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指数基金为什么经久不衰
提到指数基金,如今很多投资者已不陌生,殊不知指数投资起步之路却往往走得步履蹒跚。1975年,全球第一只指数基金诞生。有别于传统主动投资,指数投资相信“大道至简、无为而治”,因为其否定主动基金经理的价值而一直不被华尔街所看好,甚至备受嘲讽。然而,时间是最好的试金石,经过40余年的检验,指数投资凭借其特有的优势一次次证明自身存在的价值,并最终成为可与主动投资分庭抗礼的市场流派。
1.从昔日的“荒唐事”到华尔街的“香饽饽”
全球第一只指数基金是先锋基金1975年发行的第一指数投资信托(先锋500指数基金的前身)。作为指数投资的先行者和倡导者,先锋基金创始人约翰·博格(John Bogle)是全球公认的“指数基金之父”。然而,先锋500指数基金发行之初打算募集1.5亿美元,最终只募集了1100万美元,整个华尔街都在看博格的笑话,并将他这一疯狂的举动戏称为“博格的荒唐事”。
小贴士:
古代的一个阿拉伯头目,为了找到他梦寐以求的钻石矿,寻遍天涯海角,几乎耗尽所有家产,最终绝望而死。多年之后,后人在他遗留下的一块牧场里遛马,不经意间发现了一块黝黑的石头,仔细查看竟是一块钻石,并由此找到了数英亩的钻石矿。
“所有这些钻石,其实就在这个阿拉伯头目自己家的后院。”博格认为,基金管理人辛苦找寻的股市“钻石”,恰恰就是人所共知的市场指数。博格是全球最大的两家共同基金组织之一——先锋集团的缔造者,他在共同基金领域如同巴菲特在股票投资领域一样名声显赫。
直到10年之后,市场中才出现第二只指数基金产品,这期间博格不仅承受着来自华尔街的嘲讽压力,还得为先锋基金的生存问题而苦恼。但华尔街那些“大佬”却没有预料到指数基金出现大逆转的局面。
统计显示,在第一只指数基金成立后的40余年间,指数基金(含ETF)资产大幅增长:从1975年的1100万美元增长到1985年的5.11亿美元,再到1995年的550亿美元,然后跃升至2005年的8680亿美元,再到2018年达到4.7万亿美元。值得一提的是,指数基金占权益类基金的比例也从1995年的不足4%,增长到2018年的36%。与指数基金大行其道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主动基金近年来不断遭遇净流出。据统计,2008年以来被动管理的指数基金净申购了近1万亿美元,而同期主动管理的股票型基金则净赎回6000多亿美元。
在共同基金行业的发展历程中,如此戏剧化的投资策略转变并没有先例。而博格凭借其强大的意志力与信心,坚持被动投资之路,最终赢得“指数基金之父”的美誉。如今,先锋基金凭借指数基金规模优势跃升至全美第二大投资集团。当前,指数基金、ETF已成为华尔街各大机构竞相追逐的“香饽饽”,包括高盛、富达等以主动投资见长的机构,也相继加入指数投资的大军中。
2.指数投资何以扭转格局
指数投资能够在40余年间实现大翻身,除“分散个股风险、低廉的费用与成本、不依赖于基金经理、明确的风险收益特征”等固有的优势外,还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重要原因。
首先,时间是最好的试金石——长期来看,大多数主动基金难以战胜指数。在资本市场,投资的过程可能是主观的,但评价投资的结果却是相当客观的——用业绩说话。当初博格说服董事会同意其发行第一只指数产品,除保罗·萨缪尔森的《投资组合管理》奠定理论基础外,更重要的是历史数据对指数投资的支持:博格统计的从1945年到1975年标普500指数的年化收益率为11.3%,同期主动股票型基金年化收益率仅为9.7%,前者年化超额收益率为1.6%,如表1.1所示。30年累计超额收益率可达863%。
表1.1 美国市场1945—1975年间主动股票型基金与标普500指数收益率比较
在40年后的2015年,先锋基金再次统计了自1985年到2015年标普500指数与主动管理基金的平均收益率,发现标普500指数年化收益率为11.2%,同期大盘主动基金的平均收益率为9.6%,同样跑不赢指数,如表1.2所示。70余年的历史数据表明:长期来看,绝大多数主动管理基金难以战胜同期市场指数,这也成为指数投资最有力的实践支持。
表1.2 股票型基金收益率
3.指数基金为什么经久不衰
