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之源
形与名
茶,是生长在中国南方的一种优良木本植物。这世间的树有千万种,草有数亿形,而茶是众植物中上天恩赐给人类的珍贵礼物。茶树有的一尺高,有的两尺高,也有些生命力异常旺盛的,一口气生长了数百上千年,甚至能高达数十尺。
有些年,我去西南部的巴山和峡川一带寻茶,那里的古老茶树又粗又高,仰头尽是密密相拥的烂漫茶枝,遮天蔽日,说它呈参天大树之状也绝不夸张。巨大的茶树仿佛已和泥土连为一体,树皮上生长着其他植被,树干的宽度需两个人合抱方可丈量。如果你想喝到它的茶叶的话,热情的当地人会直接提着斧头爬上茶树,狠心砍掉数条嫩枝,而后再一片片精心摘取茶枝上最新鲜的芽叶来煮茶。
茶这种植物并不好辨识,有时候人们会把和它长得很像的植物相混淆。那我们如何辨认茶呢?
首先应看茶树的躯干,茶树长得很像瓜芦,瓜芦多生长在广州一带,像茶,味道极其苦涩;茶树的叶子和栀子花的叶子相似,白色的小茶花犹如白蔷薇,一朵中有数片白色花瓣;茶的种子和属于蒲葵科的棕榈果实很像;再说说我们采摘下的茶叶的柄,当捏在手里放到阳光下看时,能瞧出北方丁香的模样;而且,茶树的根和胡桃木的根须一样,深深向下扎入土壤,强劲的根须遇瓦破瓦,遇石穿石,想必正是根须专注强劲的生命力,才支撑起参天树干的生长。
认识了茶以后,怎么去书写这种植物呢?中国汉字的产生结合了天、地、万物、自然时节等多种元素,任何一个字的创造均是人与自然的和合。“茶”字便是再典型不过的代表。
表示茶的字,有的从草部,有的从木部,或者草部木部兼纳。在中国广袤的大地上,关于“茶”字的书写,不同地方、不同时代依着它的生长和属性,写法不尽相同。比如,从草部时,写作“茶”,这个字出自《开元文字音义》;从木部时,写作“梌﹝chá﹞”,这个字出自《本草》;草部木部兼纳,写作“荼﹝tú﹞”,“荼”字出自《尔雅》。
周公在《尔雅·释木》里说:“槚,苦荼也。”汉代扬雄在《方言》里说,西南蜀地的人称茶为“﹝shè﹞”,“”的意思原指一种古老的香草,可能因为茶同样散发香气,人们也将茶归属于“”。后来注释家郭璞补充道,依着采摘时间,茶分为“茶”和“茗”,早采为茶,晚采为茗,有的地方也把晚茶叫作“荈﹝chuǎn﹞”,也就是贫穷百姓家喝的粗茶。
所以到了我所在的唐朝,茶已经有五种叫法了,一个称“茶”,一个称“槚”,一个称“”,一个称“茗”,一个称“荈”。
生与长
一般而言,植物的习性亦如人的习性,喜欢待在舒适的地方。殊不知,大自然使一物成其材的规律却恰恰相反。
说起茶生长的土壤,上等的好茶树大多长在大山中的石隙之间,那里的土层富含矿物质,为了汲取必要的生长养分,茶的根部不得不破石而生;次些的茶树生长在有小碎石的沙土中;最下等的茶树则扎根于松软黄土之中。
种植茶的过程简单也复杂,有两点极为重要:技术与用心。如果栽培技术掌握不娴熟,培育不用心,茶树在种植后很少有生长茂盛的。若种茶人熟练掌握了种茶的技巧,加上用心的培育,跟农家人种瓜差不多,过了三年就可以顺利采茶了。
以茶树种植的环境而论的话,野生茶树因生长在大自然中,经年接纳风雨洗礼,是吸纳了天地精气的灵瑞之物,最为上等。相较之下,人工种植的茶虽经过精心培育,还是大不如大自然中的野生茶树。
除此之外,茶的品质也要看它生长的地方。生长在山体向阳处且有高大树木的林荫遮掩,在这种环境中的茶,新生嫩芽呈紫色的茶最为上等,绿色的叶芽品质较次。
采茶的时候,仔细观察茶的叶子:芽尖如笋状节节上升,新梢伸出较长的紫笋茶最为上等;芽尖细弱短小,生命力不强的茶叶较次;茶芽边缘反卷的为上等,叶子舒展开,茶的味道就会欠缺许多。
