游白下。”杨起元说“丙戌”(即万历十四年)与周柳塘、焦竑等相聚,赵志皋刻《会语续录》;罗汝芳说这次相会是在“夏仲”;由此可知,李贽所说“此月”即五月。

〔3〕柳老:指周思久(1527~1592),字子征,号柳塘,麻城(今湖北麻城)人。周思敬之兄。嘉靖三十二年(1553)进士,曾官琼州(今海南省)知府。晚年筑室龙潭湖,自号石潭居士。工诗,善书。与李贽、耿定向都有来往。著有《石潭集》、《求友录》、《柳塘遗书》等。《黄州府志》卷一九,《湖北通志》卷一五一,《麻城县志》康熙版卷七、乾隆版上卷一五、光绪版卷一八、民国版《前编》卷九等有传。 定林:即周安,南京人。据耿定向《赤脚僧传》,定林原为焦竑南京馆舍的“都役”(造饭者),后来又随耿定向居天窝山中。(见《耿天台先生文集》卷一六)李贽曾写有《定林庵记》,通过对定林庵的记游,赞扬周安不以仆役之贱而志于大道,斥冠冕之士虽“口谈仁义,手挥麈尾”,但不过是为了显示其“尊且贵”之相,并从而引出“道不虚谈,学务实效”的理论归结。(《焚书》卷三) 无念:名深有(1544~1627),俗姓熊,麻城人。龙潭湖芝佛院守院僧,僧号无念。曾为周思久礼请李贽居芝佛院。后入黄蘗山,建法眼寺。著有《醒昏录》、《黄蘖无念复问》等。《麻城县志》康熙版卷八和光绪版卷二五、《五灯严统》卷一六、《五灯全书》卷一二〇等有传。

〔4〕建昌:今江西永修县。

〔5〕秣陵:古县名,辖境今南京市。

〔6〕旧隐:旧时的隐居处。这里指李贽当时寓居的麻城维摩庵。

〔7〕《近谿子集》:罗汝芳的文集。罗汝芳,号近谿。

〔8〕脱化:发展变化。

〔9〕无年:无年寿,寿命不长了,即年老之意。罗汝芳生于正德十年(1515),至李贽写此文时已七十一岁,故言。

〔10〕遽(jù):仓猝,突然。

〔11〕秋杪(miǎo):秋末,暮秋。杪,树枝的细梢。引申为末尾。

〔12〕驰望:书信表敬语,表示对对方的向往、想望。

〔13〕期:企求,希望。

〔14〕日者:近日。 如真:李登,号如真。见《与焦弱侯》注〔2〕。 《笔乘》:焦竑著,又名《焦氏笔乘》。笔记,六卷,续集八卷。该书仿《世说新语》体裁,从各种古书中搜集材料,编辑而成,记载了从先秦到元代许多历史人物的言行。在一些读书札记中对经义史传的缺误也有所考订。续集中还采录了一些医药故事和药方。

〔15〕“中间”句:指《笔乘》中有关的论述有过半与李贽看法一致。

〔16〕“亦又”句:指《笔乘》中有关友人的论学的言论的辑录。

〔17〕大言不惭:说大话而不觉羞愧。

〔18〕负:辜负,背弃。

〔19〕楚侗:即耿定向(1524~1596),字在伦,号楚侗,又号天台,湖北黄安(今湖北红安)人。嘉靖三十五年(1556)进士。历官御史、侍郎、户部尚书等,是明代重要理学代表人物之一。著有《耿天台先生全书》、《耿天台先生文集》等。《明史》卷二二一,《明史稿》卷二〇七,《明儒学案》卷三五,《湖北通志》卷八六、卷一二六,《黄安府志》卷一四、卷一九,《罪惟录》卷一〇,《麻城县志》康熙版卷七、乾隆版卷一五、光绪版卷一八、民国版《前编》卷八、卷九等有传。 令师:对对方老师的敬称。焦竑曾师事耿定向。令,敬辞。 《二鸟赋》:耿定向所著,当时从北京寄给了李贽。《二鸟赋》今不见,疑指《春鸟秋虫解嘲》赋,见《耿天台先生全书》卷一四。在该赋中,耿定向对李贽有所讥讽。

〔20〕针砭:用砭石制成的石针,古代用以治病,使用方法已失传。后用以比喻发现或指出错误,以求改正。

〔21〕批题:批评议论。题,评议。

〔22〕克明:即耿汝愚,耿定向长子。光绪八年重修同治《黄安县志》卷八《儒林》载:“耿汝愚,字克明,号古愚,恭简公(耿定向)冢子也。”

〔23〕侗老:指耿定向。耿号楚侗,因称之。 作用;作为,行为。

〔24〕诚然:确实如此。

〔25〕格式:处事的规则法度。

〔26〕王通(584~617):字仲淹,门人私谥文中子。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曾向隋文帝上太平策,不见用,退居河、汾之地,授徒自给。有弟子千余人,时称“河汾门下”,唐代政治家房玄龄、杜如晦、魏征、李靖等,皆出其门。隋代哲学家,主张儒、释、道三教合一,其基本立足点则为儒学,并“仿古作《六经》,又为《中说》以拟《论语》。”带有明显复古倾向。对此,李贽在《藏书》卷三二《王通传论》中曾给以批判:“文中子于道稍有见,其自负亦不小。然学未离门户,教不出垣墙,而责房、魏不能兴礼乐,舛矣。……彼其区区,欲以周公之礼乐,治当时之天下,以井田、封建、肉刑为后世之必当复,亦步亦趋,舍孔子无足法者。然则使通而在,犹不能致治平也,况其徒乎!”著有《中说》等。《旧唐书》卷一九〇上、《新唐书》卷一九六等有传。

