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行合一五千年:度阴山讲中国史.2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二章 东汉之后是三国

1/官渡之战

真实的曹操家世显赫,父亲曹嵩是大宦官曹腾的养子,曹腾从喜欢卖官的皇帝刘志那里买了个大官,这个官职保证了曹家的崛起。

曹操天赋异禀,才智超群,十几岁时就被有识之士称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不过曹操年轻时不需要凭借才能,仅凭借家族影响力,就被推举为官(来自司马懿老爹司马防的推荐)。曹操二十岁时担任洛阳北都尉(洛阳北区治安官),执法严厉,专门对宦官下手。皇帝刘宏宠爱蹇硕,蹇硕的叔叔违法,但罪不至死,曹操草草审讯,马上将其处死。蹇硕向刘宏告状,刘宏只好安慰他说:“曹操这种臭狗屎,你踩他干吗,还是算了吧。”

曹操诛杀蹇硕叔叔一事足以说明,士大夫官员如果毫无私欲地对付宦官,每次都不会失手。但那群士大夫满腔私欲,对付宦官不是目的,取得天下皆知的名气才是目的。

外戚窦武和士大夫陈蕃被诛,曹操上表为二人鸣冤,蹇硕派人告诉他:“我叔叔才冤呢,你这个臭狗屎。”

敌人眼中的臭狗屎,就是战友眼中的香饽饽,曹操因此声名鹊起,名满天下。黄巾军造反后,曹操奉命讨伐,在战场上把自己锤炼成了英雄人物。后来董卓进洛阳城,搅乱朝政,曹操见中央政府大势将去,就从洛阳逃回老家。途经今河南汜水镇访老友吕伯奢,想讨口饭吃,结果老吕不在,其五个儿子得知董卓正在通缉曹操,无论曹操是死是活,抓住就有赏。他们又看到曹操长相如憨蠢木桶,所以决定干掉他。

但曹操如有神助,发现了敌人的阴谋,先下手为强干掉五人,临走前留下千古名言:“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这句名言由此成为曹操后半生的行动哲学,保佑着他和名存实亡的东汉帝国。“我负天下人”,是抓主动权,不能有“天下人负我”的被动情况出现。人若要做大事,曹操这句话,就是行动指南。

曹操回到家乡后,在很多富商的资助下组建起一支五千人的部队,并加入袁绍主持的讨董联盟。联盟成员要么是地方军政长官,手握重兵;要么是高门世家,有钱有兵有粮。只有小胖墩曹操实力最弱,所以他总被轻视。不过他不为所动,在和袁绍的一次谈话中,他直抒胸臆说:“要恢复中央政府权威,重塑帝国。”袁绍撇着嘴告诉他:“冒进乃失败之母。”

曹操看清了袁绍一干人等的嘴脸,双方的价值观截然不同,他喜欢行动,而且是高效地行动。在董卓被吕布刺杀前,他多次向董卓发动进攻,败多胜少。众人都嘲笑他不自量力,他却告诉这群废物,只有不停地行动,才能掌控主动权。

公元192年,死灰复燃的青州黄巾军攻入兖州,兖州方面不能抵抗,遂向袁绍求助,袁绍拒绝救助。曹操发现了这个“事上练”的机会,主动带兵奔赴兖州,在他一番软硬兼施的操作下,三十万黄巾军投降。他从中挑选精锐建其发家之本——青州兵团。

在当时,除了董卓的凉州兵团,最能打的就是曹操的青州兵团。凭借这柄锋利的宝剑,曹操斩杀不服从他的对手,很快势力壮大起来,最后他把根据地建在许县(今河南许昌),静听天下风声。

公元196年,洛阳城中的皇帝刘协和他的大臣们吃素吃得两眼通红,耳朵向上生长,最恐怖的是嘴巴开始向三瓣发展。刘协呼唤各路军阀,没有人搭理他。只有又矮又胖的曹操乐颠颠地来了。

曹操迎接刘协这步棋,不但充满了大智慧,而且证明了其良知光明。刘协代表的东汉帝国已经是空壳,只看到眼前利益的人根本看不到刘协真正的价值,只有曹操看到了。这是他的大智慧,但大智慧的前提是他有良知,他认为天下大乱的原因是皇权衰落,倘若能振奋皇权,天下百姓就不会受苦受难。正是这种为天下人所思所想的心,让他做出了救济刘协的光辉行动。

