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明皇帝和官员:洋务运动和变法维新
两次鸦片战争的失败和太平天国运动的冲击,在死水一潭的中国封建社会激起轩然大波。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看起来很奇怪的是,鸦片没有起催眠作用,反而起了惊醒作用。”
1861年,为挽救时局危机,清朝统治集团内部以曾国藩、李鸿章为代表的开明派推行以富国强兵为目标的洋务运动。他们提出“自强”和“求富”的口号,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发展近代工业,生产新式武器,建立新式军队,企图继续维持清政府的统治。
随着洋务运动的发展,清政府开办了煤矿、兵工厂,建立了在当时世界海军中占据一席之地的北洋海军,民用工业和新式交通运输业也发展了起来,奠定了中国近代工业的基础。
江南机器制造总局是清政府洋务派开设的规模最大的近代军事企业。图为江南机器制造总局大门。
然而,中日甲午战争中,洋务派苦心经营的中国新式陆、海军一败涂地,持续30多年的洋务运动宣告失败。近代中国首次大规模的模仿和学习西方的运动变成了一场失败的自救运动。
中日甲午战争后,帝国主义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亡国灭种的危急形势迫使一些先进的中国人开始寻找新的救国救民道路。1898年,在光绪皇帝的支持下,以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发动了一场颇具声势的变法维新运动,史称“戊戌变法”。
维新派试图对中国的旧制度进行改良,按照英、日等资本主义国家的模式,建立起君主立宪制。
在短短的103天中,维新派拥戴光绪皇帝发布了100多道变法诏书、谕令,内容包括保护和奖励农工商业、废除八股文、裁汰冗员、澄清吏治、广开言路、准许组织学会和开设报馆、给予出版言论自由等。但是,手握实权的慈禧太后等守旧派势力强烈反对变法,处处设置障碍,不让新法顺利推行。当时的变法先锋康有为在被光绪帝召见时,鼓励皇帝拿出变法的勇气和决心来,这样3年就能使朝政有大的改观。光绪帝虽然同意康有为的说法,但却叹息说:“奈掣肘何?”意思是旧势力非常强大,自己也无可奈何。
果然,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守旧势力很快就发动了政变,把光绪皇帝囚禁于中南海瀛台,除了开办京师大学堂(现在北京大学的前身)以外的所有新政措施全部被取消。康有为、梁启超逃往国外,谭嗣同等“戊戌六君子”抱着“有心杀贼,无力回天”的遗憾,血洒京城菜市口。
维新运动的失败表明:在近代中国,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道路是根本行不通的。
中国的封建统治就像在风雨中矗立了几千年的旧房子,已经破败不堪,任凭怎样努力地修补,也难以改变其腐朽倒塌的命运。
越来越多的人对清朝统治者不再抱有幻想,认为要救中国就要进行革命。
1919年3月长兴书局出版的维新派领袖康有为宣传维新变法思想的著作《大同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