〔27〕本等:本来相当、原本适合其身份地位。 阔大:形容知识、气度、性格等方面宽阔博大。 小样:小家子气。

〔28〕承教(jiào):接受教令。后用作谦词,表示接受教诲。 题刺:题写。刺,写。

〔29〕无已:不得已。

〔30〕入京:指焦竑到北京。 此:指李贽写给焦竑的这封信和上文所说的“题刺”。

〔31〕区区:自称的谦词。

〔32〕“有莫”句:意为不知道为什么而又这样做了。莫,不。

〔33〕剥肤拐腹:这里是推心置腹的意思。剥肤,语本《周易·剥》:“剥床以肤,切近实也。”谓灾祸已迫其身。这里不是这个意思。拐腹,不详。疑“拐”为误字。

〔34〕罗旴(xū)江:即罗汝芳(1515~1588),字维德,号近谿,江西南城(今江西南城)人。因旴江流经此,故以称罗汝芳为“旴江”。见《复陶石篑》注〔21〕。李贽对罗汝芳非常推重,罗逝世后,李贽曾著《罗近谿先生告文》,对罗汝芳的“舍身为道”精神给以热烈赞扬(见《焚书》卷三)。但也有非议处,如罗汝芳主张学应由无达有,李贽则认为学应由有入无,才能达到微妙的境界。这一点曾得到周思久的赞同,而遭到耿定向的反对。耿定向在《又与周柳塘》第十七书曾有辩说。(见《耿天台先生文集》卷三)

〔35〕状貌:相貌,容貌。 救焚拯溺:焚,指水灾;溺,指落水者。犹言救人于水火之中。

〔36〕大抵:大都,表示总结一般的情况。

〔37〕对头:冤家,仇人。

〔38〕自成;自己有所成就。

〔39〕成人:帮助他人成就。

〔40〕近老:指罗近谿。

〔41〕祗(zhǐ):只,仅。

〔42〕“此临”句:用禅宗公案“临济大悟”一事。临济,即临济宗,中国佛教“禅宗南宗五家七宗”之一,唐代和尚义玄(?~867)所创。义玄,曹州(今山东曹县)人。晚年居于真定府(今河北正定)的临济院,因称其所创宗派为临济宗,其禅风以“棒喝”著称。据《临济录》载,临济问其师黄檗希运:“如何是佛法的大意?”声未绝,黄檗便打。如是三度,临济乃辞黄檗,去见大愚禅师。大愚问:“从甚么处来?”临济答:“从黄檗来。”大愚又问:“黄檗有何言句?”临济又答:“某甲三问佛法的大意,吃三度棒。不知有过无过?”大愚说:“黄檗与么老婆心切(意为黄檗这么做还不够干脆利落),为汝得彻因,更来这里问有过无过!”临济即于言下大悟,说:“原来黄檗佛法无多子。”公案表明“佛法大意”在于以心传心、心心相印,无关语言文字。

〔43〕三圣:指创建儒、释、道的三位圣人孔子、释迦牟尼和老子。 兴化:振兴教化。

〔44〕当:当做,算是。 门户:途径,门径。

〔45〕弟:通“悌”,顺从和敬爱兄长。《论语·学而》:“入则孝,出则弟。”

〔46〕良知良能:儒家谓人类先天具有的道德意识,最先为孟子所提出,他认为人们都有“不虑而知”的“良知”,与“不学而能”的“良能”(《孟子·尽心上》)。良知,天赋之知;良能,天赋之能。

〔47〕可胜叹哉:多么地使人感叹啊!胜,盛,多。

〔48〕孔子:见《与陆天溥》注〔42〕。

〔49〕教人求仁:孔子思想的核心为“仁”。一部《论语》,对“仁”的论述与强调极多。如《八佾(yì)》:“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意思是说,做了人却不仁,怎样来对待礼仪制度呢?做了人却不仁,怎样来对待音乐呢?又如《述而》:“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意思是说,目标在“道”,根据在“德”,依靠在“仁”,而游憩于六艺之中。

〔50〕“待价”二句:语本《论语·子罕》:“子贡曰:‘有美玉于斯,韫匵(dú)而藏诸(把它放在柜子里藏起来)?求善贾而沽诸(还是找一个识货的商人卖掉呢)?’子曰:‘沽之哉(卖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我是在等待识货者哩)。’”待价而沽,亦作“待贾而沽”,等待善价出售,亦比喻怀才待用或待时而行。

〔51〕狂狷:指志向高远的人与贞节自守的人。语出《论语·子路》:“子曰:‘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

〔52〕破绽之夫:指其言行不完全合于封建传统的人。破绽,这里指毛病、漏洞,引申为不合规范。

〔53〕乡愿:指乡中貌似谨厚,而实与流俗合污的伪善者。语出《论语·阳货》:“乡愿,德之贼(败坏者)也。”后来,“乡愿”成为伪君子的代称。

〔54〕“此等”句:意为这些哪里还有人气的人。人气,指人的意气、气质和品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