有一点须特别注意,生长在阴面山坡与谷地的茶树,就不要再采摘了。阴面的山坡与谷地,地气湿且寒,生长在这些地方的茶吸纳了太多湿气与寒气,茶的品质不好不说,饮多了这种茶,也会将较重的寒气湿气带到体内,凝聚滞留在腹中,久而久之,容易使人患上腹中长结块的疾病。所以买茶的时候应该判断茶树生长的地方,要是买到阴面山谷长的茶就不好了。
寻常日子饮一杯茶能解渴、静气,但如果不具备一些必要的识茶常识,也会在不知不觉间给身体造成伤害。既然提到饮茶不当的累处,那我下面就再多碎几句嘴吧。
益与累
茶的功用实在是多不胜数。绿茶在药性上属寒凉,很适合做人们的饮品。绿茶的味道有微微苦感,这种“内守苦行”的气质,很似精神内守、勤俭质朴,且品德高尚的君子。绿茶也很适合想在身心修为方面有所精进的人。
如果出现了体热口渴、胸闷气堵、头疼眼涩、四肢无力、关节不舒服等症状,不妨静下心来煮一壶茶。等茶水慢慢沸腾煮得恰到好处,再缓缓饮上一口热茶,待茶的苦味入了心,身体的热症与疲乏自然而然就得以缓解了。
你看,生活中易得的茶,其功效完全不输于珍稀名贵的醍醐﹝tí hú﹞和甘露吧。
不过任何事物都有积极和消极两面性,存于天地间的万物,对人有益的同时,在某些时刻利也会转为害,而害的起源多由于“不明”。如果对一种事物缺乏足够的了解,或以不当的方法使用,对人产生害处也是不可避免的。
在细说茶的煮、饮、器具之前,就先说道说道饮茶的“累处”。采茶的时辰与时节不当,制茶的过程又不精细、不用心,混杂了其他野草的叶子或根须,这样的茶喝多了,不仅起不了清热解毒解疲乏的作用,久而久之,身体还会生病。
为什么这么说呢?这就好比另一种对人体有补益的植物——人参。人参也有许多品种,产地不同的人参,功效大不相同。上等参要数上党参,产自山西长治一带;中等品质的人参多产自东边的百济和新罗;高丽产的人参还不如百济和新罗的。不过我们暂且不管它们品质的高低了,以上地区的人参至少还具有药用的功效。与之相比,那些出产自泽州、易州、幽州、檀州的人参,品质差,且没有药用价值,更何况那些不是人参的植物?
有一种和人参长得很像的植物——荠苨﹝jì nǐ﹞。荠苨虽然和人参长得很相像,但其药性却大不相同。倘若生病的人把荠苨误当人参服用,非但无补,反而会导致阴、阳、风、雨、晦、明六气的失衡,病情不加重才怪呢。
明晓了人参误用的害处,想必也能理解饮“不当之茶”的害处了吧。
南方有嘉木,名曰茶
最初的茶多生于深山密林,野生野长,没有名字,没有用途,只是单纯地生长在那里,吸纳着雨露、阳光,接纳着其他微小植被的依靠,并不是我们印象中的“茶园”“茶山”。后来,神农氏发现了茶,像小麦、稻谷、牛、羊一样,因“有益”,慢慢才被圈到了人类的园子里。
茶,小叶,灌木植物,或丛生,或孤介而立。
如何认识茶,被写在了《茶经》的开端。就如为人最紧要的问题除了吃饭、喝水、睡觉之外,如果不想昏昏度日,紧要的是要“认识自己”。
《一之源》作为《茶经》的第一部分,归纳性地介绍了茶的起源、样貌、生长、名称、培植、品质,以及饮茶的益处与饮茶不当的累处。
茶的样态。陆羽在《一之源》中如一个尽责的解说员对茶的植物性进行了详细的讲述。茶的枝干和瓜芦相似;茶的叶子和栀子相似;再来看看茶的花朵,如白蔷薇;茶的果实如棕榈;茶蒂如丁香的蒂;乃至茶的根部都未曾遗漏——如胡桃的根须一般坚韧。他仿佛就站在一棵茶树旁,因为发自内心深爱茶,才欢天喜地不漏一样地展示给你看,枝干、叶子、花朵、果实、蒂、根须。
茶的栽培和生长。在唐朝以前,没有人专门记载茶的栽培技术,也没有人为优质茶、劣质茶的生长做区别划分,《一之源》率先以简洁的文字记录了茶的栽培技术、方法,优质茶与劣质茶不同的生长环境,为茶的普及种植提供了极具价值的文献参考。
