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青海藏区县级党校建设的战略意义
进入21世纪,中国迎来和平发展的关键期,面对国内外形势的巨大变革,党中央提出践行科学发展观、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宏伟目标,要求进一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继续大规模培训干部、大幅度提高干部素质是一项重大的战略任务,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局。胡锦涛总书记2008年10月27日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指出:“一个政党、一个国家能不能不断培养出大批优秀的高素质领导干部,关系着这个政党、这个国家的命运。”
党校是培训轮训领导干部的主渠道、党的理论武装工作的重要阵地、党的理论创新的生力军、建设学习型政党的积极推动力、促进领导干部加强党性锻炼的熔炉,培养忠诚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德才兼备的党员领导干部和理论干部,党校责无旁贷,党校的作用不可替代。正如习近平2008年10月26日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指出的,“党校是党委直接领导下培养党员领导干部和理论干部的学校,是党委的重要部门。党校的这个性质,决定了党校教育不同于一般的国民教育。”面对新形势和新任务,中国进一步加快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是人才,重要的是干部素质,抓紧培养和造就一大批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人民群众信得过、善于驾驭复杂局面的领导干部特别是优秀中青年干部,是摆在各级党委面前的一项重大而迫切的任务。当前,党员干部队伍存在着不少与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不适应不符合的诸多问题,这主要体现在:有的干部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不够,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强;有的干部对基本国情认识不够深刻,紧密联系实际推动改革发展的能力不强;有的干部知识掌握不充分,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能力不强;有的干部对党的历史和优良传统、对群众工作的重要性了解不够深入,坚持和发扬党的优良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能力不强。发挥干部教育培训的主渠道作用,党校使命光荣、重任在肩。胡锦涛强调,“各级各类党校在大规模培训领导干部、大幅度提高领导干部素质中担负着重要责任,任务更重了,要求更高了。我们一定要把党校工作放到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中去认识、去把握、去部署、去推进。”
按照《党校工作条例》的规定,县级党校的主要任务是轮训副乡科级党员领导干部和基层党员干部。这是一项事关基层党建和基层政权稳定的战略性工作。在实际运作中,许多县级党校往往也将入党积极分子、科技干部、企业管理人才、农村中介组织负责人、乡村社会工作人员、大学生“村官”等纳入培训范畴。可以说,县级党校是党校系统的基点,是干部教育培训网络体系的基础,是中国共产党政治思想教育的前沿阵地和基层政权的政治屏障,建设好县级党校是实现大规模培训干部、大规模提高干部素质的目标和全面加强党建工作的基础工程,县级党校建设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县级党校的重要性在青海藏区尤为突出。青海地处中国西北地区的中心地带,在国家安全、生态保护、民族宗教关系、社会稳定、文化等方面,青海尤其是其藏区拥有重要而特殊的战略地位,事关中国和平发展的未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青海藏区生态保护得到加强,民生得到改善,经济得到发展,正处于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2]但总体而言,青海藏区地处高寒缺氧地带,经济发展初始条件不足,基础设施薄弱,生态环境脆弱,贫困面广度深,社会发育程度低,宗教的群众基础深厚、社会影响深远,影响社会稳定的因素比较复杂,党员干部总体上文化素质不高、开拓创新能力有待大幅提高,深入领会和全面执行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的能力偏弱,一些基层党员干部宗旨意识淡薄、群众观念较差、服务意识和能力较弱,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稳定总体部署的要求,基层组织和政权建设明显薄弱,农牧民自我发展能力有待提高,要维系长治久安,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党建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必须加强基层政权建设和社会管理,切实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可以说,加强藏区基层组织建设和政权建设,是巩固党在藏区执政地位、提高执政能力、实现藏区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根本性战略任务。青海藏区县级党校是党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阵地,更是党的执政地位的重要政治屏障,面对这样的复杂情势和任务要求,加强青海藏区县级党校建设有其必要性和紧迫性。