世界上有两种人,一种是好人,一种是坏蠢人。好人可以知行合一,坏蠢人的蠢和坏是同时存在的,正如知和行是同时存在的一样。像袁绍这种人,因为蠢,所以没有看到刘协的价值,又因为坏而拒绝救济刘协。坏蠢人永远不会如曹操那样做到知行合一,这是他们无法成事的关键所在。

胖嘟嘟的曹操带着和善的笑容抵达洛阳后,用最隆重的礼节拜见刘协。刘协自做皇帝起,从未受过如此大礼,对曹操的敬重和怜悯感激涕零。曹操对刘协说:“洛阳残破不堪,已失其首都资格,不如去许昌。”

刘协对被迫迁都经验丰富,只能同意曹操的意见。大队人马出洛阳城时,正是黄昏。刘协看着地平线上即将消失的阳光问曹操:“我们往哪里走?”

这句话是哲学之问,刘协问的是前途,曹操回答他:“往哪里走不重要,重要的是要走!”

曹操说得完全正确。情况模糊不明时,制订计划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立即行动。

中央政府在曹操的主持下迁都许昌后,马上建立宗庙社稷,恢复汉朝制度,改元建安,同时实行屯田制,发展生产。将来是什么样子,曹操不管,他只关注当下。刘协是靠曹操吃上饭的,于是任命曹操为丞相,由他掌管中央政府一切军政事务。在埋头苦干几年后,曹操以皇帝刘协的名义颁布圣旨给各路军阀:“你们这群吃饭砸锅的孙子,董卓之乱后就脱离中央,见死不救。现在若能改邪归正,回归中央政府,则既往不咎。否则,必讨伐之。”

当时背叛中央政府的军阀有近二十个,天下十分,以曹操为首的中央政府只占一分。军阀们轻视这个弹丸般的中央政府,拒绝回归。不但拒绝回归,割据安徽的袁术头脑一热,竟然胆大包天称帝。中央政府不能容忍这个叛逆,公元199年,曹操倾尽全力终于击败袁术。元气大伤的袁术只得取消帝号,躲避起来。

袁术的失败并未让其他军阀得到任何教训,已拥有四州(幽州、冀州、青州、并州)的袁绍突然宣称曹操挟持天子罪大恶极,集结十万部队赫然下令进攻中央政府所在的许昌。曹操欣然接受他的挑战。

许昌方面,众臣被吓得魂不附体。皇帝刘协问曹操:“我们能集结多少部队?”曹操回答:“没多少,但对付袁绍,不需要太多部队。我了解袁绍,他志大才疏,外强中干,没有威信。士兵虽多,却是一盘散沙。政令不出他卧房。”

刘协看曹操说得如此轻松,只能相信他的话。公元199年阴历九月,曹操开始谨慎地布置战场,派出一部分精锐驻守官渡(今河南中牟县东北鸿沟渡口),这是袁绍攻许昌的必经之路。

袁绍从公元199年年末陆续向官渡增兵,同时想到自己当年组建“讨董联盟”的伟业,于是如法炮制,邀请各路军阀讨曹操。让袁绍大失所望的是,振臂一挥、群雄云集的时代一去不返,没有人来支援他。袁绍虽然生气却不恐惧,他认为已把曹操吃到嘴里,战争只是咀嚼消化而已。

曹操方面的确压力巨大,他不能如袁绍一样把兵力全部投入官渡战场,还要留出一部分兵力防卫许昌,以免有些小人趁他和袁绍大战时偷袭。双方兵力过于悬殊,看上去袁绍已胜券在握。

既然胜券在握,袁绍就不着急决战。他开始在官渡外围扫荡曹操的据点,稳扎稳打地一个个拔除。曹操困在官渡,物资急剧消耗,一筹莫展。随着袁绍全部兵力集结到官渡,曹操的心理防线出现裂痕。他请教效忠他的天下第一谋士荀彧:“可否把前线部队后撤到许昌,引诱袁绍深入?”