茶的名字,从远古至唐朝有许多写法:“茗”“槚”“”“荈”“茶”﹝在文中陆羽引了周公、郭璞与扬雄的话为证文,增加了可信性﹞,这些关于茶的不同写法,至今仍在各地存在着,如果你去过苏州、杭州、四川这些产茶胜地的话,会发现至今苏杭人还多称茶为“茗”,西南蜀地的人称茶作“”。“”原是香草的意思,想必因茶也是香草的一类,祖先们才把“”字送给茶了。读《一之源》,不仅可以溯古,而且能晓今。闲时聚客品“茗”,客来摆“”,周末一家人坐下来分一壶“荈”,都是闲适生活中值得感激的小事。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在陆羽之前,古书书写“茶”多作“荼”。“荼”原指苦菜,俗名“败酱草”。许多典籍中出现“荼”一字,后人很难辨认是在讲苦菜,还是在讲茶,虽然都是苦的东西,可完全是两种不同的植物。陆羽在《茶经》一书中就开始撇掉了“荼”字的一横,改写作“茶”。随着《茶经》渐渐在社会上流传开,自唐之后的人便习惯把“荼”写为“茶”了。所以在某种意义上,陆羽也是“茶”字的确立者。
茶,一草,一人,一木,人立于草木之间,属于大自然的一部分。这比“茗”“槚”“”“荈”等字,从字形书写上给茶下了更深刻的定义:真正适合人的生活方式乃如草木,一呼一吸之间,谦卑地将根部向下生长,枝叶昂头努力向上靠近阳光,坚实地立于天地之间。这样的生长,没有慌张,没有恐惧,没有表演,也没有因欲望产生的悲剧性,心心念念是对生长本身的敬意,坦率,恬静,自然。这便是参悟、解脱、真谛。
道家,佛教,均将喝茶当作辅助修行之举。特别是佛教中玩字谜游戏的禅宗。唐朝赵州禅师就有一段有名的“喝茶”公案。有一天,一位僧人前来参禅,赵州禅师开口问:“你来过这里吗?”僧人答说:“来过。”禅师说:“那你喝茶去吧。”过了一会儿,又有僧人来访,禅师问:“你来过这里吗?”僧人回答:“没有。”禅师还是说:“那你喝茶去吧。”
一杯茶,含了所有困惑的解答,如果你也有难题未解开,不妨学做一棵茶树,谦卑地将自己放低,也不妨跟自己说一句“那你喝茶去吧”。
茶入口,味是苦的。酸甜苦辣咸五味中,唯有苦味能入心降昏智。我们喜欢一事物,皆因喜欢它身上美好的气质和品性。陆羽喜欢茶,也是喜欢上了茶身上“茶之为用”的美好品性。
“茶之为用,味至寒,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茶身上寒苦的品性类似于君子的德行,内敛,节俭,朴素,清清白白,敦敦实实。先生一生远弃官场,一双藤鞋、一件短褐、一匹瘦马,一个人遍访山川大河寻茶,“诵佛经,吟古诗,杖击林木,手弄流水”,世间熙熙攘攘为利往来,他却拥持着一颗赤子之心,践行君子的德行。当诸多文人挤破头往那朝堂上争取功名时,他隐居山寺花费半生时光书写《茶经》,假如没有这份浪漫的理想主义,茶的精神也不至于源远流长。
生于世间,很少有人生来便知心底所需为何物,想过的生活为何貌,想住一生的地方为何处,随境流转,为缘所牵,不妨在读过《茶经》之后,也停下脚步,深思此生要迎着孤独和困难创造什么,留下什么,能使用这一次的生命奉献什么。
南方有嘉木名曰茶,茶道有先生名曰陆。
恰如唐朝末年和尚齐己在《咏茶十二韵》里所写:
百草让为灵,功先百草成。甘传天下口,贵占火前名。
出处春无雁,收时谷有莺。封题从泽国,贡献入秦京。
嗅觉精新极,尝知骨自轻。研通天柱响,摘绕蜀山明。
赋客秋吟起,禅师昼卧惊。角开香满室,炉动绿凝铛。
晚忆凉泉对,闲思异果平。松黄干旋泛,云母滑随倾。
颇贵高人寄,尤宜别匮盛。曾寻修事法,妙尽陆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