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有愁思妇,悲叹有余哀
七哀诗
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
上有愁思妇,悲叹有余哀。
借问叹者谁?言是宕子妻。
君行逾十年,孤妾常独栖。
君若清路尘,妾若浊水泥。
浮沉各异势,会合何时谐?
愿为西南风,长逝入君怀。
君怀良不开,贱妾当何依?
注释
七哀:该篇是闺怨诗,也可能借此“讽君”。七哀作为一种乐府新题,起于汉末。
流光:洒下的月光。
余哀:不尽的忧伤。
宕(dàng)子:荡子。指离乡外游、久而不归之人。
逾:超过。
独栖(qī):孤独一个人居住。
清:形容路上尘。浊(zhuó):形容水中泥。“清”“浊”二者本是一物。
浮:就清了。沉:就浊了。比喻夫妇(或兄弟骨肉)本是一体,如今地位(势)不同了。
逝:往。
君怀:指宕子的心。良:很久,早已。
简析
这是一首非常典型的闺怨诗。诗人在前两句“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采用了托物起兴的手法,巧借明月这个意象表达相思,同时又渲染出一种清冷孤寂的氛围。一轮明月斜斜地挂在高楼之上,皎洁的月光如流水般在四周游移不定,楼上有一位满腹心事的夫人,在悲哀地长吁短叹。原来她是漂泊在外的游子的妻子,丈夫已经出外远游10余年,留下自己孤零零一个人。诗人作者用自问自答的形式回答了思妇苦难不幸的坎坷身世,同时却在暗寓自己苦闷悲痛的人生际遇,叙述与寓意之间不着痕迹,流畅自然。
“君若清路尘,妾若浊水泥。”这句用如同浊水泥般的弃妇(自比),与如清水尘般的丈夫(暗指君王)来做对比。“浮沉各异势,会合何时谐?”两者的遭遇真是如同天上地下,泥土下沉、浮尘上扬是截然不同的,两者何时才能相互会合呢。我愿化作西南风,舍弃自己的身体进入你的怀抱,但是夫君的怀抱却早已不想为我打开了,贱妾还有什么可以依靠的呢?最后两句表达出了诗人思君报国却不得的苦闷和悲痛以及对统治者的绝情寡义的控诉和悲愤,塑造出一位矢志报国却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知识分子形象。
背景
曹操逝世后,曹丕继位,对曹植充满防备。曹植满腔抱负无处施展,而手足胞兄却对他处处防范,令曹植心灰意懒。曹植自知功名无望,于是将满腔哀怨寄托在和他具备相同情感的怨妇的愁苦里,这首诗就是他这一时期的代表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