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摄影与摄像教程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1.1 摄影概述

1.1.1 摄影的概念

摄影:是指运用光学成像等科学技术原理,使真实景物在平面里得到影像记录或反映的过程。

常见的摄影工作在专业领域已经分类较细,如新闻摄影、汽车摄影、人物摄影、产品摄影,甚至细化到专类产品摄影,如化妆品摄影等。摄影是当今时尚领域、图像传媒、生产活动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同时,摄影与当下日常生活结合紧密,进入广大家庭的数码相机已成为我们记录人生中重要事件和欢乐时光的重要工具,用来记录如恋爱时刻、婚庆旅行、资料收集、表达祝福等。所以,掌握一些常用的摄影技能与技巧是融入现代生活的必要条件。

1.1.2 摄影技术的发展与运用

早在18、19世纪。欧洲画家们经常被要求创作全景画作为舞台的背景。为了使全景画更加逼真,他们经常使用一种名为“黑盒子”(又名描画器)的东西来记录、观察自然影像。“黑盒子”就是利用“小孔成像”的原理,得到倒立实像的工具,也就是今天幻灯机的雏形。画家们在复杂而艰苦的劳动时就经常想:有没有一种简单的方法把黑盒子里的影像快速固定下来呢?能不能不用画笔和颜料自动再现世界的景色呢?在这样的动机下,有许多的艺术家、工程师、化学家都热衷于“自动描画器”的研究。

在这期间,两位法国人在研究过程中取得了突破性的成就。

第一位是法国人约瑟夫·尼埃普斯(Joseph Nicéphore Nièpce,见图1-1),他是世界上第一幅永久性照片的成功拍摄者。从1793年起,尼埃普斯就已从事用感光材料做永久性的保存影像的试验。1826年的一天,尼埃普斯在房子顶楼的工作室里,拍摄了世界上第一张永久保存的照片。他当时的制作工艺是在白蜡板上敷上一层薄沥青,然后利用阳光和原始镜头,拍摄下窗外的景色,曝光时间长达八小时,再经过薰衣草油的冲洗,受热变软的黑色沥青被清洗,露出白底,没有受热的部分保留了原有沥青的黑色,进而形成了黑白影调,从而获得了人类拍摄的第一张照片。(见图1-2)

46288-00-011-01.jpg

图1-1 约瑟夫·尼埃普斯(法)

46288-00-012-01.jpg

图1-2 尼埃普斯拍摄的第一张永久保存的照片

在这张影像上,左边是鸽子笼,中间是仓库屋顶,右边是另一建筑物的一角。由于受到长时间的日照,左边和右边都有阳光照射的痕迹。尼埃普斯把他这种用日光将影像永久地记录在玻璃和金属板上的摄影方法,称作“日光蚀刻法”,又称阳光摄影法。他的摄影方法,比达盖尔早了十几年,实际上他应被称为摄影术的发明者,只是由于尼埃普斯为保密而一直拒绝公开,也就未被公认。

另一位是路易·雅克·曼德·达盖尔(Louis·Jaque·Manteis·Daquelle,见图1-3),他是法国巴黎歌剧院的美术师,热衷于创作全景画作为舞台的背景。他同时也着迷于摄影技术的研究。从1829年起,达盖尔开始与尼埃普斯合作,共同研究摄影术。他们分处两地,各自进行试验,并互相函告研究结果。

46288-00-012-02.jpg

图1-3 路易·雅克·曼德·达盖尔(法)

1837年,达盖尔终于发明了完善的摄影方法—“银版摄影法”。达盖尔认为,这种发明的专利权,如果归个人私有,那么就永远不会造福社会,只有国家收购后,公布于天下,才能靠众人的力量使其得到推广,应用才有价值。1839年,法国政府买下了这一发明的专利权,8月在法国科学院和美术学院的联合大会上,公开展示了达盖尔的光学照片。8月19日,法国政府正式公布了银版摄影法的详细内容,达盖尔本人则发表了一本79页的说明书。从此摄影术公之于世,之后,一种名为“达盖尔法相机”的照相机开始独占市场。