其一,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迫切需要。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新需求,而党的执政能力建设首先在于各级领导班子建设,关键在于领导干部政治思想素质的提高,重点在于党员干部理想信念的坚定、执政本领的增强、领导科学发展能力的提升。县级党校建设是实现大规模培训干部、大规模提高干部素质目标和全面加强党建工作的基础工程,承担着巩固党的核心地位、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提高执政水平的功能,是确保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成效的基础屏障。毛泽东主席1944年在谈到陕甘宁边区文化教育问题时指出,“把各乡乡长、支部书记集中起来训练……应该交给他们工作的方法,使他们懂得一个支部书记、一个乡长应该如何工作,使他们晓得工作的方式方法不能总是老一套,而是根据当前的情况如何工作,如何当乡长,如何当支部书记。”[3]这一论断至今仍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青海省幅员72.38万平方公里,2009年人口仅为557.30万人,地广人稀,六州藏区面积占全省的93.24%,人口仅为全省人口的34.34%,乡镇之间距离远,每个乡镇干部平均服务面积为205平方公里,居住分散,特别是牧区点多战线长,县级党校承担的党员干部教育培训任务更重,其加强势在必行。
表1 青海藏区党员干部情况一览表【1】
其二,是加强人才培养的迫切需要。培养和造就一支符合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干部人才队伍是推进青海持续快速发展的重要引擎,而人才匮乏、干部队伍专业素质较低是制约青海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总体而言,青海藏区党员干部特别是基层党员干部平均受教育程度低,整体文化素质低,藏区乡镇领导班子成员全日制教育学历多为中学毕业,村两委班子成员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占88.36%。由于藏区党员干部长期生活在民族意识、宗教氛围浓厚的环境中,党的理论、民族宗教政策、市场经济知识的普及任务极为繁重。强化藏区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大幅度提高其整体素质,是促进藏区发展稳定的治本之策。相比发达地区乃至青海的西宁市、海东地区而言,藏区本身教育培训资源较为匮乏,县级党校不仅承担了轮训副乡科级以下党员干部的任务,还承担国家公务员、党外代表人士、宗教界人士、非公有制企业干部的培训轮训任务,乃至农牧民技能培训的任务,面临着整合各类培训资源、把县级党校建设成为党员干部思想政治教育和农牧民技能培训主阵地的需求,其重要性愈发突出。
2010年7月29日于青海省门源县调研。
其三,是维护社会稳定的迫切需要。青海多民族聚居、多宗教并存,在维护中华民族团结、祖国统一和社会稳定大局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青海藏区少数民族多全民信教,尤其是藏传佛教历史久远、影响深远,[4]党校和寺院在思想教育上实际上存在着某种竞争。维护藏区稳定事关全国大局,不容忽视,且历来强调安藏必先扶青,青海是西藏稳定的战略支撑点。加强县级党校教育培训工作,大力培养少数民族理论骨干,使党的民族宗教政策深入人心,从而为藏区稳定和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创造基础条件,具有重要的意义。我们要将藏区县级党校发展列入优先序列,创造条件把党的学校办好。
其四,青海藏区县级党校建设滞后,亟须全面加强。全国县级党校大多存在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需要、培训水平较低的困境,也大多存在不受重视、基础设施落后、社会认知度低等难题。对青海而言,相关问题更为突出。在青海39所县级党校中,无校址、无办公场所或需迁址重建的就有23所之多。青海藏区县级党校办公场所的破旧不堪与寺院的金碧辉煌尤其形成强烈的反差,同为思想教育的场所和基地,这种对比令人震惊,下决心改变这种状况,是巩固阵地的需要,是彰显党的执政能力的需要。正如在调研期间化隆县委书记傅增泰指出的,“县委党校建设不好,是地方党委政府的失职。”[5]有鉴于此,青海藏区县级党校建设,不仅有其必要性,亦有其紧迫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