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OKR与目标管理
什么是OKR
OKR是用来设定目标的工具。它是将传统意义的“目标”概念一分为二,拆解为“目标+关键结果”,以便精准地对“目标”进行定义。笔者认为,这是OKR对“目标”定义做出的重大贡献,但没有脱离原有目标管理的精髓。从本质上讲,“O”加上“KR”就等同于“目标管理”中“目标”的概念。在本书的后续章节内容中,我们提到“目标”这个词语,一般是指“目标管理”中“目标”的概念;而OKR中的“目标”,一般用英文大写字母O来表述。
什么是目标
首先,大家要明确在“目标管理”中“目标”的概念。目标管理起源于彼得·德鲁克的《管理的实践》中“目标管理和自我控制”。当运用目标管理时,管理者不再只是听命于人,而是听命于目标。对于目标的思考和确认,管理者能够以自由人的身份采取行动。
在管理学中,究竟什么是目标?其实,目标展现的内容就是人对未来的期望。人对期望结果进行具体描述,作为组织管理的起点,这就是目标。因此,目标可以定义为“人对未来期望结果的具体描述”。在这个基础上,加上“时间”的概念,目标的定义更加完整,更能体现目标的时限性。
目标是当初人对未来期望结果的具体描述。
目标的内涵
1.目标是描述未来的
目标设定的关键是组织要以未来为导向,而不是仅凭过去的数据和经验。在设定目标时,组织要以外部和未来的思考为主,关键问题为“客户、市场未来的需要是什么”。组织内部过去的数据和经验仅供参考。组织只依据组织内部过去的数据和经验进行目标设定,实际上这是本末倒置的错误思维方式。
2.目标描述的内容是人所期望的结果
既然目标是期望,就要表达人内心对未来的渴望和追求。因而,目标的重点在于其挑战性,而不是可达成性。米开朗琪罗说:“设定目标最大的危险就是设定了一个较低的目标,而且我们实现了;而不是设定了一个较高的目标,我们没有达成。”松下幸之助也曾说:“如果你坚持要上二楼,你的热忱会为你找到梯子;如果你只想试试,那么你什么都得不到。”
3.目标是当初设定的
“目标总是以某种预期为基础,而预期也就是一种‘有所依据的猜测’。世界没有一刻是静止不动的,时刻都充满了变数。”这是彼得·德鲁克的名言。由此可见,目标是人对未来的“预期”,是基于当初人对外界、自己的认知而做出关于“未来”的判断。但外界在未来究竟有什么样的发展和变化,个人的未来又会成长为什么样子,在“当初”那个时刻,这一切实际上都是未知的。这意味着,一旦目标设定完成,从下一个时刻起目标的有效性可能逐渐消退,因此后续关于“目标”的修订和迭代就会成为一个关键议题。“目标刻在岩石上,计划写在沙滩上。”这句话充分体现了后续关于“目标”修订和迭代的重点是计划,而不是“目标”本身。除非目标设定的前提条件与原来的判断出现重大偏离,即只有当外界或组织内部发生重大变化和意外时,才会修订“目标”本身。
4.目标是人塑造未来的工具
目标管理其原意为“通过目标进行管理”。彼得·德鲁克讲过“目标不能决定未来,它们只是一套用来调动各种资源与能力去创造未来的方法”。人想要塑造未来,首先就需要设想未来的愿景、成功的画面,并以此为基础来设定目标、组织资源。而某些没有先例可循、从零开始进行创新的项目,人们对未来的设想可能会比较困难,但这不妨碍人们为这个创新项目去努力,更不妨碍通过持续的设想和迭代让未来逐渐具象、清晰,让目标逐渐具体、明确。彼得·德鲁克在《创新和企业家精神》中提道,要在每一个创新项目中,建立起结果和预期目标进行比较的反馈系统。这一反馈系统可以显示出创新计划的本质和实际努力的可靠性。由此可见,如果没有目标,就失去了实际努力闭环反馈的前提条件,那么未来的成功就纯粹是偶然和走运的事件,这也是很多创新项目失败的原因。总之,项目越创新,风险就越大,需要团队设定目标来进行有效管理。
OKR的理念切合目标管理的本质内涵
其一,OKR是基于组织总体战略目标来设定的,甚至需要溯源到组织的愿景和使命,而不是只重视局部和当下。其二,从业务的角度来讲,OKR推崇设定挑战性目标,不满足于现有的经验和资源,它是真正用来描绘未来和塑造未来的工具。其三、从个人的角度来讲,OKR的评分机制在人的心理上内置了没有达成目标的不满足感,能够激发人的深层潜能,发挥组织的创造力。
问题解答
Q2:从难易程度来讲,什么是合适的目标?——挑战性最重要
本质上,目标是否合适,谁都没有答案。当初是每个人基于各自或者共同对未来的理解来制定的目标。目标设定的关键不在于可达成性,而在于挑战性。
有些人建议设定的目标要让大家有恐惧感和成就感。大部分人认为不达成目标会滋生恐惧感,同时只有难以达成的目标才会给人带来真正的成就感。反之,大部分人认为所设定的目标可以达成,其意味着人是基于过去的数据和经验做出保守的判断。这样的目标在激发人的创新能力和构建新知方面,并不具有目标应有的张力。
目标的挑战性是有实际意义的。目标的挑战性,对绩效达成、人才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拉伸和推动作用。如果从奖金分配的角度来思考,谈判的结果是设定一个相对较低的、跳一跳就能达成的目标,如此可以根据衡量的结果来进行奖金分配,这是因为奖金总是要发的。如若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就削弱了设定目标的初衷。因此,从这个意义的角度来讲,不存在绝对合适的目标,只存在是否有挑战性的目标,但并不是说人要设定一个完全高不可及的目标。
“求其上,得其中;求其中,得其下。”人想要什么样的结果,需要据此设定相应的目标。人应将目标当作管理的工具,而不是将目标当作管理的本身。人不能被目标所束缚,而要考虑业务的前景和人的内心对业务做出的判断和期待。这是彼得·德鲁克在“目标设定”上对人们的告诫。