达盖尔发明的银版摄影法使摄影作为一种

实用可行的方法得以普及,虽然成本高昂,但影像质量极为精细(见图1-4)。自公布于世后,“银版摄影法”技术便迅速在欧美流传开来,到19世纪50年代的火胶棉湿版工艺出现之前,“银版摄影法”一直是最主要的摄影技法。在达盖尔将他的方法公之于众后的两年时间内,其他人对这一方法提出了一些小的改进,使其更为完善。例如,在用作光敏材料的碘化银中加入溴化银。这一微小的变化对减少必需的曝光时间起了很重要的作用,使得用摄影术产生的图像更为实用。银版法在摄影史上具有重大意义。正是银版法的发明和问世,才使摄影成为人类在绘画之外保存视觉图像的新方式,由此开创了人类视觉信息传递的新纪元。我们现在所使用的照相方法虽然不同于达盖尔的方法;但是即使后来的这些方法没有被发明出来,达盖尔的方法仍然可以向我们提供一种实用的照相技术。

46288-00-012-03.jpg

图1-4 《工作室一角》 达盖尔/摄,1837

摄影技术的出现,促成了欧洲最早的人像摄影工作室。这个工作室是在1841年3月23日(距达盖尔摄影术公布仅一年多时间),由英国商人比亚德和一位名叫高达德的科学家共同开设的。开业当天,盛况空前,接待室里挤满了英国的绅士和淑女,等待用神奇的摄影术拍摄照片。当时的相机,只能拍摄一种尺寸的相片。曝光时间长短也相差很大,夏天从3秒~2分钟,冬天则需要3~5分钟之久。这间众人瞩目的人像摄影室,建在伦敦皇家工艺学校的屋顶上。摄影室的屋顶是圆形的,上面镶嵌着透明玻璃。顾客拍照时,要爬上一个高台,坐在高台的椅子上。因为只有这样,人物才最接近屋顶的光源。同时,人物的头部要用铁夹子固定,以免在长时间的曝光过程中晃动。尽管极其烦琐,但是摄影以其不可抗拒的魅力,迅速地走入了大众生活,掀开了人类图像史的新纪元。

1939年12月,狄奥多·莫里赛所作的《达盖尔照相法的狂热》。漫画上画的“铜版画家自缢架”,表现了铜版画和肖像画家们面对摄影技术出现时的绝望和不安。达盖尔照相师,高举着“铜版画,见鬼去吧!”的大旗,在自缢架前鼓噪前进。右侧阳台上的人正在把照相机对准自缢架。在排成长蛇阵的达盖尔照相法的狂热者的右侧,人们围绕着照相机和显像器材手舞足蹈。我们今天看来,摄影没有取代绘画,画家也没有消亡,但是绘画的记录功能被摄影所替代却是不争的事实。(见图1-5)

46288-00-013-01.jpg

图1-5 《达盖尔照相法的狂热》 狄奥多·莫里赛

1.1.3 摄影与商业行为

19世纪60年代前后,火胶棉湿板工艺盛行。在英国,业务员们将产品拍摄成的照片大量印制并散发于市场与客户间,作为促销与宣传的手段,避免了携带和展示实物样品所产生的诸多麻烦。这是摄影技术服务商业产品的最初形态。

19世纪70年代明胶干版投入市场,在照片成本降低的同时也使照片的产生过程日渐便捷。此时,手工贴册或手工刻板印刷照片大量应用在商品、时装等的宣传上。但由于印刷技术所限,摄影原本丰富的影调和影像细节都无法得以体现。

19世纪80年代后,印刷工业出现重大突破——网版印刷术可以将照片和文字同样快捷地刊印,且能以不同密度的印刷网点使照片的丰富影调得以如实再现。各类照片开始运用于杂志的插图,以其不可比拟的“真实性”和“正确性”征服了大量消费者。

20世纪20年代以后。时装摄影蓬勃兴起,在巴黎,一些专事服装摄影的摄影室陆续挂牌。在拍摄表现上,多数是将优雅的着装女模,置于绘制的摄影室布景前或预先设置好的道具、装饰品中。此时,起到开创先导作用的摄影家有德·迈耶、爱德华·斯泰肯、詹姆斯·阿贝等。