如何建立一家伟大并长盛不衰的公司?著名的管理大师柯林斯在斯坦福大学为期6年的研究项目中,最终选出了18家他认为可以卓越非凡、长盛不衰的公司,这些公司包括通用电气、3M、默克、沃尔玛、惠普、迪士尼等,同时他也选取了18家平庸的企业作为对照公司,如表1.3所示。结果20多年过去了,我们发现很多被认为高瞻远瞩的企业并没有做到基业长青,甚至没能跑赢对照公司,比如过去18年来年化收益率仅为-9.3%的花旗、年化收益率低于通胀的美国运通和年化收益率为-3.3%的福特汽车。其中有几组研究企业和对照企业由于科技的发展或行业整体的衰退最终面临双双被时代抛弃的命运,比如先后被收购的摩托罗拉和顶峰电子、日渐式微的通用电气和已经破产的西屋电气。
表1.3 研究对象中各组股票的对比
在18个研究对象中,有9家确定基业长青,1家不确定,8家确定没有基业长青。管理大师柯林斯精挑细选的这些当时的很多优秀公司都没能做到基业长青,我们又如何保证自己选择的公司能够一直有优秀的表现呢?在瞬息万变的世界里,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本身,就算企业本身的内部环境不出现问题,也有很多的外部复杂因素在影响着企业的经营。与此同时,如果把企业比作一个生命体,那么经历完整的生命周期是必然发生的。由此可见,企业不能够做到经久不衰,就像人无法做到长生不老一样,同时企业过去的业绩也不能够作为未来业绩的保证。在这种情形下,作为投资者,我们所能做的就是尽量抓住不确定中的确定性、偶然中的必然,有效规避风险。
那么如何才能抓住不确定中的确定性,避免选错个股带来的损失呢?答案就是买指数基金。单个公司很难长期保持优势,倒闭或者被收购都是很有可能的事情,但是诸如纳斯达克100、标普500等优秀的指数却能够经久不衰,这是不确定中的确定性。究其原因,指数的编制通常采用经典的市值加权的方法,而这种设计机制,能够使得指数在定期调样中实现成份股的优胜劣汰,从而保证在指数成份股中不断纳入优秀的上市公司,并且随着优秀上市公司的不断成长,优秀公司的指数权重占比不断加大。同样,被市场淘汰的企业也会被指数无情地剔除出指数成份股。例如,某家公司由于市场变化或经营不善,其股价就会被投资者“用脚投票”,公司的市值不断变小,同时由于市值的变化及公司经营业绩的变化,在指数的定期调样中该公司会被剔除。
以美国市场标普500指数为例,在1980—1990年前十大成份股主要以石油、能源企业为主,代表公司为荷兰皇家石油、埃克森美孚壳牌石油等石油巨头,而到1990—2000年前十大成份股主要以消费、制造企业为主,主要代表有可口可乐、沃尔玛、通用电气等优秀企业,而近年来,随着科技类互联网企业的快速发展,标普500指数前十大成份股主要以科技、互联网企业为主,涌现了苹果、谷歌、亚马逊等互联网科技龙头公司,如图1.1所示。
同样,我们以中国市场的深成指为例,1995年前十大成份股主要以房地产公司为主,代表公司有中国宝安、深深房A、世纪星源等。2005年前十大成份股主要以能源类企业为主,代表公司有西山煤电、鞍钢股份、深圳能源等。到2015年,在前十大成份股中出现了一批优秀的家电消费类企业,代表公司有格力电器、美的集团、苏宁易购等。目前,深证成指前十大成份股涌现了不少科技、医疗类企业,代表公司有立讯精密、宁德时代、迈瑞医疗、海康威视等,如图1.2所示。
图1.1 美国标普500主要成份股变化
图1.2 深成指主要成份股变化
俗语说“不要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而投资指数基金正是把资金分散到指数中多只优秀的成份股里,避免了投资单只股票由于意外导致该股票退市而造成资金血本无归的情况。同时,也正是由于指数这种吐旧纳新的机制,才能将当下优秀企业不断纳入,使其权重占比不断变大,而将被时代淘汰的上市公司剔除,从而保证了指数基金经久不衰。
老罗有话说:
国内指数化投资还未深入人心,主要是由于我们的资本市场发展时间相对较短,而美国从指数基金诞生到大发展也经历了几十年的时间。国内指数基金没得到大发展有多方面的原因。老罗认为,第一是银行渠道不愿意销售指数基金,因为指数基金管理费率低,对于银行销售激励不足导致销售人员没有动力。第二是很多投资者对指数基金不够了解,指数产品更多的是工具,很多个人投资者不知道怎么运用指数基金进行投资。第三,指数基金的红利时代还未到来,美国ETF及指数基金大发展受益于其401(K)计划,而中国401(K)计划推出,会让更多养老型基金的底层资产选择费率低廉的指数基金产品进行配置。总之,老罗对指数基金尤其是场内ETF产品的未来发展非常看好,相信越来越多的投资者会配置指数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