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渔业转型与渔民转型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二 海洋渔业的地位和功能

(一)海洋渔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渔业大国,海域辽阔,总面积达300多万平方千米,纵跨热带、亚热带和温带。沿海岛屿星罗棋布,大陆海岸线的总长度约18000千米,居世界第4位,加之气候条件适宜,海洋渔业资源丰沛,海洋生物种类繁多,记录有2万余种,约占世界海洋生物种类的1/6,使得海洋渔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海洋渔业不仅为人们提供了不可缺少的动物性蛋白,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我国人多地少的矛盾,而且也在增加渔民收入、促进地区经济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我国渔业的发展虽历史悠久,但长久以来一直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在整个国民经济中所居的层次很低。新中国成立以后,渔业才获得发展。

按照国家统计局发布的《三次产业划分规定》,我国第一产业包括农业、林业、畜牧业、渔业和农林牧渔服务业,通常也称为大农业。渔业是我国大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民经济中占有较重要的地位。按当年价格计算,2012年,全社会渔业经济总产值17321.88亿元,实现增加值7915.22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5.44%和15.02%。其中渔业产值9048.75亿元,实现增加值5077.95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4.77%和14.87%。2012年渔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9.73%,渔业增加值占农业增加值的10.06%,均比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水产品产量稳定增加。全年全国水产品总产量5907.68万吨,比上年增长5.43%,水产品供给得到有效保障。水产品及水产加工品对丰富国民的“菜篮子”,改善人民的生活质量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03年起执行新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总产值包括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这里选取2001—2012年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如表1-1所示。

表1-1 2001—2012年渔业与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变化情况

从表1-1可以看出,2001—2012年,虽然渔业总产值总体上呈现不断增长的趋势,年平均增长率达11.20%;但其在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中所占比重呈现波浪式下降趋势,自执行新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后,2003年,渔业产值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比重为10.57%,到2012年,该比重下降至9.73%,年平均下降率为0.92%。

(二)海洋渔业的主要功能

随着海洋渔业产业的不断发展,海洋渔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功能也发生着相应的变化,由过去单一的产品供给功能逐步发展为集生产、经济、生态、政治、文化于一体的功能。具体而言,可以归纳为以下五项功能特征。

1.水产品供给功能

水产业是提供重要动物蛋白源、保障国家食物供应的重要产业,海洋水产品具有资源量大、可再生、营养丰富等特点。海洋渔业通过向各级消费市场提供水产品,不仅满足了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食物需要,尤其是为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对优质食物的需要提供了可能,而且还为相关产业发展提供了加工原料。

海洋渔业是一种资源型产业,长期以来,在保障粮食安全、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都发挥了重大作用。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21世纪初中叶我国劳动年龄人口将达到10亿。[10]持续膨胀的人口对粮食的需求日益增长,要用仅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占世界22%的人口,这一矛盾使得我国的粮食安全形势尤为严峻。海洋渔业作为人类直接向大自然索取食物的一项基础产业有特殊贡献,其作用是不可替代的。

此外,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稳定发展,人民群众的物质需求不断增长,对食物的营养性、安全性要求越来越高。海洋渔业的可持续发展可以为人民提供健康、绿色的水产蛋白,满足人民的物质需求。将海洋水产品的生产供给纳入“大粮食”生产之中,有利于保障国家粮食的增长和食物发展战略的实施。因此,这一功能是渔业的传统功能也是最基本的功能,对保障我国粮食安全、促进社会经济稳定等具有重要作用。

2.增收创汇功能

海洋渔业通过创造就业机会,促进渔(农)民就业,增加渔(农)民收入,繁荣农村经济。海洋渔业是一个高效的传统产业,它可以同时带动渔轮修造、育苗、饲料、水产品贮运、水产品加工、渔具生产、医药、餐饮、信息服务等一系列相关产业的发展,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与此同时,渔业在农业各领域中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相较之下,渔业的经济效益远远高于其他领域,增收作用明显。

此外,海洋渔业还可以通过水产品出口增加外汇收入。中国自2001年加入WTO后,水产品出口环境得到极大改善,享受WTO成员国的无歧视贸易待遇,一些国家对我国设置的贸易障碍随之自动取消,某些国家对我国出口水产品的歧视行为终止,水产品贸易谈判成本和交易成本大大降低,并获得解决水产品外贸问题的规范渠道,这对我国海洋渔业的发展产生了激励作用。[11]近几年来,中国水产品国际贸易保持高速增长态势,不但为国家带来了源源不断的外汇收入,而且促进了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快速发展。

3.生态保护功能

海洋渔业能增强海洋碳汇功能、提高国家生态安全保障能力。近年来,为应对全球气候变暖,加快发展低碳经济已成为世界各国广泛关注的问题。海洋贝藻类的养殖、产出过程就是吸纳和固定二氧化碳的过程,能促进海洋碳汇。据张继红等研究,海藻体内平均碳含量占总营养成分的27.39%。[12]水生生物和水体本身都是构成水域生态环境的有机部分,因此,应在大力发展海洋生态健康养殖的同时,加强海洋生物资源养护,严格控制捕捞强度,加大海洋生物增殖放流和人工鱼礁建设力度,保护海洋生态系统。

4.政治外交功能

海洋渔业是实施农业“走出去”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争取国家海洋利益、维护国家海洋权益、促进和扩大国际对外交往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从渔业的发展历程来看,在渔业“走出去”战略驱动下,鼓励发展民间海洋渔业力量,有利于维护我国海洋领土主权。此外,大力发展远洋渔业对保障国家食物安全、缓解近海渔业资源捕捞强度、带动渔区经济社会发展和渔民致富、丰富水产品供应、促进对外经济技术合作、维护海洋渔业权益具有重要意义。[13]同时,有利于扩大渔业国际交流,增进国家间的了解与合作,为外交发展做出积极贡献。目前中国已经从过洋性渔业为主发展到以大洋性渔业为主的时代,南极海洋生物资源开发利用取得历史性突破,在国际渔业中的地位显著提高。

5.文化休闲功能

海洋渔业具有保护和传承文化的多样性,提供教育、审美和休闲等功能。渔业是具有悠久历史的产业领域,许多渔业生产活动本身就是历史文化的产物与传承,其内部蕴含着丰富的文化资源。比如,作为渔业生产补充的休闲渔业活动是一种集渔业、娱乐、旅游为一体的新兴产业,以海洋渔业为基础,对不再从事捕捞作业的渔船进行相应的改造,增设必需的娱乐和安全设施,以海上游钓、渔船观光、海鲜品尝、渔村风俗文化展示等方式而展开的休闲活动,在为中国渔业和渔区经济发展带来新的生机和活力的同时,也为渔区文化多样性的维护和传承做出重要贡献,已发展成为现代渔业的重要组成部分。[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