荀彧指出:“袁绍把兵力集中到官渡,就是想和你决战。如果你后撤,必然军心不稳。袁绍的格局不过是邻家老农,你绝对可以战胜他。”

这是典型的心理安慰,但曹操只能接受这种安慰,他无路可走。袁绍的军粮源源不断抵达官渡前线,士兵一日数次发动进攻。曹操无法支撑,只好把许昌的防卫部队陆续调来官渡,这是极大的冒险。袁绍的谋士许攸就建议袁绍:“绕过官渡直攻空虚的许昌,拿下许昌后再前后夹击官渡的曹操,曹操就成了瓮中的王八。”

袁绍拒绝许攸的提议,他说:“我要先捉住曹操,以解我心头之恨(袁绍和曹操是从小玩到大的朋友,智商不足的袁绍常常被曹操捉弄,袁绍大概是恨此,又或者是曹操把皇帝挟持到许昌,而他却没有先行一步,所以深恨曹操)。”

许攸背地里叹息说:“袁绍这个糊涂蛋,如此大事,居然掺杂私愤,必然失败。”

有人把许攸的话告诉袁绍,袁绍气冲牛斗,但他不能处置许攸,因为他多年来一直顶着“礼贤下士”的破帽子。然而许攸晦气,他家人在此时犯了法,许攸认为这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就去向袁绍请求释放家人。袁绍气不打一处来,训斥许攸齐家不力,许攸大怒,自尊心受到强烈伤害,一激动就投了曹操。

据说有人把许攸到来的消息报告给愁眉不展的曹操时,曹操兴奋得一跳三丈高说:“许攸不离袁绍半步,如果离开,那就说明跟袁绍闹翻了,此来,必是投我!”

他手舞足蹈得连鞋都未穿就冲出军营。一见许攸,他便如获至宝,抱起许攸来了个原地旋转舞。

许攸铁了心要帮他,于是问他:“你还有多少军粮?”

曹操伸出一根手指说:“还能支撑一年。”

许攸站起来就走,曹操慌忙拦住他。许攸说:“我来帮你,你没有诚意。”

曹操说:“还能支撑半年。”

许攸气笑了说:“你不想击败袁绍了?为什么总撒谎?”

曹操只好下定决心说:“只能支撑一个月了。”

许攸说:“想要我帮忙吗?”

曹操故意夸张地问:“您是来帮我的?”

许攸坐下,冷笑道:“凭你的智商,难道不知道我来的目的?袁绍的粮库在故市、乌巢(都在今河南封丘县),老袁并没有派重兵把守,如果你能烧了它,不出三日,袁绍兵团自然解散。”

曹操大喜过望,当夜就调遣精锐,组成一支步骑混合部队并亲自带领,改用袁绍兵团的旗帜,在夜色掩护下,专找小路走。抵达乌巢后,曹操下令趁风纵火,大火迅速燎原,袁绍守军要救,全被曹操部队击溃。袁绍辛苦囤积的粮食化为乌有。

冲天火光惊扰了袁绍的美梦,他惊醒后得知粮库被烧,勃然大怒,命令兵团进攻官渡,快速决战。然而曹操早有准备,一面命人在阵前散播袁绍粮库被烧的消息,一面让士兵使出吃奶的力气抵抗。袁绍军心动摇,曹操趁势反攻。袁绍各兵团陆续溃败,一连串无情的噩耗传到袁绍大本营,袁绍唉声叹气,换了士兵服装,渡过黄河北逃,这就是袁绍挑战中央政府的官渡之战,以曹操为首的中央政府获得全胜。

官渡之战带给曹操的不仅是袁绍的辎重,以及袁绍再也无力挑战中央政府的事实,更重大的意义是,诸多军阀发现曹操主持下的中央政府恢复了力量,从前他们嚣张跋扈,拒绝回归,以为中央政府还是从前的草台班子,现在突然意识到,中央政府的权威已复原,他们的好日子不多了。

中央政府丞相曹操趁战胜袁绍的余威,开始大杀四方。中央政府迁都许昌时,天下共有叛乱的军阀十七个,北中国尤盛。在曹操不卸甲胄、东征西讨数年后的公元208年,他终于如愿以偿地扫平北中国的军阀,统一北方。

皇帝刘协已从当初登基时的八岁小儿成长为二十七岁的翩翩佳公子,但在长期的有皇帝之名、无皇帝之实的岁月中,他对曹操恨之入骨,然而又不能离开曹操。正如曹操所说:“那群叛徒说我挟天子以令诸侯,其实是天子依我令叛贼。中央政府没有我,不知又出多少叛贼。”

曹操说的是实话,却有些托大,即使有他在,背叛中央政府的人也多如牛毛。纵然没有力量,他们也要和以曹操为首的中央政府对着干,还美其名曰是和权臣曹操对着干。

其中的佼佼者,就是刘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