据1923年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1895年~1920年,在欧洲的报纸杂志上,带有画面的印刷广告仅有17%采用了照片。这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原因之一是,优秀的摄影家们多致力于“纯”艺术研究,兴趣仅在如何运用照相机来表达绘画的意味,他们关心的是在沙龙竞赛中,自己的艺术摄影作品是否入选、获奖,对新闻、商业广告等实用摄影不屑一顾,致使一些平庸的业余摄影家们有机会制造了大量功利性的、缺乏艺术创造力的、广告语言直白的摄影作品并投放到了市场当中。另外,受印刷技术所限,影像质量不佳,价格昂贵,也使摄影未能被广泛地应用于生产实际中。

照相机传入中国是在1842年以后,由来华外国人带入皇宫。大约在1890年前后,北京城内有了第一家照相馆,名叫“丰泰”,地址在宣武门外琉璃厂。也有人说北京最早的照相馆是广东人潘惠南在门框胡同开的,时间上也是在1890年前后。当年所用的照相机和照相材料多数是从日本进口的,底片采用湿板,曝光的方法是放在阳光下晒五分钟,照相纸采用鸡卵纸。与国外摄影的初始状态不同,摄影技术传入中国后主要运用于新闻和宣传领域。

1.1.4 如何学摄影

摄影需要面对众多形形色色的拍摄对象,摄影者必须具备宽泛的社会知识和科技知识。

首先,需要学习摄影艺术语言知识。各种艺术门类除了要受到共同的艺术规律的影响和制约外,还有各自的特点和内部规律。这是由于各类艺术塑造形象的素材和手段不同,构成的形象特点也不同。所以学习和欣赏的方法与方式也有差异。文学用语言塑造形象,音乐用声响表现形象,摄影艺术则通过色彩、影调等来塑造形象。摄影艺术学习的要素为:基本造型因素、技术技巧、艺术表现方法、主题思想4个方面。因此,摄影艺术的学习,首先要从构图、用光、影调、色彩等入手,因为这些要素能被受众者直接感知,它们是构成画面形象的基础,也是沟通的基础,同时是受众者进一步感受和认识摄影作品的艺术性和思想性的前提。

其次,学习摄影器材的使用技巧。摄影艺术是科学与艺术的结合,每一幅照片的产生都离不开一定的技术技巧的运用。摄影技术技巧是通过不同画面效果体现出来的,它不能被欣赏者直接感知,需要具备一定的摄影知识才能感知,所以就这一点来看,它具有间接性的特点。比如,拍摄跨栏运动如果采用平行追随的拍摄技巧,将会使画面出现主体清晰,背景模糊,动感强烈的画面效果。如果你具备一定的摄影知识,一看便知照片是运用了追随法,接着会对此方法用得是否妥当进行推敲,进而想到此法是否有利于主体思想的突出等,从而向更深层次去感受和认识。反之,如果你并不具备摄影技术知识,看到照片时,仅仅感知到它虚实相间的动感效果,甚至可能误认为这是一张拍坏了的照片。因此,具备一定的摄影技巧是摄影创作的重要条件。

第三,规范职业道德修养。一位好的摄影师,需要具备的条件非常多。从丰富的知识和见识,到敏锐的观察力,勤奋的工作与学习态度,以及待人的热诚等,缺一不可。摄影是一种与思想情感交汇的视觉艺术。摄影师手中的镜头就像画家手中的笔,能接受主人的创作指令。至于如何启发藏在人类内心深处的情感并加以表现,这是摄影师应努力的方向。例如:婚纱摄影师必须尊重每一位顾客的外貌,并通过沟通技巧,来引导客户摆出唯美的姿态。商业摄影师还需遵守职业道德,保护委托人的商业秘密,保护模特的肖像权等。

摄影给人们带来具有审美价值的瞬间平面信息,这是它的主要特征。随着摄影技术的发展,人们在影像中不断地丰富艺术的情感元素。摄影与其他美术(架上绘画)的区别不在于艺术性的多少,从形式上而言也无绝对的界限。摄影作品的思想性与艺术性、内容与形式结合得越密切、越完美、越独特,作品的审美价值越高,越能引起观者的审美愉悦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